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國儲君,不配保……
第32章 一國儲君,不配保……
一國儲君, 不配保有天真。
這話無論從誰口中說出來,林如海都覺振聾發聩。儲君背負着一個國家萬千百姓的未來,确實對人心險惡、政治無情要有充分的認識。但是這樣的話, 怎能從七歲女兒口中說出來?就算這個女孩兒天生聰慧博覽群書,該有這樣深刻而沉重的認知嗎?
林如海夫妻兩個子女來得晚, 在教育上未免急切了些, 但是要說黛玉的人生經歷, 還也一直是錦衣玉食,父母疼愛, 她如何來的這樣深刻而沉重的認知?也許, 這就是天賦吧,林如海再是多智,也猜不透他的閨女前世受過怎樣的磨難, 又因一段奇遇有了軍中歷練,才會有這般見識。
“玉兒此言極是, 但是太子殿下夫妻兩個穩居東宮二十多年,定然會小心防範,倒沒那麽容易誤信小人。想來這個上面, 不必過于擔心。倒是如今江南的局勢, 希望都察院的人早些到, 只需朝廷的人到了,江南便真正安生了。”林如海道。
黛玉瞧了一眼自己的爹,心道您還是太過樂觀了, 前世太子可沒躲過這次算計, 可不就是始于誤信小人麽?口中卻道:“既是父親連任巡鹽禦史、同時增加鹽引份額的聖旨一并到了,想是朝廷查辦此案的官員已經在路上了,只是各部協調, 需要時間,各位大人也不能像斥候那樣八百裏加急的趕來,所以還需支撐一段時日。”
林如海也點頭道:“惟願朝廷欽差到來之前,江南別再出亂子。”
黛玉擔心的也是這個,江南若出亂子,九皇子是唯一得利者。而這位九皇子,就是前世最終勝出那位,所以黛玉比之林如海,更加擔心這位。
欽差到來之前,是甄應嘉最後的掙紮時間,這段時間林如海仍要小心防範各地生事,甚至比之前搜集私鹽案證據時候還要繁忙些。
黛玉除了安排好每日的膳食,也幫不了父親什麽。
倒是賈敏,平安度過了前世離世的時間點,什麽都沒發生。黛玉暗暗慶幸柳郎中醫術高明,只是為了私鹽案,柳郎中護送蘇岚入京了。
就算柳行入京前,甄應嘉忽略了他,只要蘇岚一到京城,二皇子再細查柳行和自家的來往,必然會知道蘇岚能平安入京全靠柳行。
如此一來,在私鹽案塵埃落定,江南二皇子勢力被拔出之前,柳行多半不會回南了。為了母親的病情,黛玉倒希望父親能被調任回京。
好在賈敏的病情穩定下來,柳行臨行前也将賈敏的病勢發展整理成冊,交給了程郎中,如今換了程郎中給賈敏診病,倒也沒出現病勢反複。
只是柳行一家入京之後,聽說寶慶堂頗有潑皮前往鬧事,生意受了些影響。
黛玉知道甄家在揚州也有人,這些前去騷擾寶慶堂的,極有可能是甄家的人。
Advertisement
這日程郎中給賈敏診過病,黛玉借詢問病情為由,将程郎中請到院中,又讓下人避遠些,才開口道:“程郎中,我近日聽管事回來說,最近有人到醫館鬧事,若是有什麽難纏的人,程郎中不妨跟我說一說,我轉告父親。”
程郎中年紀比之柳行還大一些,是柳行父親的入室弟子。因為入門比柳行晚,稱柳行為師兄。柳行入京,便将醫館托付給了程郎中并醫館掌櫃,也交代了若遇到什麽麻煩,只管求林大人照應一二,若是醫館實在開不下去,便變賣了帶着剩餘師兄弟和小徒弟們入京。
程郎中聽黛玉關心醫館前程,一揖道:“林姑娘高義,程某心中感激。只是林大人如今公務纏身,程某尚能應付幾個宵小,便不敢勞煩林大人了。只要林大人将甄應嘉繩之以法,寶慶堂合法經營,做的又是懸壺濟世的事,自然便有了出路。若是我為一己之私耽誤了林大人的大事,不但害了寶慶堂,也對不起江南百姓。”
黛玉聽了這話,也站起身來對程郎中一禮,程郎中側身避開了。
這時候的人分三六九等,黛玉是官宦人家的小姐,郎中雖然也受人尊敬,終究不能跟士族比,程郎中不敢受黛玉的禮。但是黛玉有過後世的經歷,視野已經開闊了很多。叫黛玉說,只要人格是高貴的,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不說郎中本就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光說程郎中這番話的視野、格局,比之那些貪官污吏不知道強到哪裏去了。
“我替家父謝過程郎中體諒,若是寶慶堂有需要,程郎中盡管打發人來跟我說。”黛玉道。
程郎中謝過黛玉,轉身告辭。
待得程郎中走了,春山、秋月才迎上來道:“方才姑娘和程郎中說什麽,姑娘還向他行禮?這個程郎中倒是知禮的,沒有受姑娘的禮。”
黛玉笑道:“程郎中為母親的病出力良多,我做人子女的,向他行禮道謝是應有之義。春山,你跟你哥哥說說,若是誰到寶慶堂生事,叫他多留意些。”
春山應是。
接下來的日子,整個江南依舊是暗流湧動。直到十日之後,都察院、吏部、刑部、戶部皆派了人來到揚州,且另有京營官兵護送,那些明争暗鬥才算逐漸消停。
這次朝廷派來的人極多,分成了若幹個巡查隊伍,分別進駐揚州、蘇州、金陵三地,徹查私鹽案。黛玉聽了此等安排,倒是想到了後世的巡視組。
朝廷官員一到,便封存了地方衙門的卷宗、賬冊,随時查閱。各地衙門的官員也都必須随叫随到,接受朝廷官員的問詢。林如海是巡鹽禦史,自然是越發繁忙。
現在朝廷的辦案官員雖然來了,但是江南官場的官員還依舊是那些。這裏頭,多少人都或深或淺的卷入了私鹽案,雖然不敢明着抗旨,私下卻對朝廷辦案陽奉陰違,多有阻撓。
更有甚者,在朝廷辦案官員到地方之前,地方官府的卷宗館失了火。從古至今,政治鬥争都是無所不用其極。黛玉聽說卷宗室失火,只是心下感嘆一下好大的膽子,卻并不覺得意外。
既然朝廷派了好幾個部院的官員來江南,那麽這次是私鹽弊案是一定會徹查到底的。這關系朝廷的顏面和威信。若是朝廷這樣鄭重其事,還沒将江南官場風氣正過來,日後其他省份争相效仿,便要動搖朝廷的統治根基了。所以,江南的大勢,其實已經可以預見。
但是江南有多少官員犯了重罪,自知必死無疑,也定然要垂死掙紮,所以這個案子的辦案過程有多困難重重,黛玉也可以想見。黛玉只擔心父親的安全,所以不但增派了林如海身邊的常随,還問了程郎中,醫館中可有武藝高強的子弟,自己想雇兩個放在林如海身邊。只說林如海身子不好,但是也不能耽擱朝廷的事,所以身邊加兩個郎中。
程郎中剛開始聽到黛玉如此請求的時候,很是一愣。寶慶堂行醫濟世,已經很久沒有人展示武藝了,這位林姑娘怎麽知道寶慶堂有武藝高強的子弟?不過據師兄說,林家贈送了師兄一本師祖所着的醫書,光憑此事,程郎中便願意幫忙,因而同意了黛玉所求。
程郎中舉薦的不是別人,就是自己的一對雙生子,今年十九歲。一名曰程進,一名曰程取。兄弟二人也是寶慶堂的學徒,但在學醫上天賦平平,從識藥開始,現在也學了十多年了,藥理脈論倒是也背熟了不少,但是在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上,就能看出來二人在醫術上,前途有限了。倒是習武一道上,兄弟兩個既肯下功夫,又算有天賦。
黛玉謝過程郎中,又給兩位小程郎中不匪的酬勞,将兩人安頓下來。就住在官邸的客房,每日單陪林如海上下衙門。
林如海初時還說黛玉太過小心了些,黛玉只笑稱小心無大過,纏着林如海定要接受自己的孝心。林如海雖然覺得已經有京營官兵和揚州府衙的人日夜巡邏,不會出什麽問題,還是笑着答應了黛玉。
誰知黛玉并非杞人憂天,程進程取兄弟還真替林如海擋過了一次刺殺。
那日林如海落衙得很晚,黛玉莫名心中不安,便不曾回房就寝,而是在上房等林如海。果然見林如海袍子上有血漬。光是見了這個,賈敏母女兩個就吓得華容失色。
林如海倒了不妨事,又細說了經過,黛玉依舊心有餘悸,賈敏更是吓得臉色蒼白。
林如海安慰妻女道:“不過是有驚無險,你們也別太過擔心。倒是玉兒料事如神,請了兩位程郎中跟着我,才叫賊人不曾得逞。那刺客當場叫兩位程郎中捉住了,我身上這血原是那賊子的。”又問黛玉:“玉兒怎麽知道寶慶堂的郎中武藝高強?”
黛玉笑道:“我見《柳氏雜記》後面也記述了些格鬥法門,雖然書上說這些法門原是強身健體之用,但是心中卻猜說不定柳家也有家傳武藝。否則當初理國公也不能輕易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于是請程郎中為我薦兩個人,果然寶慶堂出來的比之外頭雇的高明。”
其實黛玉之所以覺得柳家的家傳武藝為真才實學,乃是看過原着,知道柳湘蓮武藝高強。如今又知道柳征已經将柳湘蓮送入京城,那麽柳湘蓮的功夫自然是在柳征身邊的時候學的。
柳湘蓮現在不過十一歲,就算滿打滿算學了七八年功夫,成年後都是個武藝高強的,那麽柳家家傳武藝自然高明。
黛玉這番話倒是入情入理,林如海夫妻都沒懷疑,賈敏笑道:“我再沒見過比玉兒出色周全的孩子,就是我這身子不争氣,辛苦了她。”
有什麽辛苦的呢?父母雙全對黛玉而言,比什麽都幸福。
“咱們家人口少,家事也不多,母親何曾看到我在理事上花了多少時間心思?要說辛苦,咱們家最辛苦的只有父親。”黛玉笑道。
林如海遇刺的事,就發生了一回,之後便安生了。就是衙門的衙役,地方的守備兵和京營兵全都加強了戒備。林大人可是太子妃的兄弟呢,好在林大人身邊的随從武藝高強,萬一有個好歹,也不是誰能擔待得起的。
黛玉執意要給林如海雇寶慶堂的郎中,除了謹防有人喪心病狂外,還因黛玉知道前世林如海遇過刺。
前世江南形勢比之現在兇險十倍,林如也好端端的過了好幾年。直到林如海死後,黛玉回鄉送殡,私下問過總管林福,才知道父親在自己入京之後遇過一回刺客,雖然沒傷着性命,到底受了傷。林福甚至覺得自家老爺後來死于舊傷複發。
自然,黛玉清楚舊傷對父親的身體有影響,但是真正讓父親沒了活路,是因為太上皇駕崩之後,新帝開始清洗太宗皇帝的舊臣。父親作為太宗皇帝親信和先太子妻弟兩重身份,新帝哪能容得下他?
不過今世至少太子已經逃過鐵網山一劫,若是太子順利登基,後面那些事便不會發生。相較于前世,如今的局面也越來越好了。
如此忙到三月裏,吏部來了新的委任狀,揚州知府、同知,金陵知府都換了人。因為官員任命先要出缺,還要吏部選派合适官員,各種繁瑣程序,如今不過三月,新派官員便到任,已算是極快了。
雖然暫時只換了兩位知府一位同知,但是林如海的壓力卻小了很多。再等着慢慢置換掉江南其他要職上的地方官,便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了。
林如海将一份邸報遞給黛玉,上面有江南新來的三位官員的履歷,黛玉只瞧了一眼,便道:“勝負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