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江都少年
作者: 阿蘇聿
簡介:
【非典型校園日常,戲曲世家x書畫世家】
【前幾章慢熱,總體柴米油鹽雞飛狗跳】
【專治各種不服攻x暴脾氣陰陽大師受】
【涉及文物古董情節】
文玩大家宋山有一個撿來的徒弟。
宋敬原脾氣極差,為非作歹許多年。
直到路拾螢搬進家中,宋山說:“有什麽聽不慣的,你就揍他。”
從此有了克星。
宋山守着百年家傳隐居江都,宋敬原也随他潛心書畫研究。
孤老一生,本是唯一打算。
可十七歲這一年,路拾螢拜宋山為師。
第一件事,朝宋敬原盈盈一笑:“師哥疼我。”
宋敬原:“……”
Advertisement
從此有了牽挂。
煙花三月春光好,不勝江都少年郎。
你以為自己只是大千世界碌碌過客,醉于故夢,終将老去……
卻總會徹悟:原來一生所有漫長歲月,有時只是在等一個人。
而他比世界遼闊。
內容标簽: 花季雨季 歡喜冤家 成長 校園
搜索關鍵字:主角:宋敬原,路拾螢 ┃ 配角: ┃ 其它:
一句話簡介:春光不勝少年郎
立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01 蟬鳴
◎“宋敬原,你又逃學!”◎
蟬鳴如浪。
宋敬原篤定自己是被蟬鳴吵醒的。
剛過端午,江都的日頭躁,天被曬得發白,雲霧如蒸籠,知了嫌熱,扯着嗓子抱怨沒完,一片薄薄的陽光如蟬翼蓋在宋敬原身上——
他睡了一個好覺。
他的座位在教室西側窗邊,靠前,第一排。擡頭是一臺嶄新的立式空調。冷風順着扇葉徐徐吹向四面八方,課間,制冷機的轟隆聲被嘈雜話聲蓋住了。
宋敬原睡眼惺忪地穿上校服外套。
一只手在他面前揮動:“醒了?”
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嬉皮笑臉瞧着他。
宋敬原沒好脾氣:“滾。”
“滾個屁,”辛成英狐假虎威,“剛剛英語老師叫你下課找她。”
“你騙你爸爸呢,”宋敬原說,“明明是讓沒交作業的上講臺去。”
辛成英大吃一驚:“你睡了一節課大覺也能聽見?”
他長得高,宋敬原只好擡起眼皮,看傻子似的瞟了他一眼:“要不你能賞臉往我們第一排來?又欠了幾篇完型沒做?”
眼見騙人失敗,辛成英拉開椅子,肩挨肩坐在宋敬原旁邊。
辛成英和宋敬原是多年老同學了,從小一起長大。兩家都住在廟兒街,緊挨着做生意。辛家賣藕粉圓子,生意紅火,宋家搞古董文玩,無人問津。辛成英活潑亂跳像得了多動症,宋敬原不愛動彈能跟豬比懶;一個長得高,一個長得瘦;一個身體健康,一個常年發燒;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偏偏有一個共同特點:不愛學習。
于是臭味相投好多年。
宋敬原起床氣很大,此時如一樽坐佛入定,一聲不吭。
辛成英習以為常,只把手裏兩張花名冊“嘩啦啦”地在宋敬原面前抖。
宋敬原一天被他煩死八百回:“抖什麽抖?你的喪帖?”
辛成英神秘兮兮地拿胳膊肘怼他:“看看看看。”
宋敬原戴上眼鏡,看了半天,沒瞧出哪裏值得看,正要罵辛成英沒事找事,對方眼疾手快往最後一行指。
高一(7)班向來只有45只讨債鬼,幹啥啥不行,厭學第一名。而此時,一個陌生名字卻霸占了第46行的表頭。
宋敬原懂了:“新來的?”
“轉校的。”辛成英擠眉弄眼,“第一手消息!我給老王補數學作業時在辦公室聽說的。”辛成英一天到晚給人補作業,“路、拾、螢……聽名字,是個女孩吧?”
“他就是個外星人也和我沒關系。”宋敬原說。
辛成英早就習慣了他哥們兒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睡下午覺”,繼續滔滔不絕地念叨:“明哥去辦公樓接人了,我和他打聽消息,老狐貍笑眯眯的不吱聲。管她長啥樣呢,只要她明天來報到,我這飛機座的可憐日子就結束了。”
辛成英個子太高,每回排座位都雷打不動屹立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像一顆倒黴的望夫石,眼巴巴地瞧着教室前排的熱鬧。
宋敬原對新同學不感興趣:“恭喜。明哥接人去了?下節不是他的課。”
“哦,”辛成英說,“下節改自習。你幹嘛?明哥可說了,要自覺,叫你不要胡作非為,擅自——”
“逃學”兩個字還沒出口,宋敬原不困了,立刻收好書包,一陣風似的從教室後門溜了出去。
四五點光景,夕陽如流水一般順着階梯汩汩蔓延。樓旁有幾棵老樟樹把光斑篩作碎銀。宋敬原輕車熟路來到校園東北角的矮牆邊,攀上灰瓦,輕輕一翻,像只白鳥一樣飛到青石板路上。
彎腰撿起了書包。
江都二中是一所“中不溜”的“一般”學校。論學習,學生不如一中的孩子會考試,論特長,也不如三中的藝術生們有趣。唯一拿得出手的,是它藏在老城區中心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坐北朝南,周圍全是老房子,沉褐色斑駁掉皮的木頭房柱,石牆灰瓦上落的斷枝枯葉,兩三枝桂花出頭,窗楹如瓷紋,透着盈盈一層光,藏住了一串小燈籠……
有家長算過風水,是個适合讀書的好地方。
早上下了雨,晌午暴曬,此時石板上還有些潮,宋敬原走得太快,險些被青苔滑倒。從小巷七拐八拐,一會兒繞到主巷子裏。頭頂架着電線,陽臺攔着晾衣杆,兩三件苎麻短衫迎着風搖……一串鈴聲吹過,宋敬原後退一步,避開石板路上左搖右晃的自行車。
然後徑直殺向春舟閣。
春舟閣是江都本地一家老字號的糕點鋪,糕點甜而不膩,唇齒留香,招牌是綠豆冰糕。這東西哪都有賣,只有春舟閣的最好。綿軟細膩,入口即化,松而不散,沙餡清甜。做成方方正正的小塊,上頭模刻一個春字。宋敬原很喜歡。
賣得好,就要排隊。五點半放了學再來,人只會告訴你,早賣空了。于是今日宋敬原一路小跑,拐進春舟閣這棟二層六角小樓,跳上門前被人踩得油光水亮的兩階石階,沖進四折的雕花木門……
買了兩袋鹹蛋黃青團,六個綠豆冰糕,一份核桃酥,一份蝴蝶酥,一份紅豆酥,一份棗泥糕,最後撿兩顆話梅糖解膩。
櫃臺的小姑娘憂心忡忡地問:“你家幾口人吃?”
宋敬原讓她放心:“就我一個。別怕,吃撐了自己上醫院洗胃。”于是高高興興拎着袋子出門。
宋敬原過了馬路,走到大運河邊,選了張無人的長凳坐下。
這是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時候,可以一個人躲在垂柳綠蔭之下,吹吹柔軟江風。
他打小在江都長大,活了十六年,沒離開過這座二線小城。水鄉風景秀美,四季如春,因此節奏也慢。
慢是好事。宋敬原常這樣想。他從小練琵琶,着急,想練完琴下鐘去看動畫片,于是把《高山流水》彈得飛快,氣得他師父拿戒尺抽他手背,說這哪裏是高山流水,這是山崩地裂泥石流進村,又加罰了半個鐘。
彈得指肚出血,疼痛鑽心,動畫片也錯過了。小宋同學忍着眼淚坐在樓梯上生悶氣,這時叫宋山的王八蛋才來哄他,遞來一顆大白兔:不是師父兇你。你走太快,會找不到來時的路。
暑夏風清,垂柳依依,低頭吃完三塊冰糕、兩顆青團,宋敬原本心情很好,驀然想起他師父這個煩人精,猛地跳起,連滾帶爬往回跑。
宋山讓他去拿“綠揚齋”的石料,他差點給忘了。
宋敬原拎着餘下一盒糕點原路返回,路過春舟閣,拐進平昌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靜,終于看見一招“印社”的短旗,顧不上喘氣,邁進“綠揚齋”的大門。
“綠揚”是一家文玩小店。店面不大,兩側一排立着木櫃,靜穆古沉,色澤深潤飽滿。宋敬原聽過老頭吹牛皮,說這是小葉紫檀的,每每路過,心裏都要暗罵一聲奢侈。
架上物件擺得都不規整,東倒西歪:桃花紅壽山石、白芙蓉古獸把、高山朱砂原石倚成一團;幾幅扇面花鳥毫不愛惜,疊在一處,兩串蘇工保山南紅則像打了結的蛇繞在一起……
進門風動鈴響,宋敬原又在心裏罵了一句暴殄天物。
老板叫褚方元,是他師父的忘年交。兩人都鑽研篆刻,對金石書畫廢寝忘食,一貫交好。此時這位爺一件吊帶衫,一雙塑料拖鞋,手裏一折素扇,面前半盤西瓜,正坐在桌邊打瞌睡,小雞啄米似的頻頻點頭。
驚醒,擡眼看人。
見是宋山的小徒弟,大鼻頭一拱,張嘴就罵:“催催催!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