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若說梅龍周家,那是梅龍縣城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擁有良田百頃,家財無數。

周家又是世代書香門弟,上上下下都溫文而雅,極注重教育和素養,而周家到了周樹鳴這一輩上最出名的卻是他膝下的四個女兒,四位貌美如花,氣質高貴的姑娘。

年紀最大的周大小姐周初雲去年已經出嫁,二小姐周白露今年正好十九歲,剛從省城讀書回來,待嫁家中,三小姐周虹霞十七歲,沒有讀書天分,勉強在縣城讀了兩年便綽學回來,精心和母親一起研究起了女工,不過在梅龍多數女子當中也算是個讀書多的,也是待嫁在家。

年紀最小的周四小姐周凝晚也還不到十五歲,卻已經出落得如芙蓉花開一般清馨純美,她在鎮上辦的學校裏剛剛畢業,正在家休暑假,欲備着幾個月後到省城讀書。

周家四代單傳,傳到如今這一代上卻只出了四個女兒,再無男丁,哪怕周老爺已相繼娶了兩房姨太太,還是只生女兒。

之後兩位姨太太所生的五小姐、六小姐竟都不幸夭折,後再無所出。

周老爺也似看開了,不再像前些年那樣為了能生個兒子而憂愁苦惱,他發現四個女兒越長越是水靈,都很有出息,也知書達理,出得廳堂,下得廚房,得了外人不少贊譽,心裏便平衡許多,常常對人贊嘆說,“女兒也好,現在是新時代,報紙上都講男女平等。”

不知是自我安慰還是發于真心,他做了一個決定,準備給女兒招入贅的女婿,畢竟他的家業還挺大,得有人繼承。

周初雲是不可能了,她已經出嫁,在她沒出嫁的時候周老爺還在幻想着生兒子,既然跟兒子無緣就只能打女婿的主意了。

周家小姐名聲極好,從不缺上門提親的,說媒的幾位婆子閉着眼都能從村東頭摸到他們家大廳。

二小姐周白露是上完大學的人,這在整個梅龍縣城都是頭一個女子,生得又美,自有些心高氣傲,不在乎家底,思想傳統,一心想嫁着出去,而不是招個人回來,而人選自不能比她讀的書少,又要相貌不俗。

這樣一來,整個梅龍縣還沒有發現一個夠資格的,只能向省城看了。

因為讀書消耗時間,跟她同齡的女子很多已經抱上了孩子,周太太十六歲就嫁給了周老爺,思想傳統,快要急瘋了,在白露上學時,經常讓人給她捎信過去警告她跟男同學保持距離,還專門派個老媽子去照顧生活,防止她行為不檢。

現在學成歸來,立馬意識到了她的年紀,不時又問,“你那些同學畢業了都去哪了,有合适的嗎?”

白露總是白眼以對,提起以前監督她的舊事,沒好氣說,“我跟他們沒一個熟的,不是你不讓來往的嗎?”

周太太自是無言以對,又埋怨周老爺不該讓她讀那麽多書,“一個女孩子家認識兩個字就行了,讀那麽多有什麽用。”所以當虹霞提出不想把高中念完時,她很高興的把她接回來了。

Advertisement

還有一個正在讀書的小女兒凝晚,周太太并不為她操心,讀或不讀都沒有關系,因為凝晚還沒出生就訂了娃娃親,對方是老太太的一個遠房親戚,是老太太在世時訂下的,指腹為婚,男方長凝晚四歲,是梅龍另一個名門望族家的少爺,如今也在省城讀書,小時候來過周家幾回,長大了就不見來,這是梅龍的風俗,訂了親的兩個人在沒有成親之前最好不要見面,否則是不吉利的。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周家二小姐周白露穿着一身西式粉色套裙拉着一個灰色的皮箱子走出了周家大門,這時候周老爺和周太太、姨太太們都還沒有起床,随後便有丫鬟拿着一個信封瘋狂的敲打着周老爺的房門,“老爺,老爺,不好了。”

周老爺睜開惺松睡眼,不爽的吼道,“一大早的什麽不好了?”慢吞吞的披衣打開了門,三姨太太也打着哈欠跟着出來,“要死了,喊什麽喊?”随即她便注意到周老爺捏着信紙的手在發抖,腳也跺了起來,氣得直咳,“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周二小姐離家出走了。

那麽入贅的大事只能落在周三小姐周虹霞身上。

虹霞倒是不反對,她說,她就喜歡呆在家裏,要把她掃地出門她還不依,但是人選方面還是不能将就,雖然不像二姐要求的要讀那麽多書,但人起碼得長得體面,要像戲文裏說的那種白面書生模樣,還要像管家那樣精通帳務,因為他是需要撐起這個家的,她當時是這麽想的,但在不久之後,卻又轉變了想法。

這是一個平常的夜,廣闊的田野裏突然毫無預料的發出了一聲驚雷般的轟聲,使周圍幾個相鄰村子的地皮都禁不住抖了一抖。

月光下,麥田裏,一片塵土紛飛。

有的人毫不在意,聽到了醒了又睡下了,有的人好奇心強又膽大,披着衣服,走出院子向遠方張望。

黑漆漆的夜裏,只有那麽一聲,又瞬間消失了,誰都沒有去一探究竟。

第二天,大家走在街上相互第一句問侯便是,“你聽到了嗎?”

對方說,“聽到了,你也聽到了?”

也有人睡得死,“我還以為是做夢。”

有人緊張的說,“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像是炮聲。”

然後便人人神色緊張。

過了一會兒,有人從田裏跑回來說,鎮東頭的肖家村村西邊的冢腳下出現了一個大坑,大得能放下去十幾頭牛,于是大家都跑去看熱鬧了,瞬間放下心,應該不是打仗,像是有人來盜墓。

方圓幾十裏的梅龍縣城西面這方土地上光肖家村一個村子周圍的田裏就有七個上十米來高的青冢,盜墓之事時有發生,據老一輩的人說,追溯到幾百年前,算族譜下來,這裏世世代代定居的人都應該是古時移居過來的皇族守陵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