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從揚州入京,走的皆……

第12章 從揚州入京,走的皆……

從揚州入京,走的皆是大運河水道。因運河沿岸皆是繁華之地,人煙阜盛,這條路倒是極為成熟,只有幾個僻靜路段有水匪出沒。但鹽稅,向來是朝廷納稅大戶,不但有鹽政衙門的官員衙役,還有戶部官員随行,另有專門軍隊押送。那些水匪就是再膽大包天,也不敢将主意打到鹽稅上。

林家送節禮是派的自家的私船,既然搭的不是官船,自然不怕被言官參公器私用;然而林家的船跟在官船後頭北上,畢竟白撿了官方的護衛,林如海父女倒不用擔心劫匪問題。

官船護送鹽稅銀兩,自然不敢在路上耽擱,按黛玉的估計,不過十來日,林家的節禮便要進京。

至于林家家中,因為賈敏生病,今年的端午節,林家便沒怎麽走親訪友,只各處走了禮,一家人在家倒也安生。端午過後,衙門複又開門辦事,林家墨韻、孫寬夫妻的案子便判下來了。

墨韻、孫寬夫妻都是林家的奴才,林家有身契,實則自行處置也不違國法。林家之所以将這樣的事報官,是想将林家的事擺到臺面上來,給京城的東宮提個醒。好比後世的明碼發報。

其中墨韻受人蒙蔽害主,所犯罪行最重。至于孫寬夫妻,他們算是墨韻的同謀,但是孫寬家的咬死了不知墨韻害人的事,只是給墨韻聯絡賊子行了方便;孫寬雖然收了冷子興不菲的財物,但孫寬咬死了只是正常的人情往來,官府也的确沒找到孫寬謀害幼主的罪證。

但是這些皆不重要,三人因是林家奴,尤其孫寬夫妻乃是家生子,不過官府打了板子,記錄在案之後,交由林家處置。

墨韻雖是丫鬟,但是當了大丫鬟之後便不做重活了,養得鮮花嫩柳一樣的,杖責的時候,剛開始衙役倒沒容情,幾下下去,見墨韻受不住,衙役心下不忍,便收了些力。養個十來天,墨韻能夠下地,黛玉想了一下,幹脆将墨韻送到了官牙。

若是林家這事沒報官,很多人家是喜歡用這種累世書香世家調|教出來的下人的,那規矩氣度都不一樣。但是墨韻可是背主的人,哪裏有人肯買,這一節,林家人都想到了。

墨韻為情行差踏錯,到底性命保住了,如今落得落罪發賣,原以為表哥會來贖買自己,等了好幾日,卻哪裏有傅試的人影?墨韻等得望穿秋水,後聽牙婆說鹽政衙門的林老爺也在尋傅試呢,那龜孫早就跑得不見蹤影。墨韻這才知道傅試不是可以托付之人,後悔莫及。

這樁案子造成的危害不算極大,案犯判得也不重,但是談論的人卻頗多。無他,林家前朝便是江南望族,本朝又是四代列候,太子妃的兄弟,榮國府的女婿,這談資十足啊。緊随林家提前送中秋禮入京的腳步,揚州這樁案子也一路北上,傳入京城。

而京城裏,卻正在發生一件和林家沒什麽關系,也有關系的事。

太子殿下的嫡長子瑞郡王要擇側妃。消息一放出來,家中有适齡淑女的人家動意的極多。瑞郡王今年二十有一,不過一個正妃兩個側妃,也是因為這個身份,身邊只有三人實在極少了,還不如京中有些富貴人家,如今協理後宮的甄貴妃和周貴妃才在太宗皇帝耳邊提了一嘴。

因這件事,太子妃還吃了挂落,說瑞郡王都年過二十了,房裏才這麽幾個人,怎麽服侍得過來,可見太子妃對瑞郡王不上心;連瑞郡王妃都被傳了善妒。當然,這個事只敢私底下傳,沒人敢到太子妃和瑞郡王妃跟前兒說的。

不管怎麽說吧,總之這話傳得東宮和瑞郡王府都知道了。還是瑞郡王親自到太宗皇帝跟前兒說原是自己趁年輕,想多求上進,原不是母妃和郡王妃的錯,又杖斃了亂傳話的小宮人,這事才沒人說了。

Advertisement

說是沒人說了,瑞郡王府要擇側妃的事也這樣定了下來。

要說起來,瑞郡王這事兒,怎麽着都能被人挑不是。如今是王府的人少,被人挑了太子妃和王妃的不是;若是瑞郡王納他滿後院的側妃姬妾,又得被人說瑞郡王好色不上進,太子妃教子無方,瑞郡王妃不思規勸了。有人刻意使壞挑不是,怎麽着都是錯處。

而東宮的處境,便是一舉一動都有人盯着。

今年太宗皇帝六十有一了,在皇位上坐了三十多年,就是太子殿下,也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太子這個身份,自然尊貴,但是也危險,就是權力鬥争的衆矢之的。不但親兄弟們虎視眈眈,就是年歲一天天見長,精力一日日不濟的太宗皇帝,對太子也有隐隐的防範。

畢竟君臨天下的人,如果身側有個人日日等着你死了繼位,已經等了二十多年了,換誰也不會舒服。太宗皇帝年輕力壯的時候不覺得,如今越發覺得處處有些力不從心的時候,對太子的心态難免變得微妙。

這種情況下,太子夫妻自然小心謹慎,不敢絲毫懈怠。能做二十多年太子還沒叫人挑到錯處,太子和太子妃都是厲害角色了。但是你東宮不犯錯是吧?那還偏有人從瑞郡王的內帷着手?這手段下作啊,下作歸下作,但是有效。

這是整個東宮的處境,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低些的人家,還真看不出來東宮的難處,人家就只看到東宮的尊貴和可以預見的權利頂峰了。譬如榮國府。

榮國府有個長孫女生于大年初一,取名元春,今年一十六歲,生得端莊秀麗,也知書識禮,自幼養在榮國府老封君膝下。

女孩子家,一般來說十二三歲便開始相看人家了,越是出身高門的女孩子,相看得越發早些,就算家中想多留一二年,也是早早定了親的。無他,豪門貴族佳公子,也都緊俏着呢,你定親晚了,就是女孩子自身出衆,也難擇好親。所以但凡豪門貴族家的女孩子遲遲不擇婿,多半是打着進宮參選的主意。

賈元春,因生日巧,榮國府上下皆言大姑娘有大造化,是打小就按入宮的路子培養的。

現在瑞郡王擇側妃,榮國府便動了意。

瑞郡王是太子的嫡長子,只要太子一登基,只怕就是要封太子的,再進一步,便是人人可以預見的前程了。熬到那時,瑞郡王現下的側妃,便是從郡王府一路陪着熬過去的,最差都是封妃的前程;稍好一些便是貴妃。若是更進一步……

當然,現在太宗皇帝還在龍椅上穩穩當個的坐着,太子登基這些話,是沒人敢說的,那不是咒當今死麽。但是意思人人都明白,而且太子都穩居東宮二十多年了,許多人家都覺得,還是太子殿下的勝算大。那麽瑞郡王側妃的位置,便頗搶手。

榮國府榮慶堂內,賈王氏服侍賈母用了午膳,便叫賈母留下來了。将丫鬟都打發出去,賈母問:“瑞郡王府要納側妃,也不曉得這次納幾個,你們夫妻若有意,便選了好中秋禮給敏兒送去,托敏兒問問。”

彼時,揚州發生了什麽事,榮國府還無人知曉。王氏自來和賈敏不睦,自然要略謙兩句,依舊一副端莊溫和的臉,道:“姑老爺雖然是太子妃殿下的兄弟,這件事怕是林家不太能說上話。”

賈母道:“太子妃就姑老爺這樣一個兄弟,讓姑老爺家出面,也不必大張旗鼓。側妃不比正妃,正妃需要皇上和幾位娘娘掌眼,側妃只需太子妃殿下和瑞郡王妃點了頭,出身也好,這事便成了。”

元春出門頂的是榮國府嫡長孫女的名頭,但是真要正經論起來,是六品工部主事的女兒,就算到瑞郡王府做妾,都還不一定夠格。但是因着有林家這門姻親,因着太子妃是女婿的嫡姐,賈母便覺得,國公爺嫡孫女這個身份,入瑞郡王府也不是不可以。

王氏知道元春就算進宮,也只能走小選的路子,但是過了太子妃這一關,直接就是有品級的郡王側妃,若是造化好,以後就是娘娘了。但是自己就這麽一個嫡女,悉心培養的十幾年,入瑞郡王府,也有風險。別說現在太子還沒登基,就是登基了,瑞郡王下頭還有許多兄弟呢。日後自然要有一番明争暗鬥的,這個投資期太長。

“老太太的主意自然是不錯的,只是不知道姑太太的意思;再說,也要問問元丫頭。”賈王氏笑道。

賈母頗有自信:“元兒是敏兒的侄女,若是元兒造化好了,還可幫襯表弟呢,此事于林家,于敏兒有益無害,怎麽不應。再說,我不過是托敏兒私下問一問,就算此事沒成,也不耽擱元兒明年參選。”

賈王氏仿若無意的瞧了一眼榮禧堂方向,笑道:“如此,媳婦聽老太太的。”

榮禧堂,原本該是長房居住的,自己不搬進去十幾年了麽?就是現在在林家看房子的陳嬷嬷也是自己的人,賈敏不也十幾年了沒發現麽?什麽學林如海探花郎,什麽聰慧敏捷不下男兒,這一雙夫妻哪個不是被自己玩弄于鼓掌間麽?

此時,賈王氏做下的許多事尚未事發,正因為次次都成功了,賈王氏的自信心有些爆棚。自己嫁作二房婦依舊住了榮禧堂,元兒若嫁入當今嫡長孫的瑞郡王府,自己自然能教導元兒如何在瑞郡王府立住腳跟。再說,瑞郡王只比元兒年長五歲,據說相貌也生得好,不委屈元兒。

若是按原計劃,元兒還得從宮人做起,即便憑元兒的容貌能夠出頭,那也得從低位份開始一步步往上爬。而且,太子殿下比之元兒年長二十多歲,相較起來,有些委屈元兒了。

于是,賈王氏便應了下來。仔細打點了禮物,叫來陪房周瑞,吩咐周瑞親自給林家送去,最要緊的是賈母和賈政的親筆信,一定要交到賈敏手上。周瑞拍着胸脯說了太太放心,便上船啓程了。

這便是交通不便的後果,揚州那邊林家早就發現賈王氏做下的惡行,賈王氏這頭還在洋洋自得,妄圖利用林家的關系謀郡王側妃的位置。

周瑞出發沒幾日,門房就來回話說林家遣人來送禮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