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黃牌
延興四年的春天,燕京城裏街頭巷尾都在議論一樁孝女為父伸冤的奇聞。“這齊氏女年方豆蔻,卻生來一副男兒的膽氣。齊禦史在廣西被害,還背上了索賄貪腐的罪名,連累得家人慘死,虧得這位身在老家的幼女孤身上京,尋到嚴家門下,才能為父伸冤,報得此大仇!”
“于大哥,你說的是哪個嚴家?可是那兄弟皆翰林,子侄俱孝廉的嚴家?”旁邊一人問道。
那姓于的點頭:“不是他家還有誰?他們嚴家那可真是咱們大齊一頂一的書香門第,已故的嚴閣老就不說了,單說他三個兒子五個孫子,就沒有一個不是出類拔萃的。如今只有長房長子已然致仕在家,就在他們平江的書院講學,說來也巧,長房長孫竟是跟他父親一般性子,中了舉人之後再沒參考,只一心經營書院,聽說還頗通農事,連那地方巡撫布政使一級的要員都得去跟他請教呢!”
旁觀的人嫌他說遠了,就打岔:“先別說這個,不是說那齊氏女為父告禦狀麽?”
姓于的指着他笑:“你這老兄一看就是外來的,告禦狀雲雲都是旁人胡謅,咱們京裏的人卻都知道,根本沒有告禦狀這回事!實則是齊氏女在從人護佑進京之後就直奔了嚴家,請嚴學士出面,将他們帶來的證物上交了刑部大理寺,這案子才能重新開審,最後為齊禦史平反昭雪的。”
衆人啧啧贊嘆,又問細節,那姓于的得意洋洋,給他們細細分說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接上文:
此時此刻,話題中的人物齊家姑娘還真就正在嚴家,“多虧了二奶奶您照顧,不然我真是,都沒法出去見人了。”齊姑娘生的杏眼桃腮,穿着素色衣裙,是個典型的江南美人。
劉湘笑着回道:“難得你不嫌棄,你和廷绮年齡相當,身量也相差無幾,穿她的衣衫倒真合适。”齊姑娘來京的時候為避人耳目,一直女扮男裝,所以此時翻了案,她卻沒有女裝可穿,劉湘就找了廷绮做好的衣服給她。
“我怎麽會嫌棄?”齊姑娘不安的搖手,“這是二小姐的新衣裳,我穿着很是不安。”
旁邊的廷绮淺淺一笑:“齊姑娘快別客氣了,我的衣裳也多,你就安心穿着吧。”
齊姑娘這才沒再說什麽,又說起別事:“如今案子已結,我跟下人商量了,也不能總在貴府攪擾,打算讓他們出去租個宅子自住。”
劉湘驚訝:“還要租宅子?你不回平江了?”
齊姑娘臉上一僵,低下了頭:“家中已經無人,我回去,怕親戚們攪擾。”
劉湘想起她家出的事,憐憫她一個女孩兒孤零零的,就說:“你自己一個人出去租住,總不是長久之計,其間也必有許多不便,還是先住着吧,等平江那邊有了新的消息,你再回去不遲。”丈夫已經給公公去信,想請家裏幫着斡旋,找一家齊家的親戚收留齊姑娘,為免節外生枝,不如讓她留在家裏。
齊姑娘心中一喜,面上強自忍住,又推辭幾句,才起身道謝:“真是打擾您了。”說完坐下又跟劉湘母女說了幾句話,門外忽有下人回報:“二爺回來了。”
廷绮和妹妹廷紋起身相迎,齊姑娘也跟着站到了一旁,嚴誠進來看見齊姑娘在這有些驚訝,就多掃了一眼,廷紋眼尖,看見齊姑娘臉上緋紅,身上白衣勝雪,顯得臉蛋越發嬌豔,就拉着她和姐姐告退:“我們出去玩,別耽擱爹爹和娘說話。”硬把齊姑娘拉了出去。
等把齊姑娘應酬走了,廷紋就跟廷绮說:“姐姐,我不喜歡她!”
廷绮有些驚訝:“為何?她做什麽事得罪你了?”這位齊姑娘的父親齊文湘禦史從前是竹林書院的學生,她說話行事溫婉有度,難得又有主意,性子堅韌,獨自上京來為家人伸冤,爹娘對她都有幾分憐惜,還讓她們姐妹好好招待,卻不知為何惹惱了妹妹。
“她并沒得罪我,可是你沒見到她看爹爹的樣子,就像是,就像是,哎呀,我說不出口!反正是沒羞恥!”廷紋跺腳說道。
廷绮吓的忙去捂她的嘴:“不許胡說!齊姑娘和我一般年紀,怎會……”
廷紋不服氣:“一般年紀怎麽了?爹爹又不是她爹爹!再說爹爹本就生的玉樹臨風,對她說話就像跟我們一樣,她會錯意也不是不可能!”
廷绮目瞪口呆,妹妹是比較早熟懂事,可她這麽小說出這樣的話來,還是讓廷绮十分驚吓:“你這丫頭,怎麽什麽話都敢說!不行,我要告訴娘去,讓她好好管管你!”
“告訴就告訴!我本來也要告訴娘,讓她多些防備呢!”廷紋絲毫不怕,等探知爹爹已經出了二門,索性拉着姐姐去找母親,把自己剛才的話都說了。
劉湘聽完先也是跟廷绮一般反應,呵斥了廷紋幾句,又讓身邊的心腹婆子拉着她回去管教,還讓廷绮好好看着她。等兩個女兒走了,她身邊的丫鬟卻欲言又止,劉湘皺眉:“有話就說,做什麽吞吞吐吐的?”
那丫鬟糾結半天,才說:“奴婢覺得,二小姐說的,恐怕不是她多想了。剛二爺出門去,在院門前的廊下就遇見了齊姑娘,兩人還說了幾句話……”
劉湘聽了半晌不語,她身邊另一個婆子看她聽了進去,就悄悄說:“奶奶無論如何還是該防範着些,雖說咱們家裏的規矩,四十無子才可納妾,可是二爺今年已經三十有五,咱們房裏也沒個哥兒,二爺心裏必也有些不足。況府裏上下,并沒有合适可過繼來的小少爺,若是當真要納妾,奶奶也該親手選個聽話的,似齊姑娘這樣的,斷不可容忍。”
劉湘還是沒說什麽,對齊姑娘也一如既往,只悄悄留心她的一舉一動,就這麽過了一個月,剛打發了廷绮出嫁,嚴誠就調任都察院左佥都禦史,巡撫遼東,阖家要随同赴任。
齊姑娘頓時慌了,要跟着沒什麽身份,留下也沒有留下的理由,最後顧不得別的,就悄悄去見了嚴誠。
劉湘假裝什麽都不知道,只領着下人收拾行裝,想看看嚴誠到底什麽時候才和她開口,不料嚴誠最後來說的時候,卻不是她所想:“我讓人在外面租了幾間屋子給齊家姑娘暫住,你看有沒有妥當家人安排去照顧她。”
劉湘答應得也爽快,安排了兩房心腹家人去陪着那齊姑娘搬出去,然後自己收好了東西,帶着小女兒随丈夫往遼東赴任,走之前還特意仔細囑咐了兩房家人好好照顧齊姑娘。
于是在到了遼東以後,她剛跟嚴誠商量了納妾一事,齊姑娘就千裏迢迢趕了過來的時候,劉湘一點都不驚訝。她收留了這個癡心的姑娘,并在齊姑娘孝期滿了之後,成全了那兩人的忘年戀,将齊姑娘娶為了二房。
她還親自給公婆去信說明情由,說是自己擅作主張,請公婆要怪就怪她一個。嚴誠一則愧疚,二則感激,雖然有了愛妾,卻對劉湘一如既往,甚至一再跟齊姑娘--現在的齊姨娘說,讓她尊敬主母,并在齊姨娘生了兒子之後,直接抱到了劉湘房裏,說道長子自該由主母教養。
劉湘覺得心滿意足,雖然小姑替她鳴不平,還來信罵了丈夫一頓,可她并不覺得有何不平。她年紀已經大了,又生不出孩子,早已不耐煩伺候男人,現在娶回來個年輕姑娘伺候丈夫,又能替她生兒子,何樂而不為?
至于說不知這孩子能不能養得熟,她就更不擔心了,一則她是嫡母,又會親自把孩子養大,孩子自會跟她親近。二則齊氏一個孤女,毫無依仗,自己卻有勢大的娘家,孩子将來就算懂了事,顧念生母,卻也斷不敢不孝順她,況且若是他将來有了別的心思,不用劉湘做什麽,嚴家的衆長輩也不會饒了他!
于是這樁三個人都滿意的局面又一次被好事的人傳為佳話,癡心少女為報恩委身為妾,可不正是讀書人津津樂道的風流佳話麽?
劉湘覺得自己是最大的贏家,她什麽也沒失去,卻得到了一個兒子,還得到了丈夫更多的尊重和婆家人的交口稱贊。甚至在延興八年老太太過世他們回家奔喪的時候,還得到了婆婆的着意撫慰,她知道,從此以後,但凡有什麽事她和丈夫起了沖突,婆家的人是一定會站在她這一邊的,說來自己還算是好命,不然也嫁不到這樣一個真正知禮的人家。
嚴誠在孝期滿了之後,很快就起複入朝,此後升任兵部侍郎,并終于踏入了天下讀書人都向往的內閣,可以說是青雲直上。
劉湘心滿意足,她不需要再羨慕大哥大嫂夫妻恩愛兒女雙全,也不需要去羨慕小姑跟妹夫夫唱婦随自由自在,她有她的命,她得到了許多女人一輩子也不可能得到的榮光,并且這榮光使得娘家和女兒都受益,她已經很知足。
嚴誠志得意滿,他終于追上了祖父的步伐,成為了內閣中的一員,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方文忠公,所以他也不浪費時間往那個方向去努力,他平定邊疆的夢想可以通過支持常顧來實現,他們二人一文一武,一內一外,配合得天衣無縫。
除了幫助妹夫升到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并給外甥争取了世襲昭勇将軍之外,他還努力提攜子侄,廷钊和廷銳都是極有天分又肯上進的好孩子,以嚴家如今的聲望,已不需要他們發揚光大,只要他們能立身持正,好好維持就已足夠。
嚴誠獨自坐在書房,等待着回京述職的老友黃悫,心中回望自己這一生,真的覺得已無缺憾,于是在見到黃悫的時候,他第一句話竟是:“你說我該不該效仿祖父,急流勇退,歸隐田園?”
滿鬓風霜的黃悫撫須大笑:“你還是算了吧!阿誠,你跟老先生不一樣,你志在四海,田園給不了你安寧。且我們這些還想為家國百姓略盡綿力的人,也實實在在需要你立在朝中,為我們掌舵護航,阿誠啊,你再撐一撐吧。”
嚴誠伸手握住老友的手,嘆息一聲:“好!只要你們還在堅持,我也必不退縮,讓我們都撐着這把老骨頭,再來做一番事業!”
---------------------
完結感言:說實話,期盼完結的一刻,真的期盼了很久,這篇文又是我寫的最長的一篇,中間也有累覺不愛的時候,可每次打開文檔,一個一個人物活躍在腦海裏的時候,我又會想寫下去,到現在真的覺得有些不舍。
我愛這篇文裏的人物,男主女主,還有嚴家一家人,都很愛,知道大家也愛他們,我很高興。感謝所有從頭到尾看了這篇文的姑娘們,我愛你們,沒有大家的支持鼓勵,我真的很難堅持下來。更加感謝從第一篇文就在追的姑娘們,每次看到你們出現都會非常高興,我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作者,小小的評論鼓勵就已足夠。
關于結局,因為不想大家傷感,所以沒有詳寫老夫妻的離世,可我總有一種濃重的感情沒得發揮的趕腳(不要指責作者小小的惡趣味啦哈!
番外會在作者有話說裏免費放送,祝大家都幸福開心。古言新文要準備大綱和存稿,12月初會發吧,大概。大家有空可以先去圍觀現言的新坑,或者收藏一下本作的專欄就更好了(*ˉ︶ˉ*)
PS:168章完結,11月18日,恰逢本作不情願過的生日,還真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