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進貨
因為前一夜睡得早,第二天天還沒亮,沈青便醒了。
簡單的洗漱和早飯過後,她下樓打開了店鋪的大門。
第一批貨還沒進來,不用應對顧客。她的早晨暫時是屬于自己的。
晨光尚未顯現,而一百米外觀景平臺上卻已站了好幾十人。他們大多是從夜裏開始爬山的游客,裹着件厚衣裳等待着東邊漸漸升起的太陽。
也有不少小情侶,挨在一塊兒,甜言蜜語。
都說一起看過安山日出的情侶會終成眷屬,也不知道有多少可信度在裏頭。大概也是像十四道的山神廟保姻緣那樣,因為巧合而營造了噱頭。
一開門便覺出屋外的寒冷來,可沈青昨天上山也只背了一個登山包,壓根兒沒什麽厚衣裳,只好上樓把毯子裹在身上,也湊到人群裏等候日出。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瞑。站在一座山的山頂看日出,想必是能銘記一生的體驗。
前二十來年,沈青沒有體會過。
從今日後的每一天,卻都有這個機會了。
紅光漸漸漫上天邊,萬裏無雲的穹頂備受人們的注目。
浪漫的人已經開始吟誦“紅日初升,其道大光”的骈句,也有人拿起手機試圖定格這一切。
的确,美好的景象總讓人産生藝術的聯想,但沈青卻放空了腦袋。
這樣的時刻,突然什麽都不想去聯想了,就用眼睛好好看看吧。
天際線露出的圓弧,朝升夕落的自然現象,卻讓無數的生命為之贊嘆、景仰。
也不知太陽知道人類那麽愛看他起床會作何感想。
Advertisement
看日出的游客自然不會留在山上看太陽繼續爬坡,沈青也另有事要忙活。觀景平臺上一下子少了許多人。
她聯系的小面包車在上午就會把她剩下的行李運到山腳,雖說分量不多,但也有大大小小好幾件,自己肯定是拿不了的,需要聯系挑山工們。
照着昨天李沐沐教的模板,她在“挑山工之家”微信群裏發消息:“8點半游客中心停車場70斤,運到二十三道便利店,太陽落山前送到。”
接下來便是等阿哥們接單了。
也不知這麽早,有沒有阿哥能看見。
不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七點不到,就有一個挑山工接下八點半的單,在群裏發個了蘑菇頭臉配字“我來”的表情包,然後申請加上了的好友。
“阿哥,你好。”
沈青發送消息給新加上的挑山工。對方的頭像是安山的全景圖,昵稱“平安是福”。
“你好!”對方回道。
沈青正要打字跟他确認行李的信息,對方卻發了一段語音過來:“小沈,你下次在群裏可以發語音。群裏除了你們開店的,都是我們山上人,文化程度不高。你發語音的話大家都聽的懂吶。”
安山人特有的山味吳語在這“平安是福”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沈青聽着他的方言覺得親切,也用方言回他:“好的大哥,我曉得哉。”
“小沈喂,你新來開店,第一批貨運的什麽啊?”
阿哥們昨日在群裏已經知曉老沈的囡仔到二十三道開店了。
“我的衣服和一些行李。”
“噢噢,那你不運點賣的東西嗎?”
“我是打算聯系供應商哉,等跟供應商聯系好了再找阿哥幫忙。”
“行。那小沈啊,你八點半的行李,估計下午三點給你送到,你看行伐?”
八點半,下午三點送到?
沈青壓根沒想過阿哥們送貨還可以掐着時間,跟沒想過他們可以挑貨挑得這麽快。昨天她也是一早上的山,只是背了一個大登山包,上到二十一道和王家人一起吃飯時也傍晚五點多了。阿哥們背了幾十斤的貨,竟然三點就能到?
她有點吃驚,回了個驚訝的表情。
“平安是福”卻理解錯她的意思了,以為她嫌慢,解釋道:“今天早上我有貨了,我爹不會用微信,我是幫他接的單。他年紀挺大了,走路比我們年輕人慢一點。”
沈青再次震驚。
這“平安是福”的聲音聽上去也不年輕了,他爹還在做挑山工?那得多大年紀了?
不敢再讓他誤會,她忙道:“沒事沒事,我都理解。你們穩穩當當地最重要了,不用太追求時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哎,是說。小沈,你放心好了,不管刮風下雨,我們幾個安山上的阿哥都穩得很,一年到頭也不會讓貨出現什麽問題的。保證讓貨安安全全到你們手上。”
沈青的意思是,人身安全重要,不用追求速度。“平安是福”卻理解成了貨物安全重要。
她不知道他為什麽會下意識地這麽想,只在心裏默默地同情起人家,問道:“那麽,阿哥,一看看70斤東西運上來,一共70塊錢行伐?”
“小沈啊,送到二十一道跟送到二十三道差不了多少路的。我們送到二十一是九毛錢一斤,哪裏到你那裏就要一塊啦?九毛五一斤就好了,我剛剛計算器算過了,六十六塊五,不用多給的。”
沈青:“好吧。”
她深刻理解了李沐沐昨天說的——“安山的挑山工都是實在人”。
實在是太實在了。她的同情在他們的樸實面前顯得很多餘。
“對了小沈啊,我姓孫,以後就叫我小孫好了。”
沈青愣住了。
對方一聽就比自己大,這聲小孫她實在是喊不出口。
小孫又說:“我爹也姓孫,他是老孫,沒辦法,我就只能成小孫了嘛。”
“那我能不能叫你‘孫師傅’,叫你爸爸‘老孫師傅’?”她問道。
“诶,這個好,當然行咯!”
兩位孫師傅接手了她的行李之後,是時候考慮便利店需要的商品了。
貨架櫃臺等硬件,沈富國全盤給她留下了,而該有的商品種類、價格,李沐沐也發了參考表給她。
想象的獨立生活,看來也不是完全獨立嘛。不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到底比白手起家輕松,她昨晚就加上了安山百貨批發部小宋的微信。
時間還早,發過去一條消息,小宋也沒回複。
她又仔細地研究起價格表來。
從前在雲彙市生活,吃喝基本外賣解決,确實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食品批發價。
礦泉水的價格、泡面的價格、壓縮餅幹的價格、功能飲料的價格,在批發商手裏和在商場裏真是兩個數字。
在備忘錄裏詳細地核對了自己挑選的貨物後,她發了張截圖給小宋。
“您好,我是安山上開店的,昨晚我們聯系過。您看看這些東西什麽時候能送到山下?”
這一回,小宋倒是已經起床了,很快也回了個“您好”。
兩邊沉默了一會兒,小宋問道:“今天下午行嗎?”
安山百貨批發部離這裏山腳不遠,今天要不是有些忙,上午好幾家店進貨擠在一塊兒了,原本上午就可以給她送。
“行。”
兩邊便定了時間和價錢,沈青轉頭又去“挑山工之家”的群裏,用語音發消息。
沒想到的是,依舊是“平安是福”聯系了她。
于是這孫姓兩父子,父親在早上給她背行李,兒子在下午給她背貨。一個三點多到,一個六點多到。
老孫師傅背了七十斤,小孫師傅背了一百斤,兩人都是标準的當地長相,憨厚樸實,壯碩有力。只是常年擔在肩上的重負讓他們普遍不高。
又是一天日暮,看着小孫師傅背着一百斤貨大汗淋漓走上了二十三道,沈青趕緊上前幫忙卸貨。
空了兩年的倉庫總算被該有的貨物填滿,她拿出了一瓶紅牛給小孫師傅:“辛苦了。”
孫師傅确實渴了,也沒再客氣,在确認單上簽完字後麻利地開罐喝水。
“這一趟是九十五塊昂,我這就給您轉。”沈青拿出了手機。
“诶小沈,九十就夠了。”他連忙說道。
沈青疑惑,不是說好的九毛五一斤嗎?不多不少一百斤,怎麽就九十了?
孫師傅便揚了揚手中易拉罐裝的紅牛。
呃……
沈青再次領教“實在”二字。
不管他怎麽說,她還是轉了九十五塊錢過去:“飲料是我請您喝的,以後還要你們多幫忙呢。”
幫忙二字很有衍生空間,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依靠人情無償的。因此孫師傅一聽這話,便心領神會地坦然接受了這罐飲料。
都是一山上的人,以後少不得誰幫襯着誰呢。
錢貨兩清後,孫師傅順道帶着昨天沈青收拾出來的垃圾下了山。
到了飯點,也到了一天的黃昏時間,她再次錯過安山的落日,決定還是好好吃一頓晚飯。
安山山頂通了水電,但沒通煤氣。不過她帶了便攜性的燃氣竈,鍋具餐具在餐廳裏也齊全着,整理過後便洗上了跟進的貨一起運上來的新鮮蔬菜和肉。
切成大塊的豬肉,挑上一塊放到砧板上,剩下的放進冰箱冷凍櫃裏凍着。
蔬菜都是安山本地産,綠油油地勾人胃口。
食材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上網查找菜譜。
沒錯,沈青不會做菜。
準确一點來講,是從前連鹽和糖都難以分清的人。
就這樣對照着菜譜,在小功率油煙機之下,在小小的燃氣竈之上,在古老的能讓她中毒的鍋裏,沈青燒出了人生中第一碗菜。
她拍照給遲美怡看,遲美怡稱呼其為:“烏漆麻黑大雜燴”
她自己去的名就文雅一些——“安山特色小炒”
其實遲美怡确實誇張了,沈青的特色小炒雖然樣子難看了一點,但稱不上是“烏漆麻黑”。不過是她不擅長用佐料調色,才讓放了醬油的菜顯得難看。
吃起來,口感竟出乎意料得不錯。
只可惜遲美怡不在,不然這樣有意義的一頓飯,正該好好紀念一下。
作者有話要說:
沈青:全新技能get!會做飯的女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