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人們的性生活越來越講究質量,結婚證算什麽,不就是一張白紙,只要你不嫌麻煩,早上結婚下午離婚都可以,辦理離婚證處的工作人員都不參與調解了,直接扯證。有錢就可以開房,你一個普通農民工只要有錢帶上個美女開個五星級賓館也沒人會發表意見,人們司空見慣,婚外戀都不用帶“戀”字了,“戀”多麻煩,還得挖空心思想些甜言蜜語,直接進入“*”主題了。所以,廠裏的人也就是看看,連背後說說都懶得參與。
李子遷的老婆也是陶瓷廠的下崗職工,原來在職工食堂工作,每次給李子遷打飯的時候多打二兩,就是因為這二兩,漸漸的喂養出了感情,驗證了那句話:想要讓一個男人愛上你,首先就要拿下他的胃。下崗以後樂得潇灑自在,和一群姐妹在廣場跳跳健身操,練練柔力球做些有氧運動。思想活潑,頭腦簡單,她對丈夫絕對信任,逢人便說:憑我老公那能耐,絕對不會讓我去喝西北風。那自信,不知誰給的。
而李子遷未滿四十,正值男人風華正茂如狼似虎之際,梳着大背頭,寬肩寬背,說話做事穩健而有條理,很有成熟男人的質感,這樣的男人最招情窦初開的小姑娘喜歡,小雨由愛慕到以身相許是自由落水運動,反正又不破壞他的婚姻家庭,也是情有可願。
小雨唇紅齒白地呵呵一笑,從一堆文件裏抽出份資料遞給李子遷,笑着說:“你轉運的機會來了。”李子遷沒有聽明白,把那紙拿在手裏看,這是一份加蓋了縣委、政府大印的文件,文件的标題用華文中宋二號加黑體打着《關于申報雲南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通知》。李子遷只看了一眼标題,不以為然地把文件卷成筒狀,拍打着手心說:“這和我有什麽關系。”
“怎麽沒有關系,你再好好讀一讀。”小雨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不緊不慢地說:“你是真笨還是裝笨?”李子遷只好又把文件展開,細細讀了一遍,似乎看明白了什麽,卻不得要領,抓着後腦思考了一會兒,說:“當初,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我和楊敬業商量,把這個陶瓷廠的名稱定為“李義陶坊”,其實是有根源的,我們村以前有個李義瓷坊,據老一輩說,遠近百裏十分有名,而且,縣裏的史書上也有專門的記載,原來,我祖父在的時候說過,我其實應該算是他的後人,只是過了那麽多年,沒辦法考證了,取這個名稱只為了沾點吉氣而已,而且,巧的是這個名稱還沒有人注冊,我們就揀了個便宜。”
李子遷抓着腦袋邊說邊思考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楊敬業,如果以他來申報的話,應該算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了。
還沒有開口,小雨似乎已經看穿了他,眼睛狠狠一瞪,說:“你這死腦筋,不會繞着彎子想想,懂不懂陶瓷是次要的,誰會去根究一個老總會不會燒一把泥茶壺,關鍵你現在是李義陶坊的股東之一,至于傳承人這種名號叫做無形資産,如果你是他的後人,有歷史有淵源,有文化有內涵,李義陶坊不就坐實了嗎。”
李子遷一拍腦袋,馬上領悟了小雨的話,看了看周圍沒人,對着小雨紅撲撲的臉蛋親了一口,這才滿意地吹着口哨出了門。小雨笑眯眯地看着他,一臉甜蜜的模樣,在嘴裏小聲罵道:“混蛋,看你那德性。”
四、觀音泥
現在,楊敬業可以坦白地承認,他這一輩子,一直是個容易上當的家夥,他對于某件事情的癡迷程度,往往會讓他顧不得自己或是身處的環境,在記憶所及的歲月裏,童年時,他經常被小夥伴欺負,因此,長期處于孤僻的生長環境,令他很少能夠感受到成長所帶來的快樂。哪怕成年後,他也免不了這樣的命運,即使買個小菜這種簡單的事,容易上小販的當,甚至在家裏交幾個廢舊的罐頭瓶他也吃過小販的虧。開始的時候,他覺得是自己做人實誠,後來,也對自己的智商和情商産生過懷疑。因此,做事的時候,總是會提高警惕,成立企業後,當他和李子遷之間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矛盾的時候,便會在心裏想,你別把我當成一個好捏的柿子。
多少年來,楊敬業一直在傾心研究一種叫做“鳳凰”的陶瓷産品,他在大學期間就曾經見過這種産品,只是還沒有成熟,應該說是“鳳凰”産品的雛形,他對于拙樸的美有一種天生的向往,而這種“鳳凰”産品之所以留給他的記憶深刻,是因為它瓷質上所帶的那種晶瑩的光感,哪怕是素燒也別具風格,那麽多年來始終萦繞在他的腦海裏,如一個透明的結晶體,遲遲揮之不去。
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9.10”大腸幹菌感染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病菌的蔓延令人史料不及,曾幾何時,波及全日本,不少地方醫院爆滿,一些地方甚至死了人,世界為之震驚,幾乎費去移山的經歷病魔才被撲滅。
追究起感染源多數專家認定是帶菌蔬菜水果等食品所致,于是研究抗菌無副材料開發應用被提上日程。能否通過器具将器物中的病菌消滅成了專家學者們思考的熱點,日本率先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着手抗菌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繼而英、美、德、意等歐美國家也開始了對于這一課題的鑽研。
1997年開始,原縣國營企業陶瓷廠開始對抗菌瓷着手研制,楊敬業作為其中的一名成員,參與了整個研制過程。在歷史的長河中,兩年多時光只是彈指一揮瞬間的事,但是對于開發者來說,卻能創造出令世人驚嘆的輝煌。在“時間是效益,時間是生命”的口號下,研究人員争分奪秒恨不能長出三頭六臂投入研究開發的工作,經過近千個廢寝忘食的奮發拼搏,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終于迎來了燦爛輝煌的豐收時節,抗菌瓷的研制成功成為了令人矚目的陶瓷新産品,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接下來,楊敬業開始對自己的“鳳凰”産品開始了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他希望 “鳳凰”生産出來的碗具不僅綜合了抗菌瓷的功能,而且産品出來後堪稱一流,從外形來說,需白如玉,薄如錦,扣之聲若金石,多少年來,這項技術開發幾乎成了他心頭上的一個夢境,時時刻刻萦繞着他。
但是瓷器生産是細活,像計算機生産一樣的精細,不是麽,僅生産一個碗就七十二道工序,鎖鏈般一環扣一環,來不得半點疏忽大意。而瓷器燒成還受氣溫、窯溫、窯爐氣氛、坯體中水分含量的制約,一變百變,所謂“火中取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這些元素中,制坯原料的元素組成也會影響到産品,而瓷土礦中的這些要素及其比重又會因地理環境不同,氣候的變異千差萬別,要生産出好的陶瓷産品,和陶泥有重要的關系。
Advertisement
當楊敬業的研究進入了窮途末路的階段,突然聽有人說,在半坡村的後山上發現了大量的陶泥,這種陶泥呈白玉色,瓷粒晶瑩而微量元素豐富,楊敬業聽後十分好奇,立即喊上廠裏幾個老工人,匆匆趕往後山。他們沿着村後的山中小路往山上走,兩旁松林茂密,山風吹來松林起伏着滾滾的波浪,如一面平鋪的旗幟,耳邊不時傳來鳥兒清脆的叫聲,似乎在為他們引路。
原本這是上山的小路,走不了多遠,幾個人已經汗流浃背,可楊敬業偏偏感覺神清氣爽,不知不覺腳步越走越快,似乎有某種神秘物體在暗中默默指引。終于,在一片草木稀疏的半山坡上,當真看到了一片珍貴的白色瓷土,在正午的陽光下,仿佛天空下了一場大雪,連澄澈的天空也映得如銀澤般透亮。
大家看到楊敬業來,紛紛給他讓開了一條路,楊敬業走近,蹲下身子,用兩指捏了一點土在指縫間撚了撚,陶土不僅白度高,質地柔軟,在手指間便呈現出了粘結感,只是看得出,這片陶泥儲量應該不大,用肉眼估計大概就是一畝左右,至于深度就無法估計,其實,買礦山就像賭石一樣,全憑運氣,楊敬業雖然有些心虛,卻鐵了心要将他買下。他幹了一輩子陶瓷工作,還是第一次親眼見過這種白色的陶泥,而且,還是在自己家的後山坡上,簡直愛不釋手,欣喜若狂。他明白,像這類稀有的陶泥,往往正是因為少才顯得精貴。
楊敬業仔細搜索着記憶,他想起小的時候,有一次在家裏翻舊衣櫃玩的時候,在一堆舊衣服裏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