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螟蛉子

“丞相唯恐日後兩位太皇太後和兩位皇太後并存,乃是不知前朝夏姬之事。”王嘉反駁孔光道,“戰國時,秦莊襄王嬴子楚的生母本是夏姬,但他被孝文王王後華陽夫人認作兒子并撫養長大。嬴子楚繼位後,将養母華陽夫人和生母夏姬同時尊為‘太後’,一并孝順,且沒有在宮中引起丞相所憂懼的亂象。今日皇上登基,自當以仁孝治天下,雖未受恭皇後親自哺育,但母子之情乃是天倫,迎入宮中加以尊號,于情于理都不成問題。至于恭皇太後,既曾盡心撫養過皇上,亦當得起太後殊榮。”

“大司空飽讀詩書,不想竟糊塗至此!”孔光聞言冷笑道,“你我皆為漢臣,豈可以前朝暴秦之事來附會今日我大漢之事,還炮制出這套歪理邪說來蠱惑聖聽!太後尊號如此貴重,大司空竟拿亡秦來作比喻,簡直就是悖逆不道!望皇上明察,切不可妄信大司空之言!”

“老臣雖将前朝之事當做鏡鑒,但亡秦并非毫無可取之處!”王嘉反唇相譏道,“丞相博聞強識,此刻竟會忘了,當初高祖皇帝開國之際,多沿用前朝法度以治現世。依丞相之見,高祖皇帝古為今用,豈非是在縱容天下大亂?故此,如今雖已改朝換代,但相似之事,仍可用過去證實可行的辦法應對之,此舉絕非牽強附會,而是理之共通。丞相,聽我一言,凡事不可太過迂腐啊......”

孔光聞言,半晌無話。王嘉見對方無言以對,也便不再窮追猛打。

“朕聽兩位愛卿之言,似乎各有道理,”劉欣轉而将目光投向從剛才起便一言不發的大司馬王莽,很想聽聽他的見解,便道,“大司馬,丞相和禦史大夫現在各執一詞,那你的主張如何,但說無妨。”

“皇上容禀,臣以為兩位大人所言,皆有可取之處。禦史大夫以忠臣之念替皇上的孝心着想,堅持将恭皇太後和恭皇後請進宮來,乃是情理之中。丞相則以人臣之心維護宮中法度,以為兩位太皇太後和兩位皇太後并立,恐将給今後宮規執行帶來困擾,臣也無從反對。”王莽先是言辭懇切地調和了兩位大人的分歧,繼而向劉欣表明了自己的見解,“不過,臣仍然堅信,如何讓皇上名正言順地盡孝,比其他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也是應該最應優先考慮的出發點。皇上君臨天下,若是連對自己負有生養之恩的至親都不得妥善供養,勢必為世人所诟病,只道皇上涼薄,不念骨肉恩情,殊不知皇上雖身為天子,亦有許多不得已之處......”

“愛卿此言,真是說到朕的心坎上了......”劉欣點點頭,本來心裏還在忐忑王莽會不會迫于王政君和王氏家族的壓力,而在自己迎祖母和生母入宮一事上多加幹預,此時見對方懷着一顆忠君之心慷慨陳詞,不免輕松了不少,繼續問道,“那關于此事,愛卿可有高見?”

“臣始終認為,宮規雖嚴,但絕非一成不變,也不可一味守成,更不能淪為向世人展現浩蕩皇恩的障礙。”王莽語重心長地诠釋道,“時至今日,若是一如既往地将恭皇太後和恭皇後阻攔在宮牆之外,皇上思親不見親的悲情場景可想而知,到時王莽必不忍見,想必兩位大人亦是如此。若是将二位娘娘迎入宮中,卻仍維持現有尊號,亦會引發丞相擔憂的身份問題。所以臣鬥膽提議,請皇上為二位娘娘另選尊號,可将恭皇太後改稱帝太太後,恭皇後改稱帝太後,這樣既能實至名歸,與皇上真命天子的身份相适,堵住悠悠之口,又可便于日後娘娘們彼此相見之際,各順稱謂,各歸其位......臣倉促應對,思慮不周之處,還望皇上不吝指正,兩位大人多多包涵。”

“大司馬深思熟慮,言之切切,老臣欣然贊同,再無他議。”王嘉立刻附和道。

“既然大司馬支持迎二位娘娘入宮,又獻策化解了老臣的憂慮,老臣也無話可說,但憑皇上聖裁。”孔光不料王莽竟會公然為皇上鞏固傅、丁兩姓外戚勢力的私心辯護,情知單憑自己一人無以成事,固執無益,不得已在劉欣面前做出妥協。

三公議完事離去之後,劉欣随即又在臨華殿召見了師丹和傅喜二人。這師丹歷任定陶王師、太子太傅,如今又是帝師和左将軍,深得天子信任。傅喜乃祖母傅瑤堂弟,為人剛直不阿,從定陶宰相做到右将軍,亦是頗值倚仗之人。論理說師丹、傅喜皆為封國舊臣,更該順理成章地傾向于贊同将恭皇太後和恭皇後迎入宮中供養,孰知他二人曾幾何時已調整了站位,從整個王朝興衰的視角出發,本着防止外戚專權的态度,奉勸劉欣不可過度提拔傅、丁兩姓。

“即使沒有傅家和丁家的加入,王家的勢力早已龐大到了足以只手遮天的地步,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朕的本意,旨在分權,盡可能使各家之間相互制衡,并不是讓祖母和母親的家族取王氏而代之。”劉欣竭力說服近臣道,“兩位愛卿實該好好替朕周全此事,萬不可旁觀推脫。若是日後果真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朕照樣會着愛卿設法分化瓦解,絕不會聽之任之,眼睜睜地看着君權旁落而坐視不理的。”

見天子言盡于此,師丹和傅喜便不再拂逆聖意,一心關注起該當如何在朝廷上為二位娘娘入宮造勢來,以期暫借親近外戚之力鞏固新帝皇權。

是夜。未央宮,鳳凰殿。

話說傍晚時分劉欣自長樂宮內臨華殿歸來之際,雖已略帶倦意,卻仍對董赟和小涼小果極盡地主之誼,殷勤招待一番。等到命王崇務必将來客平安送回關內侯府之後,劉欣終于可以靜靜地頭枕董賢膝蓋,向他述說自己促成祖母和母親回宮的不易。

“此番多虧大司馬替朕分憂,丞相才被迫打消了反對的念頭,可見王莽不愧為朝廷的肱股之臣!”劉欣欣慰地告知董賢道,“左右将軍則深識大體,只消對其曉以利害,便會義無反顧地助我成事,有理由相信祖母和母親如願進宮,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Advertisement

“恭皇太後和恭皇後進宮,于你有益,固然是好事。”董賢有所保留地附議道,“只是無論如何,你都不能完全指望二位娘娘和她們的親族,會不求回報地輔佐君側。天下蒼生之主不是別人,而是你劉欣,許多事情,都需要你親力親為,躬親體行。星辰只盼着欽慕之人能夠有一番作為,不為名利,只求對得起黎民百姓和胸中這顆本真之心......”

“你說得很對。之前我總是動不動就說要放棄太子之位,甚至揚言不願當這個皇帝,但如今真正身在其位,我卻躊躇滿志地一心想要演好這個‘萬人奴’的角色,”劉欣仰面望着董賢低垂的隽顏,伸手撫了撫對方垂至眼前的秀發道,“這樣就能憑借手中的皇權,多為百姓辦點實事,最好是同時做個可以兼得江山美人的倜傥天子,足夠令你引以為傲的愛侶......”

“水的冷暖,只有喝水的人自己知道。作為你的身邊人,我自然盼你施展抱負,心想事成。”董賢承諾道,“在你踯躅前行的聖君之路上,我會安之若素,陪你一道披荊斬棘,并肩前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叫你孤軍奮戰。劉欣,你既然全力以赴使我引以為傲,我也會傾心襄助成為你的驕傲,我對你的丹心,你懂的。”

“我懂。”劉欣朝對方微微眨了眨眼。

對他而言,擁有星辰,便是擁有世上最寶貴的和璧隋珠。

“你該時時去椒房殿陪陪皇後,再怎麽說,她也是你的正妻,即便不合你的期待,場面上的事,總要多替她周全周全,該給她的東西,及早給她,免得皇後心神不定。”董賢勸道。

“該給她的東西?皇後現在已經貴為國母,還有什麽是必須等着我給她的?”劉欣皺眉。

“我說的東西,是孩子,除了你以外,別人都給不了她。所以,讓皇後早些為你誕下子嗣,她便可以心無旁骛地穩坐正宮之位,于你也是有幫助的。”董賢明言。

“這件事,我心裏有數,你不必挂懷。”劉欣并非真的厭棄傅黛君,而是不願去想她。

“你心裏有數便好,這樣我就可以靜候皇後娘娘身懷龍嗣的好消息了。”董賢五味雜陳。

兩人心有靈犀,神形相交,縱令君子之交清如水,也時常感到平淡日常亦甘之若饴。

正可謂: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翌日正午。龍神廟前。

董賢一早便将與義妹有約之事知會劉欣,并婉拒了對方遣王崇相随的安排獨自赴約。

待揚鞭到時,但見朱宛亦亭亭倚站在廟前那棵茕茕孑立的大柳樹旁,忙下馬走至近前。

“宛妹面色憔悴,滿臉愁容,想必是之前那件事,有了新的線索?”董賢關切地問道。

“不瞞兄長,我眼下已是身陷絕境,走投無路。本欲不辭而別,找個沒人認識的地方了此殘生,但又覺得辜負兄長金蘭之誼,故此恬臉托赟妹傳話,只求再見兄長一面......”宛亦說罷,聲淚俱下,慘然欲絕,像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而一籌莫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