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金玉羹(上) 久緣多病疏……

“我想要山藥的種植方子。”

任方一茗想破腦袋, 也沒想到,裴澄宇要的獎勵非金非玉也非人,居然是山藥。

這轉念一想, 根由還在她身上。

前幾日農莊的山藥豐收,送了些到書院來, 方一茗讓人照着她給的食譜做了桌山藥大餐, 從清炒山藥、山藥炖排骨、山藥雞湯、烤山藥片、雞汁山藥泥、橙汁山藥等等到最有名的金玉羹(山藥羹), 做了滿滿一桌,吃得學子們大呼過瘾。

“你為何要這個?”方一茗大為不解,“難道不想要點名家指導?比如讓林祭酒給你開個小課之類的?”

最近書院那些學子們, 旁敲側擊也好,直接了當也好,都是想借着辯論會的時間,向林祭酒和其他幾位國子監博士讨教,對于這些在官場中毫無門路的寒門學子來說,能夠在書院裏接觸到這些大儒兼朝廷命官,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都搶着想吃一口。

她原本就想向林祭酒引薦一下自己這個“天才”學生,只是裴澄宇先要去考童生試, 就沒有提前告訴他,準備作為一個獎勵, 可沒想到,他居然要的是山藥。

“山藥的種法, 農莊那些佃戶都會, 你去問問便可以知道,為何要問我要來要?”

裴澄宇遲疑了一下,左右看了看, 确定三丈之內沒有其他學子,這地方空曠又不存在隔牆有耳,便上前一步,低聲說道:“因為弟子想要的,不是尋常農戶所種的山藥,而是院長曾說過,可畝産數千斤的山藥。”

“呃……”方一茗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她什麽時候說過?

系統冷酷無情地翻出記錄,提醒她:“上次吃金玉羹的時候,你說山藥是個好東西,既能夠當菜又可以做羹粥飽腹,還養生健體,在農莊裏那些沙土地就可以種,不占用耕地,下足了肥料後,畝産能有幾千斤……”

方一茗扶額,抹了把額頭不存在的冷汗,這就是穿越者嘴瓢的下場,說快了連自己都沒記住自己說了什麽,其他人沒注意也就罷了,居然被裴澄宇聽了記在心上,還來找她要……這個獎勵,可真是不一般啊!

要知道,眼下的田地出産主要是粟米、水稻和小麥,産量都極低,而山藥雖然在中國隋唐時期就有人工種植的記載,但并未大規模推行,畢竟這東西在古代還是“藥”植,又叫薯蓣、土薯、山薯、玉延、山芋,多為蔬食和藥用,而不能作為糧食,很少有人去研究山藥的增産種植,更不用說擴大種植面積了。

她哪能想到,随口一說,這産量就被小裴同學惦記上了呢?

裴澄宇見她面色似有為難之處,遲疑了一下,還是忍不住說道:“莫非……這方子不便外傳?弟子冒昧了,着實是因為上次聽恩師說了之後,弟子去嘗試了幾種山藥的做法,發現此物不僅能做菜,烤幹後磨成粉,還可以做幹糧,不易腐壞,若是當真有畝産數千斤的産量,那災年之時,便可成為百姓活命之物。”

他原本出身世家,從未在意過錢財,更不用說田地出産,直到被父親打斷腿趕出家門,流落街頭乞讨,才真正體會到了饑餓的滋味。而招財進寶四小都是因為家中遭災,各種天災人禍成為乞兒,對于他們來說,食物就是生命,這個思想灌輸給了裴澄宇之後,讓他也變得對食物格外敏感。

Advertisement

而四小對食物的渴望是有的吃就拼命吃,沒得吃就找吃的,裴澄宇則是在學業之外,還關注各種糧食蔬果的種植和産量,尤其是書院因為方一茗的緣故,夥食格外的好,周圍的郦家農莊又是學子們的試驗田,他們對這些農桑稼穑的了解,也遠遠超過了其他書院的學子。

于是,方一茗的随口一說,就被裴澄宇惦記上了。

聽他這麽一說,方一茗無奈了。她何嘗不知道,就算是號稱谷滿倉的盛唐時期,也一樣有因為天災人禍吃不上飯的百姓,古代的看天吃飯,加上各種苛捐雜稅,讓農民的負擔尤其沉重,其他行業也差不多,《蠶婦》裏的“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賣炭翁》裏“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大多數的百姓,能吃飽,穿暖,已是再滿足不過。

這個時代,能活着,就已經是一種不易。

裴澄宇能由己及人,想到推行山藥的種植,方一茗不得不服,難怪科舉贏家系統原本想綁定的是他,這男主無論是從腦子到人品,的确有過人之處。

只是……

“我所知的法子不是不行,但山藥高産需要大量肥料,對地力要求頗高,加上原本可以入藥入菜,若是推行下去,或許會有不少人不種稻麥而改種山藥賣錢,如此一來,你可知後果如何?”

後世大範圍推行山藥種植,也是在糧食産量足夠的前提下,方一茗能夠體會裴澄宇的心情,但對于現在的農業來說,山藥作為糧食替代不現實,倒不如想辦法找到土豆和紅薯,或者南方的多季占城稻,這些糧食作物,才是真正解決饑荒的寶貝。

裴澄宇聽她解釋了一番,恍然大悟,再回頭想想自己先前的打算,不禁有些慚愧。

“是弟子見識淺陋,誤會了恩師,還請恩師見諒。”

“這也沒什麽。你有這份心,是好事。”方一茗笑吟吟地攔住要深揖到地的裴澄宇,說道:“這個獎勵我可以給你,只是現在不适合推行,日後你若是當了父母官,有合适的機會和土地,倒是可以推行。”

心道:除了山藥之外,以後為師找到土豆地瓜占城稻,都少不了你的一份呢!

裴澄宇更是感激不盡,為自己先前曾經猜測院長密不外傳這種高産作物的心思而羞愧不已。市面上的山藥價格是粟麥稻米的幾倍,都是因為大部分山藥還是野生,産量極低,就算有人工種植的,也是在菜地的邊邊角角,很少有人深耕細作,達到方一茗所說的産量。若是被人知道這東西竟能有數千斤的産量,毀了稻田麥田去種山藥之事,絕非不可能。

人們往往都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正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若是只追求一時之利,這本來只打算做代餐的山藥搶了主食的耕地,那引發的後果,可想而知。

方一茗最後還是根據自己所知的山藥種植方式,細細地寫了個帖子,封好交給了裴澄宇,既然他選擇了這個獎勵,那麽作為老師,也要鼓勵一下學生在這方面的發展。

能把一個差點掉進錢眼的學生,教得體恤民情,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呢!

想了想,方一茗還是給皇帝也寫了封信。她記得在大唐時代,四方來朝,其實進貢了不少東西,很多糧食蔬果和調料作物都是在這個時期引進的,也有一些當時未曾被人注意,到宋明時代才開始推廣,并不代表這個時期就沒有出現過。

拿山藥事件作為引子,這種高産薯類植物又不止一種,告知皇帝,讓皇家去搜集這類作物,總好過民間慢慢發掘,若是能早些找到這幾種作物,也能讓百姓們少挨餓,免得再出現旱災水災時餓殍遍地的慘狀。

說到底,這一功,還是要記載小裴同學頭上啊!

皇帝收到信的時候,平安縣的縣試也正式發榜,果不其然,裴澄宇同學榮登榜首,成了這一屆的童生案首,不知有多少人豔羨,多少人驚嘆,多少人……後悔。

如裴六爺,簡直想把那不肖子的名字從榜上摳下去,那明晃晃的三個字高挂在榜首,簡直就是在打他的臉。

在裴家十多年不學無術的敗家子,一朝被趕出家門,不過一年多的時間,竟然就高中案首,這臉,真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