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拜訪蘇公子
“蘇伯伯,令公子可在府中?飛荷想向蘇公子請教一下詩會的事情。”把正事辦完,晏飛荷想起了還有一件事。
蘇正青去新店中忙碌裝修的事情,只能向蘇正言請教了。
蘇文興向下人詢問了一下蘇正言的行蹤道:“他在家中練字,我讓人帶晏小姐前去。”
“那謝過蘇伯伯了。”晏飛荷行了一禮,向蘇文興告退。
蘇家居住的地方在永寧城中的富人區,離文興書齋不遠。想來也是,書坊本來就不是窮人消費起的地方。這個時代,知識不僅僅是力量,還是權貴的象征。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只是對知識的追求,也是一種對跨越階層、鯉魚跳龍門的向往。
“公子,晏小姐前來拜訪。”蘇府下人上前禀告。
蘇正言沒想到晏飛荷會登門拜訪,手中一頓,急忙放下手中的筆,出門迎接:“晏小姐前來,有失遠迎。”
“呵呵……冒昧打擾,還請蘇公子見諒。”晏飛荷見蘇正言從屋裏出來,便立于門口,“前幾天蘇公子說邀請飛荷前去參加詩會,之前飛荷并無此經歷,特來向蘇公子請教一二。”
“晏小姐快快請進。”蘇正言忙将晏飛荷請至屋中,凝夏随後跟着。
上了茶後,蘇正言定了定心神,朗聲說:“以晏小姐的才學,還談什麽請教不請教。若是對詩會有什麽不了解,晏小姐盡管問,我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有蘇公子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晏飛荷接過茶水,點頭表示謝意。
天瀾城乃是大乾王朝都城,才子佳人不勝其數,各個地方的士子都想往天瀾城尋得一席立腳之地。按道理說各種詩會應該是不勝其數,這晏小姐家中的春生堂也是天瀾城的大戶,怎麽會沒有機會參加?
蘇正言本來以為晏飛荷問詩會的事情只是客氣一下,可現在看晏飛荷的神情又不似作僞,心中很是奇怪:“晏小姐,恕蘇某無禮,照常理說,晏小姐才華出衆,應該有很多機會出席各種詩會才是,不至于對詩會不了解啊?”
晏飛荷淡淡一笑:“當初家父雖讓我學習琴棋書畫,但他整日裏忙于在外面負責春生堂的生意,很少有時間在家中。我怕給父親添麻煩,就很少出門,平日裏我大多呆在家中,所以沒有參加過天瀾城的詩會。”
晏飛荷的記憶中,之前的她就是一個乖乖女、宅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直接造成了現在的她對很多東西不是很明白,比如說詩會。
雖然大乾王朝的風氣已經很有好轉,并不限制女子在外做事,但還是有大部分的女子常在閨中。只是沒想到以晏飛荷這樣的才情,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蘇正言頗為惋惜。
Advertisement
“晏小姐,這詩會往大了說,可以是知名士子聚在一起吟詩作文,議論學問,因時因地找個主題各自發揮,成稿之後互相交流,然後找人謄寫成冊,編作詩集。往小了說,不過是志同道合之人的私下聚會,沒事兒應個景寫寫詩,作作畫,權當是個樂趣,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嚴肅。”蘇正言見晏飛荷是真不了解,便大概解釋一番。
“那應景寫詩都是即興做的嗎?”晏飛荷很好奇這會寫詩的人真的如自己所知道的曹植那樣七步成詩?那豈不是各個都是天才?
蘇正言聞言笑道:“應景寫詩,部分是即興創作。就像那天杜伯父讓晏小姐想對聯出來的時候,晏小姐不也是即興創作出來了?熊熊烈火燒出天下美味,滾滾沸水煮盡人間佳肴。蘇某現在想來依舊佩服不已。”
額,這個好像和你們所謂的即興作詩有些不同,我那是借鑒別人的,晏飛荷心裏想。
“不過也有提前定好主題的。比如我們上次詩會結束之後,便約了這次的主題,便以雪和梅為主,到詩會之時,看誰的詩作能為佳品。提前定好主題,大家都有更多的時間來斟酌自己的詞句,看看哪個字更應景,更貼切,這樣出來的詩作品質更高一些。
像那種應景即興的,平日裏我們所學的韻表、平仄、對仗,熟記于心,經常琢磨,多加訓練,作出一般的詩作不是什麽難事。而且前人經驗那麽多,很多場景都有定式和特殊的描述方式。當然也不排除有天賦異禀之人,脫口而出,渾然天成。”
對啊,人類長河中什麽都缺,就是不缺天才。李白、杜甫、白居易……歷史上随便拉出來一個詩人都可以說得上詩壇上的天才。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些天才和我們的世界不同,根本沒有可比性。”晏飛荷感嘆道。
蘇正言呆愣當場,好大一會兒回過神來:“好一個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又念叨幾遍,他看着晏飛荷激動地說:“晏小姐,你還說你文疏才淺。這兩句詩若是文疏才淺之輩随便就能作出來,那我們這些日夜誦讀先賢巨著的人又算什麽?”
晏飛荷一愣,讪笑着不知該如何作答。承認不是,不承認也不是,只好趕緊找個話題轉移蘇正言的注意力:“蘇公子,那你們這個詩會又是哪一種呢?”
你要說她有頭腦,這個當之無愧。不同的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使她成為了一個基礎知識面相當廣闊的人。可你若是說她是個才女,詩人,出口成章,那晏飛荷就愧不敢當了。特定情況下,出口成“髒”倒是有可能。
這次輪到蘇正言不好意思了:“我們這詩會應該是往小了說吧。人數不多,以顧太守家公子顧紹元為首,約有七八個人,經常在一起交流學問。蘇某有幸,忝為其中一員。幾人曾經說過,若是遇到有才之人,可以自行邀約一起參加詩會。”
這不就是會員推薦制嘛,晏飛荷心裏嘀咕着。還搞小團體,這生怕是別人不知道自己的高調啊!
她卻不知,這詩會本就是求名的一種宣傳手段。
讀書人都講究學而優則仕,都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個前提就是得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學,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出仕致仕。若只是為了做學問,只需自己在家埋頭苦學。
“那其他人也都是永寧城的才子?”晏飛荷有些奇怪這個團體都有些什麽人。
“永寧城中的書香世家荀家的荀宜安和孫家的孫修明在。和我一樣身份的人也有,比如徐承平,就是城裏絲綢鋪家的公子。當然,寒門子弟也有,以向明哲為首的幾個人都是寒門出身,才思敏捷,詩文俱佳。”蘇正言耐心解釋。
“還真有寒門中人?”晏飛荷想當然地以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顧太守家的公子攢的詩會,正常情況下不應該都是所謂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嗎?這樣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資源。
蘇正言一下就聽出了晏飛荷的潛在意思,辯駁道:“晏小姐讀書之人,當知惺惺相惜之意。顧紹元顧公子組織大家參加詩會,純粹是為了磨煉大家的學問,互相交流,互相提高,這才是讀書之人應有之意。”
晏飛荷沒想到顧紹元在蘇正言這裏的地位還挺高,忙表示自己的歉意:“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蘇公子見諒。聽蘇公子所言,這顧家少爺才學挺高?”
“高,相當高,正言自愧不如。”蘇正言一臉正直,“那荀家和孫家也是永寧書香世家,荀宜安和孫修明這兩個都是族中的才學翹楚,見了顧公子也都甘拜下風。你不知道,晏小姐,這太守顧心山顧大人當年可是大乾王朝狀元。”
“永寧城太守還是曾經的狀元?”晏飛荷沒有想到這個永寧城還是個藏龍卧虎之地。
“對,按理說,這狀元之才應該直接留在都城天瀾城了,可顧大人卻認為空有理論,沒有實踐,不能真正地為萬民謀福利,于是便從縣令開始學習政事。之後每任都是兢兢業業,地方都治理安好,一路名聲大噪,才來到永寧城當太守。這樣下去,顧大人去天瀾城是遲早的事情。顧公子在顧大人的教導之下,才學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品德更不在話下。如晏小姐所說只看家世,不看才學,絕不會是顧公子所為。”說起顧太守的事跡,蘇正言一臉憧憬,看來所受影響應該不小。
“晏小姐和杜明聿相熟,應該知道杜伯父才學,可杜明聿就差了許多。顧公子卻并沒有看在杜伯父和顧大人同城為官的份上,邀請杜明聿參加詩會。”
怪不得杜明聿提到這個詩會咬牙切齒,讓自己給他掙個面子回來。
晏飛荷沒想到自己随便問的一句話,引起蘇正言這麽大的反應,看來這顧紹元很不一般嘛!
“聽得蘇公子如此推崇,我都有些想見見這顧公子的風采了。”晏飛荷輕嘆道。
作者有話要說:
蘇正言:……我是不是說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