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奇謀
而後是攻城略地,一如以往每一次的戰場。攻到一處澤陽城,依舊是城池高大,依舊是易守難攻,正在研究戰略部署。
慕容澤說“這個城,我來過,我記得城的背後有條河,城中衆人都是靠此河飲水,如果強攻無論城中衆人,還是魏國将士都會損失慘重,只需找到此河的上游投下毒藥,河中魚屍四起,城中百姓就知道水不能喝,臨渴掘井,現在才挖井未必來的及。”
此計勝妙,《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最好還是靠計謀取勝、最壞才是去攻城。玉珩聽伺候(探子)彙報周遭地形時,想到的也是這個辦法,兩人不謀而和,兩城人馬都可以将損失減至最少。
城中無水頂多十幾日必然崩潰,我軍再強攻幾次,必然可破城,如果一直等着會無法及時與丞相彙合。玉珩揣測慕容澤用這個計策,還是想救城裏的将士和百姓,将損失降到最低。
但是沒有等到攻下安陽城就接到了丞相急報,燕國主帥帶30萬大軍前來,先攻晉陽一支需急速配合,玉珩不相信會有30萬。
燕國前兩年才跟南朝打過一仗,怎麽可能湊的出30萬了,慕容澤估算30萬确實虛高了,但是燕國17-20萬的兵力還是有的,畢竟是大國人口數量在那裏,自然能打仗的年輕人也多。
留下部分兵馬守住澤陽城,一直要逼到澤陽城堅持不下去,攻下澤陽城才行,不然這幾天的攻城就白費了,城下死了的戰士也白死了。
迅速馳援晉陽,玉珩算過應該是來不及的,大軍的行軍速度一日40-60裏,兩地距離如此之遠,趕到都可以收屍了。可那支隊伍裏有王丞相啊!只能帶了部分騎馬棄了辎重先趕過去,斥候(探子)報來的情況讓玉珩也是挺驚訝的,燕國帶兵的主帥是外戚中的重要一人慕容安,此人就沒有什麽打仗的經驗,依照現在的情況看,簡直可以說是不會用兵了。
玉珩和丞相兵分兩路打,主要還是想迅速攻城略地,怕的就是後方補給線太長,而且如果久攻不克,後方糧草不足。也只能撤兵回去,沒辦法深入敵國長時間作戰,對方也是這樣想的,我是本土作戰,我的糧草供給線短,我可以耗的過你,可以不費一兵一卒等你糧草不足,自然撤兵。
想的是好的,可是真實的情況是,就是玉珩會糧草不足、供給線太長,但是也不是現在就扛不下去了啊?
魏軍此來一共21萬人馬,還兵分兩路,你在人數上有壓倒性優秀又是本土作戰,如果此時開戰幾乎就是穩贏了,不僅可以擊敗敵軍,甚至可能活捉丞相,但是你卻等着了。
玉珩叫來慕容澤讨論戰略,慕容澤是何等聰敏之人,對戰略戰術的把握更是到位“此時,不攻晉陽這支,真是更待何時?
如此大好時機遺誤,帶魏軍兩軍彙合成加擊之勢,這戰打起來會費時費力而且勝敗難測,如此時機竟然不知抓住。”
因為慕容澤最了解燕軍,所以玉珩一直帶他在身邊,慕容澤投誠不久,還沒有改了站在燕軍角度說話的習慣,玉珩也不生氣,只是內心更是明白為什麽父親會善待慕容逸、慕容澤,他們兩個來投,簡直是給魏軍大開大門。
現在出征時機太好,他們自毀長城,自己最能打仗,軍事能力最強的人,你們怕別人功高震主。王朝內鬥,争權奪利,如此優秀的人才你們容不下,連慕容澤都看的出的時機、打法,他父親怎麽會看不出?如果此戰是他們父子帶兵,此戰絕贏不了。
玉珩也不介意,慕容澤站在燕國的角度上去講打法,玉珩現在是主帥,慕容澤曾經一直都是習武出身,常年帶兵,不是會将一句話記恨在心的人,沒有再說話,想聽聽慕容澤他是什麽戰略?
Advertisement
慕容澤繼續說,“此時魏軍已經攻了好幾座城池,兵馬上必然有損失。除了安陽城不費力,其他城池攻守,大概也可以估算出來,出來時帶的21萬,不知道丞相那邊如何?
但這個是可以估算出來的啊?我估計應該有15萬左右,而且打下一座城池還要安排人留守,占住城池,做好布防,防止城池得而複失,15萬人應該會再少一點,按留守布防人員最少分析,再估還剩11萬人!就是合一處打都有贏的幾率,現在還兵分兩處,如此大的破綻、如此好的時機,都不知道慕容安在等什麽?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而且最重要的是魏軍長線做戰,已經打了這麽久了,而燕軍根本就沒有打過,此時燕軍的體力、耐力、精力都是最好的,簡直就是蓄勢待發,你不打,等着,等的我軍洩了氣再打嗎?
真心是,都是什麽打法,等着人糧草不足自己退兵,我打了這麽多年的戰,就沒見過不戰而勝的時候。這打的什麽啊!”慕容澤畢竟是燕國人,看見這樣的打法,也是氣的不行,聲音也自然高了。
所有想法和玉珩完全一致,這是最好的時機,燕軍主帥慕容安,這機會簡直和送的一樣。燕國你們将如此好的将領送給我魏國,就是為了讓自己早死嗎?
玉珩實在不好意思在慕容澤面前笑出來,也明白武将失了君王的信任,真的是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沒有了。可是為什麽要把這樣優秀的人,往死裏逼呢?
慕容澤見玉珩沒有說話,以為他是因為自己剛才所說生氣了,畢竟剛才所說是站在燕國的立場上說的,他的母國。
“沒關系,你才投誠,身份上轉換不過來,無礙。我不計較。”
“謝過将軍。”慕容澤彎腰作揖,玉珩真的是惋惜這個人,如此優秀的将領,之前也是戰功赫赫的将軍,在魏國的軍營裏何須如此卑躬屈膝與人,必也和自己一般處處被人尊敬!
“你不用如此緊張,更不用如此畏懼,我不是那樣在意的人,我們相處時間短,你不了解我,”
玉珩對慕容澤是一種識英雄、重英雄的想法,優秀的人才确實值得被人尊敬、善待,父親也是一樣的吧?求賢若渴、識英雄、重英雄。
還是快速奔襲去了丞相那裏,不能将他一人置于危險之中,這個時候了,燕軍都沒有前來,玉珩匆匆去面見了王丞相,講了他這一支的情況及傷亡。
玉珩說話簡單明了,沒有廢話幾句也講完了,丞相看這晚輩大晚上的趕到,所帶騎馬又不多,不過萬騎。就知道他是怕自己陷入圍困,輕裝上陣、救人為先、一路奔襲而來的。
如果慕容安真的帶着三十萬大軍打下來,他做的就是殺入兩軍之中營救的心思,這孩子就是這樣。定下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要來救人,風險、生死就都不考慮了。這麽匆匆的來就是怕我受困其中吧!
“你倒是來的快,我算你要2天後才能到,斥候(探子)來報時,也覺得來的真快。”王丞相很是滿意,玉珩這孩子他是真心的喜歡,優秀的晚輩。
“玉珩見消息時,擔心慕容安會迅速開戰,怕我軍人數不敵,故而帶的人少,速速來援。”
“你怎麽看?”
玉珩所講與日前慕容澤所見,幾乎完全一致,同一片戰場,大家的看法不過是英雄所見略同,都要謀定而後動。丞相的意見相同,贻誤戰機。
等到玉珩的一支全部到齊,慕容安都沒有打過來,真也是确實不會打仗了,外戚不是沒有出過優秀的将才,但是也得真會打仗才能帶兵啊!
是個人就封将軍出來打戰,他們這些将軍玉珩、姚複安、慕容逸都是從小就帶出來打仗的,日積月累的經驗、策略,多少場戰火淬煉出來的,多少将領死了而他們一直沒死鍛造出來的。
--------------------
夜晚,丞相突然來到玉珩帳裏,官職上丞相監察百官比玉珩的職務、權力都大,生活裏丞相德高望重,他對玉珩通傳就可以了,親自前來?
“你安排下去,今夜無論誰進大營?誰出大營都不要攔着,适度盤查就可出入。此事做好保密,将盤查人員全部換成可信的士兵,一點風聲都不能走漏。”
兩軍對壘關鍵時刻又是常駐此地的打算,營地是按最高規格防禦的,在外圍修築女牆,放置帶尖刺的木攔,多道壕溝、壕溝中布置地刺、機擴,挖掘多道摔馬溝,為的就是防偷襲,營地進出管理更是極為嚴格,适度盤查就可出入?這不是菜市場,必有事情!玉珩看丞相不想說,知道是機密的,自己也不問做了仔細的安排。
夜晚玉珩有留心,想知道會是什麽事情,夜裏有一人策馬而來,玉珩不認識,那人神色匆忙,按理這個人進不來,但是因了安排,輕松進入營地,看方向是去了慕容澤那裏,而後約有一個時辰,慕容澤匆忙外出牽了馬,駕馬而出,與哨衛說了什麽?匆匆疾馳而去,看方向并不是慕容安的大軍方向,而是直奔燕國皇都邸城去的。
玉珩心裏确實算不出這是個什麽事情?但是也知道慕容澤深夜離去,而且去的是皇都邸城方向,多半是不會回來了,應該是叛逃了,玉珩心裏起了極大的不安,如果是叛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