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章節
。也就是每縣賣出二十萬畝,一共賣出一百萬畝。
到了此時,員外才忽然想起老夫人在當年發現了這筆寶藏後、她說過的話:“這是天意,是讓我們将它保護起來,管理好。等到一定的時刻來臨、它就會排上大用場了。”
現在;這不正驗證了她的預言嗎!她怎麽會有如此預見,難道她象聖人一樣有”先見之明”嗎?員外從心底又對老夫人預料感到佩服……。
其實老夫人也是常人,她只是憑人的良知推論罷了。偌大一筆財寶突然湧現,那是要吓死人的!好在他們鎮定自如,換言之;命大志大。
楊氏想:這哪是叫我一己之富?大清普天哪家富人能擁有如此財富呀?等将來天下大災出現、好向國家捐獻出去、讓它救濟苦難,所以就有了夫人先前的”預言”。 這說明楊氏智慧、思考深遠,也早就在心裏作好了随時向國家傾囊捐出的思想準備。
再說員外賣田,在全國連續數年大災之際,荊州一府豈能獨善?小災和減收也是自然存在。在這樣的形勢下員外賣田豈不是低價賤賣?員外當然曉得,也就畝田只定價四十兩。
消息傳出!各地中小富人卻奔走相告:他們議論員外只定畝價四十兩、這豈不讓他虧大了。他們也知道在國難當頭,員外慷慨捐出巨資!現在員外有了難處,無奈将良田低價賤賣。在這關建之際我們也要幫他一把。員外開價太低,我們不能讓他過于吃虧,他們商量後出價為五十兩一畝,于是不幾日便搶購一空。
看官哪裏知道:原來這些買家卻大半都是員外的佃戶。多年來也受了員外不少恩惠……也就漸漸的富了起來。加之上年員外又出巨資修繕了農田水利設施,田地的收成也有了保障。這充分說明人人心中有杆秤,人心原本有良知呢!
員外向國家無私捐贈,這一大愛大善之舉;全國聞名、令朝野震驚!荊州知府及各縣縣令當然比別人更知曉內情。最近,蔣員外又将良田賣出一半,這又是為何?難道他還要繼續捐出,還是府上急需用度,知府許大人及縣令們不解?
但有一點他們心中是有數的,那就是;朝廷對蔣員外不久将定有封賞!沒準萬歲一高興,賞他一個大官也未可知?
然而,他們又回顧到:因員外人物軒昂、慷慨仗義,這十多年來我們向他也索取的不少,大家都從他身上撈到了不少好處。
官員們想到這些.....心裏都有點愧疚之感,甚至忐忑不安!因為他們深有體會:在國家災難面前,官員們只是搖旗吶喊!沒有傷害到自己一根毫毛,有人甚至還趁機發國難之財。
這次由知府許守信大人,率領各縣縣令前往蔣府探視、問候員外,看他又有何打算?與他套套近乎,摸摸他心中的底細,這對我等将來也有益處。
于是都帶了心腹随從,攜了些許禮品來到蔣家莊園。員外聞報;便即走出大廳來到廣場迎接。他們見到員外;也便分別首先下轎向員外施禮問安! 此時的縣令們都顯得格外謙恭。
也說了不少贊美之詞:“員外連續兩次大善大義之舉,上為皇上分憂!下為百姓解難。其無私捐贈力度之大、數量之巨真是駭人聽聞! 也轟動了朝野,震憾了全國。這是史無前例的典範!是員外的榮耀,也是地方的榮耀,我等的榮幸也!”
員外聽了他們這般贊譽後忙說:“不敢,不敢!府臺大人、縣太爺們過獎了!這一切都是我很願做的、也是應該做的。”
Advertisement
大人們想呀:“我蔣可發,包括再發都出生于窮苦家庭。自幼勤奮謀生,曾遭受了不少磨難和坎坷。後來雖然偶得富貴,可這富貴是來得突然、來得駭人聽聞是始料不及的。有了富貴可也不能忘掉;我們原本就是窮苦出身、這個根本呀!”
員外又說“最近老夫又将土地賣出一半,只獲得五千萬兩,一但朝廷需要,我還要捐出。直到田地捐完,哪怕是賣掉莊園!我也毫不吝惜。只要是為了國家、為了身陷苦難中的百姓做點善事,對社稷做一點回報都是我願意做的。
再說,我這偌大一筆資産不用于國家困難,天下百姓疾苦,又用往何處去?我能有機會為國家、為人民盡此綿薄之力,是我人生最大的幸事,我從心底感到欣慰呢!“
官員們聽了員外的這番豪言壯語!并有遠大抱負的懇談、感慨後,人人都覺得無地自容。他們也在反思:當天下大災來臨之時滿朝文武、地方官吏有誰想到國家、想到受苦受難的百姓!願意拿出一兩紋銀來捐給國家赈救災民,沒有!全國上千萬官員一個也沒有。
反之只會借機斂財中飽私囊!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可不是民謠而是共所周知的現實。知府尚且如此,巡撫乃至滿朝文武大員又當如何?這可就不言而喻了。沉思良久,官員們才慢慢回過神來。
知府許大人聽完蔣員外這番慷慨激昂的談話後,便岔開話題說:“這次前來拜訪員外,純屬我等與員外的私下交情、并非公務。見員外胸懷國家,放眼天下!實令我等自愧不如也。”
談話間,員外的家宴已經備好,便請各位貴賓入席。
席間,員外提壺與大人們酌酒。便說:蒙各位大人在百忙中枉顧寒舍、實令老朽感激!說完,舉起酒盅請大人們滿飲此杯。
此時,府臺大人便問:“敢問員外今年高壽呀?”
員外回道:“老朽今年已有七十八歲了。”
許大人聽了愕然之後忙說:“員外康壽呀!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身體還有如此健朗,實乃員外之福也。”
許大人又問:“怎麽不見大少爺和小少爺呀!”
員外回禀:“再發一早有事出門去了不知現在……?”員外轉而對管家說:“你去看看。”不一會,只見再發領着弟弟再榮走來。再發見有知府大人及各縣縣令們都來到府上。便慌忙上前施禮!縣令們也忙下席答禮。
再發忙說:“不知大人們駕到,小的有事一早出門,剛才聽家人禀報方才得知,有失禮儀多有得罪了,望大人們見諒。”
知府許大人又說:“我等也是随便走走,又沒事先通報,大少爺何罪之有呀!大少爺近來可好?”再發忙回:“好!好!府臺大人好!各位縣太爺好!”
此時小少爺蔣再榮見這些人一個也不認識,便拉着爹爹要往外走!知府許大人見了便問:“這是小少爺吧?”
員外忙回:“正是犬子。”衆人見了都說:“小少爺酷似員外,自小就長得英俊可愛,将來長大成人後定是國家的人才。”
府臺大人問:“小少爺今年貴庚幾何呀?”
小再榮朗聲回答:“我今年已滿八歲了。”
府臺聽了驚訝道:“不錯!不錯!如此年幼;在這種場所居然不畏不懼,将來必成大器!”
衆縣令附和:“小少爺聽到“貴庚”就忙答八歲,小小年紀就能懂得詞語的內函;不錯不錯。許大人也慧眼識‘天才’呀!” 說完;衆人哄堂大笑。
說着話,大家都酒飯已足,員外命下人奉上香茗、果品。
此時,只見府臺許大人對員外講:“今天我等貿然造訪,已是叨擾員外了。近期如果員外有空、不妨去我府上走一遭,我也敬敬綿薄之意。”
各縣縣令也都要請員外到他們縣衙走走。員外均以年邁不便一概謝絕!
府臺大人又講:“另外,我等還有公務商讨安排,就到公安縣衙去辦。就此與員外、少爺告辭。”員外命送上饋贈,府臺等堅持不受!各自上轎與員外、少爺拱手作別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明曰起;停電三日,
第十七回 皇上降旨封賞員外一門
大災過去已有一年,各地奏章還是源源飛來,只是折子的內容截然不同了;先前是飛章告急!要求朝廷火速撥銀、調糧赈濟災民,重建家園,撫恤死難等等……朝野上下焦頭爛額。
僅此一年過去,奏報飛來卻是謝我主隆恩!我皇愛民如子、救民于水火等感恩之詞。還有;此次赈災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乃前所未有。廣大災民得到了及時求助,挽救了無數生靈,災民手裏有了銀子,便一面重建家園,一面恢複農耕。加之今年風調雨順,是大災之後第一個豐收之年,百姓大呼我皇聖明!祝我皇萬壽無疆等等,百姓對皇上是無限感恩……
道光帝覽疏後龍顏大開。但他轉而又想:這哪是我的恩德?這兩次大災襲來! 如不是公安縣蔣員外慷慨捐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