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馳援

驕陽如火,耀目的陽光照進未央宮前殿,只是這前殿極為寬闊、宏偉,陽光從門而入卻也僅僅只能照到大殿的後端。

更多陽光是從青色的直棂窗射入,忍冬紋環環相扣雕于窗框之上。

龍椅上透雕飛天巨龍,彎曲盤旋,龍椅塗以華貴金漆,仿若黃金制成,魏國的皇帝陛下坐在龍椅上問詢衆臣。

“昨日,收到代國的求援消息,衆愛卿都知,燕國攻打代國已有多日,代國勢弱,現在看來是國內無力抵抗,願提供質子一名,尋求我朝援助,衆愛卿如何看待。”

衆卿莊嚴肅穆,太師、太傅、太保等立于第一排,各諸侯王列于第二排……,文官站于右側,武官立于左側。

衆人身着朝服,根據官職高低,顏色分為黃、绛、皂、青、白五色,朝堂威儀,衆臣嚴謹有度、屏息而立。

“臣認為,不應去救,出兵救援,兵馬必然有損失,糧草、辎重、軍饷所耗巨大,實無必要。”觐見的是中書監。

“臣複議,打仗必然有人員傷亡,戰士們為魏國而死是盡忠,但是為它國而死,确實極不值得。”是尚書令。

“臣複議,此事确實不值得,這幾年與燕國的戰事,代國也沒有助過我們,為什麽我們要去助他們。”散騎常侍。

……

朝堂上意見紛紛,多數的意見還是不去救援。

“臣以為”說話的是當朝丞相,“臣以為還是應該去救,代國位于燕國後方,如果被燕國攻打下來,燕國就沒有後顧之憂,舉國之力一心對外,必成猛虎。”

“現在代國請求救援,我國發兵去救也有理由,他們提供質子一名,與我國建立聯盟,長久的看是有百利的。”

魏國皇帝陛下,略有思慮後決定“出兵救援!”

大軍已經行進多日,幾萬人馬在官道上列隊前行,宛如長龍。一位将軍騎于戰馬之上,那戰馬四肢強健,正預躍起嘶鳴,将軍勒緊了缰繩。

“大軍一天才能行進30、40裏(約15-20千米),代國離此尚遠,大軍行軍如此速度,趕到的時候,代國怕不是都攻破了。”将軍擡頭望向遠山。

Advertisement

“車騎将軍,預備如何?”說話的是副将。

“我領2萬精兵先去救援,行軍速度得加快,糧草、辎重留給剩餘的步兵。輕裝上陣,一定要在城破之前趕到。剩餘步兵、糧草、辎重随後盡快趕到戰場。”

“末将,得令!”

代國城池已被圍攻多日,城中将士死傷無數,多日的守城之戰,兵士們已經精疲力竭,一直沒有等到的救援,讓人感受到無望的恐懼、狂躁。

投石機上的巨石“轟!”的一聲,砸在城牆之上,頓時塵土四起。女牆上的兵士感受到腳下的地面在震動。重器攻城車一下一下的撞擊城門,城門上的銅釘在一次次的撞擊下松動、木渣飛濺。

無數的攻城兵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斷的湧上城牆。拼殺中不斷有戰士墜落。攻城日以繼夜,根本無法安葬城牆下的死屍,屍體越累越高,層層疊疊,屍臭飄散。

忽的遠處地平線上,沖出無數身穿甲胄,騎着高頭大馬的騎兵,他們一字排開氣勢如虹。

騎兵陣前是一名身穿銀色铠甲、頭帶護盔、手持一柄銀槍的将軍,騎在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之上,鐵盾一般的重甲披在馬身之上,戰馬嘶鳴。

他的臉上帶着青面獠牙的面具,看起來猙獰無比。此時晨光已退,豔陽高照,陽光照射在騎兵們的光明铠上,光明铠正背兩面心口處各有一塊護心鏡,在陽光照耀下灼灼其華,如同神兵天降。

将軍在馬上,高舉銀槍“衆将士們,随我殺敵!”

将軍縱馬而來,銀槍從上至下貫穿敵人身體,槍尖破膛而出,抽出銀槍動脈裏的鮮血噴濺而出,呲在将軍銀甲之上。一人一馬,手持銀槍。

将軍騎馬立于這戰場,風姿威儀、似臨淵而立的死神,眼見無數死屍、靈魂翻滾墜落,熊熊地火吞噬一切。

車騎将軍苻玉珩,當今魏國陛下的嫡子,先皇後的第三子,天潢貴胄、年少成名,俯仰于天地之間,拼殺于戰場之上。他少時便随着父親四處征戰。初時只是跟着父親學習戰術,慢慢長大父親才敢讓他親上戰場。

見有援兵前來,代國兵士士氣大振,打開城門出城攻擊。

此戰大勝,斬獲敵軍無數,俘虜上千名,斬獲敵方将領多人,戰士負責清理戰場,副将苻北榮站在将軍身旁。

“勝敗已分,你點些兵士,随我進城!”将軍說到。

“将軍,帶多少人馬進城?”

“帶百名親兵即可,畢竟是別國的城池,我們帶太多兵士進入,反讓代國皇室、重臣,擔心我們別有所圖。”戰争四起,國與國之間力量犬牙交錯,各個國家之間勢力權衡,将軍是怕人帶的太多進入了城池,會給對方帶來威脅。

“這麽少的人,萬一……?”副将擔心,進入代國皇城,就等于是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代國人手上了,萬一……。

戰亂年代,各國都有自己的縱橫捭阖之術不得不防。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