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明教少教主

張無忌先去了武當。

在他暫住天鷹教分壇的第六個月時,他父親張翠山回到中原,與他娘親見過一面後,自此,他回到武當山,不複出江湖。而他母親則住在天鷹教中,兩人四年不曾再見。而張無忌則随穆玄英天南海北地走,逢年過節稍個口信都是好的,與父母亦是聚少離多。

少時張無忌不明白自己父母,原本冰火島上十年伉俪情深恩愛無比,怎地一回到中原,不僅被人攻讦,如今更是分居兩地。後來他知曉俞三伯之事,明白俞三伯腿殘之事乃是父親心中症結——他自然是愛重妻子,卻也無法面對四肢俱斷無法站立行走的三哥。

胡青牛的醫術固然高絕,但三伯并非明教弟子,無論如何,胡青牛都不會施救。但胡青牛與張無忌還算投緣,不僅給他啓蒙醫術,還将那本《醫經》贈予他。張無忌這些年不僅苦練武功,也日日鑽研醫術不綴。

可斷骨再續,非西域少林寺的黑玉斷續膏不可。跟着莫雨在西域游歷時,他也曾打聽過西域少林,只可惜二十年前,西域少林不知得罪了何處勢力,一夕之間門派覆滅,舊址之上早已是一片焦土。

武當山上,張真人見十四歲的張無忌身姿挺拔,長開了的五官中隐約帶着張翠山和殷素素的影子,自是俊美不凡。又見他眸光清亮卻神光內斂,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寒毒纏身的病弱孩子,其武功之高竟不遜色那些武林名宿,心中怎不歡喜。

聽聞張無忌已然出師,要行走江湖,張真人将宋青書喚來。

這些年,宋青書一直兢兢業業地習武,幫着父親宋遠橋管理武當上下事務,待人寬和友善,于武學之上又謙遜有禮,張真人多次捋着胡須對宋遠橋感慨,武當有宋青書如此,着實大幸。

宋遠橋欣慰之餘,卻有有些擔心。他這兒子才十多歲,從前他嫌宋青書性格太過跳脫不穩重,然而他真得沉靜下來,行為處事挑不出半點差錯,他卻又忍不住有些心疼兒子的早熟。

如今剛好無忌要闖蕩江湖,兩人搭伴有個照應,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若是能被無忌帶動着快活一些,那就更好了。

于是,在宋青書反對不能的情況下,宋遠橋早吩咐着小道童将他的行李收拾出來,第二天就被一行人送出了武當山。

宋青書:“……”

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但張無忌始終沒有忘記那個在他日日忍耐寒毒發作痛楚時,那個面無表情坐在一旁,給他念武當絕學要領的青書師兄。得知宋青書會與他一道行走江湖,張無忌的臉都笑成一朵花。

坦白說,宋青書一直不知道自己應當如何與張無忌相處,前世種種有如夢魇,哪怕他自認不受其影響,那些夢魇總會在不經意時浮現在眼前。

比如說,峨眉滅絕師太在漢水處救下并收入門下孤女,周芷若。周芷若如今的名聲不小,是滅絕師太破格收入門下的入室弟子,名聲尤勝當初的紀曉芙。

宋青書知曉為何紀曉芙不肯與他殷六叔履行婚約,也不願他六叔一直等着那個永遠無法回應他并為他人生下女兒的人,宋青書琢磨了很久,最終将紀曉芙與明教左使楊逍育有一女的事情透給太師傅,當然,他太師傅不知道做好事的人是他。

Advertisement

張三豐是真心疼愛這幾個弟子的,當初為殷梨亭求娶紀曉芙也是因為殷梨亭戀慕于她,而他瞧着姑娘不錯,有心成全六徒弟。這些年紀曉芙拖延婚約,張真人體諒她想要在師父身邊多留幾年盡孝的心意,也不多說什麽,可如今這麽一頂綠油油的帽子壓在自己六徒弟頭上,張三豐便是脾氣再好也禁不住肝火上湧。

只是,他還不能與滅絕師太當面對峙——畢竟,峨眉一派都是雲英未嫁的女子,若是傳出未婚生女之事,峨眉派算是毀了大半,而以滅絕的脾氣,一巴掌拍死紀曉芙都是輕的。

張三豐一夜未睡,最終傳書給滅絕師太,以他得高人指點,這兩個孩子八字不合,便是成婚也會家宅不寧為由,退了婚事。

不提滅絕師太得知此消息是如何得暴怒,兩派之間和睦的關系甚至因此發生裂痕,但張三豐卻不後悔。

紀曉芙固然不仁,但武當卻不能不義,只是無論她有怎樣的理由,卻不是這般一直耽誤甚至背叛殷梨亭的理由。

一開始,殷梨亭是不願意的,畢竟,這麽多年,紀曉芙的年紀也不小了,若是悔婚,他倒無所謂,可人家姑娘又該怎麽辦。後來張三豐将人叫到內室了,不知說了什麽,天明時殷梨亭走出房間時臉色慘白,唇邊帶血,卻也絕口不再提紀曉芙之事。

宋青書看着之後憔悴頹廢的六叔,心中有些內疚,卻不後悔。紀曉芙和楊逍孩子都生了,女兒還取名“不悔”,妥妥是心中沒有六叔的位置,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他六叔長得好,性格好,武功不錯,多的是漂亮姑娘願意嫁給他,又何必吊死在紀曉芙那一棵樹上。

這般想着,宋青書又想起自己為一個周芷若,百般手段甚至欺師滅祖,最後卻得了那般收梢,心頭又是一陣黯然。

哪怕自認已經放下,心中始終會覺得不舍。

出門闖蕩闖蕩江湖也不錯,雖然同行的是張無忌,罷了,忍了吧。

将心底的那點別扭放下,宋青書開始與張無忌一同行走江湖。随即他發現,其實張無忌這死小子,人還是不錯的,起碼一口一個“青書師兄”還算順耳。

遙想當初與宋青書一同行走江湖時候的情景,回廊之中,張無忌止住腳步,手掌把玩着腰上的玉佩,有些出神。

那段日子,當真是他人生最快活的一段時光。

身入江湖,沒有莫雨時不時使壞,雖然身邊沒有師父,但以他的武功心智,既不是那些會被欺壓的小蝦米,又不會被外人裝腔作勢的幾滴眼淚騙得團團轉,身邊還有武功心智不遜色他半分的青書師兄,仗劍天涯,行俠仗義什麽的,真是美好得不可思議。

說起來,江湖人送給青書師兄的綽號“玉面孟嘗”,還真是貼切得很。張無忌出神地想到,至于他那個綽號,什麽“小邪君”的,不提也罷——若是他師父綽號邪君也就罷了,偏偏綽號邪君的是莫雨,這算個什麽事啊!

他是穆玄英的徒弟,才不是莫雨的徒弟!

張無忌暗地裏磨了磨牙,随即有些沮喪地将摸了摸玉佩,捋了捋上面的紅穗,十分愛惜。

這枚玉佩還是他不得不提前結束闖蕩江湖時,死皮賴臉從他青書師兄那裏讨到的。當然,作為交換,他将幼年在冰火島上獵到的白狼狼牙做成的挂飾送給了青書師兄,雖說當初他師兄收下時候的表情有些像是被什麽東西噎到了,若非他努力裝可憐,他青書師兄一定揚手就将東西丢了。

一同闖蕩江湖的日子太快樂,張無忌也不想這麽快結束的,無奈兩年前朝廷針對明教有大動作,就連義父的隐居在明教之事都被他們探查到,并将消息放出。圖謀屠龍刀的,想找明教報仇的,各大門派盡皆出動,圍攻明教。

張無忌對明教的觀感不錯,誰叫他娘、外公都是明教的人,有時候就連他師父都會提起明教弟子,卻不是如今的明教,而是數百年前,唐時的明教。

張無忌不知他師父怎麽知道那麽遙遠的事情,還知道得那麽詳細,如數家珍。但他自己想過,明教教義還是很好的,據說當初陽頂天教主在的時候,傾全教之力抗元,所行之事不愧于心,可沒有人稱呼明教為魔教。無奈陽教主失蹤後,明教群龍無首,衆弟子為争權奪利将明教攪得烏煙瘴氣,楊逍氣死孤鴻子結仇峨眉,青翼蝠王走火入魔不得不以人血練功,而他義父因為成昆惡賊而滿江湖假借其名義殺人,這才使得明教的名聲越發糟糕起來。

事到如今,張無忌怎能坐視不理。

結果,剛到光明頂張無忌就被伏擊了,順手救下個姑娘叫小昭,誤入明教密道不僅撿到陽頂天夫婦的骸骨,還撿到張羊皮紙。只不知那個小昭什麽來歷,竟知曉用血來使羊皮上字跡顯形,其上竟記載着明教至高武學《乾坤大挪移》心法,哪怕心法是用梵文書寫,但架不住那個小昭懂得梵文。

張無忌身懷九陽神功,即使乾坤大挪移這門武學異常精深,便是歷代教主也鮮少将其練至第五層,但他不過用了兩個時辰就練到了第七層。

光明頂上,張無忌力保明教,以一己之力對抗各派高手,衆人自恃身份,不肯群起而攻之,反而被張無忌逐個擊破。衆人雖敗在張無忌之手,卻不肯退去,直言要謝遜償命。

謝遜在孤島上生活十年,即使心中恨意仍不能消減,卻在神智清楚時悔恨自己當初選擇——他固然家破人亡,可因他之故,江湖上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謝遜意欲自盡,張無忌哪裏肯讓,一時之間,本來控制住的局面再度亂了起來。若非莫雨與穆玄英出現,扔出來一個光頭和尚,這幾派就要不顧身份亦要動手屠魔了。

那個光頭,正是少林圓字輩弟子,圓真,而俗名正是成昆。

謝遜親手廢了成昆的武功,廢了他的雙眼,卻不了結他的性命,只留着他的命贖罪。而他自己本來想以死謝罪,卻被張無忌死命攔下。

大局什麽的,有自己的親人來得重要嗎!

張無忌無比堅持這一點。

雖然不過五年的時間,但當初那些在張三豐壽宴上苦苦逼迫張翠山夫婦的江湖人還記得那個容顏昳麗但下手狠辣的青年。要知道,當初被莫雨扔下山的人,哪怕皮肉傷看似沒有多麽嚴重的傷痕,但內傷足足養了半年!最可恨的是,他似乎有着一手封住內力的功夫,對上他吃虧得很。

總之,此次張無忌不僅解了明教的危難,還順勢揭發了朝廷的陰謀,将衆人炮火集中對準了蒙古朝廷。只令他郁悶的是,他被明教扣下了= =

這些人一致推選張無忌為教主!張無忌拿出陽教主的遺信,他義父立刻揮了揮手,直言自己無法擔任教主,而無忌孩兒是他義子,擔任教主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如果他還認這個義父的話,就收拾收拾當教主吧。

張無忌垂死掙紮,竭力争取,才為自己弄到少教主的稱謂,反正距離及冠還有四年,他還有時間……選個教主出來頂缸。

作者有話要說:

張無忌:呵呵……這日子沒法兒過了o(╯*╰)o

少萌主:乖,習慣就好。

少谷主:別理那個小混蛋,毛毛,今天粽子節,我能吃你咩?(*^__^*)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