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創業 ·
一九八四年初, 官媒發表了整版領導講話,再次肯定辦經濟特區的發展思路和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不動搖。與此同時,梁蘇也接到了來自加拿大的外公來信, 詢問她最近的學習情況。随着信寄過來的還有兩大口皮箱,裏面女生喜歡的各類時裝化妝品應有盡有, 還有兩本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法學院的教材, 硬殼包裝燙金封面, 一看就價值不菲。
這一次于鶴立以實習為名,選擇留在重慶過年。這年的冬天特別冷,陰雨連綿, 霧霭彌漫,山風吹過,讓人能涼到骨子裏。為了對付濕冷,他跟本地的老師學會了炒火鍋底料,又請梁蘇和路教授試吃,二人贊不絕口。從此每當梁蘇前去專家樓蹭飯,都能聞到從林主任公寓的窗口飄出來的火鍋味兒。
這件事久而久之勾起了路教授的注意。有一次他刻意找了個火鍋味兒濃郁的夜間去敲林主任的房門,正好遇到于鶴立在系着圍裙黑汗水流的炒火鍋底料。原本不大的客廳裏,花椒、海椒、牛油、藥材等原料七橫八豎鋪了一地。
路教授懶得換鞋, 直接穿襪子踩在地板上。他如同一只聞到腥味兒的貓一樣在客廳裏巡視了一圈,又踱着方步來到房間裏。這下于鶴立如同犯錯的孩子般, 低下頭不敢看路教授的眼睛。昔日成堆的零件和材料早已被束之高閣,取而代之的是一塊一塊用糯米紙包好的火鍋底料。
“小夥子,你改行了?”濃郁的辣椒味道嗆得路教授狠狠咳嗽了幾聲,他是江浙人, 直到現在也沒有學會享受麻辣鮮香的川渝菜,自己下廚的時候往往一盤菜要加好幾勺白糖。
“我北京的朋友寫信來, 說想嘗嘗重慶火鍋的味道。外面買的火鍋底料對他們來說還是鹹了些,所以我特地自己炒了些寄給他們,沒想到他們越吃越上瘾,連帶着家裏人也跟着吃,所以就幹脆賺些小錢。”于鶴立拿起包裝好的一塊火鍋底料遞給路教授,“這些都是真材實料,滋味好着呢。”
“怪不得上次開會的時候遇到林主任,他說你只要把做生意的靈活勁兒放一點在學業上,保研都不算難事。我還勸他,人難得年輕一場,還是依着你的性子來好。”路教授抽出于鶴立手中的火鍋底料,用力捏了捏,在硬紙包裝上留下了淺淺的痕跡。“你這樣在親友圈子裏小打小鬧我不管,只說一條,一旦真的決定上市生産,就必須原原本本按照食品安全相關規定來行事。
“知道了。”于鶴立賣乖地對路教授玩笑道,“到時候請你來做我的法律顧問,保證塊塊底料都規規矩矩,就算拿着放大鏡看,也找不出半點問題。”
“我懶得管你,還是找食品方面專業人士吧。”路教授擺了擺手,“最近小梁來這裏多嗎?我想你可以問問她的意見,這妮子鬼點子多,沒準會成為你的絕好幫手。”
“男女搭配,幹活兒不累。”于鶴立嬉笑着對路教授說,“可惜人家正貓在寝室為成為你的得意弟子而奮鬥。畢竟今年保研競争激烈,連她都沒有把握十拿九穩。”
路教授背着手靠在書房的門側,“在這點上,小梁和你不是一個套路。她在事情沒有十足把握前是不會說出來的,凡是只要小梁能夠松口,十有八九都會辦成。”
“嗯。所以我這次準備給梁蘇一個大的驚喜。”于鶴立回頭掃了眼屋子裏的火鍋底料,“等這些都賣掉,我想學西方人那樣,花三個月工資去百貨商店買一枚鑽石戒指送給她。到那時候,咱們的梁蘇同學左手戴着鑽戒,右手捧着錄取通知書,才是真正的雙喜臨門。”
“原是我多慮了,本來還在猶豫你的小本生意應不應該支持下,現在才看清你的奸商本性。”路教授把手撐着腦袋作冥思苦想狀,“三個月收入就能買鑽戒,看來這一行稱得上暴利。”
于鶴立沒想到被路教授火眼金睛一下子看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坦誠道:“本錢投入不多而已。畢竟都是些很初級的農産品,開一次爐子能加工好幾份,除了人累點,比組裝收音機還劃算些。畢竟收音機一次只能組裝一臺,而且現在學校放假,老師們大多早就回去過年了。而且買過收音機的人基本不會想要第二臺,火鍋底料這東西就不一樣,低價值還容易消耗,只要天氣一直冷下去,我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賺錢。”
于鶴立頗有哲理的商業理論一下子把眼前的教授驚得呆住了。他推人及幾聯想到提供過得各類法律服務,也算是一門生意,只是在中國尚沒有完全市場化。大多數律師事務所都由國資創辦,隸屬司法局,可供經營得業務也有限。
照這個理論,是不是一旦慢慢放開律師事務所的經營,裏面優秀的執業律師也和國外那樣日進鬥金,受人尊崇。畢竟法律服務也可以按次甚至按天按小時來計費,而人的一生在社會上行走,發生糾紛的可能性實在不小。
Advertisement
路教授被自己大膽的想法驚呆了。他哪怕在國外執業時都沒想過賺取金錢的規律,更不用說把方法進行總結和完善。他當年只想盡可能在專業上做的精進,有所作為,那樣就會因為好口碑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從未琢磨過其中的奧妙。
送走路教授,于鶴立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匆匆洗幹淨手,打了個電話到梁蘇寝室。“親愛的,告訴你件開心的事,路教授剛剛到我這裏來了。”
“怎麽,他幫你研究出了酸甜口的底料?”盡管梁蘇有些疲累,還忍不住和于鶴立插科打诨。
“酸甜口的底料?虧你想得出來,那不是味道和糖水罐頭差不多。人吃幾口就膩了,更別說你跟我提到過的回購。”于鶴立洋洋得意的對梁蘇說,“我跟路教授說了為什麽要從組裝收音機換成火鍋底料生意,他似乎對我的商業邏輯很認可,怎麽樣,你家男朋友天才吧。”
梁蘇緊緊握着聽筒,嘴角揚起了開心的笑容。由組裝收音機改賣火鍋底料這件事梁蘇從一開始就知道,并且舉雙手贊成的。畢竟這件事情會耗費于鶴立大量的時間專注在研究配方和口味上,而且可以獨立完成,能給她留足自己的空間。此外還有一個不方便對外人說的原因,就是梁蘇覺得這種模式很像微商和網購的雛形。二十一世紀之初,電商成為席卷中國的財富密碼,無數名不見經傳的小老板因此一躍成為千萬富翁。如果于鶴立能把這種先進的商業模式搬到八十年代,她很好奇能不能同樣創造出令人咂舌的財富。
“好呀,你能獲取路教授的認可真是太好了。”梁蘇溫柔的隔着聽筒對于鶴立鼓勵道,“有空的話你可以對比下收入和成本,還可以打電話問問收到你底料的人對口味的想法,這樣有助于你長長久久的把他們拴在身邊作為客源。沒準過幾年,你不炒底料他們還要抗議呢。”
“我最近打算少做點火鍋底料,我想提高單價,看看他們的心理價位究竟如何。”于鶴立腦海中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另外,我還想研究出幾種辣度、鹹度不同的底料供買的人自由選擇。畢竟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這樣他們會對我更加的依賴。”
“wonderful!”梁蘇聽完于鶴立的構想,越發覺得他在經商上有着與生俱來的敏感。她和于鶴立又你侬我依的說了些調情的話,這才戀戀不舍的擱下了聽筒。
其實上次梁秋唐寄給梁蘇的兩口箱子中,不但有給她自己的各種禮物,還為于鶴立準備了一條加拿大最時髦的純羊毛手工圍巾。上次在機場匆匆一瞥,梁秋唐對一直照顧着梁蘇的于鶴立心存感激,于是這次也順便給他準備了一份禮物,并在信中不吝贊美的稱他為“長相俊美的小朋友。”
至于這條圍巾該如何送給于鶴立,梁蘇有一點犯難。平日裏她被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呵護着,也曾想回贈禮物以示心悅,卻又覺得這條純羊毛圍巾實在珍貴,更何況于鶴立平日裏作風大大咧咧,如果讓其他同學知道圍巾是自己送的,肯定免不了一場流言蜚語。
梁蘇抱着軟軟的圍巾,悵然若失的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她原本打算把這條圍巾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于鶴立,還要找時間告訴他不要對外人透露。如今于鶴立在火鍋底料的制作上取得成功,今後還會在更多商業領域出類拔萃。而自己卻前途未蔔,就算保研成功,三年後還是要分配工作,到時候如果必須回廬景,那就意味着必須與于鶴立分別。
梁蘇心想,雖然于鶴立早在表白時就表态過,她去哪兒他就去哪,但那時的于鶴立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初入情場的大學生,心動之下海誓山盟也情有可原。就算自己最後沒能和他在一起,他也能輕盈轉身回到北京的大院裏,在窗明幾淨的政府部門謀一個體面舒适的席位。而自己,除了去加拿大還真的沒有退路。
雖然梁蘇明白分配制度最終将被取締,但她也不知道具體會是哪一年。她如果想盡可能和于鶴立走的久一點,就要想方設法拖延進行分配的時間。就好比這條圍巾,對她而言是極為珍貴的物品,因此得找個大日子充滿儀式感的親手系在于鶴立光滑的脖頸上。
這是穿越後她頭一次覺得心累。想到自己兩輩子加起來活了快三十歲,居然被一個二十出頭的小男生迷得心猿意馬,梁蘇暗地裏都嘲笑起自己來。如果是上輩子,她絕對會灑脫的把圍巾往于鶴立面前一擱,大大咧咧的告訴他是外公給的。
梁蘇把圍巾放回箱子裏,決定改日去找路教授聊聊。或許睿智的準導師此時此刻最能排解她內心的忐忑與不安。還可以聽聽路教授的口風,看學術委員會究竟改沒改保研相關的評分标準,對于此刻的梁蘇來說,保研成功是最大的一顆定心丸。
數百米外的專家樓裏,于鶴立守在紅火的竈臺前,憧憬着梁蘇雙喜臨門的快樂時刻。這時候屋內傳來清脆的敲門聲,他打開門,發現久未歸來的林主任臉色灰白,如鬼魅般站在門口。
“你這孩子,快點換身衣服。”林主任沒有進門,反而一副拔腿欲走的模樣,“我剛剛接到通知,你父母已經登機,正在飛過來的路上。咱們得趕快去機場接他們。”
于鶴立難以置信的搖了搖頭,“我一早就說過,今年要在市政府實習,沒辦法回去過春節。他們也答應了,還讓我照顧好自己,怎麽會毫無征兆的坐飛機過來,這也太不合常理了點。”
“咱們待會去車上在說。我也是才知道這件事的。”林主任指了指屋內的火鍋底料,“他們知道你在搗鼓這些嗎?”
于鶴立茫然搖了搖頭。畢竟家中老人思想古板,之前組裝收音機還可以往支持祖國四個現代化上面靠,而他們要是知道自己成為一個忙碌在庖廚裏的火頭軍,估計會被一人一口唾沫作為家族裏的反面典型給淹死。
林主任想了想,敏捷的閃身進屋,關掉了熱氣騰騰的爐竈。“這樣,咱們先想辦法直接請他們住進機場附近的賓館裏。之後連夜想辦法找幾個人把這裏恢複之前的樣子。等晚幾日再請你父母過來,但願能夠蒙混過關吧。”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