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回來啊?我們會賓樓定然不叫公子失望
的百姓交代呢!”和康氣血上湧,頭暈得厲害,狀若瘋癫:“我怎麽不愛綿亘,我愛他的呀!我就是怕毀了他!我怕天下漢人說他亂.倫,我怕天下庸人說他尚主,我怕……真有那麽一天,是我親手毀了他呀!我藏得這麽辛苦,我眼看着他那樣難受,可最後……可最後還是為了要救我死了呀!”
和康腿一軟,重重跪在了乾清宮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崩潰的哭了:“我眼看着他咽氣,親手送了他最後一程,可到頭來,我連為他報仇都做不到!我算什麽公主啊,算什麽天賦異禀啊……”
“行了不要哭了!”乾隆大吼一聲:“你既知道你是堂堂固倫公主,就在這裏一哭二鬧,成何體統!朕知道你傷心,知道你有諸多無奈!但你也不該這樣私自動手,你讓朕怎麽處理?要小七小九,十四十五怎麽辦?”
和康被吼得一愣:“你吼我?你還是覺得,我做錯了?”
“因為她是你喜歡的女人嗎?”
和康站起來,臉上的表情一點點破裂。
她指着自己:“那我呢?綿亘就不是我喜歡的人嗎?你這輩子,喜歡了多少個女人啊?這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我呢?我就喜歡了這一個,他才十二歲!他有大好的前途還來不及去實現呢!魏氏何其險惡,她三言兩語挑撥得永珹放簫劍,挑撥得他想要了十二哥哥的命!”
“是她了解不足,才導致簫劍這樣身手不凡卻又與皇帝有着深仇大恨的人被放了出來!”
“倘若不是綿亘想救我,簫劍若是成功,皇帝也是,十二哥哥也是,還有我,哪一個逃得出去呢?”
“你還在我面前維護那個賤人?!我……”和康一口痰卡在喉嚨裏,眼睛一閉,氣得暈死了過去。
乾隆本被她逼問得節節敗退,突然見她兩眼翻白,他一時只顧得心驚肉跳的把人接住,大喊禦醫:“吳書來!吳書來!快叫禦醫!”
乾清宮便又是一陣兵荒馬亂。
而乾隆看着被人小心翼翼伺候着的小姑娘,心裏除了心疼,再也生不出一絲責備。
這個自小聰慧至極的孩子,剛剛在他面前字字泣血,撕心裂肺……
他是那麽心疼她的啊,自小心疼到大的孩子,他怎麽會舍得為了一個女人就責怪她呢?
他着急的,是和康年僅八歲就染了鮮血,是她這樣不信任他這個皇阿瑪……
Advertisement
究竟是他會看重一個女人多過他最寵愛的孩子,還是和康自己太不信任她在他心裏的地位呢?
他原以為,和康就是再早熟,她也許能看得明白宮裏的風雲詭谲,也許能開口預測大清周邊的戰事,也許能一絲不差的算計從未接觸過的人,但應該不會用情至深吧。
因為這種事,他這個當爹的活了五十來年了也沒弄明白過,何況和康才不到八歲啊。
可綿亘死後這兩個月,和康的種種表現都在告訴他,她真的是那樣深切地愛着綿亘。
可即使是這樣讓她痛不欲生的時候,她仍然能保持冷靜迅速查出事情的真相;在查出真相之後,即使她恨的咬牙切齒,卻依然會顧全大局的選擇放過那個始作俑者。
乾隆突然有些疲憊的嘆了口氣,吩咐道:“好好兒照料公主,倘若有一點半點閃失,朕唯你們是問!”
禦醫太醫們便都喏喏應是。
一時乾隆出去了。
他腦子裏轉了幾個回合,終于是讓吳書來下旨:令貴妃魏氏為争寵用十四阿哥的身子做籌碼,如今發現十四阿哥已是氣短之證,上察魏氏此不忠不義不仁之性,着降為答應,褫奪封號,打入永巷,永世不得出。其膝下七格格九格格交由慶妃撫養,十四阿哥十五阿哥交由忻妃撫養,擇日更換玉碟。
索性和康在正面對上魏氏的時候處理得當,提前派了暗衛過來封鎖消息,又快速的把四個小孩子轉移了出去,這件事倒還不至于鬧得太大,乾隆收尾起來倒不是很麻煩。
可越是發現和康處理周全,乾隆就越是心疼。
這是怎樣強大的心性,才能讓一個八歲的孩子這樣悲傷和痛恨一個人的時候,都能把這一切處理的幹幹淨淨啊?
乾隆從來算不上心慈手軟那一類的人,但他光是想想,就覺得……他自己也未必能有和康這樣明事理。
可他……剛才卻訓斥了她,也難怪她會氣急攻心吧。
一直擔心着和康卻又被她抵觸在外的皇後和太後,接到了乾隆派人給她們的消息,都着急了。
她們急匆匆地趕到乾清宮,卻被乾隆攔住了,兩人只好跟着乾隆去前廳議事。
乾隆将自己才做的決定告訴她二人,也不管她們有多驚訝,接着說:“朕說到這裏,想必皇額娘和皇後也應該和朕想的一樣,也許綿亘就此去了,倒還是一件好事。”
太後看了皇後一樣,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道:“和康用情太深,而哀家與皇帝皇後盡都不曾察覺。倘若和康真的要不辜負皇帝所托,情願她将來荒淫無度些,也不能如同這般愛一人至深。這無疑是最忌諱的。”
皇後一臉懵逼,有沒有搞錯啊拜托!她的女兒就喜歡了這麽一個男孩子,并且看之前的情況,這兩人也是很願意撮合他們的,怎麽這會兒和康都傷心成這樣了,他們居然說“死的好”?是這個意思吧?!
皇帝見皇後還沒懂,便道:“皇後,以十二的資質,要做名正言順的儲君還差了點火候,但是如果和康願意一心一意的輔佐十二的話,那必然要多一份保障……”
皇後驚訝的捂住了嘴,被吓的後退了兩步。
“和康是女孩子啊!”
“女子又如何?照樣是大清的公主,是愛新覺羅家的血脈。李唐時期,不是還有那武則天?和康的能力只會比那武氏更好!”乾隆帶着點驕傲這樣說。
皇後還是有些難以接受:“那和康怎麽辦呢?她一個女孩子家家的,倘若去輔佐十二了,她怎麽嫁人呢?”
乾隆沉吟一會兒,道:“她既是半個儲君,若将來不可與十二平分天下,那時再嫁,只會嫁的更好,倘若不嫁……那就養些面首,也使得。”
皇後:“!!!”這麽刺激的嗎?
太後安撫着她,道:“和康的天賦,你我都是看在眼裏這許多年的,只是怕你沉不住氣,這才一道瞞着你。但是如今,也是時候叫十二跟着和康好好學了,你自然要知道這些。如今皇帝已然決定,你就放寬心吧。”
皇後難受極了。
她的女兒痛失所愛,這兩個自小寵愛着她的人卻因為她的所謂天賦和能力,而認為綿亘死的好?
這是何等的鐵石心腸!
但是皇後不能說出來,她只能一邊心疼着她此刻還昏迷不醒的女兒,一邊模模糊糊的點頭表示她知道了。
這三人的商議,和康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清醒之後的第一件事,是将福爾康和夏紫薇關進同一間牢房,将福倫夫婦接進去為他二人舉辦了婚禮,然後許諾,會讓福爾康和夏紫薇生兩個孩子,都接出來交由福倫夫婦撫養,然後會将福爾康和夏紫薇遠遠的送走,只給了基本的盤纏。那時,若是福倫夫婦想放下嗷嗷待撫的小孫子和一身官爵去尋找福爾康夏紫薇呢,全憑本事。
接着是小燕子,雖然她是簫劍的妹妹,但多方考察認為簫劍還沒來得及把小燕子認回來,便也不取她性命,只把她送去鄂弼家中。同時答應鄂弼的,将五阿哥放出來,使鄂琳與永琪成親。而永琪為了小燕子能自由自在的活着,自然也就同意了這門婚事。
再有四阿哥永珹,仍然保留了他的爵位,令他出繼履親王嗣下,但終身不得如朝堂,且履親王逝世之後,外放江南府,不得再回京城。
做完這些決定之後,和康就真的再不提起綿亘的半句話,仿佛真的忘記了這個人,又或者這個人其實從來都沒有存在過。
和康開始全力教導十二阿哥怎麽去判斷後宮的女人的腌臜事,并告訴他為君者重要的事是什麽。
這些事,乾隆自己不是不能教,但他政務繁忙,十二又怕他得緊,再說乾隆是相信和康的能力的,便也放手了。
當然乾隆也知道,和康時不時會帶着一把精巧的小匕首去永巷待上一兩刻鐘,具體做了什麽,他也不願意去了解。
他知道和康心裏壓了太多的事,這麽點子發洩,總還是要有的。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緬甸一帶對雲南邊境發動戰争,乾隆帝早有防備,與暹羅聯合将緬甸全力壓制,全戰争歷時一年,以大清大獲全勝告終。
乾隆二十八年四月,永巷答應魏氏逝世,據收屍的人說,他從來沒見過如此血肉模糊的軀體。
乾隆二十九年七月,皇後嫡女固倫和康公主突發哮喘,一度徘徊在死亡線邊緣。
乾隆三十年一月,乾隆帝聖旨,立皇十二子永璂為皇太子,同時立固倫和康公主為攝政王,意為輔佐皇太子。
乾隆三十五年一月,自四川傳來喪報,西林覺羅家大姑娘鄂燕身染惡疾,于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去世。得到消息的榮親王永琪僅僅點頭示意,陪嫡福晉西林覺羅.鄂琳遠赴四川娘家參加葬禮。
乾隆四十年初三日,乾隆嫡女固倫和康公主,聖上親封攝政王,自刎于自己卧室,時年僅二十二歲。
帝後大恸,皇太子永璂意志消沉達半個月之久。
至此,屬于一代攝政公主的故事,終于落下了帷幕。
番外.和康何康
她是大清史上唯一一位被封為攝政王的公主,她本該有無與倫比的尊貴和榮華。
她今年就二十二歲了,已經是老姑娘了,皇阿瑪和皇額娘都很着急,張羅着想為她找一個乘龍快婿。
那個男人要足夠優秀,這樣才能配得上她的身份和才能。
當然那個男人要能夠讓她喜歡,否則的話不如随便找個唇紅齒白的小公子當面首呢。
到現在為止,她已經教導了她的哥哥有十四年了,這也就意味着她的愛人已經去世了十四年了。
十四年啊,是怎樣的思念,能走過這十四年還不曾化為灰燼?
她的哥哥今年就二十三了,年紀不小了,可皇阿瑪的身子還是那麽好,她有些擔心等皇阿瑪退居二線的時候,她的親侄子都要當爹了。
如果別的不可以,那只能讓她以命相抵了。
她是知道乾隆對她抱有多麽偉大的期望的,但所有的皇帝都不會那麽希望看着自己漸漸老去,而繼承人一天比一天能幹,一天比一天羽翼漸豐的。
她擔心會不會有一天她也護不住永璂了?她已經失去了愛人,不能再失去親人了。
而且……就算儲君是她的哥哥,有一天登基為帝了,大約也不會心甘情願的讓一個攝政公主在他旁邊時時刻刻提點着吧。
很早的時候,永璂就表示出了,他不願意一直依托着妹妹和母親的庇護成長,不是嗎?
其實她也漸漸的感到,她的身子一年不如一年了。自十一年前那一場哮喘過後,其實每年都會或大或小的發幾次病,纏綿病榻的時間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與其等到她毫無準備的突然死亡,不如……讓她的死亡,也有一點意義吧。
榮親王的存活是讓她覺得最不可思議的一點,難得他放下了小燕子,卻也熬過了命運的天譴,那麽比起她這麽個女兒身,換榮親王來輔佐新皇,應該是更能夠堵住那些文臣禦史的嘴吧。
她也有點熬不住了……
如果以前還能用折磨魏氏來發洩她心裏那塊不能叫別人查覺的傷口,那麽自魏氏死後,她所有的悲傷……就真的只能靠她自己扛着了。
她有點累了其實,但是她仍舊是誰也不能說。她不能落了他人口實,他們會說是乾隆強人所難,會說和康公主是對乾隆心存不滿。
她也不能等着新帝登基了再去世,那不利于她的哥哥收歸民心。
她也不能在還沒有教導哥哥成功之前就死,否則她忍耐這麽些年,真的就毫無意義了。
總之……這個時候就死了,是最好的吧。
不用躺在病床上擔心別人為所欲為,不用苦苦挨着對那個人的思念面上卻還要強顏歡笑,不用陪着她哥哥,不見終點的等待。
她向來活得清楚,也正因如此,她這一生,極盡榮寵也極盡疲憊。
可現在,她有決定自己要不要繼續下去的權利。
所以那一刻,她端着劍,結束了她這真真假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