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碧雲庵

肺部受到大力擠壓,我猛地噴出一大口河水,新鮮的空氣立刻充盈胸腔,我從昏迷中醒來。一位着黃褐色素服的尼姑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

漢末魏初為中國社會動蕩、思想大變革的時代,漢末傳入的印度佛學即乘此變動之際,逐漸為中土人士所接受,于是佛寺與和尚尼姑越來越多見,帶發修行的人也越來越多。我蒙師傅相救,便跟着她來到了位于漳河旁一座鳳凰山上的碧雲庵。

仰頭凝視尼姑庵大門上的碧雲庵幾個燙金大字,樹陰下細碎的陽光在我的臉上留下斑駁的憂傷。我想:就讓罪孽深重的我在此度過餘生吧。

救我的法師是碧雲庵的弘恩住持。住持說我塵緣未了,只許我帶發修行。我便在寺廟裏住了下來,每日灑水掃地,提水做飯,用身體的勞累驅除雜念,求得內心的平靜。

相持了八個月後,孟德終以劣勢兵力打敗了強大的敵人,于當年十月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官渡之戰共消滅袁軍主力七萬餘人,繳獲全部軍資,成為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袁紹僅率八百餘騎倉皇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當孟德帶着大勝的喜悅回到許都,一切已物是人非。倉舒哭着告訴他母親不見了,孟德的心沉入湖底。他發了瘋似的在許都的大街小巷乃至整個北方尋找我。找了好幾個月,音訊全無,已屆不惑之年的孟德鬓發已然斑白了。孟德又擴大範圍,南征劉備,南征劉表,在中國南方邊征戰邊尋找我的蹤跡。

一晃四年過去了。倉舒已長成一個翩翩小少年,他聰明又仁愛。雖然只有八歲,但他的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孫權曾送來一頭巨象,孟德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無人想出稱象的辦法。倉舒想了想說:“把象趕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岸壁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一堆石頭,只需稱一下石頭的重量,就能知道結果了。”孟德聽了異常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孟德治家治軍皆嚴明。一次孟德的馬鞍在馬廄中被老鼠咬壞,管馬房的小厮害怕孟德怪罪,他們商量把自己捆綁起來,當面向孟德自首請罪,但還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責。倉舒知道後用刀戳破自己的單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壞的一樣,裝出極不痛快的樣子,來到孟德跟前。

孟德看到兒子的失意神色,覺得奇怪,就問他有什麽心事。倉舒回答說:“我聽老人們都說,衣服讓老鼠咬了不吉利。如今我的單衣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裏很悲傷。”孟德一聽,笑着安慰他說:“這都是些無稽之談,不要信它。別再為這事苦惱了。”

一會兒,馬房小厮進來向孟德報告馬鞍被老鼠咬壞的事,孟德恍然,笑着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壞,何況馬鞍是懸挂在梁柱上的呢?”他絲毫不加追究。還有很多犯下罪過的人,按照刑法應該被處死,都依靠倉舒的辯解得到了寬大處理。

我不在身邊的這幾年,善解人意的倉舒帶給孤寂的孟德諸多慰藉。孟德常常把倉舒的點滴事情對大臣們說,言語中表示有意傳位于倉舒。

但孟德對我的尋找一直沒有止步。二零四年,孟德圍邺。

邺城是袁紹之子袁尚的根據地。袁紹病死後,他的心腹審配等矯诏立袁尚為嗣,袁尚袁譚兄弟相争,給了孟德可乘之機。五月,孟德毀去土山、地道,開鑿壕溝,包圍邺城,圍圈達四十裏。最初挖得很淺,看去好像可以越過。審配在城上看見,放聲大笑,沒有派兵出來破壞。孟德派人乘夜疏浚,一夜之間,挖成深二丈、寬二丈的深壕,把漳河引入壕溝,完全斷絕了邺城內外的聯系。審配死守數月,不料他的侄子審榮乘夜打開城門,放曹軍入城,将審配生擒。袁尚袁熙慌忙中将母親妻子遺棄,連夜出逃。

袁紹的心腹審配拒不受降。行刑時,審配說:“我的君主在北方。”說畢,面向北方跪下,引頸自刎。

操攻入邺城後,立刻派兵圍住了袁宅,并宣布不得騷擾袁紹家人,畢竟袁紹是自己兒時玩伴,既是一生的敵人,也是一生的朋友。孟德親自去袁紹墓前祭祀,安慰袁紹的妻子,退還袁家的金銀財寶,并賜給綢緞絲棉等,發給生活費用。

袁紹的兒媳——袁熙的妻子,二十二歲的甄宓在遭遇了丈夫無情的抛棄後,無助地躲在婆婆的背後。蓬頭垢面、膽戰心驚的她如同一只被獵人捕獲的小鹿,等待宰割。但這位果敢而威武的敵人竟然如此仁慈,她那顆因飽受傷害而異常脆弱柔軟的心立即被眼前這位偉大的敵人征服了,而一直沉浸在對我的綿綿相思中的孟德卻從未将其他女人看進眼裏,自然對此毫不知情。

Advertisement

孟德圍邺時,城中缺水,餓殍遍地。我走在街上,随處可見行乞的饑民。經過一個岔路口,我看到兩個五六歲孩童伏在一個倒地的衣衫褴褛的婦人身上嗷嗷地哭。我以手試探,那婦女已無呼吸。我擦幹兩個孩子的眼淚,将他們帶回了山上。庵裏的日子也不好過,但總還有份野菜粥可以吃。兩個孩子吃得狼吞虎咽,我望着他們又傷心地想起自己的倉舒,他該有八周歲,比這個大孩子還高了。吃飽之後,兩個孩子告訴我,他們是兩兄弟,一個六歲叫據兒,一個才四歲叫宇兒,父母親人都餓死了。我便請求住持将這兩個孤兒留在了庵裏撫養,并教給他們學問,他們稱我為“姨母”。

審配死後,孟德立即下令:河北遭遇袁紹之難,今年免去租賦。孟德特別注重對邺地的治理。他經過周密考慮,選用很有治理才能的楊沛做邺令,對邺城進行重建。重建後,稻谷和稷黍,黑黝黝的桑樹,油亮亮的苎麻,在一塊塊良田上生長,展現一派農業豐收的景象。邺城背靠山西高原,面臨黃淮海大平原,又經孟德的經營,成為黃河下游地區水運的樞紐和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由于邺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孟德曾有将全家搬遷至此的念頭,但生怕我回來找不到家門,所以一直未有遷居的計劃。

孟德“唯才是舉”,他的周圍凝聚了很多文人學士。他們創作了大量詩篇,後來産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現象,其中“三曹”(孟德、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桢)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以孟德為首,這些文人雅士的詩文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并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的獨特風格稱“建安風骨”,被後人尊為典範。

曹丕已經十七歲了,血氣方剛的他對當時以容貌美麗與大小喬并稱“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的甄宓傾慕已久。攻下邺城後,知子莫若父的孟德便将甄宓嫁于長子曹丕為妻。曹丕得到了心儀的女人,自然對她十分寵愛。可是,甄宓的內心卻依然一直默默鐘情于孟德。很多年後,孟德病死,曹丕繼位稱帝,發現自己多年捧在掌心的她對自己父親的死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悲痛。追憶往昔種種,曹丕恍然大悟,于是在對自己多年深情付諸東流的萬般惱怒之下竟然由愛生恨,沖動地囚禁了甄皇後。當晚,她就懸梁自盡了。曹丕晚年時見自己的太子曹叡性格善良剛毅,很像他的母親甄宓,心生憐惜,終令他繼位,即後來的魏明帝。

我依舊每日在庵裏參禪論經、暮鼓晨鐘,卻始終不能做到心如止水。在每個孤寂的長夜裏,我撫摸着手腕上的“月之環”,對孟德和倉舒的思念就像洶湧的潮水一樣席卷而來,淹沒我的心田,令我幾近窒息。但如果我的遠離能讓他們倆尤其是那可憐的孩子逃脫厄運,我情願我們今生永不再相見。

二零五年十月的一晚,我站在庵門外。因為白天聽到來進香的人議論孟德打敗袁譚已班師歸來,我懸着好多天的一顆心才得以暫時放下。可是,他負傷了沒有?天氣已經冷了,經常一受風寒便折磨他的頭風有沒有再發作?

夜色中,月牙兒彎彎像孟德嘴角的一抹笑容,我難抑思念,忍不住對着空蕩蕩的山谷大喊:“孟德!”松濤聲陣陣,像孟德輕柔的話語,但他此刻聽不見我的呼喊,看不到我的煎熬,更不能像以前那樣站在我身旁,替我拭去眼淚,擁我在懷中。無邊的黑暗中,我淚如雨下。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