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桂花樹下
楚燃伸了手,放在了玉珩胸前,他能感覺到玉珩的身體在微微地顫抖是疼痛。
“哥哥,很疼嗎?身上的傷?”楚燃沒有等到答複,卻等到玉珩轉身看着他,那麽清瘦的一張臉,便是身體這樣的疼,看向楚燃的眼裏也是柔情、溫暖。
玉珩的手輕輕地拂過楚燃的臉,睫毛、嘴唇,楚燃就這般由着這只手溫柔撫摸,玉珩漆黑的長發鋪在身邊。
玉珩輕聲說,聲音輕的戳疼人心,“我若死了,你的一生還那麽長,你該怎麽辦?”楚燃這一生,全部的愛都在玉珩身上,他這一生就未遇過別人。
一句話真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他知道他的哥哥時日無多。
“我也不知道,玉珩,一生那麽長,我也不知道?”眼淚随着眼角滑落,這一生楚燃只愛過一個人就是苻玉珩,所有的愛戀、親吻、撫摸、□□……,一生中只有這一個人。
玉珩用那只曾經被傷過的手拭去楚燃的淚,“對不起,早知會如此,就不該讓你這般深陷。”
真的是連哭聲都忍不住,“哥哥,你不要這樣說,你會好起來的,你還有我……”
“楚燃,你要記得,沒有誰值得用一生困守,我亦然。”
……
“要學着忘了我,不要頻頻回頭。”
……
“死去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
……
這世間,想要擁有就會失去,妄想得到就會凋零。
後幾日哥哥就好些了竟可以略略走動,楚燃以為這是轉好的跡象,很是期待。
Advertisement
“哥哥,庭院裏有株大葉佛頂桂花樹開的正好,我帶哥哥去看吧?”
這幾天一直有隐隐的桂花香飄散在空氣中,玉珩雖不想走動卻也是聞到的,楚燃命人搬了小榻放在室外,桂花樹高大挺拔,葉子翠綠極為繁盛,金黃金黃的小花開在綠葉中花團簇簇,生機勃勃。庭院中陽光和煦,天藍的如洗過一般。
楚燃扶着玉珩坐起,讓玉珩靠在自己身上,因為玉珩病着只是用一個青玉簪束了頭發。
穿的是素雅的風晴藍浮雲錦交領長衫,又怕玉珩涼着在玉珩的腿上蓋了件雲月白小光明錦的披風,是當年質館玉珩送來的禮物。
玉珩看着桂花樹,聲音輕淺:“許多年前,我看見百姓屍痕……遍野、處處白骨埋道,村莊空寂……,我就在想他們死的這般……悄無聲息、無人問津……與樹上的落葉,有何不同……我那時還小就認定自己……一定要做大樹,要輔助我父皇如大樹一般庇佑萬民。”
“很多年後的今天,方才明白,原來我也是這亂世裏的一片樹葉……只是當時站在高處,以為自己是一棵樹罷了,慕容澤死時……我着實是難過的,……覺得他英年早逝,現在看來不過疏圖同悲,……命運相同而已。”
楚燃聽後很是悲涼,但是也忍住淚,強裝笑意的看向玉珩,“哥哥,怎麽會?你怎麽會和慕容澤一樣,你這樣年輕。”
玉珩淡淡的笑了一下,用那只曾經被楚燃劃傷的手,摸着楚燃的臉頰,然後他說“你一定要忘了我,……人生壯闊、天地美好……千萬不要……頻頻回頭。”
楚燃沒有接這句話,他說“哥哥,你記得那個鹽湖嗎?那裏的景色好美,水天一色,你好了,我們一起去,我帶你去。”
玉珩的手輕輕垂落,身體無力的靠在了楚燃的胸前,無聲無息沒有了回答,此刻沒有,以後沒有,此生都不再有。
楚燃輕輕的将玉珩的頭扶在自己的左肩上,将臉頰挨在玉珩額頭上,就這樣緊緊的環抱玉珩屍身,仿佛抱緊了,這身體的熱度就不會散去;仿佛抱緊了這魂魄就無法離體;仿佛抱緊了這個人就可以留住。
玉珩再也不會開口,他的哥哥徹底消散在凡塵、人海……
楚燃抓起玉珩垂落的手十指相交,就像好多年前,他們在參天的銀杏樹下一般,“玉珩,你記得霍烨匈奴的戰場嗎?那裏的繁星好美,從那以後我再沒有見過那麽美的繁星……”
“良辰美景不如你,萬裏疆山不如你,世間萬物都沒有你生的漂亮。”
“我記得好多事情,記得你說叫我好好習儒學,你還罰我……”
“記得你送我一塊玉佩被我摔的粉碎,我那時候為什麽會那麽狠心?用了力去傷你?”
“你送我的吉光裘,我一直不舍得穿,一直小心收着。”
“我記得銀杏葉金黃,你說将來要和我一起在封地裏生活。”
這個為兄、為長、為師的人,這個他的愛人、他的伴侶、他的最愛,終是不能再陪你了。哭的不能自抑,一生的眼淚在那一天流盡了……
……
就這樣一直握着玉珩的手,直到這手冰涼,手上的傷痕随着血色的褪去更加蒼白。再也沒有辦法繼續假裝下去,假裝哥哥還活着,他的哥哥苻玉珩就這樣死了,死在和煦的暖陽中。
楚燃一直以為哥哥叫玉珩是取白玉無痕、品質高潔之意,原來是白玉有痕。完璧無暇怎生痕?哥哥這一生,從繁華中來,在蕭索中走,最終受盡傷痛、苦楚折磨而死。
一塊美玉從腥紅血海中偶得,最後亦墜落于這腥紅血海。
這般抱着玉珩的屍身守了一日一夜,哥哥的血色褪盡,便是這般緊緊抱着屍身也冰冷到寒骨,挨着額頭的臉頰終是暖不熱這冰涼。萬念俱灰再無它法唯有入殓,深愛如斯也改變不了命運衰敗。
繁華成空,唯剩愛念蝕骨,失去的永遠失去了,跌入死亡的無盡深淵,永不複返……
而後是下葬,而後是傳死訊于京師。
收拾玉珩遺物的時候,楚燃發現一封信,不能确定是玉珩什麽時候寫的?便着急的打開。
“楚燃,見到這封書信時,我應已不再,有些話想親自說與你怕會太傷,自己也會失了說下去的勇氣,故留了此信與你。”
楚燃想哥哥傷的這般重,是忍着怎樣的痛苦寫下此信,那樣好的一筆字竟零落至此。
“這許多年裏,我們交錯糾纏、痛苦糾葛,與彼此除了你幼時與此間,好像都是分離、痛苦,我也希望現在的美好可以長久,但難逃死別。”
“我欠你的,終是還了,這許多年裏,代國國破,你與我那樣的決絕,我将手放在你頸間方才能救下你,這些種種都是我的噩夢,午夜驚醒都難以平靜,更可知你的痛苦。”
“我用你阿母、女眷要挾,一直以來我都想為這件事向你道歉,你恨我、仇視我,我感同身受。所以對你,我始終都在等,等你放下。現在看來,你對我的恨消弭了,真好!”
“你對我,毫無愧欠,我對你所做一切都是心之所願,甘之如饴,萬事皆發自內心,你不用覺得有絲毫愧欠。這愛于我根植于骨,深埋于心、無法剝離。”
“人生美好,你尚且如此年輕,一定要學着忘了我。”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壯麗江山,萬裏山河,多少英才埋骨于此,你也不用太過悲傷。我死以後,你便沒了小愛,大愛愛江山。”
“大魏崩塌,天下複又大亂,你該如何自保?一定要厲兵秣馬、強大自身,才能在強敵環伺的當今活下去。紛争四起,未來如何尚不可知?但是你一定記得,千萬不要渡長江去攻南朝。江山紛亂,但凡你實力薄弱,便再無能力控制長江以北。”
“我這一生風雨兼程,唯你與父皇是岸,終也難逃命運飄零,你就當與我走散在人海、凡塵,再未覓得。”
“切不可困守一生,天地高遠,勿要頻頻回頭。”
“終是無法帶你再回鹽湖,看水天一色;無法去封地,和你種田過日子了,對不起,早知做不到,為什麽要向你許這般願望。”
“朝朝辭暮、爾爾辭晚,歲歲念安安,玉珩絕筆。”是當年楚燃離開魏國,訣別時對玉珩所說,年年月月、朝朝暮暮、白天黑夜,我都會祝君平安喜樂、無病無憂。
從來沒有這麽痛過,就是死了也未必會這麽痛,就是代國國破,他跌倒在玉珩身邊,也沒有此刻這麽痛,連氣息都沒法控制,星河破碎、斯人已逝,獨留他一人在這人海、凡塵……
人的一生看似好長、好長,其實重要的就那麽幾步;一生中遇過那麽多的人,其實真正息息相關的就那麽幾個,剩下的路不過重複、剩下的人不過爾爾,這般蝕骨灼心愛着的人,他走了,歲月不複……
-------------------------
勤王後各地兵馬返回,李慶茲沒有回,這個人蠅營狗茍、善于鑽營、最喜歡的就是權勢、就是潑天的富貴,就是飛龍騎臉。當年趙國關于戰俘後期處理,玉珩回的是“暫不剿滅,依情況而定”。
李慶茲後來成了趙州刺史,心狠手辣,嗜血如命,但凡發現威脅,無論是苗頭還是臆測,無需證據一律屠殺殆盡、人心惶惶。但是他也用鮮血,穩固了他趙州刺史的位置,所有人對他唯唯諾諾,為了保住腦袋,對李慶茲的安排都是唯命是從。
勤王有功後,他的兵力雖不是最多的,但他帶的趙州兵士各個骁勇,而且趙國當時敗主要是因為沒有铠甲,之後他不斷強化自身軍事實力,給戰士們都配備了甲胄,實力大增。蠅營狗茍的一個人、上蹿下跳終是留在了京師。
主要是他有兵馬,多年後居然做到了大司馬一職。魏國一連又死了幾個小皇帝,對外都是病死。挾天子以令諸侯,竟然成了魏國皇權背後的掌權人,蠅營狗茍、精與算計、心狠手辣的一個人,他也配!
這個人占個山稱王,那個人占個城池稱帝,拓跋楚燃聽謀臣的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直沒有稱王,沒有脫離魏國的管制。
用他在魏國所見、學宣昭皇帝所為治理代州,非常重視農業生産,大量囤積軍糧;廣納天下賢才、良将;開戰奪天下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軍饷、兵馬、糧草,沒有這些是打不成仗的。
代州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先擴充、增強、積蓄自己的力量,現在還不是圖天下的時候。這個亂世,不是你越來越強吞并別人,就是別人強大起來吞并你,沒有淨土可折中。
直到朝廷下旨要奪了他的代州刺史時,才開始反叛自稱為王,因為他本身就是代國唯一的皇子确是正統,而且他在代州經營多年深得人心。
而此時的李慶茲挾天子已令諸侯,魏國國內也是無人信服,魏國現在也是一盤散沙,軍事力量、戰略能力都弱,這麽多的小國都反了,也沒法管住哪一國,根本無力來攻,與玉珩父親時完全不能比。
倒是燕國慕容逸回去後,确實是恢複了燕國稱了帝。這樣看來,王丞相确實通曉玄學,觀天象、識面術非常的準。
稱帝之後進行分封,追封了他的兒子慕容澤,那個燕國幾輩人中最優秀的兒子,那個俊朗非凡的兒子為獻賢太子,追封其夫人慕容若芙為獻賢太子妃。
賢,忠廉慧德曰賢、仁義合道曰賢,獻賢太子,終是他最有作為的兒子。燕國也是亂的一團,各地慕容氏的親貴紛紛起兵,就是燕國滅了國,現在天下大亂,憑啥你當皇帝?我們也應該當皇帝,帶兵去打就對了。
楚燃在魏國成長多年又長期受漢文化教育,代國全面用漢家制度治理,如此多年,一直在亂世中積聚力量,三年後先攻的是趙國,為什麽又是趙國呢?
因為李慶茲走後,此處新上任的刺史沒有李慶茲狠辣,不久這裏就又叛變,現在又成了趙國,小小一片地方幾次易幟,可想人民生活如何?
攻下後走的是當年魏國得天下的老路,楚燃是不習武,不上戰場的,但是可以招攬人才,玉珩的父親不也是這樣廣納人才,最後麾下人才濟濟,才得了天下的嗎?當然最後敗也是因為這個。
--------------------
對不起大家,文章确實是BE結局,因為寫文時參考了歷史上武将多數的結局,跟着劉邦的武将、跟着朱元璋的,多數沒有好結局,武将裏結局最好的是郭子儀。雖然不想寫BE結局,但是故事的發展,必然是悲劇收尾,因為是魏晉南北朝時代,故事的大方向還是不能亂編的。
我下次再寫文就脫離歷史,自己寫個he結局的。對不起大家了!天天追更還是個悲劇結局,哎!我寫文的時候,不懂脫離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