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行俠仗義

次日,兩兄弟起床不久,便聽到獵戶在房門外叫道:“兩位少俠,大蟲已擡到官府,請随小人到長沙府裏請賞。”兩人出了客棧,跟随獵戶而行。姜樂康不明就裏,道:“大哥,這是什麽回事?”江湖道喜道:“小姜,你打死了老虎,為鄉民除了大害,這下咱們出了名,真成為大俠了!”姜樂康聞言大喜。

三人走了小半時辰,進了一座大城,但見此地北望洞庭,南連岳麓,西接沃野,東臨橘洲,屈賈之鄉,楚漢名城,是為長沙。三人來到衙門,但見外頭已圍了不少看熱鬧的街坊,門前空地放着一只死大蟲,正是兩人昨日打死的猛虎。衆人一見三人走來,均投來熾熱的目光,私語道:“就是他倆打死了大蟲!”、“他們看起來還很年輕啊。”、“當真英雄出少年!”姜樂康感受到衆人的目光和議論,不禁臉上火辣辣的,心裏卻跳個不停,十分喜歡這種感覺,向衆人點頭微笑。

獵戶來到門前,敲響衙鼓。一個差役開門出來,看到衆人,立時明白,道:“都來了?稍等片刻,待我進去禀告知府老爺。”轉身進去。不久,差役出來道:“請随我來!”獵戶領着兩兄弟進去。也有數名村夫七手八腳,扛起大蟲,往裏走去,放在過道上。衆街坊看到此景,也湊進去看熱鬧。差役沒有阻攔,打開大門放人。衆人來到廳前,只見知府已在廳上坐等。

知府看見兩個少年,但見一人身姿矯健,生龍活虎,頗顯少俠氣概,另一人卻是書生打扮,意氣風發,又有儒生風範,不禁啧啧稱奇,道:“我聽屬下彙報,是二位少俠打死猛虎。你倆說說,是如何打死那大蟲的?”江湖道道:“禀相公,是我賢弟打死的。”姜樂康道:“是我和大哥合力打死的。”知府奇道:“你們倆是兄弟?”江湖道道:“我倆義結金蘭,是結拜弟兄。”知府笑道:“原來如此。昨夜究竟發生什麽?是誰打死大蟲的?”兩人便你一言,我一語,把昨夜打虎的本事說了一遍,廳上廳下衆多人都聽得呆了。知府贊道:“兩位少俠一人像李存孝,一人像子路,齊心協力打死大蟲,實為一段佳話。”賜了幾杯酒,命人把富戶湊的賞賜錢一千貫送給兩人。

姜樂康忙道:“不不,打死大蟲只是僥幸,實為保命之故,怎能領受賞賜呢?”知府一聽,臉色一沉,尋思:“給你錢還不快謝過,不是想讓我求你要吧?這小子真傻得可以!”江湖道察覺不妥,忙道:“我聽聞一衆獵戶,因這大蟲受了相公責罰,何不把這賞錢散給衆人去用?”知府尋思:“還是當哥哥的會來事。”道:“既是如此,任從少俠。”姜樂康也覺這法子好,便跟着義兄把賞錢散與獵戶村夫。衆人見他倆慷慨大方,仗義疏財,都對二人青眼有加,贊賞連連。知府見無甚別事,吩咐手下把大蟲拖去剝皮,收歸庫房。差役宣布退堂。

衆人簇擁着兩兄弟出了衙門。本地富戶宋太公賞識兩人,邀他們到莊上作賀慶喜,每天好酒好菜招待,連擺了五七日筵席。兩人便把行囊搬到宋家莊,暫時住了下來。那幾天,兩人閑時便到市集閑逛,小商販見到他們來逛,送了些折扇、木偶等小玩意,道:“兩位少俠要是喜歡這些玩意,直接拿走便是,也值不了幾個錢!”兩人推辭不過,只好收下。渴了便到裕泰茶坊吃茶,店家見是他們光顧,堅決免收茶錢,道:“兩位少俠光顧小店,是小店榮光,還給什麽茶錢?”之後又到道觀寺院游賞,游人們認出是他哥倆,也讓出過道,請他們先走。就這樣,兩兄弟沒花一文錢,便把城內外游了個遍,也暗暗愛上這種感覺,渾把要去神農架的事忘得幹淨。

又一日,兩人剛出宋家莊,想到市集閑逛,便見裕泰茶坊的店小二張乙急匆匆走來,道:“兩位少俠,你們出來正好,請一定幫幫小人!”姜樂康忙道:“有什麽事要幫忙嗎?”張乙道:“家母突得惡疾,需要一大筆錢醫治。無奈小人家貧,一時湊不夠錢買藥。店家平日待小人甚好,加之錢債易還,情債難償,也難開口賒借。思來想去,唯有向二位求助,萬望援手。”江湖道道:“借問大哥需要多少錢救急?”張乙道:“小人需要十兩銀子,用來為家母看病買藥。”江湖道為難道:“小二哥有所不知,我兄弟倆并非世家公子,一路游俠至此,實沒這麽多錢傍身。”張乙沉吟片刻,道:“兩位是宋太公貴客,若能開口向太公要錢,相信他不會推托。”姜樂康尋思:“若是百花幫的姊姊們在此就好了。”道:“這個辦法好。我們這就去問太公借,給令堂買藥治病,望她能早日痊愈。”張乙喜道:“多謝少俠相助!”江湖道道:“若令堂日後病愈,你也攢夠了銀兩,記得還給宋太公。”張乙道:“這個一定。”

兩人返回宋家莊,見到宋太公。江湖道施禮道:“太公,我兄弟倆需要用錢,想向太公讨十兩銀子。”宋太公道:“兩位少俠,可是小莊招待不周,有所怠慢,二位要讨盤纏,離莊遠行?”江湖道忙道:“無故打攪太公多日,我倆心裏萬分感激,哪裏敢挑三揀四?”宋太公呵呵笑道:“老夫雖年老力薄,非江湖中人,卻最愛結交少年豪傑,以慰平生之願。若無急事在身,何不在莊上多住幾天?”姜樂康猛然想起秦思君之約,道:“有事,有事!”江湖道道:“是這樣的:本地有位朋友的娘親染上惡疾,需十兩銀子買藥治病,無奈銀錢不足,也不好欠下人情債,只好向我們借錢。但我們也沒那麽多,便轉向太公要。江湖有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太公深明大義,定當仗義相助。”宋太公笑道:“原來如此。兩位少俠一片仁心,莫說為朋友讨十兩銀子,便是讨一百兩銀子,老夫也該盡力相助。”當下命仆人取出十兩銀子,交給兩人。

兩人又出莊來,看見那張乙仍在原地等候。江湖道把銀子遞給張乙,道:“這是宋太公借你的十兩銀子,我們只是幫你借而已。”張乙道:“謝謝宋太公,謝謝兩位少俠!”喜笑顏開接過銀子,快步走遠了。姜樂康道:“大哥,咱們在長沙城玩了好幾天,是時候要走了。”江湖道道:“也對。咱們今兒再逛一天,買些旅途物資,晚上回莊收拾一番,明晨去跟宋太公辭別吧。”姜樂康點頭道:“好,就依大哥的。”江湖道道:“小姜,我今天想自個逛逛,咱們分頭活動。”

當下兩人分頭而行。姜樂康到市集逛了半天,忽聽到潇湘酒館的掌櫃叫賣道:“上好的武陵崔婆酒,新酒到店,佳釀珍品,送禮自酌兩相宜!”姜樂康大感驚奇,湊了過去,只覺一陣熟悉的醬香撲鼻而來,又使勁聞了聞。掌櫃笑道:“原來是打虎英雄,請嘗嘗小店新到的崔婆酒。”倒了一小杯酒,請他品酒。姜樂康接杯飲了,正是在衡陽雁醉樓嘗過的味道,奇道:“請問掌櫃,這酒可是從衡陽雁醉樓買來的?”掌櫃道:“崔婆酒是武陵縣名釀,小店是從當地進貨的。少俠說的雁醉樓是衡陽名樓,藏有崔婆酒招待客人,也不奇怪。”

姜樂康想起當日與扮成小丐的秦思君初見,不禁心中一甜,道:“這酒真好喝!”掌櫃道:“少俠既然愛喝,不如拿走這壺新酒,回莊上慢慢品嘗。”取出一個精致的小酒壇,上有酒泥密封,覆着一塊紅布,用繩子紮好。姜樂康尋思:“君兒送過我一個香囊,我很快就要去找她。何不買壺好酒帶去,到時見着她,就能邀她一起品嘗。”道:“好的,掌櫃,我買下這壺酒。”掌櫃忙道:“少俠賞面光臨,還給什麽錢?”姜樂康取出宋太公前日給的碎銀,直接放在櫃臺,拿了小酒壇,在懷中放好,繼續在市集閑逛。

姜樂康來到城西,路過一家賭坊,離遠看了看門口,尋思:“這賭最是不好。劉達師哥若非沉迷于此,欠下賭債,恐怕也不會受人指使,栽贓害我。”正思索間,忽見江湖道掀開門簾,從賭坊走出。姜樂康大吃一驚,忙走過去,道:“大哥,你怎麽從賭坊裏出來?往常也不見你賭啊!”江湖道知他挂心自己,忙道:“小姜,你誤會了,我不是來賭,是來找人的。”姜樂康奇道:“你要找誰?”江湖道道:“就是裕泰茶坊的店小二張乙。”姜樂康驚道:“他不是要買藥給娘治病嗎?怎會來了賭坊?”

江湖道道:“咱們都被他騙了!我看他走得輕浮,便留了個心眼,到茶坊打聽消息,怎知有茶客說張乙是個光棍,雙親早就過世。他偶爾在茶坊打散工,一有閑錢便去賭。久而久之,欠下不少賭債,沒人願借給他。我猜他就動了歪腦筋,來騙我們借錢。”姜樂康眉頭緊皺,怒道:“豈有此理!居然把我們當傻子。那人還在裏面嗎?”江湖道道:“已經走了。聽熟客說,張乙把欠的十兩賭債還了,順道賭了兩把,又新輸了些錢,記在賬上。”姜樂康急道:“咱們快進去賭坊,把那十兩銀子讨回來,還給宋太公。”江湖道忙道:“那可不行!江湖有言道:願賭服輸。開賭坊的莊家,又沒逼人來賭,若把銀子讨回來,反倒成了我們不是。”姜樂康道:“咱們快去茶坊,看看那人在不在,向他讨個說法也好。”江湖道道:“我也正有此意。”

當下兩人來到茶坊,看見張乙已經回來,正在收拾桌子。姜樂康上前斥道:“小二哥,我們好心借你錢,沒想到你居然撒謊,轉眼就把錢拿去賭!”衆茶客聽到此話,紛紛把目光投來。店家也聽到了,顯得十分尴尬。張乙剛輸了錢,本就不痛快,又被當衆指責,惱羞成怒道:“像你們這種俠客,不就該仗義疏財,急人所難的嗎?原來連些許銀子也舍不得啊!大夥來評評理,這還算是俠客嗎?”

此言一出,衆人議論紛紛:“像他們這種俠客,不愁沒銀子花,原來還是這般斤斤計較。”、“不對啊!他們不是把官府給的賞錢都散給獵戶了嗎?”、“我看那是使錢買名吧,心裏其實不樂意呢!”、“你真好笑!別人給你是情分,不給是本分,你倒來說三道四。”江湖道也怒了,道:“那不是我們的錢,是宋太公的錢,不由我們作主!”張乙嗤之以鼻,道:“說句話就能幫到人的事,有必要如此較真嗎?”江湖道取起桌上茶杯,一把摔得粉碎,怒道:“一派胡言!江湖有言道: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你向我們借錢,不過是為了還賭債,根本不是給母親治病。像你這樣的賭徒,根本不值得幫!”

衆人一聽,始知事情原委,指指點點道:“這人是個爛賭鬼,經常見他出入賭坊。”、“借他再多錢,也會被輸光吧。”、“給他倒是輸,給我只會贏!”、“還想冒充孝子,這種人不值可憐!”此時店家也走了過來,勸道:“宋太公家財萬貫,大人大量,相信不會計較這點小錢。兩位少俠稍安勿躁,給老夫一個顏面,此事不如就算了吧。”江湖道嘆道:“也只好這樣了。”兩人轉身要走。怎知那張乙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假意俯身收拾,撿起地上碎瓷,向前猛跨幾步,突往江湖道後頸割去。

Advertisement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