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榠楂炖銀耳、肉線條子……

左冰案告結, 慈姑略一盤算,她已在濮九鸾府上住了四五日,先前因着擔心被報複的理由也随之煙消雲散, 因而便與濮九鸾說一聲要搬走。

濮九鸾倒未做他想, 直将一份房契遞給慈姑:“正好在信陵坊有座宅子,你住進去正好。”

慈姑狐疑瞧他一眼, 這個“正好”頗有些蹊跷,她不接房契, 反笑眯眯道:“我這回出去要自個兒買宅子, 不過, 倒是謝謝你好意了。”

既不敏感自傲也不貪婪無度, 只連消帶打拒絕,是以她走後疾風便啧啧贊嘆:“康娘子當真少見!”

慈姑回了馬府, 差點沒認出來,馬府外頭亂七八糟堆滿青磚竹木,馬老夫人正喝着一杯茶水笑眯眯與那些工人聊天, 見慈姑過來立刻眼睛一亮,将茶水放到一邊, 拉着她的手噓寒問暖。

“哎呀!你怎的回來了?!”院門推開, 岚娘瞧見慈姑, 急得直頓腳, “如今院裏正修繕哩, 你去哪裏住?!”

“我走的時候家裏還好好的, 怎的那帶信人說家裏房塌了?”慈姑好生奇怪, 就要往裏頭走去瞧個端倪。

“哎哎哎莫去莫去”岚娘慌得一把拉扯住慈姑衣袖,眼珠子一轉,“裏頭全是打着赤膊修房的漢子, 你進去多有不便,還是莫去了。”

慈姑這才住腳,倒覺得頗對不住馬夫人:“馬夫人好心将房子賃給我,我倒将她房子住出了纰漏。”

“沒甚沒甚。”馬老夫人高興得搖着蒲扇,“我都盯着哩,原來的房梁都換上了上等木料,房裏連火炕都做上了,一修就翻修了一整個前院,當真是我們賺了哩。”

慈姑瞪大眼睛,岚娘卻将她拖到一邊柳蔭下仔細打量她:“這一去,可有什麽變化?”

變化,就是脖子下多了一個琉璃指環。

雖然她放在衣服下對方瞧不見,慈姑也覺臉上火辣辣燙起來,她胡亂敷衍:“無事,能有甚變化。”臉頰卻起了緋紅。

岚娘啧啧啧幾聲,又問她:“你可真是個實心眼子!何不在侯府多住幾日?枉我……”她差點脫口而出枉我給你制造機會,發覺不對忙咽下了下半句話,問慈姑:“要不搬去我家住?”

慈姑搖搖頭:“我手裏有些銀兩,不若買座小院子自己住。”

馬老夫人很是贊同:“小娘子就當這樣,即便是攀上貴婿心裏也清楚,先給自己攢些家底是正經。”

Advertisement

馬夫人難得的與老夫人意見一致:“如今汴京的院子只漲不降,賃金高得飛起,你買一座院單是收租就已夠後頭過活。”

她是在此地慣住的,便請了個相熟的中人替慈姑相看。

那中人一頭霧水:“娘子緣何問我?你家對門不正有戶人家賣院麽?”

他将馬夫人和慈姑帶到那戶人家門首,慈姑瞧一眼院子,不過窄窄淺淺一道,內裏兩間簡簡單單兩間瓦舍。馬夫人有心相幫慈姑,便上前與那鄰人講價,那人家賣這院子是為女兒置辦嫁妝,逢年過節又沒少拿慈姑送的角黍水團糕餅,是以也不有心拿喬,最終說定了三百兩銀子。

岚娘掏錢時着實心痛,又問慈姑:“上次見你花了三百兩銀子買個一串東珠串,早知便不買了。”

慈姑笑:“那卻是團行裏要為宋行老送賀壽禮,因着團行裏只有我一個行老是女子,是以推舉我拿錢去買,又不是我真有那許多錢。”

馬老夫人卻精明,不知她跟自己家院裏那些匠人們說了什麽,那些匠人居然主動來幫慈姑修繕這院子。

橫豎是濮九鸾的人,慈姑便也不客氣,大大方方應了下來,自己暫住在馬夫人的內院裏。

如今慈姑名下店鋪多了,除了康娘子腳店還有拔霞供店,更有小食鋪與米粉店,更要時不時盯着大理寺的堂廚,好在米粉店與拔霞供店分別由呂二姐和桃娘打理,卻仍舊覺得分身乏術。這幾天正好梳理一番。

她現在教出了第一批徒弟,有心叫他們獨擋一面,便叫文秀師父與小丁負責大理寺堂廚,錢百富負責康娘子腳店,果子三個料理小食鋪,而手裏的那些有心幫廚的兩坊廚子們則被安插到各家店裏,汪老三則專心撰寫他的朝報,那些小學徒們根據各自興趣分別去不同店裏打雜學習。

只不過如此一來,徒弟裏頭就有李大頭無事可做。

諸人都瞧着李大頭,李大頭也有些尴尬,這麽多徒弟都已經能夠獨擋一面,自己卻沒個去處,說出來當真可恥。可這也無可奈何,如今又沒有新店,總不能叫師父為她新開一家分店吧?

須臾功夫他便已經想得通透。

慈姑喚他“李大頭”時,他居然還摸摸腦殼,主動道:“師父莫要心裏過意不去,我去不拘哪家師兄弟店裏幫忙即可。”師父給自己銀錢,幫老娘養病,如今李大娘被最好的大夫診治,又每月能按時吃藥,病情穩定,前些天李大頭還賃了個亮堂些的房子呢,就這份恩情,別說不升職,便是給師父家做仆人都使得。

“哪個要喚你去店裏幫忙了?”慈姑奇怪瞧他一眼,“我喚你,是要委你以重任。”

“甚?”李大頭仰起頭,一臉不可置信。

“如今四家店生意漸漸好了起來,如此一來那外送業務便也多起來,可這中間拉拉雜雜瑣事太多,每家店都要騰出大量精力處理此事,倒不如今後由你牽頭,将此事辦起來。”

李大頭高興得咧起嘴角:“師父說得對!”

慈姑便叮囑他:“如今永平坊和信陵坊兩坊團行裏的那些半大小子和小娘子們盡由着你差遣,可斷不能出了岔子。”

李大頭連連點頭:“那是自然!”能得這一樁差事着實是意外之喜,他自然滿身幹勁。

開布莊的田三娘如今是康娘子腳店外送的忠實食客,這不,她一大早便開始琢磨着中午吃什麽了。

如今康娘子店裏的外送不再靠小童唱兒歌推廣,而是都寫在了自家的朝報上,田三娘從外頭賣報人手裏花了一個銅子買了一份朝報,只見上頭寫着“康娘子外送新開張”。

“嗬,又有什麽新品?”田三娘定睛一瞧,只見朝報上密密麻麻列滿了菜式,什麽油焖香蕈、糖蜜酥皮燒餅、蝦油白菘、玫瑰豬蹄、荷葉夾豬偷肉、纏絲煙熏兔球、五彩什錦、素炒茭兒菜、抹髒紅絲。直看的她眼花缭亂。

隔壁的米鋪老板寇嫂子湊過來:“怎的,今兒吃甚?”

田三娘便講給她聽:“許是康娘子腳店新開了外送,這菜式也增添了許多。”

“多就多罷,反正康娘子店裏的定然好吃!”兩人一直吃康娘子腳店外送的飯菜,上次休息田三娘請寇嫂子去了一回娘子腳店,兩人俱是滿意不已,“只不過今日那大頭也不知來不來我們這裏?”

田三娘略有些不自在,自從她第一次點了康娘子腳店的外送後,那個叫李大頭的小哥便常來給她們送餐,送多了寇嫂子便也瞧出了端倪,話裏話外總想撮合他們。她刻意岔開話:“您先瞧瞧想吃什麽。”

寇嫂子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一心盤算起中午的菜式。

最後田三娘點了肉線條子一道菜,寇嫂子選了淮山北芪炖鴿、金山鹹豉、剔縷雞三道菜。單等着李大頭來收單子。

到了約定的時間李大頭果然來了,只不過他這日穿得卻極有特點:身着青色衣裳,胸前後背用黑色布條縫了一個“康”字,身後一個竹書箧。笑着與兩位老客人解釋:“從今以後我們康家娘子外送都穿這一樣的衣裳,身後背着的便是食盒。以後便由我來打理這一塊。”

寇嫂子贊一聲:“大頭你可是高升了?當真要發達了!”

“哪裏哪裏,您老人家莫要折煞了我的草料。不過是我師父器重我罷了。”李大頭摸摸腦殼,笑得憨憨,可是眼睛卻不住往田三娘臉上瞄。

田三娘目不斜視,将自己與寇嫂子要點的菜式點了,才不鹹不淡說了聲“恭喜。”

李大頭喜得手腳都不知往哪裏去,暈頭轉向往外走,還将個板凳撞到地上,又是一陣慌亂。

寇嫂子見他出去,才看着他背影嘆息:“是個年輕好後生哩。”

田三娘卻不搭話。

寇嫂子悄悄替她嘆息,轉開話題:“我瞧你就點了一份菜,可是你婆家又沖你要錢了?”

田三娘點點頭。

寇嫂子便嘆了口氣:“這麽個病人死拖着你,你也是高義,若是別人丈夫死了,婆婆是個累贅,便早改嫁了事,哪像你傻子一般攬事上身……”

田三娘不過淡淡一笑,并不言語。

不多時李大頭便回來了,他從身後的竹書箧裏一層層拿出了食盒,原來那長得像書箧的竹架已經被改造成可盛放食盒的架子,雙肩一背,又快捷又便利,最上頭還有個布簾子,正好遮雨遮陽。他見田三娘似是不高興的樣子,便也不多說話,只磕磕巴巴道:“那我走了”便一陣風轉身走了。

田三娘打開自己的食盒,她一愣:自己點的肉線條子旁邊還放着一個炖盅。

揭開炖盅蓋子,裏面一盅芬芳濃稠的榠楂炖銀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