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章節
動時候值錢的都沒留下,就剩下這小東西。”父親說,“你上了大學算有個交代,我在家白辛苦了一場,就把這東西交給我保管,我沒想到它會值錢,随手給了喬芬,今天你這麽說,我還真有點意外。”
楊敬業沒說什麽,難怪那麽眼熟,說起來小時候還真見母親拿在手裏,那時候不知道是什麽,問母親也沒說明白,只說是祖上留下來的,要好好收着,也不讓孩子們碰,生怕弄壞了。楊愛業為家裏吃了不少苦,給了哥哥也是應該的,在這一點上,楊敬業是個明白人,別說是一個陶佩,就是全部家擔給了哥哥他也絕無二話。
茶幾上,泡了一棵水仙花,細長的葉片碩大而結實,小朵的瓷白色的花,中心有一圈淡黃的蕊,芬芳而缭繞的花香,在屋子裏漫不經心地飄散着,剛好是七月,十五年前的這段時間,是他從大學回來的日子。
家裏空間不大,楊敬業的目光落在楊愛業身上。三年前楊愛業查出了高血壓,接着沒多長時間又查出了冠心病,年紀輕輕患上了老年人的富貴病,楊愛業有一段時間簡直是萎靡不振。開始的時候不去醫院看病,說反正都病了,也沒有醫好的可能,就等死吧。他那無動于衷的樣子,弄得周圍的人都不好受,勸他趕緊去看。
後來,不知道受了什麽刺激,每天往醫院跑,吃藥打針都很積極,到醫院排隊挂號和上班一樣的準時準點。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穩定了下來,口服藥品也固定下來,身體有了适應。下崗之後,每天有的是時間休息和靜養,看上去身體和氣色都好了很多,不僅人長胖了,臉上也有了光澤,只是因為沒有工作和時間的壓力,加上人到中年,脾氣性格都随和了很多,看上去懶洋洋的,說話做事都比從前慢了三拍。
親情這種東西,有的人說是血濃于水,可也不好說,若是兄弟反目起來,比仇敵還可怕,當然,楊敬業哥兩還達不到那種狀态,只是經過這些年,兄弟感情就像茶一樣,泡得時間越長反而越來越淡了。話說起來,哥倆從小感情要好,這些年,各自成了家,都有了一堆家務事,漸漸來往的機會就不多了,加之楊敬業不想見喬芬的原因,很少來哥哥家串門,頂多逢年過節回農村母親那裏聚一趟,象征性的吃個團圓飯,算是對這份親情有個交代。
楊敬業不來看哥哥,哥哥楊愛業是很少會主動去看他的,楊愛業因為有病在身,又是家裏的兄長,加之前些年對楊敬業的照顧,楊敬業為他做什麽都是當之無愧,心安理得。就像每年過年的時候,楊敬業給孩子的壓歲錢總是要比楊愛業給的翻兩倍,雖然錢不多,但小處見大,實際上楊敬業也就是一名技術工人,雖然工資高了那麽一點點,但各方面開支也大,而且,自從他工作以後,母親的生活費醫療費完全就是由他一個人承擔,小處不可細算,生活也不容易,最關鍵的長期以往,陳曉丹意見很大,夫妻兩常為這些瑣事鬥嘴。
可在楊愛業看來,楊敬業的生活和他相比之下,可謂是一呼百應了,人家是大學生畢業生,人家是專家,人家是廠裏煙花爆竹接回來的紅人,這些都在楊愛業的想象能力之外。即使是遇到了下崗這樣的一道大坎,楊愛業只顧專心養病,沒有精力替楊敬業操心。楊敬業一直念着前些年哥哥對自己的恩情,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他知道這輩子他已經欠下了楊愛業,即使下輩子接着賠也是賠不完了。
“工作的手續都辦完了嗎?”楊愛業從茶幾上抓過來一包煙,遞了一支給楊敬業,自己又抽了一支點上。楊敬業把煙翻回來在煙殼上敲了敲,說:“上周五就沒上班了。那有沒有什麽打算。楊愛業又問。能有什麽打算,過一天算一天呗。”
楊敬業難為情地笑了笑,其實,心裏可沒那麽淡定,失業,對于一個在大型國營工廠的技術工人來說,可算得上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內心的苦楚簡直沒法用語言來表答。此時此刻,從心裏來說,楊敬業雖然表面堅強,內心來說還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幾句安慰或是支持,畢竟坐在面前的是這個世上唯一可以說心裏話的親人了。楊愛業坐了一會兒,好像對此并不打算發表意見,楊敬業便主動說:那你呢,還打不打算出去工作。
“就我這身體,還工作啥呢,能把這身體養好就阿彌陀佛了,就像你說的,過一天算一天呗。”聽楊愛業說這樣喪氣的話,楊敬業原本還想說的話就全咽回肚子裏去了,在楊敬業看來,雖然楊愛業身體确實有病,但若是有心出去工作的話,幹個保安什麽的也還能堅持,只是人的心态問題。俗話說,心态決定成敗,這話一點不假。楊愛業無心工作,楊敬業有時候看着他的樣子也覺得窩囊,只不過即使是親兄弟,那也是他的事,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門路,他不好幹涉。
又坐了一會兒,楊愛業才說:“你上過大學,又有技術有文憑,想找個工作容易,不像我,拖家帶口不說,還拖着一身病,出去工作只會讓人看笑話。”楊敬業再坐下去聽這些話就有些坐不住了,就因為他上過大學,他有技術有文憑,他就得事事用頭頂着用肩扛着,他在楊愛業面前,不能有煩惱,不能有悲傷,不能有遭遇,就永遠沒有軟下去的可能,他就是銅牆鐵壁,就是巨無霸,就是鐵臂阿童木,就是鐵人王進喜。
哈哈,無所不能的楊敬業,還有必要争執嗎,還有必要傾訴嗎,還有必要和面前唯一可以傾訴的親人家長裏短嗎,沒必要了。楊敬業起身給哥哥加了一些熱茶,便告辭而去。走到樓梯口,還能遠遠聽到電視裏遠遠傳來的晚會聲,像是有意要送送他。
四、遺址
四圍青山合攏,在一片望不到邊的蒼青之中,半坡村那一輪淺黃色的粘土,就像一塊匍匐的海棉,深深嵌在山腳位置,在雲南的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方的位置,如果是通過航拍來欣賞這樣的風景,一定不會有人注意到那一片又薄又小的黃色。
如果是偶爾路過,一定更願意去看看那連綿起伏的山巒,如波浪般婉約起伏的黛青色的夢境,被山林拉長的天空,像一個人沒有盡頭的夢境。然而,就是這一小捧進入不了視線的黃色粘土,幾百年來,不斷地創造着歷史和奇跡,一批一批的陶器制品印着山裏人的指紋,被遠銷往全國各地,散布于大江南北,甚至有的被流傳到了海外,引來多少人參觀欣賞,留戀徘徊。被多少人所疼愛和收藏。又是這一小捧黃色的沙土,養活了半坡村多少百姓,在歲月的長河中,締造着人類生息不斷的歷史,一個個血肉生成的故事。還是這一小捧黃土,它靜靜橫卧于雲南的滇中腹地,仿佛一口取之不盡的井,默默流淌着屬于它的故事它的傳承和它的文明。
Advertisement
中國的陶瓷是祖先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它既能直接為人類的物質生活服務,又具有高品位的藝術欣賞價值,堪稱實用與藝術最完美的結合,陶瓷史上的每一個發明,每一項創造,每一次進步都凝聚着勞動人民的心血,是祖先留下的厚重遺産。
黃昏時分,楊敬業走到半山坡上,他記得小的時候經常來這裏,撿一片碎瓷片拿回家去,在地上牆上或是紙上照着臨摹上面的花卉圖案,那些選型各異的圖案常能激發他的想象中。實際上,他心裏清楚,老師們口中所說的他的繪畫天賦多起源于這裏,是這些陶片上的圖案給了他繪畫最初的啓蒙,使他走入了繪畫的藝術聖殿,得予了更多的靈感和發現。許多年過去了,幾個廢棄多年的窯床靜卧于黃土之中,這裏的窯口早已經薪盡炭冷,經過幾度春秋歲月,雨打風吹,當年締結着一代人命運的窯已經匍匐在蒼茫的荒野之中,被四周的野草、荊棘和藤蔓所覆蓋,如果不是有心人的探尋,誰也不會把這個地方和當年熱烈紅火的窯場聯系起來。
從小,楊敬業對于這片土地就有着深深的感情,不僅僅是因為這片土地養育了他,而是那種神奇的泥土始終深深吸引着他。自從楊敬業從哥哥那裏聽了父親臨終前的話,黃昏的時候,他經常會到這裏走走看看,沒想到百年以後,自已為了生計重新走上了祖輩的歷史,依舊靠這一捧黃泥為生。
其實,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聽村裏的老人說過,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