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林如海回到自家船……

第35章 林如海回到自家船……

林如海回到自家船上, 賈敏面帶詢問的看着他。林如海随手比了個‘二’字,并無多言。賈敏點了點頭,示意知道了。傅試, 應當是被二皇子安排去了什麽地方。

林家的船走得沒有都察院的官船快,徐州碼頭碰上一次之後, 都察院的船隊便快行入京, 林家的船依舊走走停停。又過了十日, 林家一行人才棄船登岸。

林忠一行帶着大件行李,随着镖局的镖師早就到了京城, 自從知道陳嬷嬷一家背主, 林如海安排了張河夫妻在京城看屋子,張河一家在京城已經住了近二年。

這日得到老爺一行已到京城的消息,林忠、張河皆帶了可靠的小厮, 妥善的婆子,伶俐的丫鬟, 帶了一整支的車隊到碼頭迎接家主。

京城的港口客來貨往,十分繁忙。因為往來船只多,修了不止一個泊船的碼頭。黛玉在下船之前, 就和林如海商量了, 為了避免擾民, 便不清場了,只按規矩排隊泊船上岸,一家人先回家, 留下管事小厮搬東西就是。

就是後世, 有些講究排場的官員出行,還有警車開道,封路讓行呢, 在古時候這樣的風氣更盛。林如海作為新任的戶部尚書,若是講究排場些,不說封了整個港口,就是單辟一個泊船碼頭登岸,想來不會被人說嘴。

但是林家偏沒有講那樣的排場,大船泊岸之後,也沒讓百姓回避,女眷由丫鬟扶着棄船上車,林如海也交代了管事幾句快些将行李都搬下來,然後将船開走,讓出碼頭好叫後面的船進港,便自己也登車走了。

上了車,黛玉透過車窗看京城的景致。因為今世比之前世晚兩年入京,港口倒是建設得越發好了,碼頭都新增了兩個。京城繁華依舊,黛玉的心境卻全然不同。雖然同是往城西去,走的同一條官道,前世黛玉熱孝在身,前來接自己的榮國府家丁也不過帶了一頂轎子,兩輛馬車,就是到了榮國府,走的都是角門;今世卻家人齊全,一列車隊駛入文遠侯府。

文遠侯府是太|祖得國後賜給林家祖上的,規制雖不如國公府,但也軒轅壯麗,巍峨朗闊。待得朱輪華蓋車停在侯府大門前,黛玉看了一眼牌匾,竟是覺得眼內有些發酸。

前世自己作為蘇州林氏嫡脈唯一的在室女,竟是見也沒見過林家老宅,若不是後來賢德妃省親,住了幾年潇湘館,恐怕連個正緊住處都沒有。

不過黛玉終究忍住了沒有哭出來,前世已經流過太多的眼淚,既然做過華國的軍人,黛玉身上便有了流血流汗不流淚的品質。前世哭夠了,既然回來,該換那些欠了自己的人哭了。

一家人自東儀門而入,只見各處院落收拾得極幹淨清雅,原本油漆剝落的雕梁畫棟也翻新過了。因主子常年不在京城,府上倒沒添什麽新進的花草,只将多年前種植的花草樹木打理得極好,尤其各院的松柏銀杏等大樹,冠蓋亭亭,十分茂盛,将恢弘氣魄的宅邸映出幾分清幽。

侯府比之巡鹽禦史的官邸朗闊得多,林家四口都各自有了自己的院落,就是英蓮母女,也安排了一個單獨的住處。林如海夫妻并沒有住文遠堂,而是另選了一處主院居住;黛玉和林佑也分別擇院而居,兩處院子也都增加了灑掃婆子,粗使丫鬟等。

頭一日一家人分配院落,安插器具,次日林如海入宮面聖,先見了太宗皇帝,再見了太子殿下。另有太子妃打發了人來請賈敏和黛玉入宮說話。

其他已經成家的皇子皆是在宮外開府,東宮卻是在宮內的,黛玉母女進宮的禮節頗為繁瑣,但是比之前世元春省親要好得多。

Advertisement

賈敏離京之前,诰命品級還不夠入宮領宴,但是她在家做閨女的時候,是榮國公嫡女,且賈代善掌了兵馬實權,賈敏倒是不止一次入宮,所以,賈敏對諸般禮節都是熟悉的。母女兩個換了衣裳,坐車到宮門外,遞了牌子,自然有太子妃派來的內侍來接。

鐘皇後薨逝後,鳳儀宮主位空懸,賈敏母女兩個進宮之後,便不用去鳳儀宮請安了。現在協理六宮的是周鐘二妃,命婦進宮,照例要去請安。

畢竟賈敏是林清傳進宮的,身邊又跟着東宮的宮人,照理說,到周鐘二妃宮裏請安,不過是全了禮節,但周鐘二妃都不會久留二人。

母女兩個先到了周貴妃住的鳳藻宮裏,周貴妃雖然位份高,但是膝下的三皇子因八年前圍獵的時候傷了腿,留下宿疾,斷了繼承大統的可能。許是為了補償,許是覺得周貴妃這樣的身份不再會惹事,當年太宗就升了周妃的位份,讓其協理六宮。因為周貴妃再争已無意義,所以萬事但求穩妥,對誰都是客氣周到的,但是對誰也沒熱絡到哪裏。

看到匾額上大大的鳳藻宮三個字,黛玉心下一震,原來前世元春封妃之後,就住在這裏。

賈敏母女到了鳳藻宮,按例請安之後,表面客套幾句,賈敏母女起身告辭,周妃禮節性的笑稱以後常到宮裏說話,便遣宮女将賈敏母女送了出來。

從周貴妃宮裏出來,賈敏母女又到了小鐘妃住的長康宮裏。

小鐘妃對賈敏母女就要熱絡得多了,不但剛見面就免禮賜坐,還拉着黛玉的手贊個不住。對賈敏笑道:“我也不算見識少了,但像林姑娘這麽伶俐的孩子,我還是頭一回見。日後尚書夫人進宮,也千萬帶着林姑娘來,這孩子我見了就叫人喜歡。”

賈敏忙笑道:“玉兒哪有娘娘贊的那樣好。”

小鐘妃依舊是滿臉的笑:“怎麽就沒有,林姑娘比我誇的還要好才是。就這模樣就不說了,如今才這個年紀,已經隐約可見日後風流了。我還聽說林姑娘幫着尚書夫人打理家事已經兩年了。換個別的女孩子,只怕還在淘氣呢。”

賈敏聽到這裏,面上不顯,心中卻暗想:玉兒的猜測果然不錯,若非九皇子有意大位,小鐘妃替他謀劃,怎麽這位身具後宮的嫔妃竟然知道咱們家的家事。

黛玉面上神色淡淡的,她沒打算隐藏本事,也沒打算在後宮這些地方顯得過于出挑,便萬事不多言。自己還小,只要注意禮節上不出錯便是。

黛玉沒插話,卻将小鐘妃的話都聽在耳內,心中大約有了數。正說着,宮女回禀說十三公主來了。

接着黛玉便聽到一串清脆的少女聲音傳進來,道:“女兒聽說母妃宮裏來了貴客,怎麽不叫我瞧瞧。”一行說,已經有宮女打起簾子,走入兩個明媚嬌俏的少女,身後跟着宮人。

賈敏和黛玉都忙站了起來,福身行禮。

兩名少女一穿大紅,一穿鵝黃,皆彩翠輝煌,加之二人生得明豔,一氣質嬌憨,一眉宇間隐約有傲氣,皆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好顏色。不過二人身份高貴,黛玉只掃了一眼,便不在盯着看。

倒是穿鵝黃衫子那少女打量了黛玉好幾眼,黛玉雖沒和她對視,但能感覺到對方審視的目光。說起來,這身着鵝黃衣衫的少女黛玉是認識的,但算不上熟人。

前世九皇子登基之後,太上皇的身子一天天弱下去,同時弱下去的還有親前太子一派的勳貴人家的地位。雖然太上皇還是太宗皇帝的時候,饒過了太子一派的勢力,但是一旦太上皇駕崩,新帝是絕對容不下這些人家的。

彼時,榮國府已經淪落為元春宮裏的小太監都能随意打秋風的存在,有一回北靜王府的水瀾縣主來訪,那便是自己和水瀾見的唯一一面。

當時黛玉并未多想,但是沒隔幾日,北靜王水溶就派了長史來榮國府,要納自己做妾。

那時候的榮國府,已經将探春賣給了南安王府做義女,送去西海沿子和親了,也不差多出賣一個表姑娘。即便自己入了北靜王府并不能給榮國府帶來多少利益,但當時的榮國府已經眼淺到北靜王府給幾千銀子,就感恩戴德的地步。

當然,最終自己并未入北靜王府了。數日之後,大觀園失竊,妙玉被擄,自己唇亡齒寒,心灰意冷,失了生志。沒過多久,榮國府被查抄,偌大大觀園也雞飛狗跳,人仰馬翻。唯獨潇湘館,不但沒被粗暴對待,還來了幾個宮娥軟言相勸。

就算前世黛玉除了清虛觀打蘸,幾乎沒怎麽出過門,也知道這是什麽意思了。一切都很巧,本來就就身子羸弱,沒了生志的黛玉再幾頓飯不吃,便香消玉殒了。

但是今世,這是自己頭一回見水瀾,照理說,水瀾不認識自己,也沒道理用那樣的眼神打量自己。黛玉心下好奇,但面上不顯,依舊保持着适度的和氣。

穿大紅衣裳的少女道了一聲免禮,道:“我到母妃宮裏來坐坐,尚書夫人和林姑娘不用多禮。”一面徑自在小鐘妃身側坐了。

水瀾則向小鐘妃行禮之後,又向賈敏行禮,跟黛玉相互見禮,禮數周全。

賈敏和黛玉也都禮數周全的還了禮,才聽小鐘妃笑道:“不過是咱們家常說說話,又不是什麽正緊場合,何必這樣相互見禮就耽擱半日。快都坐下吧,咱們略說幾句,林太太還要去東宮那邊呢。想來太子妃都等急了。”

賈敏母女和水瀾都坐下了,小鐘妃才替雙方做了介紹。

果然,那穿鵝黃衣衫的少女就是水瀾,是北靜王的嫡女,今年十四歲,給十三公主做伴讀,日常往來于小鐘妃宮中。

在小鐘妃做介紹的時候,水瀾一直盯着黛玉看,神色疑惑。其實黛玉也挺疑惑的,今生自己和水瀾也是頭一回相見,但是水瀾今日的反應,總顯得對自己過于好奇。

十三公主和水瀾極相熟,推了水瀾一下道:“怎麽,見了林姑娘長得好看,眼睛都移不開了?”

水瀾‘啊’了一聲回過神來,道:“哪,哪裏。”又對黛玉一笑道:“是我失禮了,林姑娘勿怪。”

黛玉笑着應道無妨。

因賈敏母女是太子妃請來的,雖是照例到小鐘妃宮裏請安,但小鐘妃并不好久留。見這場面有些尴尬,便對賈敏道:“太子妃想是還等着尚書夫人,我這裏就不久留了,他日有空入宮,也常來我宮裏坐坐。”

賈敏忙起身道謝,告辭了出來,跟着林清派來的宮人去了東宮。

林清涵養不錯,但是依舊等得有些焦躁,聽宮人回話說戶部尚書夫人到了,忙命人請進來。

雖是嫡親姑母,到底君臣有別,又是頭一次見,黛玉給林清行了跪拜大禮。林清受禮之後,忙命宮女将黛玉扶到自己身側坐坐了,黛玉擡頭打量這位自己前世都不曾見過的嫡親姑母。

林清保養得很好,雖然年過四旬,瞧着不過年近三十,眉眼和林如海有幾分相似,肌膚勝雪,一雙眼睛尤其靈動。不過到底是太子妃之尊,黛玉很快收回了目光,腦海中閃過‘真美’兩個字。

真正的美人,無需細看五官,花心思去找她哪裏長得好。真正的美人,只一眼,就會讓人覺得是好看的,享受的。

見禮之後,林清賜坐,又将黛玉拉到身側坐了,道:“那一年如海外放,我總是擔心你們到了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受到刁難。你們離京後不到半年,我便接到如海的信說你有了身子,我好生替你們高興。如今一別近十載,你們可算是回京了。”又拉着黛玉的手道:“這便是玉兒吧,都這樣大了我才頭一回見。”

賈敏笑着應是,道:“這便是臣婦的第一個孩子,乳名黛玉。”略頓一下,道:“我和我們老爺也時常惦記娘娘,雖然離得遠,總希望太子殿下和娘娘一切安好。”

林清笑道:“如今你們調任回京,日後見面也容易了,這茶是今年新來的春茶,你嘗嘗味兒可好?”把話題轉化到家常上來,骨肉分離的傷感便淡了不少。

将話頭一轉,林清又盯着黛玉看,笑道:“玉兒眉眼有些像如海小時候,因看着如海長大,後來本宮見了別的小孩子,總覺得尋常,直到見了玉兒,才又讓我覺得一見就覺不俗。怎麽沒将佑哥兒也一并帶來?”

“佑哥兒還小,又淘氣又沒規矩,臣婦擔心将他帶來沖撞了,總要再大一些,才好帶他走動。玉兒倒是個穩重的,娘娘別看她年紀小,這些年,全靠玉兒替我分憂,我這身子才不至一下垮了。”即便是姑嫂,在宮裏,賈敏說話依舊想謹慎的。

說起賈敏的病,太子妃便道:“兩年前,如海信上就說你身子不好,如今瞧着氣色倒好,不知是什麽病?改明兒我叫個太醫去給你瞧瞧。”

又屏退了宮人,林清才收起有些職業的微笑,肅色道:“這兩年,你們也江南也辛苦了,當年佑哥兒落水是怎麽回事?我只瞧了一眼如海的信就心驚肉跳。”

賈敏也冷了面色,道:“主謀是個叫傅試的書生,現在還沒抓到人。但是我們進京途中,在徐州遇上押解甄家的船隊,老爺試探過甄應嘉,傅試乃是他派去的人無疑了。”

林清神色一冷,道:“狼子野心!這兩年,你們在江南不知躲過了多少明槍暗箭。如今江南風氣一清,總算是熬出頭了。”

賈敏笑道:“我們在江南還好,太子殿下和娘娘只怕也經歷了不少算計。說是難熬,娘娘只會比我們更難。”

“算計自然是少不了的,虧得如海提醒及時,太子殿下也肯聽我勸,将身邊跟了二十多年的親信都查了一遍,才抓出了內賊。鐵網山那場陰謀,說來,還是如海替我們化解的。”說起鐵網山舊案,林清心有餘悸。

賈敏神色溫柔的看了一眼黛玉:“娘娘或許不知道,當年提前打發人送中秋節禮,便是玉兒的主意。”

林清知道林佑是黛玉救的,林如海在信上說過,但是關于鐵網山的事,林如海和東宮通信從來不主動提及。林清知道自家兄弟給自己那個至關重要的提醒居然是黛玉的主意,忍不住大吃一驚,道:“咱們家躲過驚天禍事,竟是因為玉兒麽?”頓了一下,又提醒道:“玉兒這樣的本事,你和如海千萬別再外道了,省得替玉兒招禍。”

賈敏笑應知道。

兩人又說了些家常,林清正色将林如海上任之後需要小心提防的事也都跟賈敏說了,直聽得賈敏心驚肉跳。

囑咐完要緊話,已近午時。林清留了賈敏母女在東宮用膳,膻後又吩咐宮人去包了一包今年新進的明前茶,又給了林家四口各人幾匹時新料子,給了黛玉一副紅寶石頭面,林佑一套文房四寶做表禮,林如海和賈敏則另有字畫、玉佩等,才命人将賈敏母女送出宮來。

賈敏回到家中,林如海也會友回來了。

說起今日的事,黛玉沉思一會兒,問賈敏:“不知母親今日有無留意,我總覺得水瀾縣主對我态度頗是奇怪。”

說起這個,賈敏也想起來了,“是了,今日我們受太子妃娘娘邀請入宮,雖然按理該去長康宮請安,但不過是瞧在她協理六宮的面子,去寒暄幾句。奇怪的是這回,小鐘妃留我說話的時間頗長,後來,十三公主和水瀾來了,水瀾縣主總是盯着玉兒看,那神色我說不上來,但總覺得奇怪。”

林如海沉吟一下,道:“小鐘妃留你說話,許是想試探咱們家的态度。但是水瀾盯着玉兒看,我也猜不透了。”

黛玉卻突然插口道:“若是日後有人打聽我的婚事,父親母親一律給我推了。”

像黛玉這樣的年紀,一般都是羞于說婚配的,但是在父母面前,黛玉從不忌諱這些。八歲,是小了些,但是在現下的社會環境,被盯上也不足為奇,黛玉既然想到了,便先提醒了父母,有備無患。

因女兒還小,林如海夫妻又想将愛女多留幾年,自然不會往這上面想。如今黛玉一提,夫妻兩個一想,又覺得女兒所慮有理。

賈敏道:“是了,我怎麽沒往這上頭想,難怪今兒小鐘妃一見我們,就不住的誇玉兒,還問玉兒的年齡喜好。若真是試探咱們家的态度,似乎又沒提老爺,也沒提朝廷上的事。”

林如海也忍不住蹙眉道:“九皇子今年二十有一,已經開府娶親,小鐘妃打聽玉兒做什麽?”因黛玉是夫妻兩個盼了十多年的第一個孩子,二人鐘愛非常;後來黛玉不但救了幼弟,甚至還拯救了家族,林如海夫妻對黛玉的珍愛有增無減。無論對方是什麽身份地位,林如海都舍不得黛玉給人做妾。就是親王側妃,不也妾麽?

賈敏搖頭道:“不說年齡不合适,就是身份也不合适。親王擇側妃,一般在四五品官員家中擇,斷沒有選中玉兒的道理。若是小鐘妃真打的是替玉兒說親的主意,莫不是替別人相看的?”

林如海也覺妻子的話有理,道:“我日後會留意和九皇子府來往密切的少年子弟,若是有人跟夫人提這件事,夫人直接推了就是。倒是那水瀾縣主,夫人和玉兒都說瞧玉兒的神色不對,難道她是個知情的?”

黛玉搖了搖頭:“我瞧十三公主看我的神色坦蕩嬌憨,不像有異。若是小鐘妃有什麽打算,沒道理瞞着十三公主卻告知水瀾。水瀾用那樣的神色看我,多半有別的事。不過也不打緊的,水瀾不過一個年輕姑娘,應當沒有大的威脅,我日後注意些也就是了。”

因猜不透小鐘妃和水瀾各自打的什麽主意,一家人略商議下子,便将此事揭過去了。林如海這樣的身份地位,少不得明槍暗箭,林家還不至于因為捕風捉影而自亂陣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