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期末考試有驚無險結束,寒假開始,祖荷去看了幾次喻池便出國了;堂姐司裕旗在美國工作,不想回國,便邀請祖逸風母女過來度假。
司裕旗本科便過來讀書,跟祖荷已經好幾年沒見,兩人雖相差六歲,卻是司姓家族唯一一對姐妹,幸得近年互聯網發展,聯系依然緊密,感情一直很好。
尤其司裕旗受祖荷影響改名後,姐妹結締愈發牢不可破。
祖荷父親過世後,祖逸風帶她離家便改了名,那時恰逢夏天,荷花滿池,又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風節,祖荷這個簡單的名字便這麽誕生了。本來挺大衆的“荷”字,因為跟了祖姓,尋常和罕見中和,倒也沒碰到過重名的尴尬。
就是上數學課學排列組合有點頭大,老師總要當衆關照一句:班花,這個組合這樣算,對了嗎?
司裕旗原名司玉琪,司家她們這一輩的名字都是爺爺起的,男孩用“裕”,女孩用“玉”,司裕旗的三觀初成後,叫板長輩,為什麽男孩追求“富足”,女孩只要求“美好”就可以?
祖荷改名成功變成無形助力,司裕旗“脅迫”家長改成“富足又旗開得勝”,差點沒把爺爺氣死。
衆人安慰老爺子,橫豎發音一致,聽起來還是同一個人,總比把姓丢了強。
司裕旗就這麽帶着“發音一致”的新名字和新面貌來了美國。
祖荷打心裏覺得,無論是哪個名字,堂姐的名都比她的“撕浴衣”好。
“玉祎,明年就上大學了,有沒有想法來美國?”
多年習慣,司裕旗還是偶爾轉不過彎來叫她原名,祖逸風有時也叫,但區別很明顯,祖荷被稱“玉祎”時,她通常想起了故人。
司裕旗無形給她立了參照,讓她可以近距離觀察另一種出路。
司裕旗說:“出來那麽久對我思維方式影響蠻大,很多事以前完全沒有想過可以站在另一個角度思考。我都有點後悔沒有高中就出來。現在國際一體化發展迅速,也許過幾年我會回國尋找發展機會也不一定。”
思維方式是一個寬泛概念,祖荷的确遭到了某方面的沖擊。
司裕旗聽說祖荷一個同學車禍截肢,恰好她認識一個假肢工程師朋友,便帶上祖荷一起吃飯。
Advertisement
向舒跟司裕旗同齡,第一印象氣質淳厚,用司裕旗來說就是“典型的理工Nerd”。向舒沒有把祖荷當未成年無知小孩看待,祖荷好奇的一切,他有問必答。
比如說,他們會把喻池這樣的人群稱為“peoplewithspecialneeds(特殊需要人士)”,而非“peoplewithdisability(殘障人士)”。
祖荷第一次思考文字背後透露的概念差異,思維方式受到劇烈沖擊。
“其實近視也是一種障礙,近視的人需要戴眼鏡輔助,為什麽他們沒有被稱為‘殘疾人’?假肢對于肢殘人士,就像眼鏡對近視者一樣,通過高科技的輔助,他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不應該被稱為‘殘疾’。”
向舒扶了扶不會被蓋章“殘障工具”的眼鏡,說:“往深奧說,‘正常人’也是一個相對性的定義,如果我們把四肢健全作為‘正常’的标準,才會有殘障一說;人類本身就具備多樣性,如果‘正常’的标準是虛無,也就無所謂正常和殘障了吧。”
司裕旗一直單手托臉安靜聆聽,此時忽然輕輕鼓掌,不無真誠說:“小舒說得好棒。”
“……”向舒雖然一臉無語,耳廓卻不由管控發紅。
向舒把現在的名片給祖荷,公司下半年派他到中國分公司,協助拓展假肢康複市場,有需要咨詢可以随時聯系他。
“我看他不單單只是一個假肢工程師吧?”
回家路上,祖荷調戲開車的司裕旗。
“他還是你的追求目标。”
司裕旗喜歡主動出擊的戀愛風格,歷任男人只有被動等待追求和分手的份。
她曾經跟祖荷抱怨:“你不覺得有些男人主動追求像在性騷擾嗎,從目光、言語到肢體動作?”
祖荷很難表示完全否認。
司裕旗故作不好意思哎呀一聲:“那麽容易被你發現了。”
祖荷說:“可是他下半年要回國呢。”
司裕旗說:“這不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有男今晚睡。新年剛開始,還有小半年呢。——哎,忘了你沒成年。”
“我內心已經是十八歲的姐姐了。”祖荷手背貼臉,肘撐窗框做出妖嬈姿态。
司裕旗趁着前方道路通暢無阻,抽空看她一眼,禁不住莞爾。
“那個需要戴假肢的同學,以前怎麽沒見你提過,你喜歡的吧?”
之前在網上,祖荷确實不方便展開這個話題。
“他是喻老師的兒子,喻老師你記得吧?我跟她說我是你妹妹,她還記得你呢。”
姐妹倆是高中校友,司裕旗自然不會不認識,但畢業多年,記憶出現一瞬卡殼。
祖荷不得不補充說:“體育組跑步第一,政教組收手機第一那個女老師。”
司裕旗啊了一聲:“你早說是‘梅超風’。”
老師的外號分為兩種,一種可以明面上使用,另一種只能背後提及,喻莉華的“梅超風”無疑屬于後者。
學校歷史上不止出現一個梅超風,但凡女領導厲害一點,頭發長一點,都會榮獲“梅超風”稱號,現任校長就是從梅超風升級成滅絕師太。
祖荷實在不太喜歡這些綽號,從來沒用過;她随手卷着一縷碎發咕哝:“人家叫喻莉華。”
司裕旗察覺到她情緒,轉回正題:“明白了,那你就是愛屋及烏。”
祖荷說:“他也不是小烏鴉。”
司裕旗哈哈笑:“這就替他辯解上了,還想狡辯。不是小烏鴉,那是什麽?”
祖荷想了想:“Justacharmingguywithspecialneeds?”
司裕旗:“那麽快就學上了。”
祖荷說:“那你說說,喜歡上一個異性是什麽感覺?”
汽車恰好停在停止線的第一排,司裕旗單手扶着方向盤,指尖輕敲,随着節律思考。
“想跟他呆一起,認真聽他的歪理,為他的笑容着迷,想和他havesex。”
押韻效果太強烈,祖荷一時忘記欣賞內容。
“你還rap上了!”
司裕旗:“有哪不對嗎?”
就剛才面對向舒,司裕旗已經明明白白表現出前三項,祖荷沒法反駁。
“你還真不當我是未成年啊。”
司裕旗啓動汽車,繼續上路:“我不是慫恿你談戀愛,在任何年紀瘋狂喜歡上一個人都很正常,不需要特意去壓抑,喜歡可以是一種積極的力量,我們可以和它和平共處。”
祖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說:“好吧,那我真是很喜歡你呢,姐姐。”
司裕旗片刻後反應過來,喂了她一聲,祖荷咯咯笑。
司裕旗一副拿她沒辦法的口吻:“我說的可不是歪理,人間大真理,都是我這幾年的經驗總結。——我沒告訴過你吧,我也和有specialneeds的男孩子談過,戴助聽器的,晚上臨睡前還不把助聽器拿下來,我問他為什麽,他臉紅說想聽我的聲音,嘿嘿,那一瞬覺得他特別可愛。”
祖荷忍不住跟着握拳欣喜:“天吶……比看電影還浪漫,那後來怎麽不在一起了?”
司裕旗平淡地說:“他回自己國家繼承他爸爸醫院了,因為父母都是醫生,他很早接受治療和訓練,跟平常人沒太大差別,就是助聽器電流聲跟人聲不同,個別發音有點特別而已。”
祖荷輕輕拍了拍膝頭,說:“如果我真喜歡上身邊的誰,我一定會第一個告訴你。現在讓我先想想留學的事。”
初一當天,祖荷對好時間給喻池一家拜年,沒有特意提向舒的事。
向舒的概念很震撼,可以說作為思想指導方針也不為過,震撼歸震撼,理論在祖荷行動上還沒立竿見影。
而且她和喻池間從未就他的困境深入探讨。
得知祖荷在寒假結束前一周回來,喻池說:“等回來給你個新年禮物。”
他已默認祖荷有空會來看他,整天關在小籠子,害怕孤獨,容易依賴,不再別別扭扭欲迎還拒,祖荷開懷道:“好呀,我也有禮物要送給你!”
祖荷的确想送喻池一份小禮物,準備送枕頭:不是一般作用的枕頭。
出國前去醫院,病房牆上貼了新的康複指導海報,粉色底,排了好幾張示意圖和要點文字,指導截肢患者如何利用枕頭訓練殘肢:或壓或夾,外展或內收;他們以後得靠這段殘端操控假肢,殘端長短、恢複和控制程度,與今後的步态協調感直接挂鈎。
祖荷示意海報問他:“你也要每天這樣鍛煉嗎?”
喻池淡淡嗯一聲。
祖荷說:“我都沒見過你鍛煉呢。”
寒假這幾天她上午下午各來一個小時,喻池倒是不再藏進被子,但殘端套着褲子,祖荷從未見過赤.裸的肌膚。
喻池聲音悶悶的,略帶自嘲道:“一般人也不會随便把大腿露出來。”
祖荷把殘端當成無意義的增生骨肉,便可以随意展露,潛意識暴露她的狹隘,她和向舒的境界還有天塹之別。
那段“增生骨肉”也許醜陋也許羸弱,但确實是喻池的腿,是支撐他行走的關鍵。
她罕見羞赧地摸摸鼻子,那一刻決定要送怎樣的禮物。
她特意問向舒訓練殘端的枕頭有沒有講究,向舒讓她挑普通軟一些的枕頭即可,不需要多專業,注意不要絨毛枕套,容易藏污納垢。
祖荷一個人去挑軟枕,免得被司裕旗拿來消遣。
可沒有其他意見參考,祖荷一時難以抉擇。
她問店員要了商品目錄單,回家拍下傳電腦,算好時差等到言洲上Q發給他。
Ai。:「粥哥,幫我參考選個枕頭,要送人的」
鹹粥:「送我的?那我全要了,謝謝荷妹/呲牙」
Ai。:「我給你準備了游戲碟,那不要啦?」
鹹粥:「要要要!荷大人最好!那就這個菠蘿吧,你不是最愛菠蘿包嗎,把你的愛分享出去,多偉大!」
Ai。:「嘿嘿,其實我也看中這個,果然姐妹所見略同」
鹹粥:「坦白從寬/呲牙,誰能獲此殊榮,讓你忍痛割愛送菠蘿」
Ai。:「謝謝啊,我出門買去」
鹹粥:「這得是男的吧??」
祖荷下線出門,言洲這邊晚上八點,寒假夜生活才剛開始。
家裏機子卡,網速也卡,言洲和傅畢凱一塊來網吧聯排打游戲。
傅畢凱剛巧瞥見言洲的聊天框,右上方的個人秀衣服炫目華麗,跟他們這種褲衩英雄不同,是祖荷風格絕對不會錯認。
但是奇了怪了,祖荷剛才并沒有找他聊天。
他明明也在線!
傅畢凱看了下祖荷頭像,灰了,問言洲:“祖荷下線了?”
言洲扒下頭罩式耳機,說:“下了吧,出門給人買枕頭當禮物。”
“給誰啊?”
言洲說:“她跟會發出聲音的動物都能做朋友,誰知道她,可能準備誰的生日吧。”
傅畢凱琢磨片刻,嘿嘿一笑:“我的生日也準備到了。”
“我去,你不說我都差點忘了,那可能是要送你的吧。枕頭要抱着睡覺。”
言洲越說越暧昧,抱嬰兒般摟着一個隐形抱枕,搖了搖身體,連說好幾個“我去”,才把笑意壓下去。
傅畢凱戴回自個兒的耳機,笑容也牢牢戴在臉上,摘不掉了。
跟言洲和傅畢凱的自由相比,喻池的寒假依舊禁锢在醫院。
他年紀小,以往身體素質出衆,恢複速度比同病房的大叔大爺快,現在已可以借腋拐下地走一小段路。
但尚在觀察期,醫生還沒給出明确的出院日期,只說應該快了。
凡事就怕“不應該”,喻池的腿并非一下子截了那麽短,醫生盡全力能保則保,起先只是腳踝,後面逐步感染壞死,再到胫骨中段;如果能保住膝蓋,以後佩戴假肢活動會方便許多;如今已沒有如果,不幸中的萬幸,截面在原膝關節上10cm以內,大腿殘肢算比較長,勤加訓練,還能有機會控制假肢屈膝下蹲。
緊盯身體恢複之外,喻池還得為重回校園做打算。
現在二月,最快出院也得下個月。出院和重回校園并非無縫銜接,他還得安裝假肢,去康複機構練習走路。
學校學風嚴謹,高二文理分班後,教學進度快馬加鞭,加上高二暑假補課一個月,一學年教授完高二高三兩個學年的課程,高三開學直接開始總複習,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統考操練。
喻池缺課一個學期,實際學習進度落後一學年,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蔣良平小心翼翼提示B計劃:喻池留級高二,多出一年充裕的時間,健康和學業方面可以游刃有餘;缺點是心理和環境壓力比較大,高四生送同伴入大學如快刀斬亂麻,眼不見心靜,留級生目睹同伴升入高三,備戰高考,自己變成掉隊雁,長期痛苦仿佛鈍刀砍肉。
再者離2008年北京奧運會只有兩年,到北京上大學成為好一部分03和04級學生的美好願望,喻池自然不願錯失良機。
喻池一時難以抉擇,只說等期末考成績出來後再做打算。
病房成為他一個人的考場,自己解題,自己對答案,估算分數,年級排名150左右,肉眼可見的退步。本來想通過競賽提前保送,現在不得不壯士斷腕,轉攻高考。高二年級十一個班,每個班六十多號人,按照過去本校過去三年一本平均上線率50.37%計算,喻池保守估計還能混個重點本科。
他腦袋沒受損,智力正常(甚至超常),身體一天比一天好,這個中不溜秋的分數無疑成了興奮劑。
喻池當下拍桌板決定:不留級,正常升高三,參加明年高考。
特殊孩子要追上同齡正常孩子的步伐,除了靠自己,更多拼的是家長的精力、財力和遠見性。
稻草人計劃就此鋪展,喻莉華負責喻池的心理疏導和康複訓練,蔣良平負責日常飲食和教學進度。
高二下學期除了六月中旬的畢業會考必須到校,喻池自學能力拔尖,決定繼續休假至暑假補課,利用這段時間自學追上正常授課進度。
喻莉華和蔣良平的職業發揮優勢,他們私下聘請同事利用課餘時間給喻池通過電話或現場答疑解難;一來喻莉華和蔣良平日常人緣和風評良好,二來大部分老教師看着喻池長大,也有私人感情,收費比外面家庭教師便宜很多,有一位年輕女老師甚至通過獎勵紅包還回大部分,體諒他們一家的不容易,也欽佩面對他們厄難的樂觀精神;本來教育局禁止在職教師在校外兼職,校長同為母親,自然能理解家長難處,對他們的低調操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喻池依然束縛在病房,還沒能重新跑起來,便坐上長輩合力搭建的助推器,準備開始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