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伺俸公婆、扶養子女,自己到任上再納小妾一房乃至多房。
蔣再發則就例外,夫人賈玉香一直在家侍俸公婆、撫育兒女沒有與夫厮守相随。再發自六品制臺做起、後又晉升至三品巡撫大員、然又被調離湖北也不納一妾。
再發早在制臺任上就有同僚暗中為他選好秀女、可都被他婉言謝絕。升至三品大員後又有人重提此事,不料府臺慨然陳詞:我與夫人雖未常相厮守、但兩人卻隔遠心心相應。家有賢妻嬌兒已是幸福完美,談何納妾,自尋煩惱,此後不敢有人再提。
這在舊時的習俗下實屬罕見,也是常人難以操守的。蔣公除對夫人的知遇感恩之外、還有本人的品行修養也最為難得、可貴。
且說鹹豐帝繼位後,其國情、時局更加糟糕。外有英、法、俄、美四國列強聯盟,發動第二次鴉片戰争,迫使清廷開放沿海所有口岸及長江內陸港口南京………武漢。特許列強各國鴉片、各色洋貨在中國境內暢銷無阻。列強軍隊、商人及諸教人氏肆意屠殺國人、擄掠財物、國寶□□婦女無惡不作。
內憂有:“太平天國”亂黨與甘陝“撚軍”合謀作亂。沿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區域均被“太平軍”占領,且定都南京。首領洪秀全自封天皇,南面稱帝。占據江南半壁江山與清廷對峙!
生逢亂世的鹹豐帝,自然也是惶恐不安。一日想起先皇曾對他提到一人,既青年才俊蔣再榮是位能臣,便即召見!
鹹豐帝曰:“今天下大亂,內有亂黨,外有列強,孰重孰輕,蔣愛卿有何見解?”
再榮聽了忙啓奏陛下!“古人雲:攘外必先安內。外夷入侵,只是為了掠奪利益,對皇上的江山社稷尚無威脅。內憂亂黨則就不同了,他們是直取我皇江山,妄圖推翻朝廷得到天下也。”臣以為:“必先清除亂黨,以定天下,再驅逐外夷。”
鹹豐帝聽後曰:“蔣愛卿言之有理。”即命再榮為欽差,巡視前方戰事。如有怯戰或贻誤戰機者,卿可以軍法從事。朕賜你尚方寶劍!望卿代朕行令。
蔣再榮頓首領旨!又是代天巡按欽差。再榮生性仁厚,從不忍輕罪于人。每遇戰事不利,都與将帥們會商,總結失敗教訓,以利再戰。從不向皇上打小報告,将帥們感恩于懷。每遇大捷,都歸功于将士們奮勇殺敵、據實奏報,以便封賞。幾年之後蔣再榮在軍中也有了較高的聲望。鹹豐帝聞得,将蔣再榮升遷為二品要員。直到鹹豐帝駕崩,同治帝登基,才被召回京。
鹹豐帝駕崩的噩訊傳來,蔣再榮又是搶地呼天,悲痛不已。時年,蔣再榮年僅三十八歲。不久,清廷便發生了政變,鹹豐帝臨終時所定:以載恒、端華、肅順為首的八大王輔臣全被解職或誅滅,慈禧上臺親政。擢奕訴為議政王。史學界稱之為‘辛酉政變’。在這重大變革中,蔣再榮雖未受到株連,但他對慈禧的專橫淫威,他早就看在眼裏,也是心存戒備,謹慎作為。
慈禧太後将政務稍作捋順,便想到要啓用一批人才為自己所用,蔣再榮當然也列在其中。
于是,慈禧太後命他:先是在戶部任大臣。幾年後又調任工部大臣。此時的工部,不僅只是河道治理、礦藏開采,而是一場機械工業取代手工業的革命。再榮行走在全國各地,鼓勵國人投身工業改革。一時不少實業家都紛紛從國外引進如:面粉加工機、紡紗織布機、礦山開采乃至軍火制造、船舶建造技術、修建鐵路引進蒸汽火車等。
同治十三年過去,光緒帝登極。此時日本對華宣戰,中日戰争爆發,清廷戰敗。由李鴻章奔赴日本馬關,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對清廷的腐敗無能,外國列強日趨猖獗。全國亂黨暴動,此伏彼起。蔣再榮也感到國家危機四伏,遂憂國憂民之心日甚。
身體也患有諸多頑疾,常有心悸、頭暈目眩等症發生,大學士心裏明白:自己的身體也如同大清國的命運一樣、一年不如一年了。
Advertisement
第二十五回 清廷腐敗大學士帶憾長逝
此時大學士蔣再榮已年六十八歲了。遂毅然作出決定,向朝廷遞上辭呈:近年來,老臣深感體弱多病,常有神情恍惚、思智不清。恨不能為國家繼續效力而深感慚愧,故懇請我皇恩準老臣告老還鄉,望聖上準奏。順祝我皇千秋功業,萬壽無疆!臣蔣再榮謹上。
慈禧太後覽疏後即批:念大學士歷經四朝老臣,功勳卓著。今已年邁請辭,還鄉故裏頤養天年,特恩準愛卿所請。欽此!
再榮接旨後,即命家人打點行裝不日起程。同朝閣僚聞訊;便趕來送行,老友們相見未免感傷,離別之情依依難舍。
此時的大學士蔣再榮也百感交加,便吟出一首感言:錦繡江山門洞開, 八方強盜闖進來。
燒殺擄掠任宰割,賠款割地陪辱約。
天怒民怨聲淚下,中華危亡旦夕愁。
年少滿腔報國志,寸功未建白了頭。
無奈國事紛紛、江河日下。而我輩卻無從報國,實令老朽愧疚!此次告老回鄉實無顏見“江東父老”呢!同僚們聽了也有同感;只是埋在心裏不敢說出,他們人人都懼怕那老佛爺亂施淫威也。
大學士與閣僚們揮淚相別。偕夫人隆梅率子女,還有孫兒、孫女,管家奴仆一行二十餘人上路,赴湖北老家去了。
此時的蔣再榮已成了一頭白發老者,他在蔣氏家族中也已是唯一的長輩,筆下故改稱老爺。
老爺此次回鄉與當年榜眼耀祖相比,那真是秋風慘淡,恍如隔世!衆人一行颠簸半月,方才回到蔣家莊園。
老爺此次還鄉已時隔四十餘載,對眼前的一切早已是滿目生疏、物是人非了,只有這莊園樓宇還印在他的記憶中。莊上人迎出,卻對這一行人都感陌生,老爺對他們也一個都不認識。
大學士便自報家門:我姓蔣!是這莊上當年的小少爺蔣再榮。人群裏也有聽說過這些事的,便忙跑回裏院請出老夫人蔣祖芬。
這蔣祖芬乃是蔣再發的小女兒,比蔣再榮年長幾歲。如今也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她是在家招婿入贅,莊上人都稱她老夫人。
她來到大廳與這群人相見,便一眼就認出了再榮小叔,二人沒講幾句便都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俄頃,蔣祖芬才忙吩咐夥房做飯,同時安排下人在內宅園收拾兩棟小樓房暫且讓小叔一行住下。這才與嬸嬸隆梅夫人及小弟祖嗣、弟媳及小妹祖芳相認,又與侄男、侄女一一認了。
卻說這位嬸嬸隆梅夫人,當年與大學士完婚時年僅一十八歲。 那可是美麗端莊,楚楚動人。又出身于官宦貴族之家,自然也是才華不俗。因歲月無情,如今也已是六十有四的老夫人了。與大學士成婚後夫妻恩愛有嘉,這才有了一堂兒孫。
大兒子蔣祖章已年四十,育二女一子,現已官至五品,進士學位,在甘肅省就任道臺之職。
小兒祖嗣;現已完成學業考中舉子侯補,也已完婚,生有一女一子。只有小女祖芳年将十七尚在閨中。
大學士生母萬氏;既當年的大少奶奶萬金秋,于二十年前逝世。蔣再榮回家只将母親安葬入土,因天下戰亂不休、又兼欽差皇命在身,只在家待了月餘便即赴任去了,沒有為母守孝。
這次回到故裏,自然首先就要祭拜祖先亡靈。次日,老爺早起,便叫來侄女祖芬說:“今天早飯過後,我們一起給爺爺奶奶、還有你父、你母,還有我老母。給這些先人們祭奠一番以表哀思!你派人準備三牲祭祀,紙紮鞭炮等。”
蔣祖芬聽了連忙答應道:“小叔說的是呀! 我馬上吩咐下人去辦,請小叔放心便了。”
早飯後,一行數十人來到蔣家祖墳地,向已逝的先烈祭奠!拜谒先祖英靈,少頃,禮儀已畢。老爺想到慈母還是悲痛不已,他伫立于母親墳頭垂頭沉思良久,心靈在暗自忏悔:娘啊!當年兒子心中只有忠君報國,滿以為能扭轉乾坤、清史留名。沒想到竟然‘忠孝難以兩全’,又讓兒子留下諸多遺憾呢,說完嘆息不已。
夫人隆氏發現老爺對景思人,傷感不已。她已知是在思念其母,這才忙對老爺加以勸慰,并摻扶老爺一同返回。
衆人回到莊上,蔣祖芬又将莊上的田産及課銀收成,莊園房屋維護修繕,及莊上每年開銷,管家、奴仆使用等情都向小叔老爺作了禀報,并說:“我也在等候小叔回家,您才是這莊上的真正主人,今天果然如願了。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