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春天
二月初,王灏給沈青打來電話,告訴她:“美怡确診了。”
沈青一時半會兒還反應不過來,“啊”了一聲才明白,他說的是遲美怡确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她現在情況怎麽樣?”
“她是輕症,自行隔離呢。”
“自行隔離?不去醫院嗎?”
“醫院沒床位,醫生說她是輕症患者,建議在家自行隔離。”
“沒床位?怎麽會沒床位?你們在哪個城市?”
除了武漢之外,其他城市的疫情雖然也有嚴重的,但不至于嚴重到這種程度。
然而王灏告訴她了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我們在武漢。”
“我靠!”沈青幾乎從來不講髒話,此時卻忍不住了,“武漢老早封城了,你們怎麽在那裏!?你們怎麽進去的?進武漢了怎麽也不跟我說一聲!現在确診了才告訴我,還當我是朋友嗎?”
王灏沒想到沈青的反應會有這麽大,他試着解釋:“我們本來是自駕游,路過武漢,沒想到剛進去,睡了一覺,醒來就封城了,現在就被困在這裏了。美怡說不能告訴你我們在武漢,不然你要空擔心的。”
“還知道我會擔心?而且什麽叫空擔心,我還擔心錯了?她現在狀态怎麽樣?你狀态怎麽樣?有沒有在吃什麽藥之類的?”
“這你放心,她單獨隔離的,狀态很好。我沒被感染,有吃有喝的。”
沈青松了一口氣,但語氣依然是诘怪的:“她怎麽不給我打電話?”
“她怕你罵她。”
沈青“哼”了一聲,又叮囑王灏要好好保重,轉手給遲美怡打了視頻。
Advertisement
視頻中,她苦口婆心地規勸遲美怡不要整天在外游蕩,疫情期間要好好保重身體,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還要求她必須每天給她發視頻。
看到鏡頭前的活人在動,沈青才放下心來。
遲美怡在她一生中的陪伴,其實比她爸媽還要長。從小到大的朋友加同學,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閨蜜”一詞可以概括了。
萬一她有個三長兩短,沈青真不知道自己該怎麽面對生活。
李岩作為挑山工志願者之一,負責的就是二十三道和二十一道的物資運輸。
別的志願者一人都要負責許多家店貨人家,但二十三道畢竟在山頂,他的工作确實比旁人要累一些。
物資兩天一送,沈青和李岩總算可以兩天見上一面。
封山無聊,李岩也有了空閑,沈青就陪他以游客的身份,放下了竿子,從山腳往上走,一一走過了全山。
李岩已經記不得自己從前到底有沒有空着肩膀爬過安山了。記憶中是沒有的,但是理智告訴他,他是一個安山人,不應該沒有欣賞過安山美景。
沈青牽着他的手,慢慢地往前走。
肩上是空的,意味着速度不再是必要的,意味着腳下的力道不用使得這麽大,意味着原本冬天也要覆蓋整個面頰的汗有了足夠的空間消散。
從一道開始,到二道的民居區,五六道的便利店,八道的飛石嶺,九十道的店面,十二道的楠木林,十三道的沉岩寺,十四道的山神廟。再往上走,是十八道的落白嶺,二十一道的王家,和二十三道的巅峰。
李岩經過落白嶺的石碑,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
“此地落白三丈外,他鄉來客一尺前。”他低沉着聲音念了出來。
這兩句詩并不難懂,李岩本身的文言水平也不錯,他很快理解了這十四個字的意思。
沈青問他:“你以前走山路的時候,難道從來沒仔細看懂過上面的文字?”
李岩沉默片刻,解釋道:“知道有碑,但沒空看字。”
沈青頓時感慨于這次封山給他們帶來的大好時機,沈青拉着李岩蹲下來,跟他一起撫摸石碑上的雕刻的痕跡。
李岩不知道已經路過了它幾千次,卻一次都沒有停下來看看這石碑。
度過了封山最前頭幾天的新鮮期,沈青逐漸平靜下心來。
沒有游客,代表着她不必工作和忙碌。
小說的初稿她已經寫完了,雖然不算長,但她依然感覺內容非常得豐富。有很多情節覺得沒有交代清楚,所以她開始了第一遍修改。
遲美怡每天都給她報平安,逐漸地也康複了。她都沒等到進方艙醫院,就已經自行康複了。幾次核酸檢測都是陽性,又隔離了一段時間,她總算獲得了和王灏相見的自由。
到底是她年輕,免疫力好,得了病也只是輕症。有很多人就沒這麽幸運,一旦感染,很有可能就交代在這場瘟疫上了。
安山市新任的文旅局領導新官上任,不顧疫情風險堅持視察,到安山景區來走了一遭,對安山景區內部的志願者項目和疫情控制措施連聲稱好。
安山封山早,雖然之前接待過各路游客,但消殺措施做得相當好,可以說是全市的典範。
李岩的工作量并不大,有時候送物資上山,就留在二十三道過個夜再走。沈青問他:“你覺得疫情什麽時候會結束?”
“四月吧。”
“為什麽?”
“四月是春天。”
“啊,你不說我都忘了。春天就快要來了。”
“嗯。”李岩輕輕地念,“春天就要來了”
沈青擡頭看看天空:“好漫長的冬天呀!”
可無論冬天是怎樣的漫長,春天真的就要來了。
春天來了,一切的希望就會來了。
山子則在為他的網課發愁。
他不是不愛讀書,也不是不想開學,他只是單純地痛恨網課這一種形式。
在“釘釘”上上課,這實在是太為難他了。很難會有一個年輕氣盛的高中生心甘情願地坐在電腦面前,不玩游戲只聽課。
他為自己的自控力發愁,也為了網課的低質量發愁。
高考就在眼前了,說不緊張是假的,但他的心并沒有因為高考的緊張而收緊。
他英語和四門選修考得很好,所以下一次高考可以不必再考,這個學期只需要學語文數學兩門課。但也因為這個,他總覺得自己的心飛出去了。
坐在電腦前面,怎麽可能只是乖乖地聽網課?
他在軟件商店裏怒給釘釘打了個一星,并評論“六星好評,這是多出來的一顆”,沒想到他這條評論收獲了幾萬條的贊,甚至還上了熱搜。
看來衆人對于釘釘都抱着一樣的态度。
沈青則默默感慨這軟件真會抓住時機,在疫情的網課期間瞬間就壯大了,幾乎家家戶戶都使用着。畢竟誰家還沒個上學的孩子呢。
殚精竭慮的山子總算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翹了所有語文的網課,用這時間溜到二十三道讓沈青給他補課。
“姐姐,幫幫忙啊!”
沈青瞥他一眼:“你自己不是有課?”
“姐姐,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我真的聽不進去那個網課,你教我吧!”
“上次給你的那些文言練習都做完了嗎?”
“老早。”
“行吧,那你沒有寒假作業嗎?”
“放寒假前就做完了。”
“那你想要我教你什麽?感覺你語文沒什麽欠缺的了。閱讀、文言、詩歌都學得不錯了。”
“教我作文吧!”
于是沈青把自己的電子書拿給了他,讓他有事沒事就看看她推薦的一些文章和書籍。山子知道這不是沈青在敷衍他。
畢竟沈青距離自己高考已經過去了許多年,當年的高考作文和現在的高考作文是有很大差別的。她不能拿自己經驗裏的那一套教給現在的山子。
她只能用擴大閱讀量的辦法讓山子有更多的積澱。
如果山子能看完這些書,想必對于他的作文會有一定的幫助。
本省的高考作文相比外省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它的命題不空乏、不宏大,往往會是從一個辯證的角度出發,要求考生談談自己的人生哲學。
她給山子推薦的幾本書,無一不帶有哲學的氣質。
“謝謝姐姐!”山子衷心地道謝。
他的寒假已經被無限期地延長了,在人生中最漫長的假期裏,能看到一些好書,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其實不只是為了高考,也是為了自己的人生。
到三月底的時候,山子接收了一個重磅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于他來說,正如封山的消息一樣讓人震驚。
高考竟然推遲了一個月!
原本六十七天的倒計時,又重新回到了将近一百天。
與此同時,本省高三學生的返校時間也出爐了。
到了今天,其實全國範圍內的疫情已經基本被控制了,新增病例數只有當初嚴重時期的零頭,各行各業也的确應該重回正軌了。
安山解封的日期在下周一的早上八點,一切都如一場噩夢一般,即将要過去。
沈青的小說修改了兩遍,她越看越滿意。
春天來了,安山的花也都開了。山上的居民已經可以自由下山,只不過不能走出安山市。李岩帶着沈青去了趟市裏的菜市場,重新感受人煙的氣息。
她說:“你猜得真準。四月,春天來了,疫情就快結束了。”
雖然菜市場裏的人都還帶着口罩,但菜市門口那扇敞開的卷簾門,已經成為了安山防疫勝利的紀念品。
作者有話要說:
快完結了。有一點點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