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26)

即望儀秋宮而去。儀秋宮中,靜得落針可聞,只有走近正殿,才可聽到一個女子清脆的聲音,“拼音已經講完,上次說到的總結方法,你們想出了幾種?

“老師,以韻母序,可以這樣排列。”聽得出,這是李貞的聲音。

女子似乎不太滿意這種方式:“如此排序,雖然規矩有理,但前人已經分好韻部,再改用韻母分序,反而不美。”

李治道:“既然如此,可以先用聲母排序吧,老師?”

“嗯,那麽我們今天開始就歸納聲母序。”

“莫遲啊,這是房玄齡房相。”李世民聽到莫遲講課正好告一段落,這才帶着房玄齡走進去,開口介紹道。

莫遲急忙帶着一衆皇子先向李世民行禮,而後又向房玄齡行禮。房玄齡辭謝不止:“老臣不敢當。”

給皇子們安排了作業,莫遲陪着李世民和房玄齡到一旁敘話。

房玄齡略略打量了一下這個自己聞名已久、無比好奇的吳王妃,總覺得有些眼熟,仔細想了許久,不由得心底一驚。想不到這吳王妃竟然與那位肖似,難怪陛下對她格外的疼愛。

“莫遲還要多謝房相之前為我與王爺擔任婚使。”與此同時,莫遲也在打量着這個名垂千古的唐朝名相。論氣勢,房玄齡顯得非常平和,不顯山不露水,唯有眼中精光,可以看出這位老者的睿智。

面對這樣的人物,莫遲不敢有絲毫大意,打起了十二萬分精神。她可不覺得李世民會無緣無故的把房玄齡這樣的重臣帶來與自己見面。

“哈哈,老臣也是遵陛下之命,王妃不必客氣。不過能為王爺與王妃擔任婚使,也是老臣之幸。”房玄齡說話滴水不漏。這個吳王妃美則美矣,乍看上去倒也不像是十分精明的角色,初看去,也難怪自己的兩個兒子看不出深淺。“其實,老臣今日前來,是為了請教王妃那拼音字母之事。”

“原來如此。”莫遲表面平靜,心頭卻是暗喜,自己的努力,果然有所收獲。自從入宮教課以來,她還是第一次獲得了接觸重臣的機會。根據自己的記憶,房玄齡去世在貞觀衆臣中算是較遲的一位,也歷經了廢立太子之事,未來他的支持,對李恪會有很大意義。

“房相請看,這就是拼音字母的全部。”莫遲将抄有全部拼音的紙遞給房玄齡。“字母分聲母和韻母,兩相配合,就可标注出所有文字的讀音。”

“喔?”房玄齡雖然聽李治對拼音推崇備至,但聽到莫遲如此說,仍感覺自己小看了拼音的作用。他沉吟片刻,道:“雖如此,這拼音字母,看起來倒不像是我中華文字……”

“房相所言不錯,這字母是莫遲根據胡商一張殘卷上的文字臨摹改造出來的。”按理說拼音文字來源于英文字母,但放在這個時代卻解釋不清什麽英國、英語之類的事情。莫遲雖然不知現在英語這種語言是否已經形成,但并不妨礙她利用這一點來扯謊。

大唐自貞觀以來,胡商甚多,不少人就來自歐洲,當時的大唐百姓已經對這些胡商見怪不怪,心懷輕視。胡商們為方便買賣,多學習中文,他們的文字,大唐中人反倒很少人注意過。莫遲這樣說,倒不容易被人拆穿。

“這字母文字倒也有趣,未知王妃殿下,如何想到利用外邦文字善加改編,來幫我中華文字注音呢?”

“莫遲一介女流,從前閨閣無事,讀書排解煩悶之餘難免喜歡胡思亂想。先父以經商為業,曾說過天下之大,各地口音相差甚遠,南北之間常致語言不通。我想,既然如此,文字讀音亦不免因此造成許多誤用。除非有準确标識,以正字音,才不致文字因地域之別導致讀音不同,造成後人困擾。”

房玄齡點點頭,心生一絲敬佩之意。這位王妃殿下能用異族文字研究出拼音,所說所想又頗有遠見,倒不似一般深閨小姐那麽不知世事,不但好學,更能有條不紊的敢于陳述自己的觀點,确實有些門道。“此物若真如王妃所言,能傳播于民間,應是大善。”

之後,房玄齡又仔細詢問了一遍拼音的讀音用法,雖然這些字母他一時間還不能全部記清,但對照着拼音字母表,其中所用的拼法規則卻已經了然于胸,叫莫遲暗嘆不愧是當今宰相,頭腦聰明,非一般人可比。

“陛下,老臣以為,拼音雖有大用,亦大善與天下讀書人,但若是打算将吳王妃這拼音字母推行天下,須有一番麻煩。”問明用法之後,房玄齡又考慮許久,方慎重道。

“喔?”

“以異域字母為我文字注音,恐不能為部分人接受,此其一。王妃以女流之身,研究出此等令諸位大儒亦難理解的新說,此其二。”朝中有人私自蓄意推動反對拼音之事,此其三。只可惜這第三條,房玄齡猶豫了一下,還是礙于皇帝的面子,沒有說出口。

李世民和莫遲都不由得贊同房玄齡的總結。這兩點,确實是拼音字母容易被人攻讦的地方。

李世民有些猶豫,按理說有房玄齡支持,尋常重大國事要辦成都不算難。偏偏拼音字母牽涉到儒學根本,天下大儒何其多,若光靠房玄齡一人支持,不但難以服衆,反而會連累自己這位老宰相。

莫遲卻道:“房相所說十分有理。既然如此,父親,我倒有個主意。不如召集諸位牽涉其中的大臣們,由我為諸位大人解說一番。之後視其結果,父親再做決定也不遲。”

“如此,就依你吧!”李世民覺得這個辦法倒也可以,點點頭,答應下來。房玄齡也覺得這辦法可以考慮。由吳王妃出面,總好過皇帝和大臣直接相争,只是不知這事對這位吳王妃究竟有何好處。

房玄齡卻不知道,能見到這些大臣,就是這位吳王妃所謀求的好處了。

次日早朝之後,李世民特意留下了近日苦心研究拼音字母的一幹臣等,前往兩儀殿議事。

“前不久,朕的兒媳想出了拼音這麽個小玩意,朕聽說你們對此,也很有興趣?”

皇帝問話,哪個還敢撒謊?王珪最先出列拜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老臣自魏王處獲知拼音字母,故拿去和諸位同僚一起參詳研究。”

李世民點頭道:“朕本打算過些日子,再拿出來與衆卿商議一番,誰知你們倒是早就知道了。如今你們既然已經知情,恰好王妃今日到宮中為皇子們授課,倒不如叫她出來,直接為你們解說一番,可好?”

“臣等遵旨。”皇帝已經說出這樣的話,一幹大臣就算對拼音有所不滿,也不能此時反對,只好齊齊點頭稱是。

“見過諸位大人。”聽得李世民如此說後,莫遲方從一旁屏風後面回轉過來。

“拜見王妃殿下。”

雙方客氣畢,李世民賜了座,莫遲和大唐一幹重臣分兩側落座,戲肉也就該開始了。

八十三 昔年公主似王妃

更新時間2013-7-19 23:29:22 字數:3800

“老臣乃谏議大夫王珪。”王珪率先開口。“王妃殿下,老臣從魏王處獲知拼音字母,可是王妃殿下所創?”

“原來是王大人。”莫遲知道這人就是李泰的老師王珪,不敢怠慢,打起精神道:“确是妾身所創,用來為文字注音,以免出現錯讀。”

“老臣愚鈍,苦思多日,卻摸不到半分頭緒。”王珪道。“用法極難明白。”

莫遲聽了,頓時微微一笑。在場的衆臣以為她嘲笑王珪,臉色頓時冷了幾分。

誰知莫遲笑過之後,叫過宮人,将一張被線條橫七豎八切割亂七八糟的白紙遞到王珪面前,道,“王珪大人,你看這張紙上,畫的是些什麽呢?”

“這……這根本就是胡亂畫出來的線條嘛。”

“非也,若是妾身心裏當他是樹,一直按着這個圖樣畫,這個圖樣對妾身就意味着樹。”莫遲說罷,方正色道:“拼音字母,便和這些胡亂畫出來的線條一樣,只是妾身選用的符號。大人雖然博學多識,但只看符號本身空想,當然猜不到妾身的心思,何談愚鈍?妾身倒是覺得自己陰差陽錯難住了王大人,甚為自得。”

“王妃所言甚是,老臣受教了。”王珪一愣,這才明白剛剛無論莫遲是微笑,還是用這畫的亂七八糟的白紙給自己看,都有寓意,意在為他們這些看着字母研究半天卻毫無收獲的人們解圍。

莫遲不厭其煩的再次簡單介紹了一下拼音的用法,道:“其實若是明白拼寫原理,記住這些字母,拼音非常簡單。”

“老臣魏征。”一旁魏征開口道:“這既然是王妃所創,但這些标記不知有何來歷典故?”

“這些字母是妾身以一本胡商所留下的殘卷上的文字為藍本編成,由于是殘本,妾身又不通異域文字,因此并無典故。”

“老臣倒要問問王妃殿下,既然明知這字母乃是番邦異域那些胡人的作品,為何要将它拿來為我邦文字加以注音?”這魏征生的一副棱角分明的面相,此時更是神色冷厲,不愧是一代名谏,氣勢十分驚人。“莫非王妃殿下以為,我泱泱中華,炎黃子孫上千年所用的文字,不如這番邦文字更能避免謬誤?

長孫無忌垂頭不語,心中卻有些得意。來之前他故意和魏征讨論拼音,對拼音明褒暗貶,終于激得魏征開口。

魏征說話和旁人不同,旁人都還顧忌皇帝,不敢肆意發表意見,但魏征這人卻素來以犯言直谏自傲,說起話來也不顧慮。莫遲年紀幼小,又是一介女流,很難應對這樣的對手。

雖然今日能來這兩儀殿中讨論拼音的人都是朝中重臣,那些小角色并未受召。可反對拼音的這些人裏只要有這魏征帶頭,将來也好随聲附和,壯大聲勢。

可惜長孫無忌卻小看了莫遲,或者說,小看了莫遲對魏征的了解。魏征進谏的特點,大概是歷史上關于魏征這人記載最詳細的部分。何況習慣面對現代各科老師們的莫遲,怎麽會把魏征這種程度的毫不顧慮放在心上?

“魏大人言重。”莫遲不為魏征氣勢所動,淡然道:“妾身既然身為大唐子民、吳王之妻,又怎麽會把自家文字貶低得不值一錢?我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窮妾身一生之力,亦不能将其中一二研究得清楚透徹。”

“喔?”看到自己的氣勢沒有吓到這位王妃,而莫遲又附和了自己的說法,魏征的語氣也為之一緩。

“異域文字,猶如畫符。”莫遲拿出給皇子們做板書用的那些紙張,令宮人舉着,展示給這些大臣們看。“我以胡商殘卷上文字創拼音,就是要借用這種純粹簡明卻迥異我華夏文字、不容易引起誤解的符號,來輔助我大唐子民學習漢字,有何不可呢?”

“以胡人番邦文字輔助,豈非我大唐文人之恥?”

“且不說趙武靈王時就因胡服騎射振興趙國,使其強大,就是到了我朝如今,男女不時還着胡服胡帽,不過只為日常穿着新鮮便利。”莫遲道:“凡能為我所用,皆可用之。我中華文明,貴在包容并蓄,我這源自番邦的拼音字母,已經過改造,讀音和番邦語言迥異,已成立足于我中華文明,助我中華文明廣泛傳播之工具,又有何恥可言呢?”

“即便如此,但人皆有懶惰之心,若因這拼音字母使用簡便而導致我文字荒廢,又作何解?”魏征繼續追問不休。

莫遲斬釘截鐵道:“不可能有此事發生。拼音字母雖然簡單,但只能标音而不能表意。比如wei這個音,我寫在紙上,魏大人知道我說的是尊姓,我單獨說這一個字,只怕大家都能想出無數個讀作wei音的漢字來吧!只标音不表意的拼音字母,必然無法取代漢字。”

“王妃辯才,老臣佩服!”魏征啞口無言,抱拳嘆道。

能辯倒了魏征,實在超乎在場衆人想象。誰不知魏征魏大人是個死腦筋,皇帝的話也無法讓他改變主意,誰知這次倒被這位王妃給說服了。

國子監祭酒孔穎達最後慎重開口,“這拼音文字,聽說殿下已經為諸位王爺講解完畢。但最近王爺們正求教老夫如何總結,不知王妃殿下何意?”

國子監是大唐的中央官學,可謂大唐時的最高學府。其中最高職務國子監祭酒,比起後世知名大學的校長更是厲害得多——誰叫在這個時代,高等學府只有國子監這一所呢!可想而知,孔穎達的意見,有多麽重要。他一開口,其他的官員也都噤聲不語,等着他的決斷。

“妾身以為,若能以拼音順序來編寫一本字典,可以将同音字和近音字總結起來,無異于是在《說文解字》等典籍之外,又重新創出一種利于讀書人學習我中華文字的工具,所以叫王爺們動腦思考一番。”由于孔穎達出名主要是學術關系,政事上記載甚少,莫遲對孔穎達的印象不深,但這并不妨礙她了解到這位孔穎達的重要身份,不敢松懈,認真的回答了他的問題。

“王妃這主意妙極,妙極!”孔穎達雖然是孔聖人嫡系,著名大儒,但卻并非死板拘囿于規矩之中的迂腐之人。他本來就在魏征提問時已經被莫遲說服,如今聽到能夠以新的方式編寫字典,頓時精神百倍。

莫遲不明所以的看着孔穎達時而沉思時而歡欣的模樣,搞不清這位大唐天下最高等學府的管理者怎麽會有這種表現。卻不知道讀書人若想要名垂千古,無非是做官和著述兩種。做官,孔穎達已經做得很大了,著述雖然也有不少,但始終缺些能夠曠古絕今、被後世讀書人封為經典的作品。如今聽到莫遲提議新編字典,當然喜出望外。

孔穎達起身,先朝莫遲一躬到底,吓得莫遲急忙起身避讓:“老大人切莫如此,莫遲愧不敢當。”

“當得,王妃殿下切莫推辭。王妃為天下讀書人創此拼音,”

拜倒在地。“老臣以國子監祭酒之身,請陛下頒旨,令拼音字母得以同行全國,便宜天下讀書人。”

“孔愛卿快快請起。”李世民道:“朕以為,這拼音,于教化子民大有效用,不過這是吳王妃自己編出來的,如今放眼天下,也只有這吳王妃一人深谙其中三昧。朕就算想要在天下推廣開,也很艱難。”

“這不妨事,國子監中博士衆多,大可派來随王妃學習。”

“陛下,老臣以為不妥。”長孫無忌這才第一次開口,“王妃身份尊貴,又是女子,給國子監中的諸生講課,偶爾一為還好,總是如此,多半不妥。”

長孫無忌說的理直氣壯,孔穎達一時間也很難反駁。李世民打圓場道:“此事體大,也不急于一時了,可容後再議。莫遲丫頭,此事既然已經定了,你就先去凝雲閣吧,最近朕那些寶貝女兒們,可是想你的很吶!”

“是,莫遲告退。”莫遲極力控制自己不去注意嘴角帶出一絲淡笑的長孫無忌,若無其事是告辭離開了。

莫遲告退到宮中與公主們見面,主角一走,衆臣也都識趣的告退離宮,李世民唯獨留下了房玄齡,直言問道。“房卿,你看莫遲這丫頭如何?”

“王妃殿下聰慧過人,眼光也非尋常女子可比。”房玄齡猶豫一下道:“容貌之外,連那份氣度胸懷,都和昔年平陽公主殿下十分的相似。”

“你敢說出來,無忌卻不敢。”李世民輕笑一聲,對房玄齡的話毫不意外,“無忌過于慎微,坦誠之處莫說是和魏征相比,都遠不及你和如晦多矣。昔日朕初見莫遲丫頭,便覺得她談吐氣度肖似我那三妹,就是眼光,比起三妹也不遑多讓。來,你看看這個,這是莫遲丫頭親手所書。”

說着,自有內侍送上之前莫遲寫的三條政見。

“王妃倒是寫得一手好字。”房玄齡一眼看見,就先贊了一句。

李世民笑道:“确實。”李世民最愛書法,因此時下朝中大臣,無不刻苦練字,朝中書法出衆的臣下也不在少數,但莫遲的字出自女子之手,柔中帶剛,又別有一番韻味。

誇了字,房玄齡才把內容一條條看去,越來越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這些想法出自剛剛那個嬌弱的小婦人。若說需要靈氣過人,才想得出拼音字母,那能有這些見解,非有治國的天賦不可。這些見解,也虧得這位王妃敢呈上禦前。他本來以為吳王妃蕭氏是個心機深沉的人,但現在看來,這女子雖然頭腦聰明才氣過人,但是做事畢竟還是趨向幼稚天真,不然她就算能想到這些,也不該就這麽交給李世民才是啊!

“朕那時候微服出宮,偶遇莫遲,認出她是朕為恪兒選定的兒媳,本想試探一二,沒想到這小丫頭談吐不俗,報國之心拳拳,朕稍稍一問,她便毫無顧忌的對國家大事侃侃而談。這模樣,活像是當年三妹的模樣。”

提起平陽公主,房玄齡也不禁輕輕翹了翹嘴角。“公主殿下性格率真敢言,實在不輸男子。”

聽了李世民的話,房玄齡這才知道莫遲和李世民之前曾在宮外見過面的事情。李世民偶爾微服出宮,一定須得瞞住的人是魏征,伴駕的多是國舅長孫無忌,在房玄齡這個位置上,這件事不是秘密。聯系起長孫無忌提到拼音和莫遲時的态度,房玄齡的心裏頓時對這位相識多年的同僚有了一絲不滿與懷疑。

長孫無忌對莫遲的了解,明顯在其他大臣之上,按照他的地位和身份,完全可以拿出實證來說服所有人不必對拼音之事太過執着多慮。而且,九皇子李治是他嫡親外甥,他也完全可以了解到關于拼音的最準确信息。相信李治會對他說得更加詳細。但長孫無忌卻沒有這麽做。他采取的做法,卻是在大臣之中針對拼音之事煽風點火。

想到這裏,再看了莫遲的三條政見,房玄齡只暗暗在心裏嘆了口氣。因是椒房之戚,長孫無忌為官素來小心,可是看起來,他的謹慎小心之外,何嘗沒有私心?他防的是這位聰明單純的吳王妃,還是她身旁的那位吳王?

八十四 如今女皇還媚娘

更新時間2013-7-20 23:45:47 字數:3836

長孫無忌對李恪格外戒備的心情,房玄齡是很不理解的。

不錯,李恪和李承乾同歲,這兩位皇子,都是他們這一幹秦王舊臣看着長大的,和其他李世民登基後出生的皇子各有專門的師傅教導不同,這兩個同齡的皇子,那時候在秦王府裏是一起接受教導的。從資質上說,李恪雖然調皮貪玩,不像李承乾自幼懂事努力,天資卻比李承乾更高一籌,身體也較之多病的李承乾健壯。

但從母親的身份和受寵程度上說,李恪根本無法與李承乾相比。長孫無虞是李世民的正妻,也是李世民最愛的女子,李世民登基為帝,長孫無虞受封為皇後,嫡長子李承乾順理成章為太子。即使後來長孫後早逝,李世民也依然對皇後所出的子女疼愛有加,甚至帶到身邊撫育。李承乾自己也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帝國繼承人,以此看來,長孫無忌的忌憚和戒備,都顯得非常多餘。

如今,吳王并沒有特別受寵,而這個吳王妃雖然神态相貌有幾分肖似李世民之妹平陽公主,但聰明有餘、城府不足,更是沒有任何理由需要長孫無忌如此費心。聽說當初長孫無忌曾經在吳王妃向李世民行禮的時候擅闖過兩儀殿。單就這件事,房玄齡就覺得自己這位同僚實在是太過失策。

長孫無忌如此表現,以李世民這一世英主的聰明才智,不可能不知道他對李恪有想法,但是皇帝不提,房玄齡自然也不會做那些愚蠢得戳穿長孫無忌心思的事。皇帝對長孫無忌的愛寵在自己之上,這些話說得透了,對自己無益。

“王妃殿下所書的三點見解頗為不俗。”房玄齡非常客觀的做出評價。“以當時王妃這樣未出閣的女子而言,确是非同凡響。不知道陛下如何打算?”

皇帝的決定如何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昔日那歷經兄弟阋牆而奪得皇位的年輕的将軍,經過這十幾年的歷練,早已成為了不世明君。房玄齡陪伴在李世民身邊這麽多年,早已經将自己的尺寸把握得爐火純青。所以,他恰如其分的承認了莫遲的才能,絕不會做多餘的事情。

“朕想,那孩子雖然聰明,但性格直率,這份才能,當用則用,她是朕的兒媳,朕就随她去就是了。”李世民道:“房卿以為如何?”

李世民把房玄齡留下,顯然就是為了确定自己該如何對待這個聰明能幹的兒媳。本來,李世民是沒打算把莫遲派去做別的,留下教教小皇子小公主,等着年底李恪回來也就是了。但是滿腦袋學術研究的孔穎達,卻不經思考提出了一個讓李世民非常難以處理的建議。在國子監設立女師,是開國子監之先河的事,何況莫遲不僅身份特殊,又不是個書呆子類型的儒士,叫她去教課,李世民難免不踏實。

“臣也以為,若是勉強,或許不美。”房玄齡贊同道。他很明白李世民的顧慮,以自己的贊同給李世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達成了默契,莫遲的事情,算是就此解決。

莫遲卻不知道李世民和房玄齡為了自己,還特地秘密的商議了一番。她離開之後,就到宮中為她特別保留的凝雲閣去了。只是這日凝雲閣等着她的客人,卻不是之前她所見過的小公主們,而是一個年輕的陌生少女。

這個少女梳着貴氣逼人的螺子髻,簪着華貴的金釵和步搖,看到莫遲回來,面露欣喜的迎了上去。

“這位是?”莫遲好奇的朝一旁侍奉少女的宮女問道。

遠看尚不明顯,等到近看莫遲才察覺到,這位少女年齡看着甚至比自己還小,但那容貌實在是美得令得到墨池身體的莫遲第一次覺得有種自嘆不如的感覺。

潔白細膩的皮膚如玉石般美麗,靈動漆黑的丹鳳眼,鳳眉上挑,斜飛入鬓,豔麗得令人挪不開視線,眉間飾有精致的花黃,唇脂調和得并不是鮮紅,而是一種青春活潑的桃紅色,和她身上的桃紅褃子相映成趣,柳青色的束腰使她的身段更顯婀娜,但最為神奇的,莫過于這種本該惡俗的桃紅柳綠,穿在她的身上,生生的穿出了一種大氣和貴氣。在這位少女的面前,之前還曾引起莫遲一絲危機意識和嫉妒心情的洛玘那種小家子氣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臣妾是宮中的才人武媚。”武媚娘雖是李世民的嫔妃,但品級遠不如莫遲這親王妃,因此微微行了一禮。宮中的衆多妃嫔和莫遲沒有什麽過多接觸,倒不是莫遲不想和她們接觸,而是雙方的立場太過微妙。除了正經的婆婆楊妃,武媚娘還是第一個來這凝雲閣的後/宮嫔妃。

莫遲急忙伸手扶住。“原來是武才人。”

這一禮,無論是以對方也算是庶母的輩分,還是這位武才人本身,莫遲都不敢接受。武才人?那算得什麽!若一切按照歷史發展下去,這女人将來可是要稱帝的。難怪這個看似年幼的少女周身有種特殊的美感,原來竟是個年輕的小婦人。

“臣妾早就聽說,王妃殿下美貌無比,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武媚娘歡歡喜喜的拉着莫遲的手,毫不掩飾的打量欣賞着,而後出言贊嘆。

“武才人才是國色天香,莫遲自愧不如。”

武媚娘輕輕掩住櫻口笑道:“我看我們的年紀差不多,反正沒有外人在,我們也不要這樣虛頭巴腦的客氣個沒完,你不要叫我武才人,就叫我媚娘,我就叫你莫遲,好不好?”

說罷,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莫遲。但莫遲略一思忖,還是婉言拒絕道:“才人若想稱呼莫遲的名字,自然無妨。只是莫遲輩分較低,卻不敢直呼才人閨名。”

“哎……”武媚娘遺憾的嘟起小嘴,但嘴上卻沒有再堅持:“也對,是媚娘太不經考慮了,莫遲不要怪我。”

“莫遲不敢。”莫遲令人去取些待客的果子點心,自己則陪着武媚娘一同坐下。“不知才人今日造訪凝雲閣,有何指教?”

“是這樣的,莫遲知道我年紀小,又不是選秀入宮的,在宮中沒什麽伴……”武媚娘神色有些黯然。“所以日常倒是這些公主們多與我交好,我聽說莫遲才學出衆,因此特來請教一二。”

“才學出衆實不敢當,些許讀過些書,自己得了些想法罷了。”武媚娘雖然沒有點明,莫遲卻猜到她多半也是為了拼音字母而來,也不遮掩,直接問道:“不知才人是否也想找莫遲學那拼音字母?”

“莫遲果然聰明絕頂,我還沒說,就被你猜中了。”武媚娘彎起眼睛笑了,“不錯,我就是為了這拼音字母而來。我聽到了不少傳說,有人說是吳王妃夢中被神人傳授,有人說王妃發現了什麽古籍秘本,反正傳的神乎其神的。媚娘雖然愚魯,也想學個一二。”

“這好辦的很。”莫遲朝瑤華示意了一下,瑤華心領神會的去書房捧出一個薄薄的小冊子。“這是莫遲親手編寫的拼音綱要。拼音字母的每個字母的讀音和使用方法,都在上面了。這些字母是我将一本用番邦文字寫成的殘卷裏的字母變換出來的,倒是沒那麽離奇。”

“喔?”武媚娘拿過冊子,急忙打開看了起來。“莫遲的字倒是漂亮。”

“過獎了。”這類誇獎莫遲已經聽得多了,因此也不再像過去那樣有些不自在。被人盛贊過的琴技、書法和畫藝,莫遲雖然都是從墨池當初的元神中繼承而來,但是日常自己也從未疏于練習,如今聽到誇獎,已經漸漸能夠坦然接受。

“真難為莫遲能想出這些東西來。”武媚娘細致的讀了一遍,“到現在媚娘都覺十分驚嘆,學會此物,對讀書識字實在大有好處。若學生先學會了拼音,就能自己學會不少陌生文字,那些教書先生們,恐怕要丢飯碗喽……”

莫遲一愣,這些王公大臣,包括李世民這個皇帝,都沒想到這點,偏偏武媚娘能一言點破。

“給,物歸原主。”讀完冊子,武媚娘把冊子交給了一旁的瑤華。

“才人收下無妨。”這本來就是寫出來送人情的,莫遲自然不會吝啬。

誰知武媚娘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說出來有些不好意思,媚娘自幼讀書,三日之內,過目不忘,三日之內再讀一遍,一月不忘,一月之內又讀,終身不忘了。這冊子裏的內容我正好回去默寫一遍,到時候應該沒有問題。若有不懂,再來請教莫遲。莫遲編出這麽精巧的拼音字母,才華實在令人驚嘆!”

莫遲強壓下聽說武媚娘過目不忘的驚訝,由衷稱贊:“才人能夠過目不忘,才是聰穎過人,莫遲自愧不如。”

“想來陛下也已經看到了拼音的好處?”

“是。”

“那就好。這拼音不但可以矯正我邦文字讀音,又因它脫胎于番邦文字而易于向那些胡商、番人傳播,到時候那些異族之人用我文字,說我語言,連這異域番邦将來亦在大唐鼓掌之中,陛下果然遠見,不曾錯過此物。”武媚娘神色傲然,雙眼灼灼放光,渾身上下充滿了一種神奇的魄力。

這點別人從未說過,李世民是不是想到了,莫遲也猜不出來。在面對這位真正的政壇女強人綻放出的霸氣時,莫遲除了笑笑,實在不知該說什麽才好。她最初在李世民面前顯露才能,用的就是歷史上的武媚娘曾提出的內容,但就算沒有這些內容,也無法遮掩武媚娘超出尋常女子的政治頭腦。

武媚娘與莫遲歡談許久,這才告辭離去。兩人雖然身份和輩分都差異極大,但都是那種見解和時下女流截然不同的女子,倒真是相談甚歡,俨然成了一對手帕交。

然而那副天真愉快的模樣,在武媚娘走出凝雲閣的時候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敏銳果決的神情。

“娘娘,您這樣與這位吳王妃交好,難道今後是真的想和她合作嗎?”跟在武媚娘身邊的心腹宮女不解的問。

武媚娘一挑鳳眉,“現在當然要與她合作,但以後就不一定了。本宮一直很奇怪,最近陛下為何對本宮突然冷落起來,若是跟這個莫遲有關系,那至少要先知己知彼才行。宮中傳言很多,不可盡信,不可不信。你以後多多留心些這吳王妃什麽時候入宮,什麽時候離開。她之前在宮裏住的時候我沒有來結交,已經失了先機了。”

另一邊,瑤華也在問莫遲相似的問題。“小姐,想不到這位娘娘這麽好學?”

“好學?”莫遲淡笑着搖了搖頭,“她一定是知道了父親對拼音字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