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毛思嘉确實很喜歡這支老派克鋼筆,從她理想成為翻譯家,以翻譯文學作品為職業就能看出來了,她至少是一個很‘文科生’的人。一支有年頭的派克鋼筆,簡直有文化到家了!

以前的毛思嘉,連各種手賬、文具都不能拒絕,現在當然也沒辦法拒絕這支鋼筆。

對于這件事,毛思嘉的心理負擔并不算重...禮物這種東西,有來有往就好了。

之後她就開始頻繁使用這支鋼筆,不得不承認,這支筆保養的很好,這些年也沒有損壞。鍍金的筆尖、流暢的出水,把毛思嘉去年買的新筆完全給比下去了,于是理所當然地成為她的‘獨寵’。

感覺上用這支筆做筆記,自己身上的文化氣息都增添了不少呢!

然而,不管多文藝,該進工廠當工人的還是得進工廠——開學之後一個月,他們班就被通知安排上學工了,去的工廠并不是學校自辦的,而是和學校對接的一家食品加工廠,主要生産各種點心糖果什麽的,廠址在廣安門附近。

“學工?這麽早?”毛媽有點兒意外,但也沒太當回事。這是學工,又不是學農!學農要離開家,在農村紮紮實實生活一個月,做真正的農活呢!學工其實和上學差不多,只是把學校搬到了工廠,學習的內容由課本上的知識變成了生産知識。

毛思嘉掰着手指頭算賬:“老師說了,要交一個月中餐的糧票和飯錢,我們午飯以後在廠子裏吃,會統一給換成廠子裏用的飯票。”

“那倒是挺方便的。”本來正在計劃這個月票證和副食本怎麽用的毛媽當即數了足夠的錢和糧票給毛思嘉。

給完錢和票,毛媽又想起來一回事,問毛思嘉:“你們學工發工作服嗎?”

就像當兵給發軍服一樣,如今許多職業都是給制服的,這也極大緩解了老百姓因為缺乏布票而不能做衣服的窘境。像是毛媽的紡織廠,一樣有制服!除了制服之外,發的更多的是各種勞保用品,比如說大圍裙、袖套、手套什麽的。

“怎麽會發工作服...”毛思嘉雖然沒有打聽過這個問題,但猜也猜的到了。他們學工才一個月,工廠給他們發勞動服?這成本誰的?考慮到這個時候布料難得,這是非常不劃算的!

“不過,勞保用品或許會有。”其實毛思嘉自己并不确定這一點。

事實也是如此,半個月後真的要去學工了,給每人發了一圍裙、一套袖,還有一帽子!毛思嘉猜測,其他的是為了保護工人自己衣服的清潔,但帽子不一樣,是為了保證生産出來的食品的衛生。

要是頭發什麽的落進原料裏,那就太尴尬了。

“就一套?”毛媽有點兒看不上:“這都沒個替換的,太會算計了!”

只發一套的話,是發了東西既顯得大方,又最大限度地節省了開支...所以毛媽才說工廠那邊會算計!

“我們畢竟只學工一個月,給這些算不錯了!我聽說很多學工都要自己準備這些的。”相比起來,毛思嘉就很能自得其樂了。

身上穿了一件毛衣,然後就是背帶褲,這是典型的春裝,這個時候穿出去或許有點兒冷,但絕對能穿的出去。這樣一身,也是很多工廠裏的年輕女工的搭配!在這個基礎上,毛思嘉又圍好大圍裙,套上袖套,對着鏡子看。

倒是不太難看,大概是好看的人披麻布袋也好看。毛思嘉這樣配起來之後并不顯得土氣,反而很像年代劇裏的年輕女工,清純的很——別以為像年代劇裏的年輕女工佷容易!影視劇為了好看,看起來像是還原歷史中的樣子,實際上是很不同的。

就毛思嘉的感覺,這個年代的真實女工相比日後影視劇裏的樣子,那是有差距的(至少以她的審美而言是這樣)。

“這樣一看,還真像是要進工廠的樣子了!”毛媽看着也樂:“算了,我那兒有替換的,你拿一套去就是了。”

毛媽在紡織廠上班,這類勞保用品肯定是有的...但她是人事,又不是一線工人!這些東西也就是家庭中使用,消耗自然小。

又過了一天,毛思嘉和其他同學一起把學工前的決心書給交了,然後就被送到了食品加工廠。

“廠子其實離咱們胡同不算特別遠,咱們以後可以天天一起騎自行車‘上班’‘下班’。”于欣和毛思嘉走在學工同學的隊伍裏,低聲耳語着。毛思嘉能感覺到,于欣是真的很期盼這次學工了。

其實就是小孩子心性,還沒到上班的年紀,就格外向往大人的工作日常。

毛思嘉‘嗯’了一聲,這個時候帶隊的老師停下了腳步,和廠子裏的人攀談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們就被交給了廠子的一個小領導。

廠子還是挺重視他們的,主要是這個時候學工也算是政治任務,不管食品廠喜歡不喜歡,總得配合着把事情辦完。

所以他們先被領着參加了一場歡迎會,廠子組織了人手歡迎他們。向他們講述了食品廠的廠史,宣揚了生産标兵的事跡,最後還演講鼓勵了他們,希望他們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入到生産當中。

歡迎會散了,他們被打散到不同車間的不同班組,還很用心地安排了師傅...一切都是照着學徒工的規矩來的。

毛思嘉這次再也沒有好運和于欣分到一起,她和幾個不是特別親近的同學一起分到了巧克力車間,然後又只有她一個去了挂醬組。考慮到她是一個女孩子,廠子領導找了個姓陳的女工給她做師傅。

“陳師傅!”毛思嘉脆生生地叫人,她沒有太多社會經驗,但是嘴巴甜一點,人勤快一點總是沒錯的。這些廠子裏給他們安排的師傅對他們沒有什麽約束力,就算學工完畢,評價不高,也不會對他們未來有什麽影響。但是還得在這裏學工一個月呢!如果不想給學工生活增添額外的麻煩,還是注意一些的好。

陳師傅是個不算年輕的女工,人比較嚴肅,但跟着她學習這兩天下來,毛思嘉覺得還蠻好的——至少人家不刁鑽,從來不想着難為人。毛思嘉屬于手笨的那種人,學做飯學成那樣就知道她在這上面表現會很令人捉急!陳師傅還挺有耐心地一直教她。

好在挂醬這種活兒,就是重複勞動,不像做飯要求那麽高。毛思嘉又不是蠢,所以在習慣了之後也很快得心應手起來。

“那可真好。”午飯的時候毛思嘉和于欣一起的,兩人分享這兩天的經歷,說起了各自的師傅,于欣對毛思嘉的運氣表示羨慕。

她的師傅非常嚴厲,而且很喜歡大聲訓斥。幾次下來,她真的特別丢臉,感覺整個餅幹車間的人都知道她了...通過受批評被人知道,這是于欣從來沒有想過的經歷。其實于欣的師傅那樣的才是少數,大家只是來學工的,又不是以後就紮根食品廠了。食品廠裏的師傅對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他們這些人只要大差不差,師傅們也就懶得開口說什麽了。

有什麽可說的呢?費勁不費勁啊?

這個時候排隊打飯的隊伍不斷移動,終于輪到毛思嘉了,毛思嘉要了一份米飯,還要了一份肉片,肉片不算貴,一毛五一份。于欣也要了米飯,然後一碗丸子湯——兩個人一起吃飯,就能吃到兩種菜了。

端着餐盤坐下,于欣忽然小聲問毛思嘉:“思嘉,你看到過工廠裏的工人偷吃嗎?”

毛思嘉眨了眨眼睛,很快點了頭。

其實這沒什麽奇怪的,幾乎所有的廠子員工都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習慣。人家食品加工廠生産的就是點心糖果之類,生産過程中嘗一嘗,只要有這個心思,很容易就能做到。

食品加工廠默認的規則裏,當場吃一些不算偷,連吃帶拿,往家裏帶這才算是偷!

這也很好理解,員工在廠子裏吃一點兒,說破天去又能吃多少呢?一個人只有一個肚子,這玩意兒又不能當飯吃——真要是整天拿這甜膩膩的當飯吃,除非是天賦異禀,不然很快也會膩味。

但是,如果認可了帶回家的舉措,那損失就大了!

一旦稍微放寬一點兒這方面的要求,工人往家裏帶可不會客氣!說不定不只是供應家裏,還要供應親戚朋友家呢!

但還是有人下班之後偷帶,只是因為有人看着,也算是廠子不允許的事情,所以只能偷偷地帶一點兒——不是因為帶一點兒就不會暴露,就能夠瞞天過海,事實上,這麽大的工廠,可以說一點秘密也沒有。

東家長西家短,工人們議論的一點兒也不少!

只是帶一點兒的話,其他人看見了也不會說什麽,有機會大家都會這麽做。帶的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車間班上的男生跟着他那師傅,最先學的就是偷吃!”于欣說這個事的時候是帶着驚奇的語氣的,畢竟他們平常了解到的工人老大哥都應該是誠實、肯幹、可考...這樣才是。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1-11 06:26:32~2020-01-12 06:59:4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非非非常5瓶;随身空間有點愛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