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節
母病危,小弟再榮也敦促他快速趕回,否則;恐難見面! 再發預感老母病情不妙, 頓時潸然淚下。忙将府上公務作了料理,屏退儀仗,自己只帶上貼身侍衛十名、書吏、呼差等一行騎馬連夜起程趕往公安老家。
再發一行到得家門,只見他滾鞍下馬跑步來到老娘榻前,見娘不省人世,已知病入膏肓。頓時跪下恸天號淘:娘親呀!兒子不孝回來晚了,沒有伺俸我娘一天……真叫兒心如針灸呢,實是悲痛不已。
兒子的叫娘之聲,老夫人在冥冥之中似呼有知,眼角處流出一滴晶瑩的淚珠。此時;面容安祥,撒手而去。
全府上下二百餘人,黑鴨鴨跪倒一片;衆人號天、氣氛肅穆,蔣府莊園哀鴻蕩漾、響徹長空!良久,幾位老家人來到再發、再榮身邊,衆人相勸;哥兩方才哀止。
再發與小弟講:母親已逝,作為兒子沒有敬到孝心,只能遺憾終身了。但為老母發喪;少則也需時一月,得向皇上告假才是呀!再榮聽了認為也應如此。
于是由巡撫提筆草就一章:“啓禀聖上!家母既蔣家老夫人于今晚不幸病逝!享年與父相同八十八歲。母親病重期間;作為兒子沒有伺俸老母一日實為不孝,心靈深感愧疚、也是兒子的終身遺憾。臣為老母發喪約需時一月、故特向我皇告假,望聖上恩準為盼。順祝我皇萬壽無疆!不孝之臣蔣再發拜上。”派五百裏加急日夜兼程、速呈禦覽。
道光帝覽畢、仿佛不甚明了……?次日早朝即向大臣們詢問: “這蔣再發母親,她與蔣再榮是何關系?又稱蔣家老夫人……她是何許人?”
有臣子回禀:“這老夫人就是大善人蔣可發的原配。她一生沒有生養、常心存愧疚。故多次勸說員外納妾,起初員外不允,直到員外六十三歲時、這位夫人才幫助員外将小妾娶進蔣府,後才有了大學士蔣再榮。員外一共納妾三房,都是這位夫人為他打點。什麽迎娶聘禮、洞房布置全是她為員外操辦。據說這位老夫人;對這三房小妾還經常細心□□,所以她們間一直都能和睦相處,員外生前對這位夫人是感恩無限呢。”
萬歲聽了這才明白,也感慨不已,少頃嘆曰:“好一位賢德仁懷的女性,是她促成了蔣員外一段佳話,美德可嘉!後世将傳為美談。”
帝又問:“那當年蔣家對朝廷的無私捐贈、這位老夫人也功不可沒呀?”
有時任卿差的周燦出班回禀:“皇上聖明,這蔣家發跡、本是她與員外親手打拼的。老臣記得當時将牛馬人熔錠裝箱時、員外請出老夫人相告說:今年天下又發大災、國家有難,我已将這金人牛馬全部捐給了國家赈災。”
戶部尚書周燦又道:“不料這位老夫人聽了連聲叫好!忙說:這些財寶才用上了正道,這才用到了濟難之時、也是它該去的去處,放在家裏好看又有何用呀!”
皇上聽完深受感動! 即令拟旨:追嘉蔣夫人楊氏五品‘诰命夫人’,賜鳳冠錦袍,按五品規制葬禮下葬。欽此!
遂點內務府副總管王聰為欽差,攜旨代朕前往公安縣蔣府吊唁。又命總理府也要派員,率領有司一同前往蔣府吊唁!
一時中原各省巡撫親往或派員前往,湖北首府各司、各州知府、各縣縣令雲集蔣府。老夫人是生前慈悲仁懷,死後也風光無限呢!
第二十四回 欽點佳配再榮速成眷屬
Advertisement
且說文華殿大學士蔣再榮,為父守孝三年不覺期滿。又要準備上京赴任了,于是向母親萬氏禀明。萬氏聞禀、不覺心裏悵然道:“我兒此去不知何日再回?說着眼淚盈眶。”
再榮聽了忙勸娘說:“兒子現在已經長大、母親不必挂念兒子,只是我這一走,若大一個家産的管理,只有娘親一人操勞,實令孩兒擔心牽挂呀!”說完,遂将嫂嫂賈氏、侄女祖芬、侄婿祖培請出。
再榮與諸位講:“我這一走,只有靠嫂嫂、侄女、侄婿與我母親同心協力,辦好莊上一應事務了!”衆人唯喏。賈氏忙說:“請小叔放心,嫂嫂、侄女等會全力協助大姨娘辦事的。”
說起這侄婿蔣祖培,乃是荊州城裏的一位富家子弟入贅蔣府。從小苦讀諸子百家、只獲得秀才資質、爾後卻屢試不第。如今已過不惑之年、也有些意冷心恢了。雖蔣府聲望在外,常有官府聘他出仕文吏,他卻不願就職。此人清高孤傲,寧可在家做個閑散鄉紳、也不願倚仗蔣府權勢、謀個一官半職。
小少爺又找來賬房先生及大小管家一并交待。衆人聽了齊聲回禀:“請大人放心前去赴任,我們都是老爺舊奴,莊上事務我等理應認真辦好,勤勉于事。聽從大奶奶吩咐!不敢有絲毫不軌或者怠慢,請小少爺相信我們所言。”
再榮聽了衆人之言忙說:“這樣就好!希望你們行如其言,我在此就拜托諸位了。”小少爺蔣再榮,替娘打點妥當。也就拜別母親,又與嫂嫂、侄女、侄婿告辭,這才打道上京赴任去了。
卻說南方洞蠻聚衆作亂,攻城掠地,賊衆勢氣日益嚣張。地方曾幾次發兵平叛卻屢捕不獲,反損兵折将無數。無奈,只得将軍情據實上奏朝廷,懇請朝廷火速派兵征剿。
道光帝覽疏,不禁大怒:不義南蠻!何故叛朕。想當年;其地大旱,朝廷募得巨資赈濟災民。才得以重返家園,安居樂業。今聽人蠱惑,又犯上作亂,實是可恨。
這就是近代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在此之前,外夷有英、法聯盟進犯。也就是喪權辱國的鴉片戰争。清廷內外交困,使得道光帝晚年惶惶不可終日。忽一日,有內官禀報:大學士蔣再榮求見!道光帝急令宣召。再榮拜倒殿前高呼:“參見我皇!小臣奉旨守孝、三年期滿、今特來報到,謝吾皇隆恩。”
帝曰:“愛卿三年,朕當十載也!當今國事紛紛,內憂外患,實叫朕寝食難安呢!”再榮聽後慚顏滿面忙禀:漫漫三年、臣奉旨守孝在家、不能為吾皇分憂、實深感慚愧呢!
皇上又曰:值此多事之秋,朕只好忍痛割愛。朕命你為欽差大臣!巡視沿海各省,督辦軍務,剿滅亂黨。欽此!
再榮頓首領旨,即日起程。他心裏明白,這是代天巡察。每到一地必須轉達聖意:唯各地教會,這也是皇上的一塊心病、視之均為亂黨!務必清剿或者遣散。
大學士受命欽差巡視沿海各省。他想:這可一定要勤懇辦差為皇上分憂。便馬不停蹄常在八旗、綠營軍中穿梳往來,轉達聖意,鼓舞鬥志。每有軍機大事,都以五百裏加急奏報。不到兩年時間,他竟上折四十餘章,為朝廷及時提供了前方戰訊和軍中情報。皇上感動!
一日,道光帝理完朝政、心情愉悅。忽然想起蔣再榮,便顧與身邊的太監曰:“不知這蔣再榮年庚幾何,只怕也有二十多歲了吧?”太監們聽了皇上突然問起蔣再榮的年齡,一時也不甚明了皇上何意。
其中一位只是随口附和:“皇上聖明!老奴記得大學士今年已滿二十二、進二十三歲了。”
皇上在大殿一面踱步、一面聞禀後驚嘆道:哦!都快二十三歲了,可他尚未成家。男大當婚這是人生大事,他又沒有親人在京,朕不關心誰來管他。又念他老父大善人蔣可發,對國家無私捐贈貢獻巨大。而他又是蔣家一顆獨苗。想到此:遂下旨将蔣再榮诏回。
欽點戶部尚書隆文之女隆梅為妻,又賜榜眼府第一座。诏命:即日于文化殿拜堂成親。
在這國事紛紛時期,由皇上欽點佳配,且又親自主婚。雖是草草速成,也算是皇恩浩蕩!又顯殊榮了。
大婚兩月後,大學士又奉旨欽差出巡軍務。再榮此次一去,便又是數年不歸。每遇緊急軍情,均以五百裏加急送達天聽。
道光帝覽疏後,都是令他繼續留任。直到道光帝駕崩!鹹豐帝繼位,這才得以密召進京。道光帝駕崩的噩耗傳來,蔣再榮如雷貫耳、痛不欲生,他感念皇恩;不禁號天恸地,悲痛欲絕。
卻說湖北巡撫蔣再發,在任六年。忽接聖旨調離湖北,任甘肅巡撫。因湖北屢遭太平軍進犯,再發又不擅軍務,每每戰況不佳而招來非議。未幾又調戶部,主管朝廷國庫,籌集軍饷,又回到了他的錢糧本行。于鹹豐十年,病故于北京,享年七十四歲。
再發為官三十餘載,可謂秉性清正、忠君愛民,素有克己自律的美德。古時的官吏在外為官,大多都将原配夫人留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