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事情的經過,墨韻剛開……
第5章 事情的經過,墨韻剛開……
事情的經過,墨韻剛開始是不肯說的。但是林如海和黛玉都能大致推理出來。墨韻不說,林如海三言兩語,便勾勒出了大致過程,和實際情形不差什麽。
墨韻只補充了些許細節,比如剛開始她是真想救人。或許,她也想以她內心的掙紮和糾結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天生的惡人。但是這些皆不是她害人性命的理由。
待得還原出事情的經過,賈敏早已淚流滿面。
她是林家主母,沒管理好後宅便是失職,何況,因着她的失職,險些要了林佑的性命。叫她如何不後怕、自責。
賈敏對林如海道:“老爺,都是我管家不嚴,才叫人尋了機會。從今以後,我定然紮緊了家中各處,不叫一只蒼蠅飛進來。”
林如海之前在蘭臺寺為官,見慣了官場争鬥;後來在九江做知府,又見了人間百态。自然知道有人要害林家,原也怪不得賈敏,勸道:“有千日害人的,沒有千日防人的。今日之事,原也怪不得夫人,夫人不必自責。否則,為夫反而無法自處了。說來,那傅試不管受誰指使害人,終究還是沖我來的。”
林如海以前在蘭臺寺時,職責所在,彈劾過不少人,自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林如海深得太宗信重,出翰林入蘭臺,中間還守過林老太太的孝,出孝後就官複原職,可見其簡在帝心。加之蘭臺寺本就是三司之一,無人敢報複罷了。後來林如海外放,京中貴族,許多都以為林如海官場失意,便不将其放在心上了。
也是外放這七年,林如海不但得了一雙子女,在九江還攢下不錯的官聲。
現在太宗皇帝突然升了林如海在蘭臺寺的職位,又點了兩淮鹽運這樣的實缺。許多勳貴官員才回過味來,林如海外放九江,不是發配外省,而是太宗皇帝有心歷練他。
一直在蘭臺寺就職,雖然品級在京城不算極高,但是手上權利卻極大。只是林如海少年得志,先入翰林後入蘭臺,一直近在朝堂,對于官場争鬥而言,林如海未免不夠接地氣。太宗皇帝讓林如海在九江歷練七年,是讓他熟悉了地方上的官場弊端。然後授以蘭臺寺大夫和兩淮鹽運使兩個要職,是讓他做整頓江南吏治的先鋒。
江南,太|祖皇帝起勢之地。當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逐鹿中原,亂戰了數十年。自然,不管哪一路義軍,身邊幕僚将士多為同鄉,太|祖皇帝亦不例外。
打江山的時候,同鄉之間更為信任、器重;得天下之後,為了不顯得薄情寡恩,當初跟着太|祖打天下的人,也盡皆封王封爵。江南是多少公侯之家的根基所在,官場的水,可謂深不見底。
如今太宗都繼位了三十多年,自然不會由得勳貴之後繼續在江南胡來,才有林如海身兼蘭臺寺大夫和兩淮鹽運使兩職,空降江南這樣的委任。換句話說,林如海是帶着尚方寶劍來的,但是地方和中央集權之争,別說自古以來從未解決過,就是黛玉穿越到的後世,依舊有這個問題。江南的事,哪有那樣容易。
地方勢大,則欽差性命不保的事自古有之。對方向林佑動手,不過是一個警告;前世裏,林如海不就死在任上了嗎?
至于太宗皇帝,在黛玉看來也不是個好的。即便太宗要重用父親整頓江南吏治,為什麽父親外放的時候是去九江,而非江南。無非是太宗怕父親熟悉地方官場的時候,和江南官員結交起來,成為利益共同體。
Advertisement
站在太宗的角度,他如此用人沒什麽不妥;但是站在林家人的角度,林如海身懷重任,又人單勢孤,江南局勢盤根錯節,萬一有個好歹?太宗顯然并不太看重這位傳言中天子重臣的性命。
君為臣綱,是這個年代的規則。
想到這裏,黛玉輕輕嘆了一口氣。
也是一口嘆氣,吸引了林如海夫妻的注意。賈敏悔恨交加,又怒又怕,哭得滿臉是淚,黛玉倒面色沉靜,看似不但不怕,似乎也不驚怒,夫妻兩個都深覺納罕。“玉兒因何嘆息?”林如海問。
黛玉輕輕‘啊’了一聲,回過神來。今日剛醒來就遇到這麽多事,她還沒消化過來:“沒什麽,父親,母親,墨韻做出這樣的事,咱們會報官麽?”
但凡豪門貴族,講究打斷胳膊袖裏藏,是不願意家醜外揚的。林佑雖是落了水,到底救回來了,沒什麽大礙,林家若是要掩藏此事,倒也不會有礙名聲。一旦報官,此事只怕要成他人談資。
聽到報官,賈敏有些猶豫,轉頭對林如海道:“老爺……”家仆謀害幼主,賈敏這個當家主母自然也面上無光。
林如海聽到報官二字,眼睛一亮,暗道:倒是可以通過報官試一試人。于是點頭,道:“嗯,報官。”
聽到報官兩字,跪在地上啜泣的墨韻吓得忍不住發抖,臉色更是一片死白:“老爺,太太,看在奴婢往日曾經盡心伏侍的份上,饒過奴婢這一回吧。”墨韻原本想說瞧在佑大爺并無大礙的份上,但是他知道林佑是林如海夫妻的死穴,到底忍住了沒敢提。
賈敏憤恨道:“你還有臉提往日?往日我是怎麽待你們的?竟将你等養得這樣狼心狗肺起來。若非怕髒了我的手,恨不能親手打死了你!将你交給官府,已經是恩典了。”
墨韻知道在賈敏這裏,沒有轉圜的餘地,又拿眼去瞧林如海。瞧着墨韻帶着幾分懇求的眼神,想到之前墨韻說自己要納她的話,林如海飛快的撇開了眼睛。道:“将她帶下去鎖着,多命幾個人看着,明日送去衙門。”
書房內只有林家主子三人和墨韻,門外有人遠遠守着。現在賈敏哭得眼睛都腫了,黛玉又小,林如海親去傳了人。
被兩個婆子夾在中間帶走的時候,墨韻還哭着求了幾回情,但是害人性命這種事,怎麽可能哭求幾句就輕輕揭過。墨韻很快被婆子堵了嘴押下去。捆成粽子扔在拆房不算,還有三個婆子輪流看守。
安排妥當,林如海回到書房。現在整個林家的氛圍都很壓抑,下人們壓抑,書房裏也壓抑。瞧了一會兒妻女,林如海道:“夫人說,今日救佑哥兒的是玉兒?”
總算得空說這件事了,賈敏也已收住眼淚,勉強笑道:“是呢,玉兒果斷得很,佑哥兒得保全,全靠玉兒。”于是,将黛玉救人的經過說了。
審問墨韻的過程,黛玉雖然沒插什麽話,但是全程冷靜得出奇,敏銳如林如海,早就發現黛玉不似普通孩童。林如海歸家的時候,林佑已經救過來了,林如海并不如賈敏後怕,聽完賈敏說黛玉救人的過程,又設想萬一不是黛玉當機立斷,林如海才後怕起來。“玉兒……那些救人的法子,你從哪裏習得?”
玉兒曾經在數百年後的後世過了幾年軍旅生活,你信嗎?黛玉心中這樣想,但是到底沒說出口,而是道:“書上看的。玉兒聽說弟弟落水了,書上又說落水之人最忌耽擱,就自作主張按書上的救人之法試了一回,父親、母親莫怪玉兒。”
前世裏,林如海過世之後,賈琏料理喪事,林家積累上十代的産業,能變現的皆賣了,賈琏帶着銀兩進京。黛玉自然知道林家之財落入榮國府,但是那時她不過十三歲的閨閣女兒,寄居賈府,就算心中明白,也只能裝作不知。
林家到底有多少産業,父親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并未告知自己。穿越之後看過原着,也看過不少人寫的同人文,黛玉推測,林家的産業大概是二三百萬。什麽時候能‘再發二三百萬的橫財’,可是賈琏親口說的。
賈琏将林家值錢的東西一律變賣,大部分的名家真跡也都變賣了,只留了少部分給黛玉做念想,還有一些被認為不值錢的雜書,這些東西被黛玉搬回了潇湘館。在前世人生的最後幾年裏,黛玉每每思及親人,便翻看那些雜書。
其中便有一本名曰《柳氏雜記》的,記錄了落水急救之法。雖然《柳氏雜記》裏記的急救法和黛玉在後世學的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略有不同,但是也是大同小異。因此,林如海問起此事,黛玉便推到了這本書上。
林如海聽了,在書房裏一陣倒騰,倒真找出了這本書。
林家重視教育,黛玉和林佑都是三歲開始識字,就是林如海夫妻自己給子女做的學前教育。前世聘請賈雨村做西席的時候,三百千等古代的基礎課早就學完了,就是四書也學了一些,賈雨村入府便開始講四書五經。現在賈雨村還沒入林府,但是黛玉姐弟都是識字的。
六歲看《柳氏雜記》這樣的閑書,還能記住裏面的救人之法,并能理解運用,實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但是事實擺在眼前,林如海也沒過多懷疑,只對賈敏嘆道:“玉兒這樣的天資,世所納罕,雖為女兒,若不聘名師悉心教導,倒耽誤了她。”
多虧黛玉看了雜書,救得林佑一命,賈敏哪裏會阻攔,道:“老爺說得是,等家中諸事料理完,咱們就給玉兒和佑哥兒聘個西席。”頓了一下,賈敏又問:“是誰要害佑哥兒,老爺心中可有個章程?”
林如海面色一沉,緩緩的道:“如今尚無證據,但是我既奉天命任兩淮鹽運使,自要忠君之事。上任數月,查到江南鹽政,頗有宿弊。我擋了他人的財路啊。”
說到此處,賈敏黛玉都心中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