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開分店 生意紅火
邵家因為白月開店的事發生的口角白月和邵英華一概不知。
正是夏天的夜晚, 白月在四合院正中的空地上鋪了一張草席,又提了一個水桶在周圍灑水,一陣涼風襲過, 帶來水氣和涼意。
邵英華身上穿着白背心和大褲衩,白月身上穿着白短袖和大褲衩,兩人坐在草席上, 一人手捧半個沙瓤的大西瓜, 另一只手拿着勺子。
邵英華挖了一勺又紅又甜的西瓜心喂給白月, 白月專注地看着天上的星星,吃掉西瓜心。
後世霧霾漫天, 很難看得到如此璀璨的星夜。
白月囫囵嚼了嚼西瓜, 皺緊眉頭, “我還是喜歡脆瓤的。”
“好,明天我買脆瓤的回來。”邵英華給她擦了擦嘴角的西瓜汁,笑道, “最近白記的生意怎麽樣?”
一提到白記,白月兩眼放光,星星也不看了,她的眼睛發亮的就像天上的星子,“等暑假結束, 我就開分店,原店太小了, 好多客人跟我抱怨過位置不夠坐,還要在外面排隊……”
邵英華對做生意一竅不通,但他很喜歡看見白月志得意滿地講述白記的事情,因為那樣的她,像一只驕傲的公孔雀, 志得意滿地展示着自己美麗的尾羽。
“你在學校呢?有沒有不長眼的惹你?”白月說完自己的,看向邵英華,兩人都心知肚明,這個不長眼的說的就是葉清。
說起葉清,邵英華挑了挑眉。
英版原著不可能讓他們帶回家,每次翻譯都要去崔老指定的會議廳,翻譯涉及到的詞彙又很多,于是每次大家都只能背着大部頭詞典往返。
白月看着心疼,跑了好幾家新華書店,買到了翻譯專用的巴掌大的英版小詞典,不僅包含的詞彙量廣,而且全,最重要的是小,邵英華只要揣進兜裏就行了。
平日裏不翻譯的時候,邵英華也會拿着小詞典背單詞,可把共同翻譯的一行人給羨慕壞了。
可惜只買到這麽一本,連衛國利和孫越都沒得,大家雖然羨慕,但也無計可施。
偏偏葉清在被邵英華拒絕了買詞典的要求後,心裏不爽,總是要明裏暗裏的刺邵英華幾句,弄得整個翻譯過程的氛圍都不太好。
Advertisement
邵英華倒是不在意,有那時間跟他吵嘴還不如多翻譯幾句話,對他的挑刺一概無視,更把葉清氣成了個河豚,還讓他被崔老訓斥了幾句。
這些都是小事,邵英華當作笑料跟白月分享出來。
白月笑的躺倒在邵英華身上,“該!趕明兒我再去買個錄音機和英版磁帶,給你練口語用,酸不死他!”
邵英華故作為難的嘆了一口氣,“唉。”
白月睜大眼睛,從他身上坐起來,“咋啦?”
邵英華直視她的雙眼,眼底帶着溫柔,“這下所有同學都知道我愛人特別疼我了。”
白月給他說的臉皮一紅,嗔了他一眼,用手沾過一點西瓜汁抹他臉上,“讓你嘴貧!”
邵英華給她抹成了個大花臉,不甘示弱,也沾了一手西瓜汁,“好啊,剛誇你你就反了天了,看我來重振夫綱!”
回應他的是白月的:“略略略。”
暑假一眨眼就過去了,邵英華他們的翻譯進度還不到三分之一,崔老的意思是開學後各抽時間來找他翻譯。
而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天,白月的新店也正式開業了。
之前就和熟客說過開分店的事,白記原店也貼了紙張告示,所以開業的第一天,新店就擠滿了聞風而至的客人們。
新店比原店要寬敞好幾倍,不過布局和原店大致相同,也是進門就能看見牆上的菜單。
中間是過道,兩側都是桌椅,一張長桌帶四張凳子,幹淨整潔。
靠馬路的一側仍舊布置有對外窗口和小廚房,由張叔掌廚,出售酸菜粉絲包子、豬肉豆芽包子以及炒粉這樣的早餐類。
店裏靠裏的位置又另布有大廚房,由白月掌廚,負責制作糖水、涼面、醪糟小丸子這樣的夏季新品。
今天是周末,大虎沒排到班,他特意起了個大早來白記新店。
他本以為自己來的挺早了,沒想到店外早就排起了長龍。
好在白月特意給他留了一個座位,就在白月所呆的大廚房裏,布了一張小桌。
大虎搓搓手,滿眼期待。
很快,白月就把夏季新品都各盛了一份端到他桌上。
之前白月答應大虎,如果他幫她請來了王主任,就請他免費品嘗白記的夏季新品,現在大虎總算如願以償。
大虎父母是雙職工,他自己也是工人,家境小康,不然也不會喝得起五毛錢一瓶的大白梨,又對附近的美食如數家珍,天天光顧白記。
對他來說,給他錢都不如給他吃的。
大虎雖說年紀不大,但也是名副其實的老饕了。
大虎好酒,先端起醪糟小丸子深深地吸了一口酒氣,對白月豎起了大拇指,“老板,這個好,這個好。”
“那當然。”白月笑着應他。
醪糟小丸子裏的醪糟用的是精選的圓糯米,制作過程嚴謹,為了做出适口的醪糟,她足足廢了一袋糯米,就連裏面的小丸子都是用糯米粉精心搓成拇指大小的白色圓球。
她又斥了巨資買了一臺雪花牌單門冰箱,像醪糟小丸子、糖水、涼面這樣的,都要在冰箱裏鎮過一輪才出售。
如今冰箱剛剛上市,不僅貴,而且看起來性價比不高。
大部分人都認為冰箱比不上電風扇,電風扇買回來好歹一家幾口人能一起吹,買個冰箱,除了能給吃食保鮮,難不成熱了還能去冰箱裏躺着睡?更別說電費極其昂貴,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的起的了。
敢像白月一樣購買冰箱的人是極少數,她可以算得上是吃螃蟹的第一人。
不過買冰箱的好處也是巨大的,如今正是夏季最熱的時候,誰不想吃口涼爽的,醪糟小丸子、糖水、涼面,本就可以替代正餐,更何況經過冰鎮過後更加适口。
有涼口的不吃,誰願意去吃那熱乎乎的粥飯。
白記的吃□□致,每道工序都是精心制作的。
就說番薯糖水,裏面的番薯特意挑選了黃壤澱粉多的番薯,入口甜糯,滿嘴生香。
還有涼面,也別有一番巧心思,涼面裏的面條是白月特意揉的菠菜面,綠色的面條,看起來就清爽,涼面的調料也是酸甜适口,符合大部分京市人的口味。
如此種種之下,白記的火爆是必然的。
大虎把所有的新品都嘗了個遍,長長的打了個飽嗝兒,“老板,我決定了,這個夏天我就在你家吃了。”
天知道每次他下工回去,熱的一身汗,還要面對熱飯熱菜,那是一種怎樣的郁卒。
“你搶得到位置就成。”白月一邊忙着手裏的活,一邊回話到。
大廚房裏也有風扇,但是生意太火爆了,白月仍舊忙的汗如雨下。
大虎透過窗口看到外面熱火朝天的場景,忍不住哀嚎了一聲。
再說原店這邊,因為新店肯定是忙不過來的,所以白月後來還是決定帶着張叔張嬸一起在新店工作,也避免夫妻兩個分開。
而原店白月托張嬸幫忙找了一個幫工,負責看顧店鋪,張嬸推薦了她的遠房侄女,巧妹。
如今是不允許雇傭工人的,對外都說是遠房親戚來幫忙,像巧妹這樣本身就帶着點親戚關系的,就更合适了。
巧妹口齒伶俐,幹活也快,白月經過一番面試後就定下了她。
原店也經過了一番裝修,原先店裏所有的桌椅都被清空了,改成了後世商店裏的貨架,每個架子上都有白紗布罩着的簸箕,簸箕裏裝着鹵味調料包、酸梅湯調料包、還有盛出來的鹵味。
有客人在新店裏嘗了酸梅湯之後念念不忘,打算再買點回家跟家人一起喝,這時候張嬸就會推薦他們去原店。
巧妹在店裏遠遠就看到分店紅火的景象,忍不住暗暗咂舌,沒等她咂舌多久,一群客人從分店出來,就直奔原店。
一行人看了看店外的招牌,确認了和分店是一樣的,便走了進來。
原店裏有兩臺大風扇,巧妹還提了水桶放在店裏一角,店內清涼舒爽,和店外相比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
客人們被風扇涼爽的風一吹,再接過巧妹遞過來的紙巾擦了擦汗,身上舒服了,心也平靜了下來。
一位穿着碎花上衣的婦女就道,“你們這也是白記?”
巧妹生了一對濃眉,一雙杏眼還有一張櫻桃小嘴,只見她嘴皮子上下快速一動,“嬸,你是從分店那邊來的吧,沒錯,我們這也是白記,是一個老板。”
見客人們還是有些不信,巧妹端出水壺,給幾位客人都盛了一杯酸梅湯,“你們嘗嘗,是不是這個味。”
新店開業,每桌都送了一壺酸梅湯,就算有些客人不是為了酸梅湯而來的,也嘗過贈送的酸梅湯,自然是認得的。
嘗過酸梅湯,客人們都放下心來,問巧妹,“你家這酸梅湯怎麽賣?我剛才在那家店問,店裏的幫工說叫我來這買。”
巧妹嫣然一笑,“分店主要出售堂食,我們原店負責售賣外帶。”這是白月說的詞彙,她聽不懂,但不妨礙她拿來用。
她指了指店裏貨架上的白紗布簸箕,“您看,這是酸梅湯的調料包,這是鹵味的調料包,還有鹵味,不過鹵味不多,每天只限量兩百個。”又指了指牆角放着的一排罐子,“這個啊,是醪糟。”
不少人對分店裏賣的醪糟小丸子念念不忘,還有就好米酒這一口的,都忍不住舔了舔嘴角。
就有一位大叔問了,“你們這東西買回去,能保證做出來的味道是一樣的不?”
貨架上都是明碼标價的,大家粗粗一算,發現買回去自己做,比在店裏買劃算,都忍不住動心。
巧妹嗔了一眼,“您這話說的,就說這醪糟,您買回去加點水,直接加丸子進去煮,味道咋可能不一樣呢?”
“還有這酸梅湯調料包,我剛才給你們喝的,就是用這調料包煮出來的,您說味道一不一樣?就這鹵味調料包複雜一點,不過呀,咱店裏包教包會。”
這敞亮話一說,大家忍不住面面相觑,“那就,來點?”“我也要我也要,給我來兩包那個酸梅湯調料包。”“我要鹵味調料包。”
白月果然沒看錯巧妹,她人如其名,有着一張巧嘴。
這一天下來,不僅是分店,就連原店,生意都一樣紅火。
晚上一算流水,白月忍不住喜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