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質問

次日早朝,南帝褒獎楚家軍的功績,論功行賞。楚雲閑作為主将,當機立斷,得到的獎賞最多,惹得不少人眼紅。同時大家心裏也明白,皇帝對他寵愛不減,他依舊是岚城最風光的官家子弟。

有獎就有罰,在公事上南帝從來不會偏頗。兵部未曾查實軍情,戰報被劫,兵部尚書被罰處半年的俸祿,南帝責令他三日內查清此事,給将士們一個公道。

表面上看起來此事已經完美解決,但實際并非如此。兩日後,陳尚書上書皇上,坦言他已經查清楚這件事情的起因,原來戰報和軍情都在晉州被當地的官員替換。替換的這名官員叫侯江,單看他個人和楚雲閑沒有恩怨。但聯想到一個叫馮進的人,大家心裏就明白是怎麽回事。

馮進曾任中郎将,因為貪杯誤事,被楚雲閑軍法處置,當街斬首。而這個馮進和侯江是同窗同鄉,二人感情深厚,結為異性兄弟。當年馮進酒醒之後,知道誤了大事,心急如焚。侯江為了保他,親自去找楚雲閑求情。

不料楚雲閑撂下一句軍令如山,不理會侯江的哀求,在他面前手刃馮進。義兄在自己面前慘死,侯江收斂屍骨之時痛哭流涕,揚言會讓楚雲閑血債血償。

因為這件事,不少人都埋怨楚雲閑不通人情,冷酷不留情面,會寒了追随他的那些人的心。但很快這些輿論就被壓倒,楚雲閑之所以不留馮進,是因為他貪杯導致楚家軍先行的兩千人全部戰死,無一生還。侯江眼中馮進的性命珍貴,那戰死的二千士兵的性命就不珍貴?

同是爹生娘養的血肉之軀,何來三六九等?

罪魁禍首被查出,南帝震怒。侯江因為一己之私險些導致楚家軍覆滅,讓胡夷直入南國內地,無疑叛國投敵,本該株連九族。但因為有其他人求情說處罰過重,南帝沉思之後,改為誅三族。從九到三,其中差了六。咋看之下都會覺得是南帝仁慈,但深想便知,這是武将勢微的結果。

侯江的處罰判定,在大家都以為這件事情告一段落時,吏部突然參楚雲閑一本,原因還是這場戰事。

朝堂肅靜,吏部侍郎聲音擲地有聲:“敢問楚将軍,你兩萬人馬如何能戰勝胡夷五萬大軍?”

質疑之聲并非空穴來風,兩萬對五萬,還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難怪吏部侍郎有疑問。

雖然楚雲閑執掌部分軍權,但他不用上朝議事。今日是皇上讓他前來聽這件事的結果,沒想到會被人參一本,而罪名是通敵!楚烽也在朝堂之上,自然要護着自己兒子,大罵吏部侍郎雞蛋裏挑骨頭。

楚雲閑攔下出頭的楚烽,讓他不用幫忙。吏部侍郎所問,梁君末早就料到,楚雲閑臨行前他再三叮囑過應對之策。

“楚将軍,如果朝中有人問起你如何打贏胡夷,你千萬不能說你向戚國求兵。包括你寫的戰報,對我們出兵一事,要一筆帶過。”

梁君末留下那兩日并非無所事事,他當日所言,句句都是站在楚雲閑的角度,為他着想。

“你大可告訴南帝,是蒙果丹野心勃勃,将你們圍困丹陽城之際,不自量力的派兵挑釁戚國,惹怒我。我帶兵前來,暫時和你聯手。”

Advertisement

“如果有不長眼的跳出來說是你寫信去戚國求兵,你只問他如何得知。若他說是有人檢舉,你在搬出戰報不能到達皇城一事,自然能讓他們啞口無言。”

戰報不能達到皇城,彈劾楚雲閑的折子卻來的飛快。梁君末說的這個辦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有意針對楚雲閑。對方在傻乎乎的繼續往下說,那他們的陰謀也會随之暴露,最好的補救是立刻閉嘴吃下這個啞巴虧。

楚雲閑當日對梁君末的話嗤之以鼻,認為他小題大做。此時此刻真的遭遇這樣一出,他心裏是說不出的諷刺。梁君末都能預料到的事,他心裏卻存着僥幸。他原以為自己不參與黨争就能置身事外,誰料想太子一派早已把他視為四皇子的人,當他是眼中釘。

兵部也好,吏部也罷,都是太子黨羽。以為推個侯江出來做替罪羊就能萬事大吉,轉臉又想置他于死地。楚雲閑內心冷笑,他曾是四皇子的伴讀,和四皇子交情甚好。但四皇子母妃家沒有多少實權,朝中的支持者很少。他手中勢力唯一看的過去的就是楚家,而有楚家等于有南國一半的兵權!

楚雲閑手握兵權不假,但因為楚烽一心忠于皇上,楚家一直是中立。可這次太子一派咄咄逼人,是拼命把楚雲閑排擠到四皇子的陣營。

楚雲閑突然覺得他們可笑至極!

“關于退敵一事,我在呈給皇上的戰報中清楚的寫了,是因為戚國出兵,和我們暫時聯手。”楚雲閑沒有直接按照梁君末教的法子,說胡夷挑釁戚國。他想知道,他隐瞞這件事,那些人會怎麽編造。

果不其然,吏部侍郎聽見楚雲閑這句話,胸有成竹的笑道:“好端端的戚國怎麽會出兵?”

戚國和南國交好,見南國有難出兵相助本沒有什麽。但如果是有人越過皇權求兵,在有人加以引導,在現在崇文抑武的情況下,随時都能扣上一頂有異心的帽子,容易引起皇上的疑心。

楚雲閑啧了一聲道:“我們以丹陽城為屏障和蒙果丹僵持不下,軍中糧草不斷減少,就在我們以為真的走投無路之時,梁君末突然帶兵前往。蒙果丹那個蠢貨,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進攻我們的同時,吞下戚國的城池,惹怒梁君末。蒙果丹如此挑釁,戚國不該出兵嗎?”

楚雲閑這句反問問的恰到好處,戚國兵強馬壯,豈能容忍胡夷這種宵小在自己的地盤上作祟。

“将軍所言甚是,不過我還好奇一事。胡夷五萬人,戚國卻只帶三萬兵馬,難道他們和我們一樣軍情出錯?還是說胡夷根本沒有侵犯戚國,而是有人求救,戚國才出兵救援。”吏部侍郎厲聲質問,看他的樣子是篤定楚雲閑前去求兵。

南帝的眼神有些微妙,連不少大臣也開始沉思。早年間,楚家和戚國的關系就很好,那個時候梁君末随父前來,都會和楚家走動。直到煜親王過世,梁君末忙于家事,這才少了聯系。現在梁君末是戚國的攝政王,楚雲閑是戚國的大将軍,兩個人位高權重,若還有私交,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抛出去的魚餌被魚咬住,楚雲閑不慌不忙的冷哼一聲,反駁道:“大人的消息還真靈通,比我的急報都來的快!”

這話四兩撥千斤,吏部侍郎立刻反應過來自己過于急切,反而着了楚雲閑的道。這次出征,楚家軍接連麻煩不斷,一些中立的老臣看不下去,在楚雲閑這句輕描淡寫的話後,都紛紛站出來替楚雲閑說話。

吏部侍郎自知自己把事情搞砸,滿頭冷汗的退下,不在開口。南帝也覺得對楚雲閑不公平,斥責吏部侍郎兩句,又給楚雲閑一份賞,安撫他的情緒,此事才算完全翻過去。

皇上不痛不癢的懲罰對太子一派沒有大的損傷,雖然楚雲閑知道以他現在的情況無法讓太子一派傷筋動骨,但心裏還是不舒坦。楚烽知道他委屈,一連幾次早朝議論軍事,他都沒給兵部尚書好臉色。楚烽是皇上的人,皇上還在位,就算他脾氣臭的像茅坑裏的石頭,兵部尚書也只能忍。

四皇子得了空出來探望楚雲閑,知道他是因為自己才遭到針對,心裏過意不去。

“雲閑,我以為我不去争那個位置,就能息事寧人。可實際上卻是我不去争那個位置,我就無法保護你們這些支持我的人。”

四皇子認識到目前這個狀況,他就算不想争,也必須去争。

楚雲閑嘆口氣道:“身在皇家,身不由己,你自己想清楚。”

帝位之争詭秘難測,想要一鳴驚人,就要韬光養晦。

送走四皇子,楚雲閑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家裏人都看出他心情不佳,表哥邵茗慫恿他和自己一起出門散心。

“反正最近你也無事,和我去浪跡江湖,豈不妙哉?”世家出身的邵茗自小浪跡江湖,風流倜傥。一雙桃花眼迷離多情,看的楚雲閑渾身起雞皮疙瘩。

“邵茗說的不錯,你就當出門散心。”邵茜同意邵茗的提議,楚雲戈和舒蘭也點頭附和。

楚雲閑知道自己最近愁眉苦臉讓家裏人擔憂,不好拂他們的美意,點頭答應。次日便随邵茗一起離開岚城,出門采風散心,暫時遠離這都城風雲。

作者有話要說:

我寫的朝堂一點也不正經,所以不要深究,特別是戚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