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萬事俱備 ·
日子一天天過去, 對于給導師打下手經驗豐富的梁蘇來說,和帶自己的教授Steven保持良好關系并不是什麽難事,對于論文更是信手拈來。她一開學就自信慢慢的提交了開題報告以及大綱, 還有小論文的研究方向——法律與財經交叉的合規領域,并且還把範圍限制在中國。
導師Steven看了, 連聲大叫“amazing”, 順便還問了問她關于國內改革開放的政策。梁蘇想假大空的話語肯定會被這個務實的老年白人毫不猶豫的戳穿, 于是從幾年前山西的法律意見書講起,順便又說起外商投資的優惠以及尚有欠缺的部分。
“Sue,那你覺得國內哪座城市日後最有發展前景。”Steven紳士的微笑着, 一雙淺灰色眼瞳散發着孩童般的好奇。
“Shanghai."梁蘇氣定神閑的吐出了一個不會犯錯誤的答案,其實她心裏想的是,三十年後,南方的經濟特區紛紛崛起,首當其沖的便是與香港毗鄰而居的特區深圳。只是此時深圳尚且一窮二白,還是不要提出未蔔先知般的高論讓人懷疑的好。
Steven很喜歡眼前這個刻苦又聰明的Sue同學,時常拉着她喝咖啡,順便聊起國內發生的事情,梁蘇見縫插針的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 提起想做一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關訪談的事情。Steven告訴梁蘇自己很多年前曾在那裏工作過,現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好幾個合夥人都曾是他并肩作戰的好友。
“不過你必須告訴我這麽做的理由, 畢竟博士學習還是以理論為主,實習經歷并不是畢業的必要因素。”Steven呷了一口面前溫熱的藍山咖啡,惬意的眼睛都眯起來。
梁蘇早有準備,這點還是得益于路教授對她的培養, 每次談判和開庭之前,都會讓她進行庭前預演, 估測對方的每一點駁斥和疑問并進行合理解釋,雖然已經離開路教授一年有餘,這個習慣她卻一直保留了下來。哪怕有時候需要和外公梁秋唐及大舅梁青溝通,她也會在內心描摹出将要發生的事情,并提前做好準備。
“理論研究不是空中樓閣,需要從實踐出發并運用在實踐上。來之前我了解過中國的很多會計師事務所,也想借您的機會做一個對比,到時候好盡快發論文。”梁蘇鄭重其事地用結結巴巴的英文說。
“你還可以順便做一個人物專訪,有機會找財經雜志發一發,提高下你的業內影響力。”在西方人眼裏沽名釣譽并不是什麽壞事,反而是中國人假惺惺的推讓令他們既覺得不可理解也覺得不可理喻。曾經Steven聽前幾屆一個臺灣留學生無意間講起孔融讓梨的故事,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要把一個梨在全家手裏輪回轉一圈,買一箱梨子回來每人一個不好嗎,或者切碎了做沙拉加點蘋果小番茄,但從味道上來講也豐富許多。
“你們中國人總是太着急,像鋪天蓋地的洪水。其他同學還在思考聖誕節去哪兒滑雪或者感恩節買多大火雞的問題上,你卻已經在為畢業做打算了。難道校園就這麽讓你難受嗎?”Steven忍不住打趣梁蘇,“放松下來,一切慢慢來,都會好起來的。”
梁蘇心道,如果我慢下來,只怕梁氏的財産會被梁軒遮天蔽日的手段弄去巨大數額;而且回國時間必須推後,那樣重新從事律師工作也得順延。這就是選擇一所中不溜兒高校的弊端,雖然脫離了頂級大學的同輩壓力和教授的高要求,稍微努力一點卻會成為異類,幸好眼下的加拿大并不流行內卷這個詞,不然同學們視她為內卷根源焦慮傳播者口誅筆伐就麻煩了。
此時于鶴立那邊也順利的買到了同款不帶錄音功能的電話,只是破費了一番周折。加拿大本土的通信器材商店還沒有賣這種電話的,是經理直接聯系遠在日本的供應商專門定了一臺,走空運郵寄到加拿大才滿足了這位顧客稀奇古怪的要求。那位留着地中海發型的韓裔經理直到于鶴立取了貨繳費離開心中還嘀咕不已,別人都是絞盡腦汁的追求最新的款式和最先進的功能,這個奇怪的中國人倒好,非得買一臺已經淘汰掉的老掉牙機子。如果單單是為了省錢那就更不應該了,這臺老式電話機飛越了半個地球才到了顧客手中,額外支付的運輸費用與電話本身相差無幾。
于鶴立興沖沖的拿起電話趕到自己剛開的中藥店裏,第一眼就看到梁蘇挽起長發在整理櫃臺上的藥材,各種馨香的藥食同源的材料在她一雙巧手的打理下服服帖帖的擺在貨櫃上,甚至,她還搬來了一只小小的電飯煲,裏面“咕嘟咕嘟”冒着泡泡的銀耳紅棗湯正散發着甜蜜的氣息。
“如果有人尋着味兒過來,可以給他們免費嘗嘗。”梁蘇俏皮的眨了眨眼睛,“先吃後買,童叟無欺,也省的回去以後不滿意再跑來鬧事。”
于鶴立伸出大拇指,“娘子的本事,在下愈發佩服了。對了今天怎麽沒見你開車來,是剛拿了駕照不敢上路嗎?”
“沒有,班上有同學需要來唐人街,所以順便過來了。Steven先生還幫我聯系了北美四大總部,我在學校機房發了封郵件,應該很快就能得到回音。”梁蘇美滋滋的說。
“哎呀,為什麽我沒有你這麽幸運?”于鶴立把身後裝電話的白色紙袋拿到櫃臺上,“這東西漂洋過海從日本運來的,哪像你,一個郵件就能搞定所有。”
“也不是所有。”梁蘇打開包裝盒,将電話翻來覆去的端在手裏看了好幾遍,“我想可以把它在近期弄得舊一點,這樣更逼真,掉包起來也不容易察覺。”
于鶴立看着滿櫃擺放的整整齊齊的藥材,若有所思的發了會兒呆,直到感覺胳膊被人掐了一把,才察覺到自己原來還在店裏,剛和梁蘇正在嚴肅的探讨掉包計劃的可行性。
“如果,能建立一個平臺,顧客想要什麽把信息發上去,然後店家就能準備好貨物送到顧客手裏,那該多方便。”于鶴立喃喃自語,“就拿這藥材來說,我的店開在渥太華,可保不齊附近鎮子或者遠處的卡爾加裏甚至再北邊的島嶼上有人需要,他們既不知道我店子的存在,購買起來還得跑到首都來,費時費事,得不償失。”
梁蘇靈光一閃,“你是說網購嗎?”
于鶴立回過神來,“什麽是網購?我想要不要在各地的郵局裏都想辦法設立我的貨櫃,只要小小的一個架子,把店裏中藥的品種、價格和照片都印上去,再留下店裏的電話,這樣需要購買的人看到相關信息能直接聯系我,省的跑來跑去。”
這年頭即使在加拿大電腦還沒有普及,只有梁氏這種財大氣粗的大型外貿公司和各個有財大氣粗的校友捐助的高校圖書館才有能力配置,渥太華大學能規模式的建制機房,還托了地處首都的福。梁蘇決定把建立網購平臺的瘋狂想法放一放,目前于鶴立還沒真正接觸過互聯網,而且受衆們也不習慣利用互聯網購買商品。
“看來博士生活并沒有給你很大壓力。”于鶴立看梁蘇結束手頭的整理工作,到水池子邊洗手,忙走過去替她按摩肩膀。
“還好吧,慶幸沒有選擇多倫多大學,反正這邊期末按排名給分,我總不至于不及格就是。”梁蘇閉着眼睛,深吸了口氣,“真想早點畢業啊,國內日新月異的發展着,我卻在這冰天雪地的國度裏坐井觀天。”
“急什麽,至少還要兩年。”于鶴立把臉貼在梁蘇一絲不亂耳朵發髻上,嗅着她脖頸間散發的清香,“咱們先一步步來,感恩節回多倫多一趟,速戰速決。你如果想回去,春季學期完了我就帶你回國,可以在北京住一陣,吃小吃逛商場,想做什麽我都陪你。”
沒想到梁蘇本能的掙脫了于鶴立的懷抱,“我不要在北京。萬一在大街上遇到你爸媽,估計你再出來就難了。”
“國內最日新月異的地方不是首都嗎?”于鶴立疑惑的抓了幾下頭發。
“我是說,首都固然好,但中國的土地這麽大,有發展前景的當然不只一個首都。你忘了,我在上海還有個房子?雖然地段不好,還是可以去看看的,至少關注下附近的環境有沒有變化,能租出去就更好了。”梁蘇耐心的解釋道,“今天Steven教授問我國內哪個城市最有發展前途,我說的就是上海。”
“眼下是,未來還不知道呢。上回跟我父親通電話,他只說國內目前在研究将某些東南沿海的城市先作為通商口岸試點的想法,只是目前政府裏反對的人很多,這個計劃暫且沒有落地。”于鶴立淡淡的說,“管他呢,如果真有落地的這一天,我帶你去看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