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節

及以後的一切,心中愈覺莫名生怨。她們怨天不公、怨地不平、怨人間無情、怨父母貪圖富貴,将女兒一生幸福就此斷送。

她倆的這些心思及表現,員外也都瞧在了眼裏;只是愛莫能助、無以解脫她們心中的憂愁。老爺時兒也去她們小院走走,與她們勉強溫存一番、卻總是力不從心、落得個不歡而散。此時的老爺,已是八十有二的老人了、也難得仍對她們還惦念不忘,有這片關愛之心。

有時,員外獲悉她們想見娘家親人,便即吩咐下人;用自己的官轎、将想見的親人接來府上,陪她們玩上幾日。時兒也讓她們回娘家去玩,只要她們開心、員外全都依從。

這一來二去的往返、娘家人也常問長理短;如姨媽、姨娘、表姐表嫂聞訊後趕來秦府、卓府,都向她們打聽一些與員外的生活隐情……這些本就是她們不願去想的事,故反激起她們心中的不快,覺得再也無顏面對這些親人、也不想回到娘家去了,從此不再走出蔣府。

忽一日;秦氏對着鏡子一照、卻吓了一跳!發現自己兩鬓早已斑白;兩眼無神、面色無潤、目光呆滞,從此便一病不起。

員外聞訊,忙前來探視。秦春娥在卧榻绫帏中,卻總是面裏側卧、默默流淚。員外耐心詳問病情、勸慰不要感傷、保重身體要緊。不管老爺怎樣相勸,秦氏她只是蒙頭抽泣、不願面對也無從答理。

員外見此也心急如焚,忙差人請來名醫診治。 哪知秦氏拒進藥膳、無論何人怎般勸說都無濟于事,似此不到十日便香銷命殒。

秦氏走了不到兩月,卓氏又步後塵。也是一病不起、拒進藥食,不到一周便撒手人寰。秦卓二妾因積怨成疾、雙雙不滿四十便相繼慘烈西歸,烏呼哀哉!

想當年這兩位年僅十八、貌美如花,才華出衆的大家閨秀初嫁蔣府,雖說只是員外的小妾、也令世人矚目、羨慕。

短短十八年過去,這兩支含苞的花朵、還沒有綻放,便暗然失色、衰落凋零、香銷玉隕。這似呼就是紅顏多薄命的必然歸宿! 她們以冤郁、怨世、絕食的方法了結此生,令世人感嘆、惋惜。她倆的悲壯之舉,也給老員外帶來了莫大的心靈哀痛、憂傷。

員外僅一妻三妾、竟有兩妾生怨而亡。可見歷代帝王宮中粉黛三千乃至萬餘、其怨女之多、常慘死宮中也就不足為怪了。所謂“內多怨女、外多況夫” 這就成了真實的寫照!

第二十回 小少殿試奪魁禦封三品

皇封父子三命官,蔣家一日三喜臨門!這是皇上恩典天高地厚。在這段時間裏,員外都沉浸在喜悅之中。然而,想到卓秦二妾悲慘地離他而去、不禁又倍感凄涼心裏內疚,她們正值人生大好年華、怎就忍心離開人世,員外細細想來……實屬歸咎于是自己的罪過,悔不該當初一時沖動就釀成了如此悲劇!好在還有老夫人與萬氏常相勸慰,老爺才從悲痛中慢慢的走出。

一日,員外想到小兒的學業不知是何狀況?便将再榮叫到跟前考問:“前天欽差大人轉達聖上口谕!你可曾記得?”

再榮回答:“孩兒記得,聖上希望我用功念書,将來好報效國家。”

員外又道:“那好!我問你,你用功了嗎?”

Advertisement

回禀爹爹:“我每晚都讀書至夜深,清早醒來又背誦,先生每天布置的功課,到次日一早迎門測驗我都能過關,也能寫詩作賦。”

員外聽了欣然贊賞:“這樣甚好!”

次日,老爺找來先生問了再榮的功課情況,先生回禀也是一片贊揚:“小少爺天資聰明且勤奮好學。各門功課都大有長進!”

員外聽了當然高興,但總覺未見其實。便與先生說:“前不久我聽說縣學于近期要考試秀才,可否讓他一試?”

先生爽然回答:“這當然可以。”于是派人打探日期?就在下月開科。

員外聽了與先生講:“那好!你們師生作好準備,如小兒考試能中得秀才,我當重賞先生。”

時間一晃不覺期至。員外囑咐先生:“再榮參考不要說是我的兒子。”

周先生也回:“員外之意鄙人明白了。”

于是,先生領着小少爺進到考場,找到自己名號坐下。一會兒考卷發下,只見小少爺目不轉睛、伏案疾書,只用了整個考試一半的時間便提前交卷。

監考教谕官看了他的答卷之後暗嘆道:這孩子,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才華!便問:“你是誰家的公子呀?” 小再榮尚未回答……

此時,只見周先生一旁忙打招呼:“請容暫時不能相告,待日後向學部大人陪情。”

老學究忽擡頭見是飽學之士周舉人、也忙起身答禮!心裏也就明白了:原來是你的學生、怪不得有如此才華,真是“名師出高徒”呀。

兩周之後,員外差人到縣衙前看榜:只見蔣再榮果中一榜頭名秀才!員外此時才相信了小兒與先生相告屬實。即命重賞先生黃金二百兩,此時小少爺再榮剛滿九歲。

再榮首次參考竟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卻不知其母萬金秋早就對再榮報有殷切期望。自小兒降生便暗自發誓!要将兒子教育成才。

小再榮剛丫丫學語就教他三字經、增廣賢文、唐詩、宋詞等。到三歲時,便請了啓蒙先生系統授教。到六歲時又辭去啓蒙先生,請了公安城裏有名的啓串先生授教至今,才有了今天這好成績。

卻說這位串學先生可了不得,他姓周名運、字光遠、號照華。是個嘉慶秀才,道光舉人。現齡五十三歲,就住公安縣城,就在他考中舉子時、因家中突中變故、家道從此中落故未能得到深造,空守這舉子頭銜等待候補。這官場上因無人為他舉薦、自己又無銀子上下打點,故難入仕途。

這周運可是個飽學之士,什麽經史子集無有不通。多年來;只靠游學鄉裏及周邊各縣、講史論經培育私塾人才來維系生計。

這次聽說蔣員外為小少爺高薪聘教,先生毅然決定來到員外府上出任私塾教師。員外、萬氏初與周運見面時、他倆便對先生肅然起敬:只見他高挑清秀身材、儀表莊重、語音宏亮、氣質儒雅,員外與萬氏見了心中大喜!忙吩咐下人對先生好好安頓。

這周先生安頓下來後、也即開始對小少爺授課,員外與萬氏也常走來旁聽,後卻發現先生對小兒教授功課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小再榮對先生也敬畏交加。員外、萬氏見了心中暗喜。這也是蔣家與周運有此結緣,也該蔣再榮這小子學業日上、平步青雲!這是後話。

再說員外,此時又與周先生講:“憑他秀才資質,能否入省府學堂念書?”

周先生回答:“秀才入省城學府這當然可以呀。”

于是,員外與萬氏商量,将小兒送往省府學堂讀書。萬氏聽後卻頗有難舍之情。她憐惜兒子太小,此去省城有數百裏之遙、叫娘怎忍放心呢!

便對員外講:“再榮年齡太幼,從來就沒有離開我的掌心,我又不能随他前往,誰去伺候他呢?”說完兩眼淚汪。

員外聽了萬氏對小兒的牽挂之情,便勸慰說:“愛妾!我也與你有同感。為了小兒的學業深造只有忍痛舍愛呀!你說不能前往伺候這個不難。你在莊上挑一他喜歡的老媽,另派一賢淑的丫環,周先生也一同前去與他陪讀。這不,他身邊就有三人了,都是他熟悉的人,與他朝夕相處諒也無事。另外,還有他哥再發在省府當差,也要常去打些關照。”

萬氏聽了也覺得放心。只是小兒他本人想不想去?哪知與他一說,他卻高興得蹦了起來,嘴裏嚷叫道:“好呀!我要去省城喽!去省城大學府念書去喲。”情不自禁、跳躍歡騰。

員外給再發寫了家書,托先生交與再發。員外對他們講:“你們此去就直到道臺府上,道臺大人他會替你們安排妥當的。

次日,員外與萬氏送他們上路起程。老爺給他派了六名甲衛、護送跟随再榮一同前往學府。并吩咐衛頭:“你等就留在少爺身邊,每天守護少爺上學下課的接送安全,你們的俸祿我按月派人送達。”護衛們齊聲遵命!“并請老爺放心、這是小人的職責不敢有絲毫懈怠。”

小少爺着了官服,坐上官轎與爹娘告別!他卻沒有一點難舍之情。還勸告爹娘說:“你們不要想我,放假後我回家再和你們一起玩。”

萬氏聽了小兒說的話,抹去淚水說:“好!我兒說話像大人了,娘望你好好讀書,千萬不要忘了皇上的囑咐。”

再榮回答: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