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堅硬
天寒地凍,秀蘭的心仿佛也結了冰。
她知道,自己的心已經又冷又硬了。
趙氏和小兒子一家似乎對屍骨未寒的張秀才已經徹底忘到了腦後。
“賤蹄子,收拾收拾,明天方家就來擡人了。”趙氏說。
“娘啊,收拾什麽,這裏的東西都是大哥掙下來的,給這個撿來的留身衣服就行了。”王氏說。
“哼,我們張家養了你十一年,沒問你要錢已經不錯了。”張哲賢說。
“哎對了,你明天去方家可不能哭喪個臉啊,到時方家不要你退回來,我們可不退彩禮!”張德貴說。
秀蘭擡起頭,定定看着眼前四人,清澈的眼睛裏多了誰也看不破的複雜,臉上沒有一絲多餘的表情。
趙氏放完話,帶着小兒子一家就要走,卻見張德貴磨磨蹭蹭的,似乎想要留下。
趙氏朝着秀蘭狠狠啐了一口,“呸,不要臉的賤蹄子,還想勾引我孫子。”
看着兒媳王氏似乎不以為意,趙氏狠狠瞪了她一眼,“別想什麽花花腸子,她可值二十兩呢。”
王氏想想,二十兩,娶兩個媳婦都行了。
四人罵罵咧咧地離開,秀蘭擡眼,望着屋子裏尚未撤走的白布,心裏繁複咀嚼這張秀才留下的話,像是要碾碎了,嚼爛了,狠狠咽下去。
“不拘一切,自保為上。”
略略收拾了一番,秀蘭去了張氏一族的現任族長,三叔祖家。
族長現年七十有八,頭發胡子花白,倒是身體還算硬朗。
Advertisement
見秀蘭過來,倒也沒有太意外。
只不過,張秀才死了後,秀蘭的歸宿由趙氏一家做主,這個事情,就算他是族長,也不好有什麽置喙。
族長嘆息一聲,只餘安慰:“秀蘭啊,日子總是人過出來的,就算你嫁過去,我也會和你祖母說,讓你多少還是帶些嫁妝過去。”
秀蘭卻不提明日被人發賣的事,只是很小心地拿出一張文書,雙手恭敬地呈過去。
族長狐疑接過,粗粗一看,差點讓近八十的老頭從椅子上蹦起來。
“這、這是、這是真的?”族長不敢信自己的眼睛,聲音結巴。
秀蘭點頭:“三叔祖可以不信上面的筆跡,但勇毅候府世子的私章,您可以帶着這文書去衙門,或者,直接去勇毅候府問問。”
族長深吸一口氣,端正做好,仿佛拿着聖旨,細細研讀上面每一字。
字跡遒勁,原委清楚。
勇毅候府世子慕容恪,因受張思賢恩惠,願納張秀蘭為良妾!
這是大事,天大的大事!
完全不亞于張氏一族再出個舉人。
不,比出舉人更大,更重要。
有個勳貴之家的良妾,還怕出不了舉人?
大冬天裏一口喝幹一碗涼白開,族長很快冷靜下來,語氣謹慎地讓婆娘和兒媳帶着秀蘭去內屋烤火,一連聲喊來自己四個兒子,讓他們一起去請自己三個弟弟來商量事情。
半盞茶後,四個老頭圍着那張堪比萬鈞的文書,激動無比地商量起來。
最後敲定,先探虛實,再确定如何走下一步。
文書被族長珍而重之地放好,約定明天一早,進城。
而秀蘭,則被三叔祖婆留在了家裏。
這一天,秀蘭努力讓自己吃飽、喝足。
漆黑的夜裏,她獨自躺在了族長的小孫女柔軟又暖和的大炕上,睜開眼睛,望着黑洞/洞的屋頂,心裏對張秀才說了聲。
對不起。
第二天一早,秀蘭還在吃早飯,找過來的趙氏一家被三叔祖婆趕了回去。
四人像惡狼一樣,在遠處盯了很久才不甘地離開。
傍晚,牛車把表情沉重的四個老頭帶回了溪水村,胡亂扒了一口飯,老頭們趕緊商量開來。
族長說:侯府門房沒把我們趕出來,還能讓我們訴說原委,這事應該有得談。
四弟說:世子爺重傷未醒,說明思賢救人一事,極有可能。
六弟說:出來的大管事看了文書,說很像世子爺筆跡,這事有門。
七弟說:雖然沒有确認納良妾一事,但侯府并沒有不承認,只待世子爺醒來就好。
秀蘭遠遠站在一邊,知道了慕容恪重傷,但侯府并沒有推诿納妾一事。
但她心裏,卻并未松口氣。
就算她能順利進侯府,也得報了父仇再說。
且侯府,不比溪水村安全。
秀蘭在族長家待了一天一夜,讓方家沒有成功接到人。
趙氏不敢和族長硬頂,陪着笑臉見了三叔婆。
三叔婆看趙氏,厭惡的眼神就像看着一條蛆。
之前知道沒法阻止趙氏賣了秀蘭,只好和自己老頭說盡量給秀蘭留點嫁妝,知道秀蘭以後能有個這麽好的歸宿,三叔婆根本沒給趙氏一分好臉色。
趙氏灰溜溜的離開,只知道秀蘭也許許了更好的人家,她心裏又轉悠開了,二十兩也許能變成兩千兩。
第八天的傍晚,四個老頭一早離開,傍晚時分,終于歡天喜地地回了村子。
族長一臉喜氣洋洋,仿佛秀水村出了一只金鳳凰:“秀蘭吶,我們今天見到世子爺,雖重傷未愈,但他威武不凡且有情有義。一口承認,文書是他親手所寫,也承認你父親曾救助于他,願意照顧你終老。”
秀蘭适時地表露出喜悅:“多謝三叔祖為我做主,嫁入侯府之後,我一定不忘族中恩典!”
四叔祖說:“雖然事情定下了,但世子爺說了,他重傷未愈,且你也在守孝,所以,他想等到一年之後,再來擡你入府。”
秀蘭乖巧點頭:“多謝四叔祖為我籌謀。”
六叔祖說:“世子爺重傷未愈,所以不能親自前來吊唁,給我們族中送了吊唁之禮。秀蘭,你要記在心裏,以後好好侍奉世子爺。”
秀蘭十分恭敬:“多謝六叔祖教誨。”
七叔祖說:“嘿嘿嘿,世子也見我們幾個老家夥冬日來去不便,特地送了每人一百兩的程儀。還有,我們說了你的情況,他特地給你送了二百兩銀子,讓你好好調養身子呢。”
秀蘭雙手接過族長遞過來的二百兩銀票,“秀蘭多謝各位長輩的關照。”
族長和三個弟弟對秀蘭的識趣,極為欣慰。
然後,秀蘭又把其中一百兩又給了七叔公:“這幾日多虧七叔祖照應,小小心意,請七叔祖收下。”
其他三位叔祖十分羨慕,族長卻微微挑眉,愣怔了一下才收下。
回到家,秀蘭走進張秀才生前居住的屋子,眼淚無聲地流了好一會。
然後,她打來熱水,細細洗漱,輕輕擦幹。
鋪紙、研磨,秀蘭寫下一串人名。
在王翠花的名字上,秀蘭打下了第一個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