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重逢
搜查過後,人聲漸微,秦明珠跪坐在床上,看着床邊那只蠟燭,輕聲道:“你可以出來了。”
許是感覺到她并不會武功,那人便不再那麽緊張,他掀開被子,随意靠在床邊,輕輕咳了兩聲道:“你們中原人,是要講究報恩?”
他聲音輕快,可語氣裏帶着說不出的諷刺,将秦明珠的視線吸引過來。
不知何時他臉上的黑色面罩摘了下來,高鼻深目,前庭寬闊,對襟的夜行衣領口敞開,露出胸膛上大片的圖案,在昏黃的燭光下顯得格外猙獰。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秦明珠避開他探究的目光,盯着跳動的火焰答道:“明珠不問閣下是誰,只求今夜過後,閣下能離開宋城。”
離開宋城,不要給宋時明添麻煩,這是她唯一能為他做的。
那人似乎聽了什麽笑話,壓低聲音笑了起來:“我不和女人談條件。”
秦明珠挺直後背,怒目而視:“閣下不遠萬裏來我大梁,想必不想就此身亡吧?若能護我大梁平安,明珠倒是不介意犧牲自己。”
“我很喜歡聰明的人。”那人欺身上前,逼得秦明珠微微後仰,他看着她眼裏壓抑的驚慌,嘴角勾起,眯着眼睛笑道:“尤其是漂亮的女人。”
說罷他如豹子般縱身躍下床鋪,将匕首放在秦明珠的身前,如來時一般無聲無息地消失在窗外。
燭火一陣晃動,終是搖晃着熄滅。秦明珠握着匕首,光腳追至窗前。
夜色中的宋城隐約可見大概的輪廓,偶有星星點點的燈光散落,她極目遠眺,只能看見高高低低的房屋連綿起伏,再看不見那人身影。
————
“城主有令,全城禁嚴!若無手令,禁止出城!”
晨間的陽光從敞開的門前灑進大堂,天色尚早,只有稀疏的幾個旅客三三兩兩地坐在堂中,壓低了聲音談論。
秦明珠坐在桌邊,望着窗外巡邏的士兵敲着銅鑼經過,雙手無意識地撫過手中昨夜那黑衣人留下的匕首。
Advertisement
銀鞘雕刻精美,将鋒利的刀刃掩蓋,上面栩栩如生地刻着一只蓄勢待發的孤狼,狼眼處鑲嵌着一顆寶石,四周是熊熊燃燒的烈火,火焰的紋路延至刀把,繞成一個奇怪的紋路。
“這标志是匈奴王室的徽記,狼代表着高貴和自由,你怎麽會有這樣的匕首?”李冽忽然開口問道。
秦明珠将匕首掩進袖口,有些慌亂地道:“早些年行醫的時候,随師傅去過匈奴,這匕首便是那時得的。”
雖然此時她與李冽暫時算是和諧相處,可是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要細說為妙。
“半月前,匈奴二王子赫連煊來我大梁談判和解一事,十日前卻從長安神秘失蹤,聖上已下了命令,到處在找人。”李冽眯起眼睛,狀若無意道:“我自長安趕來前還聽說幾日前有人見到他,正是往金陵的方向。”
秦明珠回頭,見于飛鴻還站在櫃臺處點餐,壓低聲音道:“我怎麽沒有聽說過這件事。”
“這樣的事情怎能大肆張揚。”李冽盯着她的袖子,笑容意味深長:“否則為何昨夜宋城那般大的動作,今日一早卻未曾給百姓一個說法。”
宋家自來以仁義治城,才從大梁建國初區區邑三百的右骁衛發展到如今,這樣的事情,卻秘而不宣,引得人心惶惶,确實不像宋家一慣的做法。
“既然是秘密,王爺又怎麽知道的?”秦明珠驚出一身冷汗,腦中閃過昨夜黑衣人犀利如狼的眼睛。
如果他真的是赫連煊,那她這般舉動,是不是已經給大梁帶來了不可預知的危險?
李冽輕輕聳了聳肩,靠在椅背上:“長安到處都是眼睛,哪有什麽秘密。何況蜀王起義亟待解決,誰還會關注匈奴區區一個二皇子。”
匈奴二十幾位王子,每次王室更疊都是一場血雨腥風,如今的匈奴王年近古稀,草原上正是硝煙四起的時候,只不過赫連煊能被派來大梁做使者,想必在匈奴亦是舉足輕重。
“聊什麽呢?”于飛鴻踏着大步走過來,打斷秦明珠的思緒:“我要了些清粥小菜,慕白兄你受了傷,要不要再點些東西?”
“不了,等下還要趕路,少用些便是。”
秦明珠猶豫半晌,終于還是将赫連煊的事情壓在心底,她咽下一勺粥,疑惑道:“這樣封城,咱們如何能離開?”
就算赫連煊真的帶着某種目的在大梁境內活動,她一己之力,也不能改變什麽。
“不是說了有手令便可以了嘛,等下我去尋宋公子讨一個來便是。”于飛鴻倒是滿不在乎,端着碗一仰頭把粥喝盡,随手用袖子擦了擦嘴,心滿意足道:“不在家裏就是自在些,否則擦擦嘴都要被說教。”
李冽面帶笑意道:“于家注重禮儀倒是真的,飛鴻兄這樣的爽快人怕是受不了。”
“嗨,整日之乎者也,實在是無聊,哪有肆意江湖來得痛快!”于飛鴻撇嘴,眼神随意向門口一掃,随即驚喜道:“宋兄!來這邊!”
秦明珠手一抖,湯匙掉在瓷碗中,發出清脆的響聲。
身後腳步漸近,不疾不徐,折扇被唰地一聲甩開,宋時明朗聲笑道:“于兄昨日不是叫我來道歉嘛!我這可是起了個大早,專門跑來的。”
“昨日你那幾個手下夜闖房間,可是将我妹子吓壞了,這般作為,難道不該道歉嗎?”于飛鴻心情甚好,指了指桌上的早飯:“不如這頓早飯宋兄請客好了!”
“那是自然,宋某還當對這位小姐道歉才……”宋時明收起扇子,看向秦明珠,視線觸及她的那一刻,剩餘的話便再也說不出口。
因為禁令,平日裏熙熙攘攘的宋城今日格外安靜,松鶴樓外栽着幾顆柳樹,往日聽不真切的蟬鳴顯得格外喧鬧,夏日炎熱的氣息仿佛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将秦明珠緊緊束縛住。
她看向宋時明,如許多年前一樣,小聲道:“予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