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
是夜,定國公陳猛踏着月色回來,剛進正院就被自家婆娘狠拍了一下,劈頭就挨了句罵:“家裏出了大事你也不曉得早點回來!”
陳猛撓了撓頭,連忙告饒:“我陪魯兄遲了些。當初鄭家攔下貢院修繕的時候,魯兄也入了一股,今天發生這樣的事,他心裏煩悶,就陪他在外頭喝了一杯……這不是幺兒也沒出事嗎?”
“不出事你眼裏就沒我和孩子是嗎!”這句話點了陳夫人的炮,連着把跟陛下打天下的定國公打得滿屋轉。
“唉唉唉夫人喲,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自然是疼孩子的。”陳猛是老來得子,他今年六十有一,比明德帝還要大上幾歲,卻是當年起事一群人裏唯一一個沒有富貴另娶的,定國公府的兒女全都是陳夫人誕育的。當初陳夫人近五十歲還生下陳荔陳芝兩姐弟,被京中人議論是老蚌生珠,不知道陳猛提着槍一個一個打了多少家嚼舌的。
兩人情比金堅,陳夫人也不是相信他,只是打幾下出氣罷了。打得累了,才回到桌邊去坐下。坐在一旁的陳荔給她添了一杯茶。
陳猛笑着過去給妻子賠罪:“夫人可消消氣吧,看看我們荔娘多乖巧。”說着轉臉去看女兒,卻發現陳荔面上帶着三分沮喪,忙問:“乖女兒這麽耷拉着臉,哪個不長眼得惹你不開心了,告訴爹,爹揍他去!”
陳夫人灌了一杯茶,放下杯子道:“還有哪個?不就是薛家那個。”
“薛家那小子忒不識擡舉,我們阿荔能看上他是他的福分。”陳猛拍了一下桌子:“他薛家又沒有和顧家定親,怎麽就不能他娶?阿荔不必擔心,這事就交給為父,待殿試放榜,爹爹就替你去榜下捉婿。你曉得阿爹的厲害,他小子逃不脫……”
陳荔又是高興又是羞惱,少見地扭捏了一會,道:“爹爹可別傷了薛三郎。”
陳猛哈哈大笑起來,想在逗一逗小女兒,管家就走到了門前:“老爺,魯大人來了,在書房等您。”
他才與魯兄分別,怎的又匆匆上門來,陳猛皺着眉頭告別妻女就匆匆往上房去了。
陳夫人只理家事,沒有多加在意,送了陳猛出門便轉身回來打趣女兒:“有了你阿爹的話,這下你放心了,明日可得開開心心地陪阿娘去給衛國夫人賀壽。”
衛國夫人出自範陽陸氏,後來嫁入淸陵崔氏,生有三兒一女,女兒正是明德帝元後孝懿仁皇後。崔老夫人今年乃是八十高壽,崔府上下張燈結彩,把這壽宴當做頭等大事操辦。卯時剛過,來賀壽的客人和珍寶賀禮就如同流水一般湧入崔府,定國公夫人牽着陳荔來賀壽時便在上房見到了不少熟悉的貴族夫人。陳荔給座上的貴婦人一一見禮,便見到了顧想珑的外祖母——淇國公夫人。
她屈身的時候心裏便在想不知道顧想珑有沒有一同跟來,也不知道薛三郎有沒有來,不知道他們是否遇見了。
“荔娘不必多禮,快些起來吧。”衛國夫人是個和藹可親的老夫人,見了小輩都是笑着臉,她拍了拍身邊陪着的崔沅娘:“不拘着你們年輕小娘子陪我們在這裏講古,你領荔娘去園子裏玩,他們年輕人都聚在那呢。”
崔沅娘拉了陳荔的手就往園中去,一邊走一邊道:“今日貞娘也來了,她好久終于出一趟門,我們三個總算有機會聚一聚。”
陳荔心中藏了事,心不在焉地點點頭,反而問:“顧七來了麽?”
崔沅娘點了點頭,知道好友真正想問的是什麽,果然沒等多久就聽見陳荔又開口問:“那……今日薛三郎可來了?”
崔沅娘嘆了一聲:“自然是來了,你知道我父親很是賞識他,與他也算是有半份師生情誼。我祖母此前也對他多番照拂,薛三哥哥是個知恩的人,一早就來給祖母賀壽了。”
陳荔關切地接着又問:“那他……他身上的傷無礙吧?”
崔沅娘看着為情所困的好友,咬着唇決定推她一把做個了斷,于是說:“你随我來。”
于是拉着她的手便繞過了園中熱鬧處,走到了一方安靜的水閣後面,示意噤聲後拉着她從後門悄悄走進去,然後在一處屏風後面停下。起初陳荔還不解,但很快就聽見屏風那邊傳來熟悉的聲音——
“七娘,我與陳小娘子清清白白,再無旁的。”
顧想珑還是第一回與薛恒兩人單獨相處,四下靜谧,只有湖面偶爾躍起的錦鯉掀起一聲水花。她聽着薛恒的話,其實心中是很高興的,因為在書中在京中薛恒與她的關系已經變得淡漠疏遠,如今薛恒卻願意與她解釋。
“三哥哥,我當然信你。”
薛恒聽見回答,臉上浮起笑意:“這次出了意外,陛下或許會重辦會試,最多不過一月。你再等等我,待過了殿試,最遲今年入夏,我一定求衛國夫人登門拜訪老夫人。”
衛國夫人與顧想珑外祖母相交并不深,兩人交往也與薛恒沒有幹系。之所以這樣說只有一個原因,他要請衛國夫人做媒人上門求娶顧想珑。
還要等到夏天啊……顧想珑想通關節,既開心又擔憂,開心薛恒對她的承諾,擔憂的是在夏天到來之前,她還需要努力避開原著的情節。
“七娘?”薛恒見她沒有回答,微微俯身去看她的臉。
正在這時,水閣外傳來其他人的呼喚:“七娘,七娘可在此處?他們在外邊比投壺,你要不要随我一道去看看?”
是徐琏貞的聲音。
薛恒想起來他與顧七娘獨自在這裏待了許久了,開口道:“七娘你先去,我待會去尋你。”
屏風後面,崔沅娘等到顧想珑和薛恒都走了,才拉起愣住一般的陳荔,小聲勸她:“剛剛你都聽見了?荔娘,薛三郎與顧七青梅竹馬長大,兩家父母互有默契,他們兩人彼此也有情義,你切莫因為一時心動做出錯事。”
陳荔的眼淚流了一地,沉默了許久,猛地擦掉淚水,甩開崔沅娘的手:“是對是錯,我自會承擔。”說着便搶先跑出了水閣。
回廊盡處是一片熱鬧,此時衆多年輕男女都聚在池畔的芙蓉從中。他們都站在一邊,百步以外的另一邊放了三只細頸瓷瓶,顧想珑和薛恒站在一處,手裏握着一支羽箭,正要與其他兩隊人比投壺。
作者有話要說: 修了一下人名,把徐琏貞的名字打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