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看到林如海拿出早……
第58章 看到林如海拿出早……
看到林如海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奏章, 九皇子險些被氣得吐血。他在江南有範光熙,粵海有史鼎,原本這海貿生意, 至少有一半已經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林如海這麽一道奏章上去, 這生意便只能歸朝廷專營, 自己若想插手, 得想別的法子了。
朝廷代表着天下正統,誰敢相争呢?但是林如海是太子的妻弟, 一旦太子繼位, 這海貿生意,還不是落到太子手上。林如海這看似一片公心的奏章,誰知道內裏夾着什麽私心。
九皇子是這麽看林如海的, 但是這個話沒人敢說。怎麽,海貿生意交給朝廷還不是大公無私, 難道你們一個個的小算盤打得噼啪響都想安插自己人分一杯羹反而是大公無私嗎?
就,之前但凡為了争奪海貿生意而進言的文武百官,現在恨不得生生将之前說的話全吞回去。朝堂上, 後悔不疊的人不知凡幾。
不管百官此刻心思如何, 林如海這個提議是深得太宗皇帝的心的。
太宗皇帝剛繼位那幾年還好, 國庫雖然算不上多豐厚,但到底不如後來每一年各地稅銀還沒收上來,早已經分配好撥到哪裏了。近幾年國庫越發的空了, 各部院奏請撥款的奏折一波一波的, 太宗皇帝沒少為難。将海貿生意納入朝廷專營,國庫便多了一大筆進項。關鍵是,此法不但能增加國庫進益, 還不影響真正勞苦大衆的生計,受影響的,無非是那些個商人的利潤少了。
于是太宗皇帝點了點頭,道:“呈上來。”
戴權應是,走下來雙手接了奏折,捧到太宗皇帝跟前,太宗皇帝接了,一目十行的掃過,還特地問了:“林卿家此法,衆愛卿覺得如何?”
今天這個事,文武百官都知道幾乎沒有反駁的餘地。為什麽?因為今日朝堂上,各個派系暗流湧動,為了海貿生意這塊肥肉,争得實在是不好看。既然誰得了這筆利益都不能服衆,那麽朝廷得了總沒人有意見吧。
等大朝會上的唇槍舌戰過去,各個派系的企圖暴露得差不多了,林如海再拿出奏章,直接在大朝會上堵了衆人的嘴。否則怎麽這海貿生意別人得了你們反對,朝廷得了你們還是反對,難道非要歸了你才好嗎?
太宗皇帝問的時候,誰敢反對啊?誰也不會嫌命長啊。大朝會上沒蠢人,之前各派系官員打的什麽小九九,衆人自己心裏清楚,太宗皇帝和其他派系也瞧得明白。這個時候出來反對,和與朝廷做對有什麽區別?
也是因此,方才最積極在南下辦差隊伍裏安插自己人的九皇子系、二皇子系等,現在都十分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但是太宗皇帝問的時候不反對,以後便再沒有反對的機會了。海貿納入朝廷專營的事,幾乎板上釘釘。林如海的效率有多高呢?就是一擊必中,連大朝會上商議拉鋸的過程都跳過了。最多,以後各派系能夠在海貿衙門的官員安插上争奪一下。
九皇子、二皇子系的官員現在不敢發言,之前就站在大局考慮的文丞相、翰林院等人卻覺此法極妙,紛紛站出班列道:“臣附議。”
一時間,朝堂上附議者衆。
Advertisement
因為林如海遞奏折的時間太巧了,朝堂上只有支持朝廷專營海貿生意的聲音,一個反對聲都沒有。對于如此局面,太宗皇帝很是高興,向來嚴肅的臉上也帶了幾分笑意:“既是衆愛卿都同意此法,便如此議定了。至于實施細則,衆愛卿可以回去想一想,集思廣益,朝會商讨而後試行。”
待得衆臣口稱遵旨,太宗皇帝才心滿意足的宣布了散朝。
散朝後,衆臣的臉色是很有意思的,五顏六色都有,大多數都不怎麽好看。能好看才怪了,聰明人都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但是這是能夠站在朝堂上的,哪個不是公認的聰明人,但就是這些聰明人被林如海耍了第二次了。林如海回京才不足三個月而已。
上一次,林如海用戶部記賬改革做幌子,把幾十年的積欠都清了;這一回,林如海讓群臣自己把自己架上了一個憂國憂民的道德高度。然後,你們都憂國憂民了,那增加國庫收益的舉措沒人會反對吧。
就……林如海回京之後幹了兩件大事,不是讓各位皇親國戚、勳貴重臣願者上鈎;就是請君入甕。就都是套路,一次套了各家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的銀子;一次套路了衆人吃到嘴邊的海貿生意。
你說散朝後,金銮殿前,群臣能是個什麽表情。涵養好的城府深的面無表情,僞裝功夫稍微淺點的就是想殺人的表情。
倒是朝會上存在感非常低的賈敬出金銮殿的時候嘴角含着笑。看了一眼二皇子的背影,賈敬覺得,遇到林如海這樣的對手,二皇子輸得也不算冤。
九皇子一直是個很沉得住氣的人,當然他沉得住氣的原因是一直智商都很夠用。之前,從來都是他套路別人,甚至兩年多前,差點就把太子套路落馬了。但是現在,九皇子細細算來,已經被林如海套路了幾回了。
自從太子逃過鐵網山一劫,東宮就越來越順風順水,而自己仿佛走了背運一般,處處受掣肘。
一直主動算計別人的人,突然處處被動挨打,便也開始心浮氣躁起來。
就在散朝之後,九皇子先是回府急急寫了兩封信命人快馬分送蘇州和粵海;安排妥當又轉頭進宮看了一趟小鐘妃。
當然,皇子入宮看生母,是人之常情,無需遮掩。但是九皇子和小鐘妃說的話,卻無人聽見。
長康宮是小鐘妃的地盤,屏退了所有宮人,九皇子終于卸下他那副清風朗月的僞裝,露出焦躁的神色來。
小鐘妃現在都協理六宮了,消息自然是靈通的,朝堂上的事,也略有耳聞,不過小鐘妃再有消息,也是聽人轉述的,一來并不全面,二來也怕轉述過程中失了真。于是小鐘妃問九皇子道:“皇兒,南下查辦王家案子的事,到底出了什麽岔子?”
九皇子是聰明人,不然前世也輪不到他弄死了風頭最盛的老大老二,自己君臨天下。聰明人的記憶力也不錯,幾乎完整還原了朝堂上的事,還加上了自己的分析。
小鐘妃能夠以妃位替九皇子招攬了不少勢力,也是聰明人,甚至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光是聽了一耳朵朝上的明争暗奪,小鐘妃也覺身上略微出汗,同時,也氣得小鐘妃原本極美的容貌有些猙獰。
但是小鐘妃入宮,原本是鞏固太子地位的工具,她能做到協理六宮的位置,能夠把承恩公府拉攏到漸漸偏向九皇子這邊,就可見這個女人既不缺智慧,也有足夠的耐力,更不會因為氣憤而失了判斷。聽九皇子說完,小鐘妃立刻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如此說來,林如海此人當真不可小觑。
能夠想到将海貿納入朝廷專營,雖然也算有遠見卓識,但也不算天縱奇才。其實能想到海貿專營的好處的人不少,只是,将海貿納入專營,會傷了許多人的利益,其中阻撓也必然大。不說前朝,就是太|祖皇帝當政的時候,也提過海貿專營,後來因為下頭臣子陽奉陰違,中飽私囊,朝廷并沒有得幾分利益,還生出過亂子,此事後來也不了了之。
自那次之後,王家把持海貿生意,許多朝臣知道太|祖皇帝在位時候,海貿尚且未能成功納入專營,日後成功的幾率更小,便不如不提。倒是如今這個時候,王子騰罪證确鑿,皇上正惱了臣子借朝廷之勢假公濟私的斂財。的确是推行海貿專營的最佳時機。
即便如此,若是林如海直接一道奏折遞到禦前,此事也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但是今日一舉在朝堂上這麽說開,皇上當面問群臣又無人反對,此事便是板上釘釘了。
皇兒,你要記住,天下能慮事的人不知凡幾,能成事的人卻鳳毛麟角。便是因為這個時機的拿捏,是否恰到好處。譬如這海貿納入朝廷專營的事,許多人能想到,但是其他時候提了,皆有可能石沉大海,唯有林如海抓住這個時機,能一舉成事。
林如海在大朝會上能拿出極厚的奏章,可見奏折早就拟好了,不但如此,只怕實施細則林如海也已經拟出來了。有了好的辦法而能不驕不躁,靜待時機,這份遠見和耐心,确實難得。”
末了,小鐘妃嘲諷一笑,道:“你可知道太|祖在位時,提出将海貿納入專營還試行了一段時間的人是誰?”
九皇子搖了搖頭。
小鐘妃冷笑道:“便是林如海的祖父文遠侯。沒想到,他沒做成的事,如今卻有孫子替他完成。”
九皇子也沒想到竟然有此一段舊事,母子兩個略說了幾句文遠侯,又将話題轉回到正事上來。
九皇子自小得小鐘妃教導,生母的智慧也遺傳了八|九分,小鐘妃的話,九皇子自然聽得懂,“可惜,這林如海竟不能為我所用。否則何愁大事不成?”
小鐘妃道:“原本也不是沒機會,只是前些天剛錯過了。”于是,小鐘妃就将黛玉在承恩公府舌戰群芳的事說了。
九皇子聽得啧啧稱奇,道:“這林家女年齡尚小吧,卻智慧、膽識都不缺。這林家的血脈,确然傑出。不過這等閨閣沖突,和拉攏林如海有什麽幹系?”
小鐘妃道:“年初時候,我接到範光熙夫人的一封信,堂妹跟我說,想替進哥兒求娶林家女。”
九皇子既然有心大位,自然對于朝堂、地方要員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家中人口皆有了解,何況範光熙也算九皇子一系的得力幹将了。“母妃說的進哥兒,難道就是範大人的嫡次子範進?他今年不過十二歲,也不到說親的年紀吧?林家女更小,怎麽就說到這個?”
小鐘妃道:“林家女六歲開始掌管中饋,那兩年,江南局勢何等兇險,蘇寒山也是一代才子,不明不白的死在任上。這林家卻鬥敗了甄應嘉,風光回京。官場裏頭,自然是林如海和甄應嘉相鬥,但是甄家人的手段可不幹淨,從後院動手的時候只怕不少。林家女能将內宅打理得不出岔子,可見本事。範太太和林家女打過交道,瞧中了林家女的本事。
至于進哥兒,模樣我瞧過了,自是出挑的,就是學識,今年不過十二歲,便能下場小比了,不論中與不中,都是一等一的出色子弟了。做母親的,想給兒子擇最出色的媳婦原是人之常情。”
“話雖如此,林家女畢竟是一部尚書之女,門第高貴,自身也出色,連王室正妃都做得,範進到底是配不上的。”九皇子道。
小鐘妃笑言:“如今林家女在承恩公府一戰成名,力壓京中許多出色閨秀,進哥兒自然是配不上了。但是前兒承恩公府那場宴會,若是林家女沒能應付過來,便會名聲受累。待一等人家都不肯擇林家女為媳,像範大人這樣的二等人家,進哥兒自身出衆,也不是沒機會。”
九皇子都聽愣住了,不過是一場結親而已,用得着如此算計麽?從九皇子的語氣中就能聽出吃驚不小:“難道牡丹宴上的鬧劇,竟是母妃安排的?”
小鐘妃嗤笑一聲,道:“本宮豈能做那樣不體面的事?我既是想叫進哥兒娶了林家女,拉攏林家,自然不會去做坑害林家的事。否則萬一有一日紙包不住火,豈不是反倒結仇?
本宮可是走到哪裏都誇獎林姑娘的,在林清面前自不用說,上回鎮國公府的牛丫頭來,說起京中閨秀,本宮也将林姑娘誇獎了一番。誰不是從女孩子時候過來的呢?越是自忖才學品貌的女孩子,越是争強好勝,只要聽說哪位姑娘出挑,自會去攀比,哪用我安排什麽?牛家丫頭果然在承恩公府尋林丫頭的不是,本宮可沒教一個字。”
九皇子是小鐘妃生的,小鐘妃的手段九皇子心中了然。今日小鐘妃提起這茬,總不會無緣無故。因而,九皇子問:“那母妃安排了什麽?”
小鐘妃生得極是好看,保養得也好,笑起來,竟依舊是柔媚非常:“也沒什麽,不過是大嫂來宮裏說話的時候,本宮說了一句牡丹宴名流雲集,賓客身份上,還要嚴格把關才好,不要什麽身份的都請,白白降低了牡丹宴的格調。大嫂果然便沒請林家那兩個義女了。
林家義女之一,便是蘇寒山之女。此女當初随一個郎中進京,獨自面聖,告倒了甄應嘉。可見此女才學、膽識、謀略什麽都不缺。若是有兩位義姐同往牡丹宴,就算有人為難林家女,也有人幫襯,別弄得到時候有人上去尋釁不成,反被林家女打臉,叫林家幾個姑娘壓過衆人擡了身份。誰知道……”
小鐘妃頓了一下,才道:“沒想到林家丫頭那樣厲害,單槍匹馬的,依舊叫她壓過許多閨秀擡了身份。如此一來,讓進哥兒和林丫頭結親,而拉攏林家的法子,便行不通了。”
九皇子想了一下,道:“林家那丫頭若當真如此本事,就算牡丹宴那關當真被削了臉面,也不會輕易下嫁。而且,就算沒有牡丹宴,這樣的丫頭也遲早會出頭,母親不必惱了這個。”
小鐘妃聽了這話,便也笑了。既然自己母子都有大志向,兒子有此格局也是好事。
“本宮自不會惱這個,不過是說起林如海,順嘴提一提。這件事,成與不成,與本宮不相幹。本宮可自始至終沒說過林丫頭一句的不好。”略一頓,小鐘妃又問:“海貿的事,你如今作何打算?”
說起海貿,九皇子依舊是生氣,憤恨道:“還能如何,瞧父皇的樣子,對朝廷專營海貿的事志在必得,我們該舍的時候還得要舍。我已經寫了信快馬送出,叫忠靖侯和範大人都停止插手海貿的事。”
雖然王子騰的案子遲遲沒判,但凡看得長遠些的,也早看出來海貿生意出了機會。九皇子自然早就派人南下,叫自己人早做準備。這時候,只怕前期投入都有不少了,被林如海擺了一道,強行叫停,不肉疼是不可能的。
但是怎麽說都是前世新帝的素質,九皇子做事向來果斷,今日散朝之後就立刻寫信南下了。
小鐘妃點頭道:“也只能如此了。不過,雖然朝廷定了将海貿納入專營,此事也并非全無争取的餘地。”
九皇子眼神一亮,道:“兒臣洗耳恭聽。”
小鐘妃一笑道:“鹽鐵也是朝廷專營,但是監管這兩項生意的衙門設在戶部之下。皇兒不如回去和長史們好好商議,寫個折子,另設專門的衙門管理海貿一事,別将海貿生意再歸到戶部。”
九皇子聽了,恍然大悟道:“對啊,我怎麽就沒想到?只要新立的專管海貿的衙門不納入戶部,便有機會換上自己人。”
于這點上,九皇子是有自信的。因為他有強大的母族。光看承恩公府的姻親,東平王穆家,南安王霍家,保齡侯史家,哪一個不是烜赫人家?就是地方大員範光熙,也是實權在握。只要海貿衙門不歸戶部管,安插自己人倒是方便。
原本,鐘家也是太子的外家,但是小鐘妃招攬人心的手段太過高明。這許多人家已經更偏向了九皇子。
小鐘妃提點了九皇子,便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去忙去吧,閑暇再來母妃宮裏坐坐。”
九皇子應是去了,小鐘妃瞧着九皇子的背影,捏了捏拳。這個兒子,自小聰明伶俐,悟性極高,比之太子,要出色得多。就像自己當年,也比長姐出色。
憑什麽大家都是嫡出,長姐因占着嫡長,就可以做皇後。自己也是嫡女,只因出生晚了,便什麽都比不過長姐?不 ,長姐做到皇後已經是極致,自己只要做到太後,便終究超過長姐。
長姐去世多年,長什麽樣子,小鐘妃已經快忘了,但是一定要比長姐強的執念,卻一直深埋在小鐘妃的心底。
從争奪海貿生意開始,朝野內外,又展開了新一輪的明争暗奪。林如海知道閨女見識不凡,時常和黛玉商談到深夜。
現在都争得刺刀見血了,黛玉自然不會藏拙,對林如海的海貿專營實施細則給了頗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林如海見了,也拍案叫絕。
司徒卓現在的年紀,是沒資格上朝的,而且因為他頭上還有嫡兄長,也不便像黛玉直接為林如海出謀劃策一樣通過智慧影響太子。但是司徒卓作為有強烈危機意識的穿越者,早就開始留心朝政大事,用自己的方式影響朝堂局勢。
而且,司徒卓就住在宮裏,有着天然的方便。在九皇子入宮請安的次日,司徒卓就命羅遠給林如海送來了信。信很簡潔,就是九皇子愁眉不展的入宮,眉目舒展的出來了。
上回司徒卓來林家,和黛玉交談的時間并不長,但是他已經确定了林家有奇遇的人是黛玉。那麽黛玉之所以能夠影響朝堂格局,自然是通過林如海。既然如此,林如海便是黛玉百分之百信任的人。
既然如此,司徒卓傳遞到林家的消息,便直接給林如海好了,省得壞了黛玉的名聲。
想到自己特地維護黛玉的名聲,司徒卓還自嘲的笑了一下。司徒卓并不知道黛玉還是原來的黛玉,只是穿越到現代社會生活過又穿回來了。因為黛玉會Excle表格,也懂阿拉伯數字,司徒卓就理所當然的覺得黛玉乃是穿越者。一個現代人,穿越前都不知道是姑娘還是大老爺們,應該不會在意封建禮教強加給女子的名聲。那麽自己在維護什麽呢?
林如海看信之後直接遞給了黛玉。信很短,黛玉只掃一眼便看完了。在沒有竊聽器的年代,小鐘妃和九皇子私議的內容是絕對不會讓人聽見的。但是司徒卓這封短信,給足夠聰明的人看,也傳遞出了許多信息。
林如海面色凝重:“小王爺是個細致的人,難為他竟然能在這等事情上留意。我原想着在大朝會上遞折子,此事已經定了,但九皇子去了一趟長康宮就滿臉喜色才出來。難道,長康宮還能想到破局之法?”不然沒法解釋九皇子進長康宮前後的神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