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節
斷,管你是天王老子。
傘下公子神情淡淡:“你是孝廉的弟弟?”
冷血不回答。
“他一副文質彬彬的公子模樣,你倒是……”
話沒說完,刻薄了些。
冷血不氣也不想理他,拱了拱手便往六扇門而行。
走時也不忘腹诽,刁夫。
有些人,活該是打一輩子光棍的。
(三)
朱孝廉在連廊上和兩位公子撞了個正着,書生一愣,要往回走已經來不及,便只好轉過身背對着二人默念,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
趙祯對着沈知舒點點頭,沈大人攜傘而去。
“怎麽不轉過身來?”趙祯在原地背手而立,笑意柔柔。
“給皇上請安,皇上萬歲萬萬歲。”朱孝廉屈了下腿,但依舊不敢轉身。
“出了宮,我只是六公子,何必拘禮。”
“……是。”
孫子兵法雲,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先動,後發先至。以靜制動也。
兩位正較量着。
趙祯露出了笑臉:“你最近過得還好嗎?”
朱孝廉猛地轉過了身,看着他,嘴唇緊緊閉着,好像有很多想說卻說不得的話。
其中大概總得有幾句問候趙祯的祖宗。
“你穿這個顏色很好看。”趙祯打量着他,“這匹褐紗本來是宮裏的貢品,但後宮的人多不喜歡這個顏色……如今看來,倒是她們不識貨了。”
“你莫要用這個來羞辱我。”朱孝廉抓住了自己那件褐色的紗衣,眉頭緊皺,“我跟你沒有關系。”
趙祯笑容中莫名地含着咄咄逼人:“我們有。”
朱孝廉面紅耳赤,氣得全身發抖卻講不出話來。
宮中歲月,颠鸾倒鳳,暴戾淫靡,事過境遷噩夢猶在,朱孝廉向後退了一步,眼眶發紅。
倒讓趙祯有幾分不忍心,卻還未開口,聽得身後淩然的聲音道:“大哥,這位是?”
趙祯轉頭,看到了包拯。
包大人将吃驚的表情表演的很好,連忙行禮,趙祯擺手說:“不必了,只是六公子而已。”
“那……請六公子前廳一敘?”包拯笑容恰到好處,趙祯點點頭,包大人對朱孝廉柔聲道:“你去找人沏茶吧。”
朱孝廉如釋重負,慌張地應聲離去,趙祯看着他的背影一直到不見,回過神來時,包拯正對着他笑。
“包大人所笑為何?”
“我大哥如今有些不同了。”包拯看着趙祯,“他原本是個挺驕傲的人。”
“做人太驕傲了,有時候沒什麽好處。”趙祯回答的很平靜,包拯一笑:“說的是,只不過若是因為他的驕傲而喜歡他,又不想他驕傲,未免奇怪。”
趙祯一愣,轉瞬微笑:“他不論怎樣都很好。”
包拯點頭:“但這些話,不應該講給我聽。”
趙祯張張嘴,卻沒說得出什麽。
包拯在心裏嘆了口氣,都是如此笨拙。
開封府的前堂規模不大,幹淨古樸,像是包拯這個人,偶有一枝時令的花朵插在瓶中,令冷冰冰的堂子顯示出難得的生機。
趙祯四下打量,算是滿意。
朱孝廉端了沏好的西湖龍井,人還未到香氣濃郁,趙祯記得這貢茶只有宮裏和太師府才有。
書生低着頭為六公子端了茶。
趙祯只是盯着他看,卻未動作也未說話,他不想将彼此置于不留餘地之處,雖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何時變成了如此心慈手軟的一個人。
書生手指上還留着一道淺淺的印記,趙祯瞧見了。
包拯也受茶,他問朱孝廉:“你想坐在一旁嗎?”
朱孝廉點了點頭,三人便對面而坐。
“是好茶。”趙祯抿了一口,意有所指,茶是太師府送的,人是必然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但包拯毫無避諱,說白了,誰還不知道龐統跟他有關系,那生性就愛張揚的龐将軍恨不得告訴天底下每一個人。
趙祯說:“我這次來是有事與包大人商議,朝堂上人多口雜。”
包拯心說你裝,你再裝,你裝死算了,但依舊是客客氣氣地聽着。
“李家軍抗旨拒絕遣散的事,不知包大人聽說過沒有?”
“還有這種事?”其實包拯心裏大概有數,“李家軍一直忠君骁勇,這次臨陣退兵雖然影響士氣,但也好過自損三百,不是不可寬恕。”
“此言差矣。”趙祯道,“他罪在抗旨。”
這話毒得像蛇。
4~6
(四)
自壽宴之後,太師府的一方勢力沒有了龐統的兵權在握削弱了大半,皇上想一鼓作氣地鞏固皇權,下一個開刀的必然是在壽宴上引兵入皇城的李家軍,聲勢威武的李家軍震撼了趙祯的心,前朝餘孽不可留。
塞外一戰,以少勝多的幾率微乎其微,皇上默默地在捅李家軍的軟刀子,包拯明白,裴東來明白,文武百官都明白,甚至連李牧自己都明白,但道理是一回事,忠誠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論他勝與敗,這場戰勝的獲利者都不是他。
包拯品着龍井,低頭垂目。
“若朕問罪,群臣百姓定有不服,李牧的确救駕有功,戰功赫赫,但若是開了抗旨不尊的先例,後患無窮。”趙祯言辭鑿鑿,包拯審度着措辭:“若李家軍遣散,塞外前線将是一大空缺,更是後患無窮。”
“你是說,必須得仰賴他?”
“是李家軍仰賴聖恩,将功贖罪罷了。”
趙祯顯然對包拯的回答并不滿意,但一時沒有可以反駁的話,兩個人靜默地喝茶,思量。
趙祯一擡眼,對上了書生的眼睛。
“朱公子有何高見?”
“我?”朱孝廉顯然并沒有想到趙祯會問自己,愣神之後倒也從容,“李将軍抗旨,奪其将軍之位理所應當,但李家軍功不可沒,遣散不得,易主尚可。”
“你的意識是要更換主将?”趙祯對他的話略有興趣。
“殺一儆百。”
包拯接話道:“李家軍不缺忠君的骁勇之士,對李将軍施以懲戒,但對李家軍聖恩以待,兩全其美。”
趙祯思索片刻,對朱孝廉笑了笑:“看不出來,朱公子還有這樣的官場見識。”
朱孝廉沒有擡頭:“小民只是胡亂說說,入不得大堂。”
趙祯又問:“為何沒有考取功名。”
朱孝廉不答,包拯在一旁道:“他性格自由,受不得那些束縛。”
天子在場,包拯自然不方便說些官場阿谀勾結的話。
趙祯一笑,心裏明白:“原先不知,他除了文才,還有這等性格。”
話說的暧昧,包拯覺得自己有點礙眼,尴尬地咳了兩聲。
“包大人身體不适應該多保養。”趙祯挑起眉毛。
“是,多謝六公子關心。”
朱孝廉沒繃住笑出了聲。
霧氣散去了,沈知舒大人收傘立于門口,高而瘦長的年輕公子,于陽春白日之中賞心悅目。
包拯和朱孝廉出門來送趙祯,沈知舒和包拯互相點頭算是問過了禮。
趙祯背着手在門口站立片刻,開封府外的街道,百姓安居。
“朱公子。”趙祯開了口,并未回過身來,“你可還記得你入宮所畫的那副美人圖?”
朱孝廉說記得,臉上不免有些發燙。說是美人圖,那上面卻真真切切畫的是一個男人,曾時的沈府,遇見的那位溫潤如玉的公子。
“一個人未免太寂寞了。”趙祯的聲音中似有惆悵,但轉瞬即逝,“朕又畫了一幅,同美人圖一起挂在了書房,改日……改日帶給你瞧瞧可好?”
話裏有小心翼翼的試探和帝王君主驕傲之下的妥協,朱孝廉心裏軟,不忍心拒絕,最後點點頭說:“好。”
趙祯回過頭來給了他一個溫和的笑容:“你真好。”
沈知舒和包拯對望,真是虐的哪門子狗啊。
(五)
包拯一直覺得自己不算是個特別體面的人,滿腹詩書氣自華,但他總有種市井長起來的活潑,在外人眼裏,這是包大人的平易近人。
公孫策不一樣,父親是廬州知府,書香門第官宦之後,一颦一笑都是風度。
這也是包拯此刻不解的原因。
平日裏一向板着臉偶有嬉笑的公孫主薄,今天秀眉緊蹙,時不時搖頭嘆息。
“展昭,你今天又欺負公孫策了嗎?”包拯拉過少年偷偷耳語。
“雖然我經常欺負他,但今天真沒有。”少年撇清關系,“他好像從前幾天就這樣了。”
包拯和展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公孫策。”包拯叫了第一聲沒人相應,又叫,“公孫公子,公孫主薄。”
公孫策這才回過神來:“你叫我?”
包拯懷着揶揄地笑容上下打量他,總結語是:“有問題。”
“包拯,公孫策有一事不解,不知道你這大宋第一聰明人可不可以給我答案。”公孫策這話有點讓包拯糊塗了,雖是惺惺相惜,但也是從小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