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答案

李側福晉到底犯了什麽錯誤,已經變成了府裏人人最關心的事情。

耿氏就借着送松仁糖的借口,跑過來猜了半天,還不敢大聲讨論,湊在宋嘉書耳邊喳喳叽叽,吹出來的氣搞得她癢癢的。

“是為了三阿哥?還是郡主?李側福晉總不會傻到通過前院跟娘家聯系吧?”

但無論怎麽猜也都只是猜想。

宋嘉書無奈地看着耿氏跟大聖一樣抓耳撓腮,毫無結論——就算耿氏猜到了也沒人給她驗證啊。

現在人人自危,大廚房都沒人說話了,衆人都恨爹媽給自己生了嘴和耳朵,哪有人會再打聽了消息告訴耿氏呢。

這注定是個未解之謎了。

然而讓宋嘉書沒想到的是,這個未解之謎的答案,很快就被人送到了自己面前,這個人還是年側福晉。

——

起初,年側福晉身邊的壽嬷嬷上門,傳達:“側福晉初次有孕,到底心裏沒底,格格是生過小阿哥的,側福晉想請格格去說說話”的時候,宋嘉書還以為是四爺今日送來的賞賜,讓年側福晉想要打聽昨晚的事。

誰知年側福晉卻說起了宮裏的大事。

年側福晉雖未施脂粉,但仍是一張素勝積雪曉霞初凝一樣的面容,整個人倚在榻上如同一朵枝頭顫巍巍新發的白蘭。

說話也是慢條斯理軟綿綿的。

宋嘉書看着這張臉,聽着這把嗓音,十分理解四爺:這種我見猶憐的感覺,自己身為女人都這麽強烈,何況是四爺這種外面仙風道骨,內心有如火山噴發一樣愛恨分明的男人。

年側福晉開口就說起了禦賜。

“皇上前幾年除了賞咱們爺一座圓明園,也賞了三爺五爺園子。”

Advertisement

宋嘉書就聽着。

康熙爺一朝也就封了這三個大兒子親王,可以說康熙爺對兒子們爵位和後宮位份都是比較吝啬的,大概是什麽東西多了都不夠稀罕了,反正妃子和兒子得寵的不少,但能從他老人家手裏拿到實實在在的主位和爵位的少。

封的這三個親王,大概也是看着長幼順序到了:上頭大阿哥和太子爺都廢了,下頭可不只有這三大兒子了嗎。

年氏手邊放了一盞杏子熬得糖水,聞起來就酸酸甜甜的。此時她端起了喝了一口,才繼續道:“去歲誠親王府曾請了萬歲爺往他的別苑去小住了兩三日。”她擱下杯盞:“三爺這個兄長做了,下頭咱們爺自然也要跟上的。只是上半年朝中有事,拖來拖去到了現在。如今正好木蘭秋狝完了,中秋也過了,這年前是個空呢。”

年氏望着宋嘉書,輕聲說出一件重要的大事:“爺上回從宮裏回來,就在我這裏提過一句,想要中秋節後請奏萬歲爺,移駕圓明園游玩。”

宋嘉書福靈心至,忽然就明白了李氏犯了什麽錯誤。

她想起了耿氏告訴自己的話,李氏請了幾個宮裏出來的老太監老嬷嬷,私下教導三阿哥見聖駕回話的規矩。

她們都以為李側福晉是為着來日弘時被指婚叩見聖駕,原來人家沖着的是這次聖駕可能駕臨圓明園。

那這心是太大了。

聽年側福晉這意思,四爺跟她也就提了一句,大概還屬于籌備階段一等機密,然而後面李氏就知道這個信兒,還開始培訓三阿哥。

福靈心至完,宋嘉書卻還是低着頭,看着眼前一杯普洱茶,全當裏面能開花。

年側福晉見她沒反應,還以為她消息不靈通,索性開誠布公道:“李側福晉昨夜撺掇着四爺帶三阿哥往圓明園見聖駕,話裏話外的意思都道,三阿哥是長子,又是如今唯一側福晉之子,與弟弟們身份不同,也該為四爺分憂,在皇上跟前盡孝。”

宋嘉書在心裏給李氏寫個服字。

這簡直明晃晃的在逼着四爺讓弘時出頭。

四爺現在自己還憋屈着,被親爹搞得被迫修仙當閑人,你這會兒非強捧着自己的兒子在康熙爺跟前出頭,這是不是拿着烙鐵去燙四爺本來就備受折磨的心髒嘛。

年氏的話說到這兒,宋嘉書也不能一味低着頭,再裝不明白可就會被當成傻子了。

“多謝側福晉告知,我一定謹言慎行,不給爺和福晉添麻煩。”

年側福晉略微一笑:“我知道你會謹言慎行。”

“昨夜爺從西大院盛怒而出,我身子又不舒坦沒法伺候爺,所以提了提你為人仔細和氣,讓爺去散一散心,別憋着氣回前院。你沒有跟李氏一樣利欲熏心,只一心給自己的兒子謀路,反而盡心伺候爺。所以今兒你才得了那些賞,我才肯跟你說這些話。”

宋嘉書擡頭看着滿臉愛情柔光和‘感激我吧’的年氏。

心裏無語極了。

合着昨晚年氏也是知道四爺一點就炸,還特意推了這位待燃的大神去自己那裏。若是自己露出一點給弘歷邀寵的意思,哪怕根本聖駕這件機密事兒,估計也會被四爺當場打為跟李氏一樣的人。

她又不是側福晉,跟四爺也沒什麽深厚的舊情,更沒有一個當郡主的女兒,她的下場估計要比李氏凄涼多了。

而這會子,年氏居然還做出一副‘不錯,你通過了我的考驗,所以此刻我願意獎勵你知道實情,你是不是又感動又感激’的意思來。

這是什麽腦回路啊。

宋嘉書想,年氏大概把自己當成什麽修仙小說裏的金手指了,一般金手指給主角設下考驗,然後才會矜持的收他為徒。

但問題是年氏願意當金手指,宋嘉書也不願意當披荊斬棘的男主啊。她是來躺贏的,又不是來奮鬥的。

她真正的金手指現在才五歲呢!

——

出了東大院,宋嘉書看着秋日高而遠,明而澈的天空,鮮紅的楓葉,才覺得剛才略有些憋悶的心情散開了。

白寧扶着格格的胳膊,兩個人慢慢往回走。行至開闊處,白寧打量着四周都是路,再也藏不下人,也不怕被人偷聽到,這才問道:“格格,方才年側福晉這樣給格格示好,到底是什麽意思?”

示好?

示好??

宋嘉書懷疑是自己出了問題,怎麽從年氏到白寧,都覺得是給自己示好。

對着年氏不能問,對着白寧她直接道:“昨晚她是知道四爺大怒,才把四爺送到咱們凝心院的。”

白寧一窒,然後道:“側福晉雖然在這件事上,有自己的私心,但也是四爺想着格格,才會願意來的。格格還不知道年側福晉的性情嗎?她一貫不會為了賢良名兒讓出四爺,我們這些下人都看得明白,她只盼着四爺永遠在她東大院停駐,絕不會真的推着四爺到哪個院。頂多是提了一句格格,還是四爺自己想着來。”

說到這兒,白寧也不明白的回望自家格格:“況且比起後面的信兒來說,這都是小事。格格,最要緊的就是聖駕駕臨圓明園,咱們四阿哥也得想法子面聖啊!”格格怎麽一點不激動?!

——

說來,康熙爺兒子們還能自己數過來,孫子們他老人家就真的是記不清了。

上百個孫子,每年年節都跟着自己的長輩呼啦啦進去磕頭,然後再呼啦啦退下,除了打頭的,其餘的孩子根本都看不清這個親祖父的臉。

一百個看一個都看不清,何況一個看一百個。

康熙爺有印象的孫子,實在不多,最熟的大概是廢太子的兒子。

雍親王府這三個阿哥,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沒一個真的面聖過。

白寧扶着她的胳膊:“格格,能讓萬歲爺眼裏有,若是贊許兩句,咱們阿哥才有前程。格格,這才是件頂天的大事!別的您都可以不争,但這件事您不得不為咱們四阿哥争一争。”

“便是奴婢都知道,咱們雍親王府的親王爵位,只好向下傳給一個阿哥,立世子做王爺,別的阿哥,都只能是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了。①”

白寧急的掰着手指道:“一共十四等爵位,從一等親王到不入八分,差着九等兒呢!”

其實白寧知道的還是不全。

不知道大清是不是吸取了前明的教訓,生怕皇室宗親太多,最後養不起。所以康熙爺對子孫爵位的承襲那真是下了狠手削了。

一個和碩親王,就只能有一個世子(一般是嫡長子),往下傳一代還得降一等,變成個郡王,再往下逐代降,最後變成一塊白板。

這親王府其餘的兒子就更慘了,白寧剛才說的,直接能變成九等爵位不入八分輔國公,那都得是福晉嫡出的兒子!

像弘時、弘歷、弘晝這種側福晉或格格所出,想直接繼承個不入八分的爵位,都不可能。

庶出子嗣得先拉去宗人府考試,考完文的考武的,要是能得個優秀,才好有個第十一等的爵位鎮國将軍,要是得個良好,就再降成為十二等爵位輔國将軍,以此類推降級,要是不及格,那就直接變成個無業游民②。

所以大清宗室很重教育,也是被逼出來的,想要個爵位——爹好娘好命好都不靠譜,還得自己考!

——

宋嘉書好容易才在腦子裏理清了十四等爵位。

白寧見她一味沉默,忍不住再道:“奴婢知道格格從來不愛争,吃的喝的用的不争,連件好衣裳都不敢穿,可這是關系到咱們四阿哥和子孫後代的大事,格格可要上心。”

“年側福晉大約也是想試試格格。昨晚格格既然沒有惹惱四爺,想必在年側福晉處也有個進退得宜的考評,年側福晉這才跟格格吐露這個消息。若是格格肯跟年側福晉站在一處,說不得側福晉還會為格格進言。四爺帶着咱們四阿哥去圓明園接駕的事情,就更多了幾分把握。”

年側福晉自己的孩子趕不上趟,來不及生,她不肯看着李側福的兒子出頭,自然要選一個旁的阿哥。

不管是誰,對年側福晉的威脅都比三阿哥小。

畢竟三阿哥都這麽大了,萬一康熙爺一見,直接表示喜歡,許了世子之位,那別的阿哥,包括她肚子裏未知男女的孩子就都是涼涼了。

宋嘉書拍了拍白寧因為激動都有些發顫的手。

白寧一向比白南冷靜聰明,可正因為是真正的聰明人,才更能看清看懂一件事的好處,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才會激動起來。

正如白寧現在漲紅的面容。

宋嘉書忽然有點明白,康熙爺的九龍奪嫡,條條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為什麽有時候會頂風而行,幹些後世普通人都能看出來急功近利的蠢事。

不是他們蠢,正是因為他們太聰明,太有能力。

他們都是頂尖的人,欲上青天的心。

作者有話要說:

①:八分待遇:朱輪(紅車輪)紫缰(乘馬用的缰繩)寶石頂(一品用珊瑚頂,寶石頂在珊瑚頂之上)雙眼花翎、牛角燈、茶搭子、馬坐、褥門釘(府門上的釘)。

《清會典·宗人府》凡宗室封爵之等十有四,一和碩親王、二世子、三多羅郡王、四長子、五多羅貝勒、六固山貝子、七奉恩鎮國公、八奉恩輔國公、九不入八分鎮國公、十不入八分輔國公、十一鎮國将軍、十二輔國将軍、十三奉國将軍、十四奉恩将軍宗室之待遇。

②:清朝宗室降襲爵位的方式大體有恩封和考封兩種。 恩封: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親王的爵位,但是這個繼承,是降一等繼承。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考封:其他的兒子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得不入八分的爵位,這種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鎮國将軍、輔國将軍、奉國将軍分等級,就是由于考試分數的高低,獲得相對應的等級。考試內容為翻譯、馬箭、步箭三項。每項考試有優、平、劣三個等級,三項都考了“優”,考封給他典制上應有的爵位。兩優一平,降一等;兩優一劣者、兩平一優者,降二等;三平、一優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