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兔肉拔霞供和羊肉拔霞供……
過了端陽節, 慈姑便來呂二姐店裏探查。
這家腳店分為上下兩層,離着康娘子食鋪不遠,當初馮霖此人開店時将店鋪內外翻修一新, 是以這回再開能省下翻修錢。
再看店裏的夥計, 各個精神飽滿,瞧着勁頭不錯, 呂二姐在旁道:“這都是我自家夥計,辦事最是叫人放心, 是以便留到此店。”
許多汴京城裏做生意的人家都有世代雇傭的夥計掌櫃, 賣下酒零嘴的喚做“量酒博士”, 店中小兒喚做“大伯”。他們辦事利落, 有眼力見兒,最是難得。
店內事務便由呂二姐來打理, 店中的收益兩人七三分成,這也是慈姑的生意,她以後還會開更多的店, 自己肯定抽不出精力去打理所有店鋪,最好的辦法便是将店中諸事分散給別人, 大家得利, 她也能從中得利, 而且最重要的便是她能抽出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試驗把控菜品。
至于店裏做什麽生意嘛……
呂二姐的意思是将康娘子食鋪和康娘子娘子腳店的菜單糅雜:“娘子腳店只收娘子, 食鋪卻只做面食, 如果我這店裏既做面食和娘子腳店的生意, 這樣一來, 一則那些慕名而來的男子也能來吃,二來想吃面食的娘子們也可來。豈不是兩全其美?”
慈姑卻不願意:“做食鋪最忌諱什麽都要,魚龍混雜最終只能趨于破敗, 娘家腳店菜式清雅高潔,吸引來的是中等家庭的娘子,食鋪則吸引以面抵飽的中下階層,新店若什麽都做,中下階層瞧着食單過高雅不敢進,吃了覺得不頂飽要罵街,中等街坊瞧着來往顧客中販夫走卒,便也不願再來第二次。”
呂二姐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怪不得妹妹小小年紀便能連開這許多店,原來見識遠超于我!”
兩人商議許久,最終決定開一家拔霞供腳店,菜式則主打兔肉撥霞供和羊肉拔霞供。
慈姑先與坊市裏的砂鍋作定好了許多砂鍋,這砂鍋要的是中間凸起,內可置入火炭,而後與炭火團行定好了每日買無煙炭多少,
羊肉則是慈姑特意從殺豬殺羊作坊定的,豬羊作坊每日裏許多夥計擔着豬羊車子上市,動辄便能耗掉百來頭。是以聽聞慈姑單是一家店便要買兩頭,紛紛嗤笑。
慈姑卻不惱,反而細細與他們談條件:“既買兩頭羊的人不多,那我這算是一樁大生意罷?既如此便把最好的羊定與我如何?”
豬羊作坊的掌櫃想想便覺劃算,大主顧哩,又說好将每日裏剩下的羊雜碎贈些與慈姑。
馬老夫人知道後,連贊慈姑這孩子是個眼明心亮的,這是後話不提。
如此這般熙熙攘攘,撥霞供腳店終于能開了。
Advertisement
朱三是個市井幫閑,與同伴們路過馬行街夜市,忽見一家腳店正熱熱鬧鬧舞獅,他們湊過去一看,發現是前不久才開的店,店鋪前懸挂着幾個大字招牌:“康娘子拔霞供腳店”,不由得嗤笑:“這店鋪怕不是風水不好?才開不久這又換了新主家。”
再看店內,卻愣了一愣。
只見店內大堂大群人圍坐一張桌子周圍,桌子中間一個熱氣騰騰的鍋子,鍋子周圍則是七八盤生肉片、生木耳、生白菘,看得他啧啧稱奇:“這家店越發敷衍了,竟然連菜都不做熟,給人吃生的麽?”
這麽想着,卻不由得打量起來。周圍的民衆顯然同樣想法,各個都圍着那桌人瞧了起來,還議論紛紛:
“白水煮肉?”
“自個兒煮?掌櫃的省了廚子錢。”
“聽說是那個康娘子開的,怎的她這般不講究了?原先那娘子腳店和面食鋪都挺好吃的,莫不是有人冒充她?”
“想想也挺難吃。哈哈哈冤大頭。”
“冤大頭”們聽議論卻不惱,反而專心致志看着鍋裏,水沸後便夾了一筷子紅彤彤的不知什麽肉,放進砂鍋裏左右搖擺涮了起來,而後放入面前的小碟裏蘸了蘸調料,津津有味吃了起來。
熱水沸騰間将羊肉獨有的香氣激發起來,朱三咽了咽口水,肚中咕咕作響,正好到飯點了。可這進去不就是冤大頭嗎?
同伴們卻起了興致:“進去瞧瞧,反正就吃一次。再說,不是有人已經在吃嗎?”
他們進了店,便有個小娘子從那桌起身招呼生意。
圍觀的百姓們:……
朱三和同伴們:……
原來是生意差所以老板才自己吃火鍋假扮食客嗎?!
想出去了……
可是來都來了,便咬咬牙尋了張桌子坐下了,那小娘子脆生生道:“本店可吃的有兩種:一是兔肉拔霞供,一是羊肉拔霞供。湯底有白湯、藤椒鍋底、菌菇鍋底。”
朱三同伴道:“那便羊肉罷,如今官家愛吃羊肉,咱們也湊湊趣。”朱三也選了個白湯,他想着能少被騙些是些。
慈姑扭頭叫廚房備湯,自己則貼心講解:“羊頸肉是羊的轉脖肉,是以肉質偏瘦沒有肥油,柔嫩為主;帶骨前小腿,連些脆骨,肥瘦相間,時嫩時脆,有人就好這口噶本利落脆的爽脆;羊後腿,色澤玫紅鮮亮,純瘦,您看要點哪種?”
同伴砸吧下嘴,沒想到羊肉還有這麽多花頭:“各來一盤。”
慈姑又說:“今天第一次開張,是以白送一盤白菘、一盤木耳、一盤酸辣腌脆筍。”
聽說有白送,朱三臉色稍微好看了些。
轉眼白鍋上來了,慈姑在鍋裏先切兩片羊尾油和幾個蘿蔔片,而後諸人便瞧着一鍋白水咕嘟咕嘟慢慢煮了起來。
朱三瞧着旁邊桌上吃得正歡,心裏略有些安心,可轉念一想,不會是演的吧?
他的心情正在擔心和疑惑之間跳轉,忽得眼前一亮:熟人阮魚兒正從前頭走過,他忙站起來賣命招呼:“阮魚兒!快來!這家店好吃!”
阮魚兒帶着媳婦,正愁午膳吃什麽,見熟人招呼便走進店來。
朱三心情稍安,受騙的人多一個,他便覺得自己沒那麽冤了。
阮魚兒媳婦看着只有三桌,将信将疑:“怎的就這麽點人……”
“剛開張嘛,不過真的很好吃!”朱三拼命忽悠着,回憶起适才圍觀群衆的話,“康娘子開的!她的娘子腳店和面食鋪可是汴京一絕!快來快來!大家兄弟,我豈能騙你?!”
那便好,阮魚兒放下心來便坐在鄰桌,點了個兔肉拔霞供,選了藤椒鍋底。
倒是有許多百姓見他和阮魚兒的對話後也跟着走了進來:“朱三我認識,他可不是托。既然他叫自己兄弟吃,想必這家店不錯。”
“原來真的是康娘子開的,那便嘗嘗。”
也有人疑惑:“那朱三都沒吃上菜呢,怎能就說好吃?豈不是騙子?”只不過聲音太小,也沒幾個人聽見。
朱三擦了把汗,本來想坑坑兄弟的,可這下好,來了許多百姓,若是他們都被騙了,最後怒火彙集到他頭上,可如何是好?
他如坐針氈,打算等吃兩口便跑。
轉眼水開了,同伴早迫不及待夾起筷子下了羊肉,羊肉下鍋變色,在熱水中起起伏伏,轉眼便飄了起來。
随着熱水沸騰,那白湯也散發出蓊郁的香氣。其實朱三不知道,這底湯看似潔白,卻是慈姑将羊脊椎骨、白蘿蔔、胡蘿蔔徹夜炖煮得到的底湯,看似清澈,實際包含羊肉精華,芳香可口。只不過這秘方須得保密,因而才不與食客解釋。
朱三夾起一片羊肉,先嘗了嘗,嗯,不錯,入口後肉片柔軟,能感受到瘦肉的纖維,卻又絲毫不柴,十分鮮嫩,絲毫不覺一丁點的膻味。
他瞪大了眼睛,這可與自己平時吃的羊肉毫不相同,單是沒有膻味這一條便極為難得。
卻不知這羊肉是慈姑嘗了許多家殺豬殺羊作坊,特意尋了一種不膻的羊,而且這家作坊有自己秘不示人的獨特殺羊的法子,能保證羊肉毫無腥膻。
慈姑又拿來幾個小碟示意他們自行調配蘸料:“這是芝麻醬、韭菜花、腐乳汁,芝麻香油,您按照自己的喜好酌情調制。”
朱三平日裏口味重些,便每樣都往自己小碗裏放了些。
淺黃色的芝麻醬裏頭,大紅的茱萸辣油,嫩綠的香蔥末,雪白的芝麻粒,淺綠的韭菜花,暗紅的腐乳汁兒,金黃的芝麻油,拿起筷子攪動,各色調料在碗裏轉動出優美的弧形。
再夾一塊羊肉,在蘸料裏蘸了蘸,直到羊肉上挂上一層薄薄的蘸料,這才送進了嘴裏。
鮮美的羊肉夾雜着各色複合香料的氣息直往舌尖湧動,這回夾到的羊肉應該是腿骨肉,片得薄薄的肉片裏還夾雜着脆骨,咬起來咯咯吱吱作響。
嫩滑的羊肉與脆爽的脆骨一起,更覺口感豐富,十分的鮮香爽口而那些辛、辣、麻的蘸料在旁襯托,将人腹中的饞蟲都要勾出來。
嘗一口白菘,嗯,沒想到不加任何佐料的白菘如此鮮甜,或許在煮過羊肉的湯鍋裏浸泡過,吃起來飽含汁水,咬破的那一瞬間鮮美的羊肉湯立刻從白菘幫裏迸出。
白菘本身清甜,配上鮮美的羊肉湯正好,只不過吃得時候要放涼,免得湯汁燙嘴,朱三連夾了兩三塊放在碗裏晾涼。
贈送的菌菇鮮美,木耳脆爽,在羊湯裏浸泡後風味獨特,蘸取了麻醬蘸料後清新爽口,正好解了麻醬的膩。
他們吃得滿頭是汗,格外暢快。
隔壁阮魚兒點的兔肉拔霞供也上了,青花椒的鍋底一端上來就引得圍觀百姓啧啧稱奇,阮魚兒憨厚一笑:“我娘子吃得口味重些。”
待到煮開後,麻香十足的青花椒香氣萦繞在店鋪上頭,惹得外頭那些圍觀的百姓按捺不住,又有幾個人走進了店中,又有人好奇問為何喚做拔霞供。
慈姑在旁解釋:“昔日有位詩人說這兔肉涮到鍋中後‘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因而取名拔霞供。”
說話間阮魚兒那邊入鍋的肉片已經開始翻滾,鮮嫩的肉片,在熱水中蜷曲起來,兔肉的顏色也由紅色變成了好看的淺粉色,恰如晚霞映照。
阮魚兒忙夾起一塊吃起來,兔肉片緊實脆爽,口感還有些脆滑。
兔肉的蘸料卻不是适才的麻醬韭菜花腐乳,而是芝麻油、藤椒油、花椒油、黃酒,撒上一層淡淡的香菜末和香芹末,最後澆上一勺紅油透亮的茱萸辣油。
這時候再沾滿茱萸辣醬後,麻辣的味道在口腔裏盡數散開,配合着嫩滑的兔肉,格外過瘾。
阮魚兒見老板贈送的酸辣腌脆筍,靈機一動,又夾起一片兔肉,将兔肉片包裹住飽蘸茱萸辣醬的酸辣腌脆筍,咔嚓一口吃下去,口感先是綿嫩,而後是脆爽,味道則是鹹鮮中透着酸辣,一齊齊湧上舌尖,多種口感與鮮香麻辣的滋味混合,惹得口腔分泌出更多口水:“老板,再來一盤!”
阮夫人也不甘示弱,先将兔肉涮了一遍,再将贈送的木耳在藤椒鍋底中涮了一遍。
而後将兔肉片包裹住脆生生的木耳整口咬下——
木耳的清新與爽脆的口感增加了涮兔肉的美味,在鍋中浸泡了的兔肉飽吸底湯的鮮美,肉質柔軟不柴,藤椒木耳獨有的香辣口感連帶着豐富了白涮兔肉的口味,味道層次豐富。
再吃一口兔腩肉,這肉稍稍有些肥,平日裏阮夫人是不吃的,可今天在這家店裏,卻覺得什麽都好吃,她便夾起一塊涮進鍋裏,等兔肉卷曲如霞後立刻撈出,再蘸取了蘸料送進嘴裏,更鮮美,脆脆,更加彈牙。
店中諸多顧客大呼過瘾,阮魚兒還特意端着一杯茶過來給朱三敬酒:“朱三,實不相瞞,适才你說‘大家是兄弟,我豈能騙你’時我還以為你想坑我也進局,誰想到這家店着實好吃、過瘾!,不愧是兄弟!我适才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着實可惡,來!幹了這杯薄酒,兄弟我給你賠個不是!”
呂二姐也端來一壺山楂汁:“這位客人,多謝你賣力招攬幫我們新店招來不少主顧。這壺山楂汁便是送你的。”
周圍坐在店裏興高采烈吃着拔霞供的街坊們也各個豎起大拇指:“朱三,果然是個會吃的,一下就挑出來這麽好的店。頂着我們懷疑還大力推薦我們來吃,當真是仗義!”
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