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24)
時候,他才猛地回過神來,哈哈大笑道:“朕還真是給皇兒們找了一個好老師啊!”
“莫遲不敢當。”雖然嘴上如此說着,但為了準備今天這些教具莫遲帶着整個凝雲閣的宮女太監忙了一晚上,能聽到李世民這句話,總算是辛苦沒有白費。
“多謝老師教導!”衆皇子們也異口同聲的拱手為禮,誠心誠意的齊聲道。莫遲講課的新鮮方法和她所教授的這種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拼音字母,已經徹底征服了這些孩子們。
課程結束,衆皇子紛紛告退,李世民卻留住了莫遲。“莫遲丫頭,今天和朕一起到你母親那兒用晚膳。”
對于李世民的提議,莫遲覺得有些意外,但仍恭謹的點頭道:“是。”
“對了,今日身體如何?可有按時吃藥?”李世民走在最前,雖然莫遲與他同行,卻不敢也不能與他并排,落後一步遠的距離,兩人邊說邊走。
“已經不太要緊了,藥也吃了。”莫遲下午給這些皇子們講了大概一個多時辰的課,期間特意休息了三四次。她可沒忘記自己還是個身體虛弱的病人,只是在皇宮中裝病還要加倍小心,說不定誰就會發現真相。
“那就好。”李世民點點頭,“你母親也很惦記你。”
莫遲知道李世民說的是楊妃,嘆道:“莫遲叫父親母親操心,實在大大不該。”
“說起來,朕叫你進宮教導皇兒們,本是怕恪兒離開,你獨自在府裏養病,反而更要悶出心病來。”李世民想起剛才自己也聽的入神,笑道:“倒是叫你多受了不少的累,明日的課程就推遲一日,以後你每隔一日給皇兒們上課便好。”
“多謝父親關心。”
兩人說話間,已經走到了楊妃所住的淑景殿門前。楊妃早接到消息,率着宮中的宮女內侍到門口迎駕:“臣妾見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妃快起來吧。”
莫遲走上來行禮道:“莫遲見過母親。”
“莫遲來了?”楊妃似乎對于莫遲的出現有些意外,但很快就綻出一個柔美的笑容:“來,快進來。”
說着,楊妃極為熱情的伸出手,竟然挽住莫遲的手臂同行,與她一同跟在李世民身後走進房間。
莫遲的到來實屬突然,但是三人走進來的功夫,房裏早已經加設好了一張食案。
禦膳房那邊則早已知道莫遲會和李世民、楊晏筠一同用晚膳,送過來的飯菜也是三人份。只不過菜色和種類則是根據品級有所不同,李世民作為皇帝,飯菜自然是第一等的,楊晏筠這個淑妃次之,莫遲這王妃又次之。
“這個菜,端給吳王妃。”李世民看了看桌上的菜,指着一盤莫遲沒有的菜吩咐道。
“這孩子剛剛大病了一場,是要好好補一補。”見此,楊妃也将一盤菜分給了莫遲。
“謝謝父親、母親。”莫遲謝過兩人,然後等着李世民動筷之後,才開始用餐。出嫁前獨孤夫人特意教導過,因此禮儀方面莫遲如今做起來無可挑剔,典雅規範的動作叫人絲毫想不到不到她出身寒微。
李世民看在眼裏,笑眯眯的點了點頭,有意無意似的看了一眼一旁的楊晏筠。楊晏筠的臉色一瞬有些難看。她之前曾說要把莫遲留到身邊教導,但看莫遲這種儀态教養,似乎根本沒有這種必要。不過她旋即冷靜下來,轉了個話題道:“恪兒不知此時走到哪裏了。”
“是啊。”聽到李恪的名字,莫遲眉間難免閃過一絲惆悵。“不知王爺今晚宿在哪裏,吃的好不好,住得好不好。”
“兒行千裏母擔憂,恪兒雖然往返封地不知多少次了,可每次都叫我放心不下。”楊晏筠也嘆了口氣,“愔兒也是,這孩子調皮成性,蜀道又艱險,真是叫我放心不下。”
“朕也一樣舍不得兒子,可是于家于國之間,總要做出個選擇。朕一國之君,當有此覺悟,他們做了朕的兒子,難免要做出些犧牲。”李世民看了一眼一臉傷感的楊晏筠,沉聲道。“況且,孩子們的翅膀硬了,早晚是要飛的,我們為人父母的,也沒有拘束了孩子的道理。”
“不管怎麽說,父母做什麽事情,都是為孩子好。不過孩子們是我懷胎十月生下來的,終歸是我這做母親的對兒子更疼愛些。”楊晏筠看向莫遲,一副慈母模樣,似是信口問道。“莫遲,你說呢?”
七十七 是非對錯常難辯
更新時間2013-7-12 23:45:40 字數:3520
楊晏筠的問題,莫遲自然不敢小觑。她雖然對自己和和氣氣,但莫遲可不會認為她已經對自己轉變了态度。對莫遲而言,眼下任何一點小小疏忽,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就像是考試一樣,只要在那張試卷上寫錯了的話,最終的成績是絕不會因為你之前的努力程度而有所改變的。
認真思索片刻,莫遲微微一笑,不疾不徐的答道:“雖然都說父母疼愛子女之心無異,可莫遲以為,還是不大一樣的。”
“喔?”今天見識過了莫遲的“奇思妙想”之後,李世民對莫遲的觀點越發的有興趣,聽了她這句話,不由得挑了挑眉。
“父親對子女,應是教之以嚴,母親對子女,須得愛之以慈。父愛如山,得山之厚重,母愛如水,得水之慈柔。”莫遲道:“養不教,父之過,如父親這樣對子女嚴加要求,正是父愛的體現。為王爺的安危旦夕擔憂,則是母親母愛的體現,期間形雖異,意卻同。”
“養不教、父之過,養不教、父之過……”李世民把這六個字念了幾遍,忽然哈哈大笑起來。“這六個字,倒是說盡了為父親的責任之精粹。不錯,不錯。”
李世民的反應看的莫遲一愣,唐朝時候,竟還沒有這人盡皆知的三字經麽?她暗覺遺憾,可惜自己上了這麽多年的學,雖然耳濡目染知道幾句,可也沒正經背過全部的三字經,不然的話,倒是可以拿出來當“教材”給自己那些皇子學生們上課。
李世民卻不知道莫遲的想法,猶自咀嚼着莫遲的話,莫遲這種高中生寫作文程度的形容在現代其實已沒什麽稀罕,但是拿到堂堂大唐皇帝面前,的确頗有新意。
楊晏筠的眼中則是閃過一絲失望。問這個問題,她的目的确實不那麽單純。這種比較孰高孰低的問題,最為難答,她希望這問題能讓莫遲為難。雖然之前也不是沒想到莫遲會一碗水端平,可用這麽有趣的比喻來解釋,就出乎她的意料了。
“好孩子,說的不錯。”李世民誇過莫遲,第二次看向楊妃,眼神更加複雜。
“父親過獎了。”莫遲裝作毫無所覺的模樣,笑着謝恩。
楊晏筠在旁邊也擠出一個笑容。“莫遲丫頭真是聰明伶俐,來,吃飯。”
吃飯的禮節,本來就講究食不言寝不語,身份最高的李世民不開口,之後這頓飯,總算無風無波的結束了。
一用過晚膳,莫遲便早早告辭,回凝雲閣去了。她知道,李世民應該已經察覺了楊晏筠對自己的惡意,但具體這位皇帝會怎麽做,她實在猜不出來。
雖然那天在李恪面前,莫遲表現的非常平靜,甚至閉口不談楊晏筠的所作所為。但這并不代表着她沒有感覺。從感情上說,她其實遠比李恪還要來的憤怒。
是的,憤怒,為自己,也為李恪。
剛剛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家庭,正期待和心上人一同為了未來努力,并且在适當的時候孕育屬于自己的孩子……莫遲的心裏充滿着小女人對未來生活的期望。但這份期望卻被楊晏筠突然粉碎了,她沒有理由不會生氣,不會憤怒。更何況,那天的李恪,遠比自己傷的更重。
莫遲的性格固然顯得有些冷淡,也很少表現出激烈的感情,但是這并不意味着她沒有感情。相反的,她那在生活環境下習慣壓抑的感情其實遠比一般人還要熱烈。她自我保護的意識,更是遠遠超過一般女子。李恪在心裏形容她是一只小刺猬,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對于這只在孤單中長大的“小刺猬”而言,她最大的底線,就是她的家。楊晏筠毫無疑問,已經威脅到了她的底線。她不是什麽聖母,這種威脅到她底線的事,她是無法原諒的。
但是在對莫遲心存惡意的人之中,大概沒有一個像楊晏筠這樣棘手。她有着尊貴的身份,有着壓過莫遲的輩分,還是她最重要的人的至親。其他人的欺侮,她都可以毫不猶豫的以她很少動用的伶牙俐齒當即反擊回去,但對楊晏筠不行。
所以面對向自己坦白母親毒計的李恪,她只能選擇置之不理,沒有憤怒,沒有抱怨,沒有怨毒,有的只是平靜。楊晏筠可以傷李恪一次,她卻不想再傷李恪第二次。在感性和理性之間,莫遲的理性還是占了上風。所以她才能隐忍不發,并且将計就計,留在了長安。
留在長安,不僅可以防止楊晏筠繼續做出更多極端的事情,還可以獲得朝廷更多更直接的消息,可以加深和皇帝李世民之間的感情,危險和好處并存。當然,內心深處,她也希望能留在長安為這次的事情向楊晏筠至少讨回一點利息——她偏要做到楊晏筠最不希望她做到的事情,這種報複已經足夠了。
結果令她意外的,是不但李恪默許了自己的行為,還幫她更進了一步。他本來沒必要讓葉芝把莫遲“中毒”的事情禀告給李世民的。因為一旦李世民知道莫遲的病是“中毒”,楊晏筠的所作所為很可能會被李世民發現。但如果李世民不知道,莫遲就會面臨未知的威脅。李恪顯然做出了選擇。
如果當日葉芝沒有說出莫遲“中毒”的事情,莫遲的處境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安全輕松。如果按照一般情況,莫遲完全可以安全的等到李恪回來,然後順理成章和他離開長安到封地去過日子了。可是此時,在李世民對莫遲好感倍增的情況下,莫遲卻不好再承這個情。
**中的女人們吹的枕頭風,會影響皇帝的決定,**女人們地位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她們的兒子是否尊貴。在這種情況下,楊晏筠這個淑妃的位置,異常關鍵和重要。雖然為了幫助李恪成就事業,莫遲必須要和想法極端偏執的楊晏筠鬥上一鬥,但楊晏筠在宮中的地位決不能倒。
從今天李世民的态度看,他特意帶自己去見楊晏筠,也許正是一種試探,試探過後,恐怕是不會對楊晏筠放任下去了。也許,自己不但不能再去讨什麽利息,還要盡可能的幫助、保護楊晏筠才行。
想到此處,莫遲暗暗苦笑着搖了搖頭,把這件事抛在腦後,将心思投入到準備之後的教案中去了。
莫遲的預感是正确的,李世民确實不會對楊晏筠的所作所為置之不理。他把莫遲宣進宮來,可不是為了方便楊晏筠對付莫遲的。
“陛下今日留在臣妾宮中麽?”楊晏筠盯着面無表情的李世民,試探的問。
莫遲離開之後,氣氛就有些僵硬,受不了這種沉默的楊晏筠終于率先開口。李世民轉過頭來看着她,神色說不出的失望。他看了看周圍伺候的宮女宦官,揮手道:“你們都下去吧,沒有朕的旨意,不許進來。”
“晏筠,你夠了麽?”偌大宮殿中,此時只剩君妃二人,在這種安靜的氣氛下,更襯托得李世民的聲音冷硬如冰。
楊晏筠皺了皺眉,終于還是跪倒在地:“臣妾不明白陛下的話。”
“不明白?”李世民重重的哼了一聲。“莫遲丫頭不知道你做了什麽,你以為朕也不知道嗎?如果不是朕,下次你是不是打算直接害死她?”
楊晏筠的心頭一顫,仍然辯解道:“臣妾是莫遲的婆母,怎麽可能傷害她?”
“你覺得,你做的事情,不是傷害她麽?”聽了楊晏筠的回答,李世民眼中的失望更是無以複加。“還是說,你覺得你做的事情,是你對恪兒的母愛?”
“臣妾有罪,但臣妾确實都是為了恪兒着想。”楊晏筠咬着嘴唇,神态楚楚可憐,“莫遲确實聰明伶俐,但臣妾覺得她恐怕不夠本分賢淑,想要留她教訓一年,再放她到恪兒身邊,到時候她也好做個賢妻良母。”
“賢妻良母?”李世民冷笑道:“她離開恪兒身邊一年,或會失寵于恪兒,如何做個賢妻?那藥若是致她終生不孕,她又如何能當個良母?朕明明已經說過了,不打算讓他們小夫妻分開,莫遲是個好孩子,她在恪兒身邊,朕信得過。結果呢?你到底把朕的話置于何地?”
“臣妾并非視陛下之話于無物,但是陛下不明白!”楊晏筠的聲音略帶凄厲。“陛下看不到的地方,臣妾代陛下看到了,自然應該先告訴陛下知道。可陛下一時被人蒙蔽,臣妾才不得不擅自妄為。”
“你的意思是,朕被莫遲蒙蔽了,所以不肯聽你的金玉良言,你才會用如此毒計對付自己的兒媳?”李世民震怒道。“你做出這種事,朕沒有處置你,你竟然還敢把錯怪在朕的頭上?”
“陛下息怒,陛下可還記得,臣妾在受封當晚對您說過的話麽?”看到李世民龍顏大怒,楊晏筠不由得重重的叩首,白皙的額頭頓時顯出淤青。但楊晏筠卻如同不覺,癡癡的望着李世民道:“陛下若是不記得,臣妾就再說一遍。我愛的是李世民,我什麽都不要,什麽都不争,我只要留在你身邊。”
“……朕記得。”聽到這句話,李世民的臉色也有所緩和。他無法否認,這句話當初的确打動了他。這個最初相識時還高高在上的小公主,那時候卻那麽卑微的渴望着他的一絲憐愛,這讓身為男人的他根本無法抗拒。
“這句話,臣妾不是說說而已。”楊晏筠的眼神中有些恍惚。“不管什麽時候,臣妾都從未有過半分心思去和宮中嫔妃争寵。”
“不錯,這**之中,許多年來,也就只有無虞和你,能夠做到這一點。”
楊晏筠搖了搖頭:“我和姐姐不同,姐姐是無需再争,而我……是争無可争。陛下對姐姐的寵愛,世間罕見。臣妾的孩兒們,在陛下眼中,如何能及得上姐姐的孩兒們?臣妾教導他們蠢鈍一些,又有何不對?臣妾鬥膽說上一句,縱然如今太子未立,陛下心中怕也只有中宮嫡子吧?既然如此……”
楊晏筠難得的大膽之言被李世民打斷。“你錯了。恪兒也好,承乾也罷,他們都是朕的兒子。失敗固然是身死之局,可若是連一争的氣度都沒有,做什麽皇子皇孫?知子莫如父,難道你真以為朕愚蠢到看不出兒子們的能耐了麽?”
李世民這句話一出口,楊晏筠頓時花容失色。“請陛下慎言!”
七十八 費盡心思卻為誰
更新時間2013-7-13 23:45:58 字數:3254
楊晏筠怎麽也沒想到李世民會說出這番話來,只覺得後背發寒。“陛下這話,在臣妾面前說說也就罷了……”
“那是自然。”李世民嘆了口氣。“朕這些話,除了對你,不會對宮中第二個人說。但是,朕這話并非是無的放矢。”他神色有些古怪道:“天下人都知道,朕的皇位,就是朕争回來的。朕的兒子,若不顯出一點本事,又有什麽資格叫朕把這位置交給他呢?”
雖然李世民對自己表示出極大的信任,可面對這種敏感話題,楊晏筠雙唇微顫,再不敢接話。幸好李世民轉了話題,“莫遲的事情,你也不需要如此敏感。如果一個女人就能左右到恪兒的想法,那恪兒也太沒出息了。”
“陛下言之有理。”楊晏筠低聲道:“何況有陛下在,又何須臣妾多事。”
“起來吧。”李世民伸出手,扶起跪在地上的楊晏筠,目光深沉。“朕不怕對你說實話,莫遲丫頭很像一個人,所以朕心裏難免高看她一些。她的表現也沒有叫朕失望,所以晏筠吶,你也不要叫朕再失望了。”
“臣妾記住了。”雖然很想問上一句莫遲像的那個人究竟是誰,但楊晏筠深知此時實在不是多話的時機,只好忍住好奇,點了點頭。她已經不敢再說下去,剛剛李世民那些若有所指的話,已經讓她遍體生寒了。
雖然李恪為楊晏筠的所作所為痛心,雖然楊晏筠不把莫遲的安危放在心上,但她畢竟還是李恪的母親。假如李世民的話被旁人所知,李恪在太子李承乾眼中,就會成為不得不死的人。這絕不是楊晏筠希望發生的事情。李世民的話,可謂正中楊晏筠的命門,讓她完全無法再輕舉妄動。
這天夜裏李世民和楊晏筠之間的對話,宮中雖然無人得知,但是楊晏筠對莫遲态度的轉變,還是被敏感的莫遲察覺出來。
經過那晚之後,楊晏筠似乎又恢複到了之前的态度,對莫遲照顧有加,殷勤備至,偶爾還會帶着她到禦花園中去轉轉,婆媳倆那種親昵的勁頭,惹得宮中其他妃嫔們羨慕不已。只是雖然如此,莫遲卻也不敢大意,對待楊妃一如從前的小心恭敬。
另一方面,莫遲對皇子們的課程開展得也非常順利。按照李世民之前的安排,為了照顧莫遲的身體,每隔一天為這些皇子們上課,但是沒幾天,就由李治牽頭,去求李世民把課程改成每上兩天課才休息一天了。但莫遲進宮是為了養病的事情是世人皆知的,也正因如此,就是聽到莫遲打個噴嚏,這些養尊處優的孩子們都會緊張一下,對莫遲可說是格外關心。
不過關心歸關心,緊張歸緊張,這些天相處下來,他們對于這位三嫂,也敢大膽的開起玩笑來——反正只要不耽誤課程,這位三嫂是不會發脾氣的。
“老師,我會拼我的名字了,li–zhi-,對吧?”李治有些興奮的說。“這拼音字母真有趣。寫起來和我們的漢字很不一樣,卻又能拼出漢字。可惜我的鵝毛筆用的還不太好。”
“我也是。”李慎也有些遺憾。“字母也很難寫的漂亮。”
“沒關系,慢慢練習就好。”莫遲微笑道。其實鵝毛筆用不好的問題不能怪李治和李慎,宣紙柔軟、吸水性強,但是并不适合用尖銳的筆尖在上面劃來劃去。加上他們從小習練毛筆字,很難習慣使用硬筆。
“對嘛,像本王這樣抄一遍論語就能寫好了!”李貞在一旁幸災樂禍。他上次故意遲到,被莫遲罰抄論語,結果卻意外的得到了比別人更多的練習機會,鵝毛筆反而是用的最好的一個。
比起謙虛好學的李治和李慎,李福和李明兩個小孩子,則對莫遲有種小孩子對成年人的崇拜:“老師的畫也畫的好厲害,今天我們畫些什麽?”
“今天畫這個香爐好不好?”莫遲想了想,指着宮殿中的那只獸首熏香八角爐道。
按照年齡差別,莫遲為這五位皇子設定了不同難度的課程內容和進度。比起三個哥哥,李福和李明的功課要輕松得多,比起抄寫練習使用鵝毛筆和炭筆,莫遲倒是經常布置些兒童簡筆畫的功課給他們。
而李貞、李治和李慎就沒這麽輕松了。自從莫遲講過了标點符號的使用,三人就迷上了用标點來重新劃分經史典籍的句讀,還拿去請教那些以學問著稱的大儒老師們。如此一來,反倒襯得莫遲閑了起來。不過莫遲肚子裏的經史典籍固然比不上他們那些正經的大儒老師,但是作為一個現代模範高中生來說,能拿出來教教小朋友的內容絕對不少。
語文有拼音字母和标點符號,數學則有阿拉伯數字,就只這兩種後世成果,莫遲自問就足以應付這一年時間了,何況還有物理、化學、生物的一些基礎常識和實驗,也都可以在大唐現有條件下适當進行。備選的內容何其多,她唯一要思考和注意的,大約就是不要拿出太過驚世駭俗的成果來了。
自從來到大唐,遠離課本和課堂已經超過半年,如今為了給這些特殊的學生們上課,莫遲倒是驀然有了一種親切和熟悉的感覺,忙得頗為樂在其中。
此時的莫遲還不知道,就在她還思索着什麽東西可以拿出來授課的時候,她“發明”出來的鵝毛筆和炭筆,以及教導李貞等人的拼音、标點之類,已經開始引起了一場新的風波。
“老師您看。”李泰神色慎重,“這是拼音字母,這是标點符號,俱是學生托人從宮中抄出來的。”
“這是什麽東西?!”李泰之師、禮部尚書王珪接過來只看了一眼,就皺起了眉頭,哂然道。這上面寫着的字母,顯然不是這位大儒所能理解的東西。
“呵呵,這是學生的三嫂、吳王妃拿出來教導學生的諸位皇弟的,這些古怪的标記文字,是用來标注字的讀音和标注出文章的句讀的。”李泰摸了摸圓滾滾的下巴,“聽說,父親對此很是贊賞,稱贊吳王妃有奇才。”
“這東西……要怎麽使用?”聽說李世民也十分欣賞,王珪不免又上心些,仔細的看起來。但他從未接觸過這種東西,光用眼睛看又怎麽能看得出用法來?
“學生也不知其用法,正打算請九弟來解答一二。”李泰所說的九弟就是李治,李治在宮中跟随莫遲學習的事情,李泰自然一清二楚。
“如此倒也好,殿下求知之心一如既往,倒叫老臣欣慰。”王珪點點頭,表示贊成李泰的做法。
“說來奇怪,為什麽父親會安排三嫂來擔任弟弟們的老師呢?”
“魏王殿下,陛下聖裁,何須多想。”王珪收起寫有拼音和标點的紙張,揣入袖筒之中,“老臣還有些事情處理,先告辭了。”
顯然,說得淡定的王珪,也并沒有他所表現的那樣淡定。對于這種突然出現的東西,他心中的好奇和懷疑同樣強烈,急需找人商議一二。
李泰只好送走了老師王珪,然後靜待弟弟李治上門,心中卻猶自不快。去年開始,李世民安排他拜在王珪門下,而且是行了全套的拜師大禮,場面隆重一時無兩。誰知拜師之後,在做學問方面,王珪固然盡心指點,但只要提及政事,又或者提起李世民,王珪必定如這次一般避而不談,每次都叫李泰無比煩躁。
“四哥。”長孫皇後去世時李治還年幼,得以被李世民放在身邊撫養長大,因此對喜歡在父親面前讨好賣乖的這個哥哥很是熟悉。憑心而論,他并不怎麽喜歡這個四哥,那種總是長兄教訓幼弟的口吻,讓日漸年長的李治非常不滿,但不管心裏有多麽不滿,他依然老老實實的向李泰見禮,絕不會有半分疏忽。
“來,小治。”李泰的圓臉笑得皺成一團。“聽說最近,三嫂在宮中為你們授課?”
“是。”聽到李泰問起莫遲,李治緊繃的神色略略放松。“是啊,三嫂講課可有趣呢,比那些老師們講得都有趣。”
“喔?”李泰不動聲色繼續問道:“那三嫂都講些什麽?”
“嗯,講了拼音、标點,還有……”李治說了一半,忽然看向李泰,像是想到好主意一般叫道:“對了,四哥,不如你下次向父親請求一下,跟小弟一起來聽一次課如何?”
“這個嘛……”李泰一時有些猶豫。他素負自己才學過人,去聽這個年紀比自己還小的嫂嫂講課,實在有些抹不開面子。
李治像是早料到李泰的反應似的,溫和的笑道:“不然的話,弟弟實在很難描述三嫂講課的好處在哪裏。”
“那個拼音和标點,小治能不能教教四哥?”看到弟弟這種态度,李泰只好換了一種辦法,直接問道。
“教給四哥倒是無妨,不過一時間恐怕講解不完,四哥不知有沒有空閑?”李治很認真的問。
這話倒不是李治故意這麽說來和李泰作對,李泰今年新年時上疏給李世民,說自己要帶領文學館中衆學者編修一本講述大唐疆土人文的《括地志》,以彰大唐不世功業,李世民高興得還重賞了李泰。李泰此時應該正忙着修《括地志》,哪有時間去學什麽拼音字母?
“些許空閑還是抽得出來的,不妨事。”聽說連李世民也稱贊拼音字母的妙處,李泰鐵了心要學,自然不打算改變主意。更何況,看了王珪的反應,他有種預感,研究一下這拼音字母,說不定會在某些特殊的時候派上用場,也未可知呢?
七十九 聞聽安州仁風動
更新時間2013-7-14 23:45:34 字數:3316
李治可不知道李泰的小心思,就算他知道,也不可能拒絕李泰要學拼音的要求。畢竟這又不是什麽不傳之秘,他實在沒理由拒絕李泰,為這種小事和這位受寵的四哥鬧僵,殊為不智。但是李治也沒打算就這麽老老實實的把自己的所學所得就這麽告訴李泰,讓這四哥再次跑到父親面前炫耀才學。
所以一回宮,趁着當晚和父親及妹妹晉陽、新城兩個小公主一起用晚膳的機會,李治就把這件事略帶驕傲的講給了父親聽。
“喔,青雀也對拼音如此感興趣。”李世民笑着點了點頭,不予置評。青雀是李泰的乳名。
“是啊,四哥叫我有空就去教他。”李治也不介意父親這種暧昧不清的态度,反正他說出來的目的,只是為了不讓李泰學會之後拿到李世民面前炫耀罷了。
當然,李泰學習拼音字母的事情,李治同樣沒有對老師莫遲隐瞞。聽到這個消息,莫遲并不意外。李泰能讨李世民歡心,必有他的特別之處。歷史上的李泰就以文采見長,想來他的這份勤奮好學,就是他讨好自己那皇帝父親的秘籍。
既然得知李泰也在學習拼音字母,莫遲幹脆交給李治一套精致的鵝毛筆和炭筆,托他轉送給李泰。這兩種筆如今在莫遲帶着瑤華等一班宮女的研究下已經可以制作得非常漂亮華麗。除去李泰之外,宮中跟随莫遲學習的衆位皇子和公主們,也是人人有份。
莫遲在這幾位沒有出嫁的小公主們身上花費的精力并不比正經拜師的皇子們少。同樣的內容,她也一樣講給了感興趣的小公主們。每天早上,莫遲的凝雲閣裏都分外熱鬧。
在這種氣氛下,莫遲也第一次見到了她最介意的那位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今年剛十三歲,李世民已經為她選定了婚事,等到秋天時,她就要嫁給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了。接觸得多了之後,莫遲對這位高陽公主也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和其他個性溫順平和的小公主們不同,高陽公主言辭間都帶着一股爽直的味道,更貼近莫遲印象中現代女孩子的那種沖勁,而且頭腦特別的聰明——為了準備新婚需要的女紅,她來莫遲這裏的次數最少,但拼音字母卻比誰學的都快。比起兒子們,李世民顯然更寵愛自己的這些女兒,除了經常帶在身邊的晉陽公主之外,李世民也經常把高陽公主的聰穎挂在嘴上,寵愛之意一展無遺。
雖然高陽公主是李恪牽涉到謀反案中的“源頭”,但是此時的莫遲實在看不出這位公主被驕縱得分不清是非輕重的程度。仔細想來,她作為公主,為了和夫家的大伯争奪繼承權而起意謀反更是毫無道理可言。顯然,那件事關李恪性命的謀反案,并沒有史書上記載的那樣簡單。
莫遲在宮中一直住到四月,長安早從冰天雪地,變成了春意盎然。趁着拼音課程圓滿結束的機會,總算“恢複健康”的莫遲也向李世民告辭,離開皇宮,返回吳王府,改為定期入宮授課。在皇宮中居住固然錦衣玉食,但實在諸多不便,若不是李世民極力主張讓莫遲在宮中休養,莫遲早已打算返回王府。
楊伯對莫遲表态盡忠之後,對莫遲的态度也變得恭敬且親切起來。“王妃殿下。”
雖然主人許久不歸,王府仍被楊伯打理的井井有條。楊伯之前決心留在莫遲身邊保護她的安危,楊夫人和楊乘母子則陪同李恪到安州上任。楊伯他們全家不得團聚,叫莫遲心裏有些過意不去。反倒是楊伯對這種聚少離多的情況早已習以為常。原來他平日為李恪經營産業,東奔西跑已是常事,并不太把夫妻分離放在心上。
“楊伯辛苦了。”莫遲早就有很多機密的事情想和楊伯談,但是人在皇宮,她也不想冒着被人發現的風險,只好默默忍耐着,如今好不容易回到自家,已經堆了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她處理。
“楊伯,不知王府究竟都有哪方面的産業呢?”在宮裏的時候,莫遲心裏一直有着一個主意,如今聽楊伯提起他為李恪打理王府的産業,不禁詢問道。
“實不相瞞。”楊伯眼中閃過一絲得色:“天下各行各業,吳王府有份者,不說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