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行路

清晨的山林行人不多,偶爾遇見的登山客也只是擦肩而過,別無更多交流。

夏天的太陽從不會看着時間還早就降低火力,烘烤得一山的知了和鳥叫個不停,頗有幾分“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氛圍。沈青拍了段視頻給遲美怡發過去,不過也不期待能收到她的回複。那小懶子此時不可能已經起床了,說不定還剛睡下去沒多久。

聯想到王籍的《入若耶溪》,她便想起這兒離古會稽若耶山也沒多少距離。同南朝的古人在相差無幾的地方有相差無幾的感慨,真乃是文學的浪漫。

在四道走走停停了将近半個小時,汗流浃背的她總算看到了“第五道彎”的标志牌。

盤旋的山路經過一個小轉彎,臺階來到一片相對平坦的平臺。這裏擺放了五六張長條凳,24小時通電的公共廁所和充電樁都是近年來新安裝的,登山指南裏着重介紹道。

在這裏,沈青也遇見了上山以來的第一家商鋪——“大山便利店”。

雖然時間還早,便利店尚未開門,老板卻在門口桌子上擺放了一瓶瓶的礦泉水。

“三塊一瓶,掃碼自取。”

整齊擺放的礦泉水後面,一塊木板上寫着這八個大字。收款碼則用立牌安置在桌上。

安山是二十四小時開放登山的,但一山的商店不可能配合着二十四小時開放,又不想錯失晚上的生意,便不約而同地開設了自助購買服務。一來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二來是這年頭犯罪成本升高了,這幾年很少出現哪家店的東西被人順走的情況。

就這件事,當地的官媒還專門寫文章宣傳表揚過。

路過大山便利店,再往前走幾步,便是一家登山用品店和一家飯館。飯館的招牌“崔記飯館”有一股陳舊感,但因這店已經開了門,沈青不太好意思在人家的注視下拍照。

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奶奶坐在飯館門口,拿着蒲扇緩緩地扇着風。不過看她緩慢的動作,大概也扇不起納涼的風,只是驅趕蚊蟲罷了。

另有一個中年婦女坐在她身邊,腳邊放着一個籃子,彎着腰擇着毛豆,地上鋪着兩個塑料袋,一個袋子放豆莢,一個袋子放光騰騰的豆。

“吃早飯伐?”

那中年婦女見沈青在店門口站了一會兒,開口問道。

Advertisement

“不了。”沈青笑笑,“大姐,您認得山頂開店的沈富國麽?”

“沈富國…認得咯,怎麽了?”中年婦女有些奇怪,山頂的老沈去世一兩年了,怎麽突然有人問起來。

“我是他女兒,這回上山是去重新開店的”

“噢噢,你是小沈啊!”中年婦女放下豆子站了起來,“吃過早飯了沒?一起來吃一點伐!”

“不了不了,山下吃過哉。以後還要大姐你們多多關照啊。”

“對咯對咯,這麽肯定的咯。一個山頭的人,有事就來找大姐伐。你爸爸開店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吃飯的呢。啊呀,我們要麽加個微信好了。”

沈青原本也是想和她留個聯系方式,自然不會拒絕。

“以後多聯系昂!”大姐熱情地送她離開,目送着她繼續登山。

第六道彎和第七道彎并不像登山指南裏寫得那麽輕松。畢竟是盤旋向上的山路,總是一階一階的臺階,步子邁得再小也是費勁的。

再加上身後登山包裏滿滿的重量,沈青只能走十分鐘便休息三分鐘。登山的進程還沒到三分之一,她已用掉了三分之四的精力。

好不容易來到了第八道,看着指南上用紅色标注的“第八道彎是全山最陡峭最難爬的一段路,也是很多游客的終點站”,再對比眼前幾乎是垂直向上的路,她終于能理解為什麽說六、七道是輕松的了。

唉,來都來了,哪裏能回頭呢。

據說這第八道外觀如一塊飛入山中的巨石,因此這兒也被稱為“飛石嶺”。不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走在飛石嶺的路上,并沒有發現這兒有像巨石的地方。

三百來級臺階确實不好走,好在路邊都有石扶手,走個幾步倚靠一下也未嘗不可。

走到一半時,兜裏的手機忽然響了。正好,沈青直接一屁股坐在了臺階上,算是休息一下,拿起手機看見了一條微信消息。

破天荒,天天睡到下午的遲美怡竟然回她消息了。

“這山很有氛圍感嘛,清幽得像要鑽出來一只吊睛白額大蟲。”

遲美怡如是評價她先前發過去的視頻。

“要真鑽出一只老虎來,這裏可沒有武松,你就等着來給我收屍吧。”沈青回她。

“呵呵,遇上了大蟲,還想有屍體?你見老虎給李逵他娘留屍體了麽?”遲美怡的調侃功夫還是勝過沈青。

“哧。你今天起這麽早?”

“還好啊,都十點多了,想着你要爬山,特地早起一點。”

其實是她定了鬧鐘看體育賽事的直播。

她這麽一說,沈青這才發現,剛才給她發視頻時還不到八點,現在都十點多了。登山時全神貫注,就怕不小心摔了扭了,還要克服炎熱的暑氣,倒真是沒注意時間。

“你爬到第幾道了?”

沈青又拍了條視頻過去:陡峭的山路,頭頂的太陽和手臂上流淌的汗。

拍完後發現,一個人影從她視頻裏閃過。她先回了個“才第八道呢”,後匆匆擡頭,便看見一個赤着膊用竹竿挑着兩個大麻袋的男人向下走去。

他走得很快很穩,不等沈青反應過來,已經消失在她的視野裏。好一會兒她才想起來,那人應該就是安山的挑山工了。

可是這一大清早的,挑山工怎麽是從山上下來的。

晚上住在山上了嗎?

有點奇怪。

“好吧,你繼續加油,我就不打擾你爬山了。”

那一端,體育頻道轉播的賽事即将開始,遲美怡興致沖沖地抱着薯片坐到了沙發上,把手機扔在一旁。

“這懶豬,能這麽早起來,肯定又在看比賽。”

沈青不再理她,将手機收起來,拍了拍褲子上的灰重新把包背上。

路漫漫其修遠兮,但願上頭別再有第八道這樣的山路了。幾百階臺階哪裏僅僅是臺階,這是幾百點血量啊。

等什麽時候血量掉光了,她區區一個凡人,又沒長翅膀,在半山腰萬一上不去又下不來可怎麽辦。她的退堂鼓打得斷斷續續,一邊想着自己年紀輕輕還會克服不了這麽點困難,一邊想着待會兒動不了腿了該打哪個電話求助。

好在第八道的三百臺階終究有個盡頭,滿頭大汗地走完後,路一下子又平坦起來。

這樣的境況像是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縱向版本。

九、十兩道挨在一塊兒,這裏的商鋪也挨在一塊兒。

時間不早了,商鋪開門了。

三家便利店并排營業,價格統一且便宜,沒半點惡性競争的意思。一家略有規模的飯店處在便利店們的對面,明晃晃的“十道飯店”的招牌吸引了幾桌食客在裏頭吃中飯。

飯店明碼标價,一塊大畫布上面寫滿了菜品名和價格,正張貼在飯店敞開的大門上。

“紅燒魚塊 38元”

這倒是出乎沈青的預料,大山之上,居然有賣魚塊。

安山市雖然身處長江中下游,水貨不少,可這裏畢竟是十道彎之上的山腰店鋪了,新鮮的魚肉該是怎麽運上來的?也是通過挑山工嗎?

想想也該是通過他們。除了挑山工,店鋪還有什麽樣的方式獲得新鮮的食材和貨物出售給顧客呢?

可這飯店燒菜本就是賣了個良心價,38塊錢的魚塊就算放到山下也不算貴。既然如此,飯店沒能賺到多少錢,挑山工又能賺到多少辛苦錢?

沈青下意識地産生了憐憫。

“小姑娘,天氣這麽熱,買根棒冰吃吧!”

身後一家便利店的老板招呼生意。

沈青将她在第五道對着“崔記飯館”老板娘說過的話複制了四遍,一一向這裏四家店的店主們介紹了自己。

再次拿起手機加他們的微信,發現自己一個小時前被崔記的老板娘拉進了兩個群。

一個叫“安山一家人”,一個叫“挑山工之家”。

怎麽看怎麽像兩個家族群。

店主們盛情難卻,沈青接過了他們遞來的兩包餅幹三瓶水,還有一根棒冰叼在嘴裏,背過手去把餅幹和水塞進滿當當的登山包。

本就沉重的包瞬間又重了不少。

這大概就是溫暖的負擔吧。

爬到第十二道楠木林時,已經将近一點了。

沈青早飯吃得早,遲遲沒吃中飯,體力确實跟不上。

這片樹林綠葉成蔭,清涼感無與倫比,是個調整狀态重新出發的好地方。

她吃了兩根火腿腸,嚼了一包幹脆面,再喝了大半瓶礦泉水。

以前遲美怡就常說她,又不是沒錢吃飯,天天淨不珍惜身體,什麽垃圾食品都往肚子裏頭塞。

她其實也沒辦法,上高中的時候學習和興趣兩頭要兼顧,天天忙得焦頭爛額,沒什麽時間吃正餐,下課期間吃點零食天天肚子就是了。這一來養成了習慣,上大學之後也不太按點吃飯,餓了就面包餅幹,晚上寫文的時候叫外賣。

沒想到這樣不健康的習慣一直持續到了自己出了名的時候。稿費高了,本來不用那麽沒日沒夜寫文,但多年惡習難以克服。

這回上山之前她早已下定決心,上了山之後,一定要早睡早起健□□活,按時吃飯按點睡覺。為了這個,還特地在登山包裏塞了便攜式燃氣竈,以實現她業餘大廚的心願。

沒想到上了山之後的第一頓飯,還是下意識地跳過了。

作者有話要說:

當作現代種田文看就好了。歡迎到這個故事裏尋找寧靜。

文章中不會出現太大的風波,男女主角其實都是普通人(女主是回歸普通),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感謝留下評論的小夥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