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不會[愉快]
第20章 不會[愉快]
隋然很快知道“楊女士”不姓楊,也不叫楊琳。
那時候她們剛從第一家園區出來,按隋然的規劃去馬路對面的5A寫字樓。
選址帶看有個基本套路:一般顧問帶客戶看的第一個地方都不是主推,而是抛磚引玉的“磚”。
一來給客戶心理鋪墊,該區域什麽價格對應什麽樣的檔次和軟硬配套,讓客戶大致有個直觀感受;二來,跟客戶有個磨合過程,通過較長時間接觸,更全面地了解客戶的需求和傾向。
通常,一家公司無論有沒有預算控制,交通都是首要考慮因素。
第一家離地鐵站很近,但屬于大型園區,建築單元多,招商引她們在園區走了七八分鐘,還沒到地方,客戶直接問:“入口附近沒有嗎?”
招商遺憾地表示最近半年都沒有。
于是第一家不作考慮。
出園區,這位極具親和力給隋然感覺很熱情的女士遞來一張名片,“你好隋經理,正式自我介紹,我姓桑,是淮安的合夥人,之一。”
聽到“桑”和“合夥人”,隋然腦子裏自動補全她的名字:桑恩月。
在對方稍顯促狹的笑容中接過名片,隋然仔細回想,她一直沒跟客戶确認,先入為主地以為微信昵稱即本名。
她還在園區招商面前稱呼對方“楊”,怪不得桑總當時沒忍住笑。
之前的幾個異常舉動也有了合理解釋。
對方是通過淮安聯系到她,而又刻意隐瞞和淮安的關系,所以是在借機觀察她……嗎?
氣氛一時凝滞。
Advertisement
隋然低頭看名片的詳細內容,借此調整好情緒,擡頭時已挂上營業微笑:“您好,桑總。”
桑總意識到了什麽,煞是嚴肅地沉了語調:“抱歉,是我個人的惡趣味,開了個不合适的玩笑。”
“沒事。”對方鄭重道歉,隋然反而不好意思。
玩笑要兩個人都覺得有意思才是玩笑,不然就是單方面的惡作劇,但對方講明是自己的主觀原因,隋然對客戶一向有無限的包容度,順勢猜測可能在選址這方面,合夥人也需要考察淮安選擇的中介居間方。
隋然以為是這樣,便和桑女士确認:“淮總劃的範圍在市中心區域,但您是考慮科技谷嗎?”
“哦,不是不是。”桑女士說,“我負責的板塊業務重心在科技谷,主要對接創業團隊,兩個攤子,兩碼事。”
“這樣啊。”隋然讷讷。
到寫字樓門口,桑女士似是随口一問:“怎麽樣,跟淮安?”
……什麽怎麽樣?
隋然茫然地看向桑女士。
“她這人是不是很難搞?”桑女士露出了聽隋然介紹她姓“楊”時的笑。
老實講,這問題其實相當不懷好意。
因為對方的表述中已經包含一個含義偏向負面的字眼:難搞。
桑女士是淮安的同事,論語言習慣和與被提及對象的交情,以及她表現出來的性格,她這麽形容無可厚非,但外人順着話頭接下去,容易掉進預設陷阱。
大概是桑女士背後論人長短被當事人冥冥之中感應到,手機一聲“叮咚”,恰如其分,堪稱及時雨。
正是淮安。
「隋經理,我有個同事也有選址需求,姓桑,有時喜歡開玩笑,希望不會冒犯到你。」
隋然:「不會不會[愉快]」
回完信息,隋然腳步輕快一步上兩級臺階,扭頭說:“淮總很好。”
四五年前和淮安已經有過長久的磨合期,拿彼時參照當下,複工以後她跟淮安的再次合作十分愉快,甚至她察覺出淮安在有意無意地配合她的節奏。
顯而易見的,她可以舉出好多例子的。
但桑女士非要抓住她先前的猶疑,“哎呀,不用幫她講好話啦,我們都知道的。”她揮了下手,“不是認識多年,好難有人受得了她。”
隋然無言以對。
她隐約感覺到淮安某些方面好像挺容易引起他人共鳴的,以前海澄就經常背後吐槽,而她自己在回複一封封列舉無數當時認為根本沒必要糾結的瑣碎問題的郵件時,也偷偷抹過眼淚,想這位對接人怎麽這麽麻煩啊。
但是……
桑女士靠近過來,說悄悄話的似的低聲問:“隋經理也這麽覺得,對吧?”
“沒有。”隋然果斷否認,随後慢慢地、以無比肯定的口氣說,“我跟淮總學到了很多東西,各個方面,各種意義上。她非常優秀。我一直覺得能和淮總合作很幸運。”
“哦……”桑女士挑了挑眉,興味頗深。
隋然抿抿唇,視線在招商辦公室和電梯廳方向逡巡。所幸,招商及時出現在電梯廳,她做了指引方向的手勢,客氣地說:“桑女士,我們上去吧。”
有淮安的這層關系在,隋然不再把桑女士當成初次接觸的客戶,得空時,她問:“您剛才說跟創業團隊對接,是已經投資的,還是準備投資的?”
“兩者都有。”桑女士說,“不過海城我們剛剛開展業務,前期重點放在尋找合适的項目上。”
隋然捕捉到她釋放的信號。
她——或者說遇安——在尋找合适的投資項目。
“科技谷大部分有潛力的創業團隊集中在孵化器和各個創業工場。有政策資源傾斜的孵化器一直是創業者的首選,初創階段房租成本太高對創業者的影響很大,可能後期面臨資金斷流。這也是為什麽很多高新技術的創業者會選擇科技谷的原因,這裏的孵化器特別多,有很多比如房租減免補貼的利好。”
“但是科技谷的孵化器多半是科技谷集團創辦,”桑女士接話道,“很多項目也由集團領投——你知道的嘛,集團屬于官方,民間投資者很難拿到優勢股權,而且後續也沒有話語權。所以我更想尋找那些沒有被集團……‘招安’的。”
桑女士手動給招安打上引號。
“那您可以考慮咨詢創業園區和物業的招商,他們有入駐企業的第一手資料,比如有哪些是準備在內部注冊落戶的新公司,哪些是已經有投資方依托的。”
桑女士嘉許地點點頭,“有道理,我都沒想過從這個角度切入。我在這邊也工作過,還不知道物業辦公室門朝哪邊開。哈哈。”
隋然好奇地問:“您是說您之前也在科技谷工作?”
“對啊。”桑女士說,“我跟淮安在NIP就是同事。”
隋然咂摸出了點班門弄斧的意味,摸摸鼻子。
桑女士謙虛而給面子地說:“雖然在這兒呆過幾年,但這方面的資訊不如隋經理,你再多講講呗。”
隋然自無不可。
她喜歡鑽研細節,入職之後的市場調查包括行業分布——科技谷有一塊區域又稱藥谷,主要招攬生物醫藥行業的客戶;有幾個園區傾向于硬件開發;還有些園區入駐的企業已通過官方認可的,屬于重點扶持對象;面向小微企業的園區也有,大多由二房東承包改建。
她做過不少企業分布情況的筆記,每次經過區域附近也會及時在頭腦複習。
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派上用場。
眼下就派上了。
隋然的介紹頗有成效,桑女士不再有事沒事提起淮安,更多關注這幢寫字樓。
“隋經理待會兒把剛才七樓、九樓兩個單元的平面圖發我下,哦,是不是還有一個六樓的?”
桑女士對這幢樓很滿意,看完了四套下樓到大堂,她提議休息一下再去第三家。
隋然欣然從之,實際上按照經驗和桑女士的這句話,她斷定對方已有九成屬意這幢樓,剩下就是選擇具體單元。
“對。”隋然一邊給招商發信息要平面圖,一邊問,“十二樓您不考慮嗎?”
“十二樓的小了,戶型不是很方正,有邊邊角角。”
“明白。”
桑女士喝了口水,将話題轉回個人,問:“隋經理為什麽選這行?”
隋然流暢回答:“有個要好的學姐創業,走了很多彎路,後來認識了這行的朋友,了解一下覺得挺有意思的。”
至于學姐創業和她選擇從事這一行業之間有什麽關系,屬于不可為外人道的範疇。
桑女士又問:“隋經理四年前為什麽離職呢?”
這問題過于私人了。
“個人原因。”隋然笑了笑,複工時間越久,問這個問題的人越少。但她的回答依舊下意識的進可攻退可守。
大多人懂得适可而止。
刨根問底的人也有,不過很少。
很不巧,桑女士屬于後者。
“比如呢?”桑女士追問。
隋然說不上來為什麽心裏像卡了根刺一樣難受。可能最早的玩笑還算無傷大雅,但這會兒自來熟似的打破砂鍋問到底已經逾越了界限,讓她覺得自己在被評審——毫無根由亦無必要的評審。
隋然再次提醒自己不要把私人情緒代入工作,然而接收到對方充滿深究的目光,她忍不住反問:“那我能不能問一下,您和淮總為什麽離開NIP創辦遇安?”
桑女士支着額頭想了好一會兒,不知為何笑出了聲:“說起來,好像跟隋經理還有點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