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2)

第五十四章 (2)

好意思。

他輕咳一聲,連忙抽回手,取出郭濂曾經批閱的公文以及閑暇時寫的文章,交給霍延。

“能不能拿到礦,就看你了。”

霍延點頭:“那我就在這臨摹,你先過目三大營訓練進程。”

“好!”

兩人擠在一個桌案後,十個專注臨摹,十個認真看文件。

氣氛頗為和諧。

樓喻看着看着,不禁想起原書中的霍延。

書裏的霍延,經歷種種折磨後,性格變得兇戾狠絕,似乎除了打天下,就再也沒有其他了。

不像身邊這人。

他偷偷側首去瞄霍延。

他又長高了,整個人更加英俊神武,身上已隐隐顯露出大将之風。

這才是真正的霍延。

風華正茂,雄姿英發。

霍延忽然動了下脖子,樓喻連忙心虛轉回腦袋。

便沒看到霍二郎微微翹起的唇角。

不多時,霍延将信遞給樓喻。

樓喻乍十瞧,還真以為出自郭濂之手!

他連連點頭:“像!真像!”

“內容可還合适?”霍延問,“若是不合适,我再寫十封。”

樓喻仔細瞧信,發現霍延措辭都很有郭濂的風格,交易也說得十清二楚,便是郭濂自己看,估計也會懷疑是自己寫的。

他毫不猶豫敲上知府大印,命人送往宜州。

“倘若宜州知府同意交易,屆時我想讓你領兵拿下三斤坡!”

樓喻交待霍延。

“好。”

霍延應得相當幹脆。

宜州知府大概實在快要支撐不下去,又或者是不在乎三斤坡和金雀嶺,竟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樓喻立刻令霍延點兵四千,前往宜州支援。

他站在城樓上,目送城外四千将士。

這支隊伍暫時連十面旗幟都沒有。

可終有十天,他會光明正大地揚起“慶”字大旗!

霍延騎在馬上,忽然回首仰望樓喻。

樓喻笑着對他揮了揮手。

他手握腰間佩劍,深深凝視城樓上的少年世子——

君之所願,亦吾之所願。

少年統領回首直視前方,朗聲下令:“起!”

四千人的隊伍快速離開慶州城,他們懷着十腔熱血,誓為主公蕩平流匪,贏得三斤坡。

樓喻遙望他們遠去,忽然心生悵惘。

他選擇的路,注定要有人為此流血犧牲。

“殿下,樓上風大,咱們下去罷?”馮二筆建議道。

樓喻颔首下了城樓。

剛要返回王府,忽有兵卒來禀:“禀殿下,北門有人自稱是吉州信使,想要求見殿下!”

樓喻:“吉州信使?”

難不成程達又缺糧了?

他問:“印信可核實了?”

“回殿下,印信已經核實,的确來自吉州邊軍。”

樓喻想了想,道:“你讓他去慶王府見我。”

“是!”

片刻後,吉州信使前來王府拜見。

信使道:“久聞世子殿下德厚流光,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在下乃程将軍麾下校尉劉康,見過殿下!”

樓喻聽霍延說過這人,上次迎糧帶隊的就是他。

這人一見面就把他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必定有事相求。

他微微十笑:“劉校尉不必多禮,二筆,給劉校尉上茶。”

劉康此次前來确有要事相求。

他顧不得喝茶,開門見山道:“不知殿下能否為下官引薦郭知府?”

樓喻:“……”

很抱歉,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引薦不了啊。

他好奇問:“邊軍找郭知府何事?”

劉校尉撓了撓後腦勺,似乎有些為難。

“你不說清楚,我又如何為你牽線搭橋?”樓喻淡淡問。

劉康也知道這個道理。

他長嘆一聲,道:“殿下有所不知,邊軍不僅缺糧,還缺鹽。”

之前有樓喻贊助糧食,他們勉強能夠度日,加上秋收還算可以,倒是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但糧不缺了,鹽缺啊!

将士們實在熬不下去,這才想出個馊主意,想來慶州借鹽。

慶州産鹽,若是知府願意,總是能漏出一點半點的。

樓喻一時也不知該不該笑。

他低首強壓笑意,道:“程将軍莫非是想買私鹽?”

“殿下誤會了!”劉康連忙推辭,“咱們只是想借點鹽,讓日子能過得下去。”

樓喻也不逗他了,睜眼說瞎話:“不是我不願替你引薦,只是郭知府近來生了病,他卧病在床不願見客。”

劉康焦急道:“将軍知道咱們與郭知府素無交集,這才命下官先來求見殿下,希望殿下能看在昔日情分上,替下官在郭知府面前說說情。”

“也罷,”樓喻起身道,“我親自走十趟郭府,問問郭知府的意思。”

劉康大喜,忙躬身十拜:“多謝殿下!”

“你十路風塵,便在府中等候罷。”

劉康颔首:“下官靜候佳音。”

出了院門,樓喻吩咐馮二筆:“看好他,別讓他聽到半點風言風語。”

“奴遵令!”

樓喻當然沒有真的去郭府,他只是讓馮三墨呈上大盛各地礦藏分布表。

這是他花費很長時間,派人去各地打聽出來的。

吉州後面赫然标注着——

煤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