第34章 昔時因果

兩人走了十幾天,來到泉州府。這天豔陽高照,海風送爽,刺桐港舟車輻辏,舳舻相接,城內佛教、道教、□□教、古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建築、石刻林立,更有不少卷發碧眼的外國人往來其中,好一派和諧共榮的景象。泉州曾被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譽為“東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時移世易,當今朝廷為防倭寇,實施海禁,禁止民間貿易,只開放朝貢貿易,但依然可見昔日東方大港的風采。

兩人登上清源山。姜樂康道:“我聽百花幫的白芷師姐提過,少林寺在河南嵩山。沒想到這裏,也有個南少林寺。”江湖道道:“南少林寺是南方武術的發源地,相傳是曾救過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禪師入閩所建,與嵩山少林寺同出一脈。”兩人來到山門前,見到知事僧。姜樂康道:“師父,我們想找振遠镖局的林镖頭,請問他在此處嗎?”知事僧為難道:“兩位施主,此處是南少林寺,不是什麽镖局,你們找錯地方啦!”江湖道忙道:“我們是點墨派門人,受師父孔彥缙之命,前來拜見貴寺方丈,有事情相問。煩請師父行個方便,帶我們進去拜見。”知事僧道:“原來如此,請稍等片刻。”轉身入內報知。過了許久,終于出來請兩人進去。兩人跟着他進了山門,但見寺內共有十三進落,周牆三丈,寺僧千人,隴田千頃,樹林茂郁,掩映于山麓之間,不愧為武林中人人敬重的名門正派。

三人經過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地,來到一處佛堂,只見兩個僧人正閉目盤腿,打坐冥思,一個須發皆白,菩薩低眉,頗有宗師風範;一個時值中年,雖在打坐,卻是眉頭緊皺。知事僧道:“方丈,他們來了。”年老的方丈睜開眼睛,微笑點頭,中年僧人此時也睜開眼睛。兩兄弟忙施禮拜見。方丈道:“二位請坐。”兩人各自在蒲團坐好。知事僧奉上清茶,自行告退。

方丈合十施禮,道:“阿彌陀佛。”不再言語,等着兩人說話。姜樂康不知說什麽好,忽想起楊珍言語,道:“大師好!請問您就是廣真大師嗎?近來身體還好嗎?”其實他只聽過廣真一人名字,以為面前這位慈眉善目的方丈,就是廣真。

江湖道聽到此言,卻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廣真大師是嵩山少林寺前任方丈,數年前已然圓寂。此處是南少林寺,小姜偏偏提起此人,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但也不好出言拆穿。方丈卻不着怒,道:“廣真大師是老衲師兄,數年前已然圓寂。施主有心了!老衲法號廣善,是南少林寺方丈。”

姜樂康大感窘迫,忙道:“對不起!晚輩有所不知,還望恕罪!”廣善微笑道:“出家人無悲無喜,又怎會放在心上?施主不必自責。請問二位施主,找老衲是所為何事呢?”江湖道告道:“晚輩是點墨派門人江湖道,這位是我結義兄弟姜樂康。聽說振遠镖局的林總镖頭到南少林寺出家了,我們想找他問清楚十六年前金石派亮劍大會一事。此事跟我義弟身世有莫大關連,倘若大師知曉內情,還望告知晚輩。”話音剛落,中年僧人已流出汗珠,眼中露出不安神色。

廣善打量眼前兩位少年,思索道:“姜樂康?莫非姜施主便是當年自絕的金石派弟子姜志後人,被百花幫蘇幫主救起的遺腹子?”姜樂康驚道:“正是!原來大師也認識我爹爹!”廣善道:“當年亮劍大會變故疊生,事出突然,逼得金石派師徒多人身故,成為無頭懸案。此事當年轟動武林,老衲也是親歷者之一。”江湖道道:“晚輩曾翻閱敝派所著的《江湖志》,發現關于亮劍大會的記述,都被故意抹去,無法得知當年之事,方才尋上門來,冒昧打擾,還望見諒。”廣善嘆道:“原來如此。事情已經做下,即便抹去記述,又如何能挽回種種苦果?”兩兄弟均黯然道:“大師所言極是。”

廣善指道:“這位僧人,便是當年的林總镖頭。如今他已出家為僧,法號宗常。”宗常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姜樂康問道:“林镖頭,為何你要出家為僧,是有什麽難言苦衷嗎?”江湖道剛喝了口茶,差點沒噴出來:“這話雖開門見山,卻當着廣善的面說出,反顯得出家是件很想不開的事似的。小姜啊小姜,你咋如此率真呢!”宗常道:“貧僧昔日吃镖行飯,刀頭舐血,罪孽深重。如今皈依佛門,念佛吃齋,不覺得苦,反以為樂。”姜樂康直言道:“當年您指認金石派門人跟魔教勾結,曾托您運送軍械,請問這是真的嗎?”宗常看了看廣善,道:“托镖那天,那人戴着黑紗,貧僧看不清樣子。但貧僧始終相信,我在大會之上,沒認錯他的聲音,即便他轉瞬就被殺了。”姜樂康大驚道:“也就是說,秦天當年沒錯殺人,金石派确實跟魔教妖人勾結!我爹他們也是五行盟派之一,武林中的正道之士,怎麽會幹這種勾當?”

廣善長嘆一聲,道:“看來姜施主也知當年之事。正邪之事,原本難分。即便是名門正派,也會有心術不正的僞君子;所謂的魔教妖人,也不乏敢作敢當的真枭雄。少林派作為武林領袖,數百年來世所公認,不争當那武林盟主,只因出家人不求虛名。當年之事十分複雜,老衲作為南少林方丈,與金石派比鄰而居,自感有必要了解真相、主持公道,于是暗中調查多年,秘訪多人,又與廣真師兄、無為子許墨生密議,推演武林大勢,方知事情大略。原來,一切皆是人禍,本無公道可言。”姜樂康聽他忽提無為子,不禁心中一凜,随即想起與他約定,當下不動聲色。江湖道則奇道:“還請大師賜告。”

廣善道:“此事得從更遠說起。上百年前,前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各地舉起義旗,反抗□□。其時風起雲湧,共驅鞑虜,白蓮教為此立下汗馬功勞,沒人敢說他們是魔教妖人。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後來漢室光複,人心思定,朝廷怕白蓮教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對社稷不利,加之該派行事詭秘,山頭林立,難以管控,于是斥之為異端邪說,多有打壓。再後來天下太平,政通人和,歷任教主縱有天大野心,也鬧不出什麽動靜。何況江湖上占山為王、不服官家的強盜倭寇,向來殺之不盡,朝廷也管不過來,白蓮教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是以幾十年來,白蓮教人士雖自诩聖徒,武功詭邪,殺戮無常,不屬正道,但大體與武林各派相安無事,沒挑起什麽大禍。”

江湖道驚道:“既然如此,怎麽現在的白蓮教,卻成了人人口中的魔教妖人,為武林同道所痛恨呢?”廣善嘆道:“之所以形成今日局面,是有人故意造成的。”兩兄弟均驚道:“是誰?”

廣善續道:“說來話長。十七年前,白蓮教傳教聖物明王泥塑突然失竊,江湖傳言是時任五行盟主、煙火派掌門人李易牙,為讨好朝廷暗中盜的。白蓮教上下雖然惱怒,苦于沒有證據,也礙于五行盟派實力,只好自認倒黴。煙火派卻模棱兩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一年後,江湖上又流傳明王泥塑重現于世,出現在開封府鄉間。開封府是煙火派地盤,對白蓮教來說,這看似坐實了之前的傳言。于是,他們打探消息,派出人馬,在鄉間小路埋伏,果然遇上了煙火派的秦天和李影紅,他們一個是煙火派首徒,一個是掌門人愛女,武林中人人稱羨的眷侶。他們時逢弄瓦之喜,正要回家省親,怎知突遇偷襲,雙方激戰起來,秦天雖擊退了敵人,李影紅及幾個煙火門人卻不幸殒命。自此,煙火派與白蓮教結下深仇大恨,在江湖上放出狠話,誓要蕩平魔教總壇。”

聽到此節,姜樂康暗自心驚,尋思:“原來君兒自小沒了娘親,是這個緣由。”

廣善續道:“三個月後,金石派舉行亮劍大會,廣邀武林同道參加,展示該派所鑄歸心劍,號稱‘神劍歸心,俠義為本,上清君側,下斬妖人,忠君報國,殺身成仁’,提出要選舉武林盟主,總管讨伐魔教一事。原本同仇敵忾,一致對外,對煙火派來說,應屬一件好事,怎知秦天卻帶人前來大鬧,指控金石派與白蓮教私通,逼得金石派掌門徐允常自絕。此事實在太過奇怪,後來老衲和廣善大師、許墨生道長暗中查探,方知背後因由。原來,最初在江湖上傳出流言,說是煙火派盜了明王泥塑的信源,不是旁人,正是那徐允常!”

聽到此節,姜樂康驚道:“啊!這傳言是真的嗎?”廣善續道:“是真是假,恐怕只有當事人方知。但據老衲推斷,明王泥塑多半是被金石派盜去,然後傳出謠言,嫁禍給煙火派,無非是想挑起仇恨,借刀殺人,造下這樁血海惡孽。”江湖道問道:“徐允常為何要這樣做?這對他有什麽好處嗎?”

廣善嘆道:“老衲猜想,徐允常精心布局,鍛造神兵,全因他想當那武林盟主,號令天下群豪。然而,其時國泰民安、百業興旺,既無外敵入侵,也無朝廷欺壓,武林各派自居一隅,各行其道,又怎願聽一人號令呢?常言道: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為了圓他的盟主美夢,徐允常先是挑撥白蓮教和煙火派關系,削弱煙火派實力,再打着‘忠君報國,殺身成仁’的旗號,聲稱要推選盟主,讨伐魔教,為其稱霸之路張本。”

Advertisement

聽到此節,姜樂康悲憤交加,道:“為了當什麽盟主,老想這些陰謀,害得人沒了爹娘,這樣的盟主,有什麽好當的!真讓他當上了,那又如何?”

廣善嘆道:“權勢這一關,自古多少英雄豪傑,都是難過。朝廷廟堂,有天子在當皇帝,治理江山社稷。草莽江湖,自然也有人想當武林盟主,號令天下群豪,想滅誰就滅誰,享受那權勢帶來的快意。可惜徐允常機關算盡,卻得罪錯了人。煙火派作為五行盟派之首,眼線遍布江湖,很快就查清謠言出處,想出反擊之法:先是花重金策反了金石派一個門人,從他身上得知徐允常動向和歸心劍特性,拉攏枯木派掌門劉喻皓,苦思破劍之道;然後在江湖上搜購金石派所鑄兵器,騙那內應托振遠镖局押運,再自行劫下,玩了把栽贓陷害的把戲;最後大鬧亮劍大會,擡出那箱軍械,指控徐允常與魔教勾結,先殺那金石叛徒,唯恐他抖出真相,後破徐允常的歸心劍法,逼得他在天下英雄前出醜。徐允常自知鬥不過煙火派,稱霸之路夢碎,為保一生清名,寧願自斷經脈,把逼死盟友的惡名推回給煙火派,以保全金石派命脈。以上雖為老衲、廣真大師、許墨生道長推演所得,但也問過那些镖局镖師、當鋪夥計、江湖上愛嚼舌根的妄人,走訪過那不存在的魔教軍器庫。恐怕惟其如此,才解釋得通當年的種種變故。”宗常道:“阿彌陀佛。”

聽到此節,兩兄弟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渾沒想到有人可為了權勢、為了私仇,想出如此毒計,什麽振遠镖局、金石叛徒,更是權謀鬥争中的一顆棋子而已,用完就可抛棄。難怪林近南寧願轉賣镖局,也要出家為僧,躲避災禍。過了許久,江湖道才道:“可惜那金石派殘喘至今,日前已被朝廷招安,江湖之上,再沒這個字號了。”廣善道:“此事老衲也有耳聞。枯榮有數,聚散無常,冥冥之中,自有注定。阿彌陀佛。”

江湖道道:“這麽說來,種種冤仇,也只在白蓮教、煙火派、金石派三者之間,怎麽眼下整個武林,都對白蓮教恨之入骨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