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節

“孩兒記住了。爹、娘你們請回吧!”

員外與再榮說:“等過幾日爹爹就來看你。”

小再榮也說:“好!”說完,催着起轎。

幾棒開道鑼聲響起;儀仗高舉肅靜、迴避旗牌,鼓樂吹奏、一行打道而去。員外望着小兒遠去的身影,眼裏閃爍出幸福的淚花。

不久,再發将安頓小弟及學府就讀等事宜寫了回執:弟入首府學堂就讀,現已安排就緒。請爹娘及姨娘放心,我會常去、也會差人常去看望的。順致爹娘身體健康?鳳英及大姨娘安好!

一日,員外想起皇上口谕!便與夫人及萬氏商量,想去京城走一遭。老夫人聽了關切的說:“聖上說想見老爺,這是何等的榮耀!我們也都懂得。只是此去京城路途遙遠,已年八旬的老人了、唯恐老爺身體不适,還望老爺三思呢!”

其年,員外已整八十高齡。不去吧?又有負聖恩!員外聽了老夫人關愛勸言後又說:“夫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這樣吧:我先去省城,再定行止。”

夫人與萬氏聽了都說:“如此也好。”

有下人進言:老爺去省城何不經水路坐船前去?但也有人說:水路險惡、不太安全。最後決定;還是選擇坐轎前往。

第二十一回員外想仰聖天高兩難情

員外坐上官轎,自然也是旗幡招展,甲衛護随,一路吹打、嗚鑼開道。老爺在路上颠簸數日方抵省城……錢糧道府第。門子通報道臺大人:有五品官轎來到府上。

道臺蔣再發聽了慌忙出迎;卻原來是爹爹到來,這讓他很是意外。再發先向爹爹行了大禮!才将爹爹迎進府裏升坐。再發忙問:“您是從哪裏到來?怎不事先捎個信、好讓孩兒去接您呀?”此時員外已是累得渾身酸痛,頭暈目眩。

少頃老爺才說:“日前,我忽然想起皇上口谕!于是就想去京城走一遭。不料才走了幾日,就把我累成這樣,真是歲月不饒人呀,不中用啰!此去京城少則要走半月,怕是今生無緣面聖了。”說完淚如雨下。

再發聽了忙勸慰說:“爹爹不必傷感,那就在此拜表呈上:請皇上體諒老臣體弱年邁,不堪旅途勞頓,皇上隆恩老臣只能心領了,不能前來一睹龍顏。微臣在此遙拜聖上,望吾皇龍體安康、萬壽無疆!”由再發派了快馬将拜帖送往京城。

員外歇息幾日,身體逐漸恢複。一日,問再發道:“小弟再榮學府離此多遠?我想馬上就去看看。”

再發回禀:“不遠!我陪爹爹前往。”于是都坐上官轎一同來到學府再榮住處,員外與陪讀周先生及下人都相見了。

Advertisement

少頃再榮下課,聽說爹爹來到學府,忙來與爹爹相見。此時的再榮才動了真情!撲向爹爹懷裏哽咽着說:“爹!孩兒好想你們喽!我娘怎麽沒有來呀?”

僅此兩句話語,使得在場衆人都掉下了眼淚。老爺自然少不了對小兒一番安慰。又問了一些學業及生活狀況。少頃,與再榮分手時又免不了一番叮囑!老爺站起身來對再榮說:“爹爹在省城要住上一段時日,我會常來看你的。”

再榮抹去眼淚說:“那好!爹爹天天都來我才高興。”好!好!我每天都來,老爺與小兒調侃。此時的小少爺已滿十歲,言談舉止及學業功課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老爺心裏高興。

沒幾日,巡撫陳家昌大人也知道員外來到了省城。便親自過府請員外去首府衙門作客。就這樣,員外往來行走在兩府及小兒學府之間,不覺便過去了兩月。

一日,想到家裏萬氏新任掌管莊上事務,不知有無難辦之事發生?老夫人也已年高、是否安好等?員外便打算回家。

老爺将這想法向再發說了,又去到巡撫衙門向陳大人辭行。再發備下一應親自送爹爹出城。老爺囑咐再發:要常去學府關照小弟再榮,員外一行上路、也是途勞數日,方才回到莊上。

先與老夫人相見!後又來到萬氏小院,問了莊上事務?萬氏回禀:“一切安好。”老爺聽了高興。只見員外與萬氏說:“莊上事務煩雜,奶奶操勞辛苦?”萬氏也道:“老爺旅途勞頓、為小兒成長成才操心受累了,”是夕無話。

這舒心的日子過得真快,一晃又是三年過去;省府學堂鄉試就要開科了。此告一出,員外是又喜又擔憂!他心疼小兒再榮畢竟年幼,這一茬接一茬的苦讀、科考真讓兒子受累了。員外是整日牽挂再榮,又為小兒默默祈禱平安。

一日,忽聽府上有報喜鑼聲,早有下人高聲嚷叫:“老爺!小少爺又高中啰,又是一榜舉子啦!府學報喜官差都巳經來到大廳了。”老爺聞報忙來到大廳,果然是府學報喜官員一行。

他們見到員外忙行大禮!同時高聲說:“恭喜員外!小少爺高中一榜舉子,特向員外報喜道賀。”

老爺見此情景當然高興。忙說:“府學官差大人辛苦了?請到後堂花廳升坐”遂吩咐擺宴招待,自然也有金銀饋贈。

次年便入京城貢院攻讀。此時小少爺已滿十三歲。也由周先生跟班陪讀,老媽、小丫一同前往。這小再榮科考毎上一級臺階,接觸到新的知識,他學習起來都如饑似渴,真是學而不厭,孜孜不倦。時間過去也快,轉眼太學三年又逢會試。

皇榜頒行天下;各地才俊彙集京城。這年小少爺已有十六歲了。自然也是參考才子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經幾輪嚴考,放榜出來:蔣再榮又是高中一榜進士前三甲。按照慣例,進士前三甲當然是直接選入殿試。由皇上親自主考、面試。欽定狀元,榜眼,探花。

按照吏制,此時蔣再榮應着六品官服上殿。于是坐了官轎來到宮門,由皇門官将再榮領進偏殿等候宣召。俄頃萬歲升殿,早有殿頭官高聲喊話:宣!新科進士前三甲觐見。

由蔣再榮在前,餘二位緊跟步入金銮殿,向皇上行了三拜九叩大禮!禮畢。道光帝谕賜平身,此時三人恭立。

由皇上随意出題:三人依次作答。此前,他們的試卷、簡歷皇上早已禦覽。加上現場呤詩、作賦。幾輪面試問答下來,皇上已是胸有成竹。便将年齡最小的蔣再榮考卷拿過來點名問道:“你們誰是蔣再榮?”再榮出班回禀:“小臣便是!”

道光帝見他穿戴六品官服,又如此年輕?皇上忽然省悟道:“哦!你就是公安縣蔣員外幼子?”

再榮回答:“正是微臣!皇上好記性。”

帝又曰:“朕封賞蔣家一門時你有多大”

“那時小臣只有九歲。是在道光十一年受封!”再榮回禀。

道光帝笑與再榮曰:“看來朕當年賜你進士學位,已是低估了你。你沒有辜負朕的期望。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才華!真乃曠世奇才、我朝之幸也。”

說完,道光帝又嘆與再榮曰:“哎!按你才華,本應點你個頭名狀元!朕念你尚年幼,就讓你屈就一下吧?”

“小臣全憑聖裁。”再榮朗聲回禀。

皇上口谕:“進士前三甲蔣再榮聽旨!朕點你二名榜眼,特加封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入翰林院。賞三品頂戴官服,行走在朕的身邊,随時聽用。”欽此!

蔣再榮忙拜謝我皇天恩。

皇上問道:“大學士蔣再榮!你有多久沒有回家了?”

回禀皇上:“小臣已有三年未曾回家了。”

道光帝聽了愕然曰:“哦!小小年紀都有三年未見父母了,想見他們嗎?”

禀皇上:“想!很想念他們呢。”

帝又欣然道:“那好!朕準你半年休假,回去好好與家人團聚,半年後直來文華殿報到。”

再榮領旨,又拜皇上隆恩。

看官,你道小再榮為何如此優秀、每考都必奪魁。請聽老朽慢慢道來:一是其母萬金秋在小兒年幼時、就教他誠實做人,讀書習文要貴在認真的好品格。二是本人天賦,小再榮讀書可一目數行且過目不忘。三是皇上口谕,這也時刻都在激勵着他。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第四了……陪讀先生周運的監督教導;早在進入省府學堂時,員外就當着小兒的面授權予先生:再榮如不認真攻讀?先生可打手扡、罰站、罰跪代我行令。員外的囑托、先生也倍感責任重大、不敢懈怠。

小再榮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一時名揚四海、譽滿天下。在當朝被譽為天才、神童!傳為美談。

第二十二回 榜眼耀祖大少又升三級

且說新科榜眼領了聖谕!休假半年回家省親。對年少的蔣再榮來說;這可是件大好事,一是再榮想見爹娘已久、這也如願了。二是在他兒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