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章節

橋上行人如織、橋下潺潺流水烏篷往來,市景別致,水上客貨船只穿梳、兩岸行人絡繹、熱鬧非凡。乾隆見了贊不絕口!即命戶部、工部仿水城原貌移建頤和園。

他母親是個藏傳佛教信徒。為了孝敬其母,不惜人力、財力,下令仿西藏拉薩布達拉宮模樣,在頤和園內也建一座喇嘛寺院、其規模宏大、中原僅此,供其母念佛誦經修行。

老朽僅舉以上花絮,亦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史可考。再說他那深宮大院盡管粉黛三千,可都是些北方匈奴女子,而朔方人向來民風兇悍,怎及得我中原美女才色柔情。

上行下效,地方官對百姓也開始橫征暴斂、欺男霸女,民心生怨!從那時起;這大清國便埋下了走向衰敗的隐患。

且說道光帝覽疏;得知天下災情後,頓時龍顏不悅。他想:假如這些災民集衆鬧事、造起反來,豈不危害朕的江山社稷,這可不得了!

次日早朝,群臣雲集金銮殿。道光帝命将災情奏折發群臣傳閱,少頃問到:“目前國庫尚有多少銀子可用?”

旋有戶部官員出班回禀:“啓奏陛下!國庫銀子不足一千萬兩,且每月朝廷與後宮供奉就需二百餘萬兩之多。”

道光帝聽了又問:“你們有何良策?為朕排憂,度過此次難關?”道光此言一出頓時朝堂鴉雀無聲,大臣們彼此面面相觑,沒有一人能說出可行的辦法來。

俄頃,有一禦史言官出班啓奏:“臣聞湖北省公安縣有一大戶人家,姓蔣名可發。他家有良田兩萬頃,府上庫銀竟有兩億萬兩之巨。且每年課銀收入就有千餘萬兩之多,這些散碎金銀多了,庫容不及,他便将其鑄成金人、牛、馬放置欄圈裏觀賞取樂。

起初每件鑄身不足千斤重,過了兩年這些金人金馬、銀牛都長成大牛、大馬、成人一般了,每件竟有兩千餘斤,還能走動、奔跑。一跑就是幾十裏,後又自己走回家。

道光帝聞奏後愕然曰:“朕天下竟有這般富庶! 你們怎不早說。”

此時朝堂一片嘩然!有大臣說:此事,臣早有耳聞。是呀!是呀;臣也有耳聞,只是未見其實呢?衆人附和。

道光帝又與戶部曰:“這次災情需多少銀子才能解急?”

戶部尚書隆文出班回禀:“此次蝗、旱災情共涉九省,以南方旱災為重,估計約八千萬兩白銀,方可解危吧?”

于是,道光帝急命草诏一道:就說朝廷向他蔣員外借銀八千萬兩,為赈災之用,待日後償還。就點隆文為欽差!火速趕赴湖北。

且說隆文領旨立即起程。星夜趕往湖北會同巡撫陳家昌,來到公安縣蔣可發家‘蔣家莊園’。早有差官進府通報:“有朝廷欽差大臣到來,請蔣員外接旨。”員外父子聽得、便慌忙走出跪下。

Advertisement

只聽到欽差大人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诏曰:今天下大災,國家有難,诏命!特向蔣員外借銀八千萬兩。為赈濟天下災民之用,待日後朝廷償還。欽此!”

蔣員外接過聖旨後,忙将欽差、巡撫一行請入後堂花廳升坐。一面命夥房速備家宴,又命賬房準備銀子裝箱,就用自家車馬裝載。少時酒宴擺上;員外提壺與欽差、巡撫大人酌酒。

席間,員外與二位大人說:“欽差大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銀子就算小人捐給國家,這借條就免了吧?”說着便拿出聖旨、遞予欽差,請大人将這條子收回。

欽差隆大人聽了笑着說:“這不是借條,是聖旨!是皇上頒發給你的。你要好好收藏,不得損毀遺失,否則後果嚴重。

隆大人又說:“你說将這銀子捐給國家,不要償還。這也好!那你就向朝廷寫個捐贈書劄,我帶回交旨便是。”蔣員外聽了這才明白,忙諾諾遵命去辦。

少頃,員外将書劄呈上。另獻上二人黃金各一百兩。兩人皆大歡喜!一會兒便酒足飯飽,欽差隆大人問:“銀子準備如何?”

蔣員外聽了、忙又回禀隆大人:“八千萬兩銀子都已裝箱上車,只等大人過目了。”

隆大人忙說:“那好!”又對巡撫陳大人講:“既如此;我們今晚就上路啓程如何?”

巡撫陳家昌當然懂得,這是救濟人命的銀子、耽擱不得。于是二人押着赈災銀子上路,揚鞭打馬而去。

越一年,兩河又發大水!猛洪泛濫。黃河流域晉、魯、豫受災,長江中下游湘、鄂、皖災情嚴重,此次災害更使國家元氣大傷。這兩河流域乃是國家銀庫、糧倉,漁米富庶之鄉。本來維系艱難的清廷,愈發雪上加霜。

各地自然将災情又據實奏報朝廷,要求朝廷火速赈災。奏章彙集文華殿天子案頭、摞高數尺,秉筆太監擇重呈請禦覽。

道光帝覽折後忿然曰:“今天下災情連發,莫非天要亡我呼!”于是,急命工部、戶部、吏部及有司速來光明殿議事。

道光帝與朝堂官員講:“這次洪災涉及十省,其中六省災情嚴重。這六省皆屬我中原富庶之地,素有天下銀庫、糧倉之稱。此次災害之大、受災區域之廣實屬歷史罕見呢。”

衆大臣齊聲附和:“我皇聖明!”

道光帝又問戶部官員:“這次赈災又需銀多少呀?”

戶部侍郎周燦出班回禀:“這次比上年蝗、旱災情要嚴重得多!一是均涉大省、災區人口密集,有約近兩億之衆。二是家園毀損嚴重;多數災民已是無家可歸了,待到洪水退去後,還要扶助災民重建家園、趕種秋糧也需資助。攏括起來,只怕得要一億八千萬兩方可。”

帝又曰:“你們打算如何解決、救民于水火?”

旋有戶部尚書隆文提醒皇上說:“陛下忘了,去年有禦史言官奏道:公安縣蔣員外家庫銀竟有兩億萬兩之巨! 但去年他只捐出八千萬兩,尚有一億數千萬兩的庫存。萬歲不妨一并借來以解燃眉。”

道光帝聽了豁然省悟曰:“虧得愛卿提醒!”于是,急命秉筆太監速速拟旨,掌印太監取來玉玺,就命戶部侍郎周燦為欽差,火速趕往湖北。

欽差周燦攜了聖旨。會同湖北巡府陳家昌,荊州知府許守信來到蔣員外莊園……并請出蔣員外父子接旨。

欽差大臣周燦展開聖旨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诏曰:今年兩河突發大水,黃河流域有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四省災情嚴重。長江流域有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等五省災情重大。此次大災襲來,共涉九省。皆屬我糧倉、銀庫之鄉,更使災區百姓蒙受大難。而國庫空虛,故再向蔣員外借銀一億八千萬兩,以拯民于水火,待日後朝廷一并償還。欽此!

員外接旨後回禀欽差大人說:“府上散碎庫銀早已無幾,只有欄圈裏的金人、牛馬可用。但每件又重達兩千餘斤,不便搬運。要找工匠将其熔解成綻,方可裝箱起運。”

欽差周燦聞禀,轉與巡撫、知府講:“看來只有急命各縣,将金、銀、銅匠人快快齊集蔣家莊園,抓緊日夜熔鑄才是呀!”

巡撫陳大人聽了;即與荊州許大人下令:“火速傳令各縣縣令親自督辦此事。”

知府許大人忙傳令各縣:火速招集工匠人員、星夜趕往蔣家莊。于是用了兩天兩夜時間,才将這二百樽金銀鑄身熔解成綻裝箱,合計起來竟有兩億四千萬兩。員外與夫人楊氏;當即表示一并捐出。

也寫了捐贈書劄呈上,交欽差回朝複旨。看官,您可曾知曉那時的清廷全年財政收入嗎?據史料記載:全國每年財政總額也只有八千萬兩呢!

朝廷募得這巨額銀子,手裏有了錢,事情也就好辦了。一面在災區搭棚施粥,一面建窩收留難民。一面張榜告示天下:號令難民不要擅離家園。如已離開者要速速返鄉;朝廷要在你們原籍,按人口或房屋損毀程度發給銀兩重建家園,還要發給你們秋糧種子趕播秋種。如在大災中罹難的人員、也要發給撫恤金等等。

此告示一出!人們紛紛返回家鄉。一面重建家園,一面趕種秋糧。百姓們又恢複了像往年一樣秋播的、一派繁忙景象。

第十六回 地方官造訪與員外套近

且說員外父子在兩年之內,先後向國家捐贈白銀三億二千萬兩,如此壯舉也許是前所未有吧。這一巨額捐獻,對于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災民來說;是多麽及時,多麽需要。從而,又拯救了多少生靈!這也就不用細表了。

然而,員外連續兩輪壯舉之後,府上銀庫早已是空空如也。于是,與再發及老夫人商量決定:将兩萬頃土地賣出一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