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全魚宴和覓佳人 吃魚喝酒,賞景劃拳

野水催鲈蝦正肥, 初秋最是吃魚蟹的好季節。

買魚的人多了,柳橋魚市場重新紅火起來,連帶的周圍農家也熱熱鬧鬧。

稻麥齊收, 村舂聲隔樹可聞, 多鮮活的有聲畫。她很想空手變出臺相機,把眼前的畫面停格下來。

當然,秋日最重要的還是可以光明正大貼秋膘。芥菜青蒿加肥魚, 大鐵鍋炖的爛糊, 就白面或玉米面餅子吃。老蘇詩中如此寫,不知讓古往今來多少讀者流下口水。

林繡饞了好久的鮮魚, 今日終于有空抱着來福直奔柳橋。尋到上回買過的攤位, 還是原來那位漁翁。

她挽起袖子,“老板, 這魚怎麽賣?”

老板認出她來,笑眯眯地道,“小娘子開的酒樓,自然價格優惠。”

旁邊一面熟的婦人探過頭, 笑得爽朗,“沒幾日就開起大酒樓,小娘子果真不簡單。”

林繡被誇的不好意思, 又把肩上背簍卸下來,“可有無刺的魚?”

她一直覺得吃魚有點像賭石。每次吃到刺少甚至完全無刺的, 都頓生上天垂憐之感。海魚刺少,可惜難以運輸,只有最靠海的人家才能吃到。

淡水魚裏,數鲈魚和鳜魚少刺。老板捉起幾條肥魚,麻利地開膛破肚, 洗刷幹淨裝進她的背簍。

魚得了不少,該去買蝦。軟炸、白灼、爆炒都可,不過她還是最愛滾水略一煮,即刻撈起來蘸姜汁香醋。也就是所謂的“短箱傾碎碧,纖指剝輕紅。”瑩白的美人指剝蝦,簡直是視覺與味覺雙重享受。

桃枝被她說得一愣一愣的,“不知繡姐姐從哪學來這麽多講究。”

或許因為正逢五日一休沐,來魚市場閑逛加挑選的人格外多。推推搡搡間,隔壁美婦人頭上戴的珠釵不知去了哪。按“尋物學”所講,越心急反而越找不到。

林繡深谙此道,幹脆放下背簍,同她主仆幾人一起細細搜索。尋了片刻才找到,原來正巧勾住了竹筐的縫隙。

終于放下心來,那人連連道謝,林繡很不好意思地抿唇。自己丢東西多了,經驗自然豐富。

Advertisement

又重回小攤,賣蝦的小販說什麽也要贈她小半斤蝦米。

或許這就是美好環環相扣?林繡笑着搖搖頭。

天色如糖水罐頭一般,清透裏閃着旺盛樹木的顏色。紅葉漫山,松果也落了滿地,踩在枯葉上盡是脫落酸味道。

桃枝蹲在地上,撿起一個最飽滿的松果。好不容易發現如此新奇事物,趕緊叫林繡也過來看。

林繡也摸起一個,黑黢黢,油亮亮,像朵漆過的花。不由想起從前學到的冷知識,轉身向桃枝科普,“松果浸在水裏會自動合起來。”

桃枝左看右看,還是不信。反正任務完成,正無聊着,兩人捏起幾個放進河邊水裏。

等啊等,林繡心急地撈起一看,怎麽還沒合上。

秋水盈盈,映出熟悉的倒影。她回頭,不免驚訝出聲,“江大人。”

江霁容知道她想問什麽,無奈地笑笑,“弘景非要來賞秋。”

随他的目光望向遠處談笑的兩人,林繡撲哧笑了,“陶公子果然有雅興。”

陶公子手裏似乎還拿着釣具與竹簍。綠蓑衣青箬笠,如此輕便一身,真有模有樣,應了那句“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

人生有限,為何不暢暢快快玩一場。林繡眯起眼,如此行事灑脫,甚好甚好。

“林姑娘,好巧。”江白笑着打趣,“若是換作別家小娘子,怕是有意而為之了。”

大人和她都是一根筋的,整日待在書房,除了練字就是談理想,實在看的人心急。

“如此說來,我倒是懷疑大人別有所圖呢。”她笑盈盈地擡頭,又覺話說得不對,趕緊閉嘴。

偷瞄江霁容一眼,還好他臉上并無愠色。

林繡拼命往回找補,“江大人,晚間來店裏請你吃魚。”

他點頭,耳尖浮起微不可察的紅。

那邊,桃枝學會了狐假虎威的勁頭,“老板,看見沒?大學士也常來光顧我們酒樓,再便宜點兒吧。”

“哎哎,好勒。”

林繡先行禮離開。

江霁容默了片刻,從旁邊撿起一個松果,珍而重之地收好。

回到溪畔,賀知錦意味深長地看他一眼,“子源竟如此青澀。”

“人人都說江學士早慧,十歲就跟夫子一樣負着手背論語。”陶玄安往他口袋一摸,是個黑不溜秋的松果。他笑得直不起腰,險些把魚竿掉下河。

“若叫你的學生看了去,定要笑得腹痛。”

江霁容正回味着方才的粲然笑容,聞言淡淡掃他一眼,并不接話。

感受到涼飕飕的眼神,陶玄安悻悻閉嘴。

----

林繡處理過魚蝦,就忙活起店裏的事情。等到人走的差不多了,才動手琢磨這“全魚宴”。

菜品日日上新,需自己先試一試味道。

桃枝在旁邊打下手,見她把毛巾墊在魚身下,很好奇地詢問原因。

林繡騰出功夫回答她,“鮮魚身上都有層黏液,滑溜溜地不好拿。”

從前總見有人形容魚肥似瓠,也就是和大葫蘆一樣,如今看來還真是。這一大條青魚肉厚刺少,很适合做酸菜魚。

順着紋理斬成銅錢般大的薄片,熱鍋滾水,先汆後煮。

爐火呼呼作響,魚片在酸菜葉子湯裏翻滾,有點像“浪裏白條”。連湯帶葉舀起一勺,魚肉不及嚼就化了。

松鼠鳜魚則講究剞花刀,有一套專用刀具,還催生出個詞叫“剞劂坎生”。拖上稀稀的蛋黃糊,糊裏要倒些油,防粘又色彩鮮亮。

深而不透的一整條呼啦下鍋,立即激起如浪翻滾的小泡。

桃枝躍躍欲試,一手持長筷子拎住魚頸,另一手往上澆油。初學的廚師要兩人操作,她自己來難免左支右绌。手一松,差點把魚滑進鍋中。激起油浪就危險了,林繡眼疾手快,趕緊趁油潑起前穩住鍋。

她接過鍋鏟,笑盈盈地看桃枝,“還玩嗎?”

桃枝連忙搖頭,我還是安心當個打雜的吧。

還是老三樣,青白筍丁、深褐香菇粒、碧綠又圓溜溜的豌豆,排着隊依次下鍋。林繡挑出一點凝固的醬油膏,大火炊熟洋柿子,勾起厚芡。

裝進專用的長圓魚盤子裏,魚尾魚頭高翹,金黃的魚身真同松鼠一樣。味道算是酸甜适口,肉飽無刺,算是老少皆宜的一道美馔。

----

宋長史和劉長史早早打聽到有好吃的,處理完公務一刻都沒歇,披晚霞匆匆而來。

門前幾階常被雨打,染上莓苔淡淡茸茸。

等江霁容到的時候,兩人早已就着幾碟小菜,吃得怡然自樂。

江霁容自己在桌子對面坐下。林姑娘不知去哪,有位夥計端上同樣的幾碟,只說正菜一會就來。

此刻拿起筷子,突然有點說不上來的感覺,總之不很舒心。

隔壁桌宋正甫給劉長史遞去個眼神:他是不是看我們不痛快。

劉長史湊到他耳邊小聲說,“我是為着林小娘子的菜來,管別人幹甚。”他咂摸着青蠶豆,實在沒吃夠,還想再來一盤。

又把筷子伸向其貌不揚的酒香草頭。幽幽墨綠色的一盤,入口帶着雨後寒意和清涼。聽名字就覺得,應當出現在江南早春三月的餐桌上。

劉長史嚼的嘎吱嘎吱響,又笑道,“若叫成它原名金花菜就不好了。”

端上杯苦茶,林繡也笑,“是我們自己挖的野菜”。茶并不貴重,她一下子散買來好幾包,沒有玄乎的前味和回甘,卻也很能入口。

宋長史啜飲着,“未吃就已齒頰生香。”

一道道魚陸續端上桌。

“這可是乾前朝皇帝微服私訪時吃到的菜肴。”林繡一談吃就容易滔滔不絕。不過傳言松鶴樓那位名廚給乾隆上的是鯉魚,而非鳜魚。

肉像閩南的山竹一樣飽滿白嫩,順着大刺一抿就滑入口。再飲一口湯,雖被狠狠酸了一下,眉頭卻不自主舒展開。

宋長史與劉長史一吃飯就顧不上說話,神情很是餍足。林繡又偷偷把目光轉向江大人。他的筷子只伸向面前幾道,離得遠些的鯉魚卻沒怎麽動。

鯉魚刺多,林繡一拍腦袋,我怎麽沒早想到呢。在府裏都有下人挑好了刺才端上來,想必江大人不會吃魚。

她悄悄吩咐桃枝,“再給我拿雙筷子和小碗。”

江霁容看林繡對着條魚忙活半天,不由輕笑。自己向來不喜歡這吃起來麻煩的東西,但既然她愛吃他默默記在心裏。林姑娘似乎還愛吃極麻辣口味和酸的,真和其他女子不太一樣。

正想着,一個素瓷白碗推到自己面前,堆着滿滿魚肉。

他擡頭,林繡笑着把筷子放下,“這下就無刺了,江大人慢用。”

江霁容執調羹的手突然挺住,頓了頓還是道謝。

他的嗓音溫和如水,莫名讓人聯想到月白風清之類的詞。

林繡不知他正懊惱,心中很為自己的體貼得意。牢記客人的口味,服務又細致,我家酒館不火誰火。

在對面灼灼又“慈愛”的目光下,江霁容把一碗魚肉吃得幹幹淨淨。

莊娴端來壇子,拿個竹篾子濾了,盛滿新口味的米酒。林繡記得這濾酒的器具叫“篘”,當初還差點為這生僻字名字鬧笑話。

鋪着油紙的小竹籃裏,魚幹炸得幹脆,撒滿孜然與五香粉,正好下酒吃。

身旁兩位聊興正好,見酒來了更是驚喜。

江霁容也端起,湊近一聞,滿是醇淡的香。

天色晚了,林繡向外遠眺一眼,伸手推上窗。若是此刻是幅着色畫,應當填上大塊的藍和綠,再暈開白色。景和人都正好,很像是種專屬于老年活動室的閑适。

街上的吵吵鬧鬧聲漸歇,明明無風,卻有雨後的點滴濕意撲面而來。

茶酒兼有,時間不早,館裏點上燈。照出一只羽翼透明的蟬,靜靜伏在窗紗上。

不消推開木窗,就能看見她紮的花籬笆,蔥蔥郁郁又別出心裁,投下斜拉的黑影。旁邊還卧着只白貓,正懶懶扒着魚骨頭。

林來福是個人來瘋的,吃完魚還不罷休。東游西逛一會,跳上陌生人的膝頭,任由江霁容一下下順着毛。

秋光綠意,何須絲竹悅耳。江霁容垂下眉眼,剛才階下青苔也沒那麽礙眼了。

有個小丫頭喝多睡着,林繡給她披上毯子。

宋長史仍興致勃勃叫她劃拳,兩輪下來,幾人臉上俱是紅暈。

林繡連忙擺手,真的不喝了。

她轉而研究起撿來的松果。泡在水中半天,果然合起來,圓丢丢的一顆。

蘇柔笑道,“像不像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林繡捏在手心轉着圈地看,還真有幾分意思。

江霁容仰頭飲下碗中殘酒,袖口裏的松果悄悄晃蕩。

----

走出如意館時,學士府馬車早候在門口。

往常休沐日不是讀書就是練劍,難得有如此愉悅放松的時候。他又想起前年辭官的那位同僚,據說在鄉下買了棟幾層木房,攜夫人和二三老仆同去。夫人織布教子,自己寫字畫賣錢。如此下來,比在朝中做官時還面色紅潤。

母親聽說,也是感嘆着甚好,邊又教訓自己,“該去找位佳人了。”

一眼望不到月,只有漫天星鬥。清涼迎面而至,他的心緒卻難像夜色般平靜如水。

林姑娘方才到底有沒有說“下次再來”呢。江霁容思考着,步伐有些歪斜。

大人眼神仍是淡淡,身上卻萦着酒氣。

江白趕緊把他扶到車上,又低聲囑咐車夫,“大人醉了,慢些走。”

林繡坐在窗邊,目送馬車遠去。

車輪聲杳杳,散落進寂靜秋風,駛入松弛的良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