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拆骨肉炒煎蛋米粉

瓊州地處大陸南端, 流放途中要穿越整個大宋國土,路途遙遠,又要經歷瘴氣, 又要遇着毒蛇猛虎, 待到海邊後又要等待時機過岸。若是運氣不好,光是在岸邊都要等待好幾個月。

許多衙役押送犯人到此處後不耐煩再等, 索性将犯人推到海中,報一個暴病上去。

即便是到了流放地, 或是被送入屯昌羊角嶺開采水晶礦, 或是被送去山間采伐沉香, 或是協助漁民下海捕捉玳瑁、砗磲, 更甚者還會被派去鹽田做苦役,這每一種都是極其兇險的活計, 能活過一年的都寥寥無幾。

濮九鸾這些日子早暗暗探查了其中內情,知道兇多吉少,只怕黃家那位郎君已然夭折。只不過這要瞞着慈姑, 他只勸慰慈姑:“你哥哥當初十歲左右,身子也康健, 說不定在瓊州已經安置下來了。”

慈姑心裏明白, 當初奶娘救了她之後這幾年沒少托往來的行人打聽瓊州之事, 可惜瓊州太過遙遠, 島民一般不出海, 往來的官員和商人也不是他們這樣的小民能接觸到的。是以奶娘與她都已接受哥哥已經沒了的事實。

她動動嘴唇:“多謝。”

她從昨日便嘴唇幹焦起了一層, 今日一直蔫蔫兒, 應當是想起家事心裏郁結,濮九鸾心疼不已卻不好安慰,他倒一杯茶水悄悄遞過去。

慈姑接過茶杯, 道一聲謝。她沒頭沒腦忽然:“大哥當初一彈弓将爹珍藏的西晉玉瓶兒打碎,最後背着爹娘去五岳觀門口尋了個江湖藝人,花了五十兩銀子才請對方将玉瓶兒粘住。”

“誰知那人不過是個糊弄的,爹那天在書房裏與人議事,忽得一聲,好端端立在那裏的玉瓶兒碎裂當地,爹不知所以,還感慨玉瓶有靈,聽見他們說俗世經濟氣得玉瓶不堪其擾索性自戕,寫了一篇《悼玉瓶賦》悼念了一番。”

慈姑說到這裏忍不住笑了起來。

溫馨的黃府,調皮搗蛋的大哥,溫柔的娘親,板正的父親,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可應當恨誰呢?始作俑者秦王已死,當初決策的太上皇已死,便是恨也沒個具體的仇人來恨。慈姑身影瘦削依在車壁邊,兩眼茫然。

“我娘走了以後我便一直是一個人。”濮九鸾瞧着她輕輕道,他眼睛盯着虛空,似是在發愣,“我那時最恨別人阖家團圓,恨別人父慈子孝。直到我有一天在軍營裏遇上一位同袍,他将我娘給我縫的腰帶扯了去,我跟他打了一架,才知道原來他生來就沒有娘。”

“世上百樣人便有百樣磨難,各有各的苦衷,有人得到過又失去,有人卻從來沒得到過。”濮九鸾又給她倒杯水,“且看開些,畢竟也曾得到過,已經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幸運。”

馬車行至東華門,外頭市井熙熙攘攘的聲音逐漸響起,還時不時有小販叫賣:“《朝報》、《朝報》!”又喊:“《汴京美食錄》!且看一碗米粉背後的一樁奇案!”

這銷售話術着實厲害,慈姑掀開車簾打量,果然立刻就有一群人圍着那小販:“與我買一份!”,大樹下還有個說書人正繪聲繪色拿着那份《朝報》講述。

Advertisement

濮九鸾也湊過去叫疾風買一份朝報:“與我一份《汴京美食錄》。”

小販将朝報遞過來:“您可真有眼光!這份朝報着實火熱,如今汴京城裏說起朝報,只有兩種哩,一種是其他朝報一種便是這美食錄。”

濮九鸾接過朝報,拿給慈姑看。

慈姑展開朝報,只見正中央便寫着幾個大字“吃米粉引奇案”,她忍不住吸了口氣:“這汪三爺,如今可真是什麽都敢寫。”

“這市井裏頭不講究多高雅,要的便是駭人聽聞引人入勝。”濮九鸾淡淡分析其中緣故,“他這般用筆,定然會比別人多引來些目光。”

慈姑又有些擔心:“這般大張旗鼓寫這案子始末,若是官家怪罪下來……”

濮九鸾搖搖頭:“他不會。”如今坊間已經有不少說書人在講這樁案子了,可見官家自己就恨不得将此事渲染得人盡皆知,好名正言順收回左冰手中的權柄。

慈姑放下心來,再看那篇文章洋洋灑灑寫道:“話說這日一佳人進了康娘子腳店,她年方二八,生得眸若秋水眉如山黛……”她看得直搖頭,将手中朝報放下:“汪三爺如今越發跳脫了。”

跳脫歸跳脫,卻在汴京城裏火了起來。

從前是有不少人看他寫的《美食錄》,可從未有如今這般大的熱度。

當朝宰相涉案本就稀奇,受害者又是美貌歌姬,還夾雜着些後宮秘聞,天家妃子,百姓早就對此事頗為好奇,汪三爺這文章寫得直白通俗,又多抓住市井俚民的心理,将整個案件娓娓道來。

許多人其實一開始是沖着看這樁奇案才買的朝報,看完奇案之後再看後頭還寫着康娘子拔霞供店裏近期推出菌菇湯底,頓時來了興趣,呼朋引伴往康娘子店裏去瞧瞧。

更何況許多人對那奇案中所說的米粉着了迷,紛紛帶着朝報來康娘子店中詢問要吃這一碗同樣的米粉。

只不過這米粉如今只在康娘子娘子腳店裏出售,許多男子都無法買到。慈姑略一思忖,便尋了桃娘來商量。

她問桃娘:“你如今既然沒想好要作甚營生,不若與我一起開一家康娘子米粉店如何?”

“這……”桃娘瞪大了眼睛。

慈姑接着說服她:“你回鄉也是舉目無親,倒不如留在汴京城裏好。如今有我們照應,倒比在鄉下孤身一人的好。再說,你既然一心想跟着我,我卻不需要仆人,不如你與我合夥開店。”

桃娘想一想卻也是這麽個道理,便點了點頭。

慈姑便與她在康娘子腳店的斜對面租了一間鋪子,挂上招牌“康娘子米粉腳店”,這家店男客女客皆可進去,專賣米粉。

慈姑在永平坊那些熟練的廚子們裏頭篩選一二,教會他們如何做這鹵肉粉,便叫他們受雇于店中。桃娘雖不會做飯,卻熟知好吃的米粉應當是怎樣,她便來負責店中米粉的品質。更巧的是她在道觀裏跟着道姑們學了識字,還會打算盤,便正好将整間米粉店的生意盤了下來。慈姑說好與她五五分成,這間米粉店就此開了張。

開張第一天便客人爆滿。

一開始自然是沖着案子來的。人都知道那位“二八佳人”便是這家店的老板娘,當即有不少人來店裏吃那一碗銷魂的米粉。還有不少人同情桃娘的遭遇,來幫襯她一二,更有許多人也如桃娘一般親人被賣零落四處,偷偷來她店裏吃一碗米粉以供慰藉。

等到熱度下去後,便來了許多覺得這米粉好吃的回頭客。

汴京城裏如今不少南地人,時間久了便都思念家鄉美食,可是汴京的米粉為着好運輸多是南方運來的幹米粉,幹燥無味,而康娘子米粉店的米粉是現磨現做,桃娘是個腦子活絡的,索性将石磨搬到店門口,派了個年富力強的夥計每日裏磨那石磨,米香陣陣,米漿粘稠,更惹得往來顧客熙熙攘攘。

進到米粉店內,先引入眼簾的是竈前熱氣騰騰一鍋高湯,據說這湯汁裏加了豬棒骨、雞架熬煮而成,小火咕嘟常年不熄,湯汁奶白濃稠,散發出陣陣香味。

點一份米粉,但見一個美貌娘子利索在白鍋中煮入絲滑的米粉,翻上幾翻後盛入粗陶大碗中,舀一勺奶白的高湯,而後問客人:“要甚澆頭?”

客人咬着指頭打量櫃臺前一排大碗,裏頭有濃油赤醬的紅燒雞塊、色澤紅亮的鹵鴨、肥瘦相間的大刀白肉、切成細條的豆角肉絲、炖得軟爛的拆骨肉炒煎蛋、大蒜葉爆炒雞胗……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完,直叫人眼花缭亂。便是每頓吃一種,也得吃二十多頓。

“今兒就吃這個拆骨肉炒煎蛋吧。”客人咽着口水挑選了個沒吃過的。

“好嘞!”美貌娘子舀結結實實一勺,将整個米粉都蓋得嚴嚴實實,再滴上幾滴芝麻香油并花椒油,再撒上嫩綠雪白的芫荽荊芥碎,暗綠的酸豆角,動手要舀那一勺茱萸辣醬時卻住了手,“吃不吃得辣?”

“吃得吃得。”客人笑道。

陶碗放到桌上,客人一打量,雪白的米粉上鋪滿厚厚一層的拆骨肉炒荷包蛋,奶白的高湯,飄幾滴金黃的芝麻油點,饒是最近天天來吃,還是叫他忍不住食指大動。

他夾一筷子米粉,幾乎是唆進嘴裏,這米粉滑溜得很,嚼一口富有韌性,彈滑适度,散發着新鮮大米的米漿香氣,幾乎空口吃都不覺無味。

再吃上一口澆頭。

大塊豬骨肉在鹵湯裏炖煮得皮綻肉開,入味極深,而後撈出鍋拆去裏頭的大骨,幾乎是一碰就掉,拆骨肉肉質滑嫩,當得上是一碰就化,每一絲纖維都融合了鹵湯香醇的味道,香濃可口。

而雞蛋煎過之後又入鹵湯炖了一會,金黃的煎蛋微焦的酥皮既保持了柔韌的嚼勁,又吸收了些鹵湯香醇濃郁的複合香味,居然味道絲毫不輸拆骨肉。

他本來在心裏嘀咕這煎蛋炒拆骨肉的搭配頗有些奇異,可真吃到嘴裏卻才發覺其中妙處。他邊吃邊感慨:明天還要再換一種澆頭!

他吸溜吸溜唆完一碗粉,結賬時少不得要問一句:“您可是那傳奇中的桃娘?康娘子與您又是何關系?”

“康娘子啊。”桃娘眼神微動,臉上流露出感激,“她是我的大恩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