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郡王妃

常文華今日穿着一領天水碧的杭州熟羅褙子,月白色生絹水波紋蓋地長裙,褙子上繡着幾叢蘭花,娴雅秀麗。

她是孀婦的身份,自是不能穿豔的,亦不能戴什麽嬌麗的首飾,只将一頭烏發盤成高髻,插着一支白玉流雲簪,鬓邊簪着兩朵掐了銀絲的白絹花,花心以珍珠點綴。如此打扮雖未用什麽名貴珠寶,倒格外顯得清秀雅致,如谪仙降世,豔光照人。

宋桃兒瞧着她,看她眸光閃閃,薄唇輕輕上勾,笑意之中似含着一份不屑,亦微笑回之:“武安侯夫人。”

常文華長眉微揚,笑意漸深,說道:“咱們往日不識,夫人何處得知我的身份?”

她當然識得宋桃兒,早年間與鄭瀚玉相好時,她常過府做客,遠遠的見過宋桃兒幾面,有些印象。現下雖隔了些年頭,宋桃兒也長開了身子,但大致模樣是不錯的,她還記得。

只是宋桃兒不該記得她,畢竟兩人并不曾接觸過。常文華便想着,或許是鄭瀚玉向她提起過,如此這般,鄭瀚玉心中還是有自己的。

熟料,宋桃兒卻淺淺一笑,軟聲道:“我自然并不識得夫人,只是常聽下人說起,京裏有位武安侯夫人,出身名門,姿容不群,只可惜紅顏薄命,早早沒了夫婿,只好守節,無兒無女,怪可憐的。”說着,竟還嘆息了幾聲,似是當真在可憐常文華。

常文華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頗有幾分挂不住了。

偏生宋桃兒并未收口,繼續說道:“人又說,這位夫人性子好生風流,極好交際,當初在閨閣裏時,就喜歡四處赴會交友。後來出了閣,依舊不甘寂寞,常出來走動。郡王妃的請客帖子送到府上時,我瞧着上面有武安侯夫人。今兒一見着,可不立時就認出來了?”言至此處,她上前一步,握着常文華的手,甜甜一笑:“夫人果然名不虛傳,是個仙女一般的人物。今日得見真容,可當真令小婦人驚豔不已呢。”

常文華那張清麗出塵的臉越發僵了,宋桃兒這話明面聽着是在誇她,實則是暗諷她是個不安分的女人,前面才點了她是寡婦,後面又連不甘寂寞這樣的詞兒也出來了。

一個不甘寂寞的寡婦,那成了什麽?

偏偏她又說不得什麽,畢竟宋桃兒所言句句屬實。

她的确是寡婦,也的确愛好交際。若不然,今日怎會在這裏?

這宋桃兒分明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女人,如何會有這等犀利的口舌?!

正巧此刻,一貴婦朝她點手:“武安侯夫人,裏面郡王妃叫呢,咱快進去罷。”這方替她解了圍。

常文華便向宋桃兒強笑了一下:“那邊喊我,便不與夫人多談了。”說着,卻到底不甘心,又添了一句:“我與夫人一見如故,之後還有多多親近才好。”一語畢,腳下步子如風般過去。

Advertisement

宋桃兒望着那旖旎背影,但笑不語。

一旁晴雪低聲嘀咕:“好個不知體面的侯夫人,明明知道……還硬要湊上來。”

宋桃兒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念道:“出門在外,謹言慎行。”便邁步向鄭羅氏等人走去。

阖府女眷會齊了,就有園中使喚的仆婢過來請:“王妃娘娘在詠荷堂等候諸位夫人。”

鄭羅氏遂笑道:“既如此,咱們步行過去也罷,正好瞧瞧一路上景致。”

一家子出門,自然以鄭羅氏為尊,皆聽她的號令,當下衆人皆道極好,簇擁着鄭羅氏一道過去。

宋桃兒從未來過這西江源,不識路途,只随着衆人一道。

一路之上果然見景致絕倫,秀色可餐。

過了一架石拱橋,衆人只覺眼前豁然一亮,千裏荷田躍入眼簾。

水中荷葉田田,碧翠渾圓的荷葉彼此挨碰,碩大的荷花綻放的、含苞的,在夏日驕陽之下盡情展示着妖嬈妩媚。

饒是宋桃兒在鄉下看慣了野山野塘子,依舊禁不住為眼前的景色一震。

其餘婦人,幾乎半生都困在後宅方寸之地中,更是啧啧稱嘆不已。

下了橋,便見不遠處空地上矗立着一座高大樓宇,琉璃瓦,歇山頂,屋檐下懸着匾額,上書“詠荷堂”三個大字。

國公府一衆女眷進得堂中,裏面早已坐滿了各種年齡的貴婦小姐,夭桃秾李,環肥燕瘦,莺莺燕燕一大屋子,叽喳笑語聲幾乎掀翻了屋頂。

宋桃兒便也見着了鎮安郡王妃。

郡王妃已是四旬開外的年歲,圓胖臉,眉眼甚是慈和,笑容可掬。

鎮安郡王府與靖國公府也算世交,王妃見着國公府女眷,自然格外親熱。

她拉着鄭羅氏的手,笑道:“國公府的老太太,有日子不見了,看你氣色這般好,身體又硬朗,壽星老兒也沒你這般多福多壽咯!”

鄭羅氏笑呵呵道:“王妃還是這樣會說話,老婆子倒是羨慕您,兒女雙全,子孫滿堂,這才當真是有福之人吶。我老婆子這把骨頭,留在世上也是白白現眼。”

鎮安郡王妃這輩子生了三兒兩女,如今除卻幺女尚在閨中,三個兒子業已成婚,各生有子女,長女亦入宮為妃,聽了鄭羅氏這番恭維之言,自是春風得意。

她笑了兩聲,又不好表露太過,遮掩道:“老太太也是有福之人,四個兒子都是好的。玉哥兒更是年紀輕輕就上陣殺敵,為國立下汗馬功勞,被聖上親口封為忠靖侯。這在小一輩裏,哪個能及?您啊,就好生等着享福吧。”說着,便想起之前自己那個外甥女所托,不着痕跡的看了蘇月珑一眼,見她低眉順眼,一副乖覺模樣,心中滿意,遂向鄭羅氏笑道:“我可是聽聞,玉哥兒娶了一位好媳婦,哪個是?讓我瞧瞧,不許藏着掖着。”

鄭羅氏微微一頓,還是将宋桃兒招到跟前,向王妃道:“喏,就是這個孩子。她娘家姓宋,家裏以前也是做官的。她爹在世時,還曾救過我們老國公爺。所以老國公爺留下遺囑,定要将這女孩子娶進家門,只是沒曾說好許給哪房的子弟。也是天緣湊巧,前兩年這孩子随她娘來府中做客,就叫我們老四相中了。”說着,又向宋桃兒道:“快見過郡王妃。”

雖說鄭羅氏現下對宋桃兒已是滿腹牢騷,但在外頭,國公府的顏面那是不能丢的。她先說出宋家于老國公爺有救命之恩,便是為了遮掩宋桃兒出身低微一事,之後即便有人提起,那也沒什麽好丢臉的了。

宋桃兒向着郡王妃福了福身子,輕輕道了一聲:“見過王妃娘娘。”

郡王妃上下打量了宋桃兒一眼,見她容顏嬌豔,嗓音甜美,身段軟款,心道果不其然,和我外甥女說的一般,不是如此狐媚的女子,斷不能迷住了玉哥兒那樣的男人。看她這幅品貌,同前頭那常氏也不相上下了。這般想着,念頭卻又一轉:看她禮數周全,言辭有禮,怎麽也不像個粗野的鄉下女子。想着,臉上依舊笑的溫和可親,說道:“好,好個孩子,這個容貌品格兒,同咱們這樣家裏的女孩兒也差不離了。玉哥兒能娶你,那是他的福氣。”又一疊聲吩咐丫鬟拿見面禮過來。

丫鬟呈上一方托盤,上放着兩方銷金大紅緞子手帕,一對翡翠耳墜,一支鳳穿芍藥步搖,兩匹水紅色吉祥如意緞子。

鄭羅氏眼看這份禮甚厚,心頭微感快意,一面說着太過貴重,擡舉了小輩,一面叫宋桃兒謝過收下。

面子上的寒暄已過,郡王妃讓大夥落座,吩咐丫鬟上了茶,便向宋桃兒含笑問道:“過門這些日子了,可有喜訊?有了,說來也讓我高興高興。玉哥兒在我跟前也要喊一聲伯母,都是自家子人,你也沒什麽可害臊的。”

便是再如何親熟,這般當衆問一個新嫁婦是否有孕也算冒昧了些,然則她一是郡王妃,身份尊貴;二來又占着長輩的便宜,倚老賣老也沒人敢挑她的不是。

宋桃兒心底冷笑,知道這是連環套的第一套,索性看她如何表演,便假意低頭含羞道:“還未有。”

郡王妃當然知道不可能有,正欲說些什麽,一旁坐着的鄭羅氏卻有些不悅,率先開口道:“王妃說笑了,她過門不過一月有餘,也未免忒快了。”

鄭羅氏倒不怎麽在意宋桃兒的顏面,但這在外面,各家女眷看着,宋桃兒是國公府的兒媳,她失了臉面,那當然就是排揎了國公府的臉面。身為靖國公府最年長的尊者,她當然要出面。

郡王妃早知會如此,也不以為意,笑道:“是我心急了。畢竟玉兒這孩子,也是我打小看着長起來的。他有了孩兒,就好比我有了親孫子一般的高興吶。到底,他年歲也不算小了。”

這末尾一句,頗有深意。

衆人皆不言語,丫鬟使女們送了荷葉茶、荷花酥這等應景時令茶食點心。

郡王妃便讓了一回,大夥各自取食,都稱贊了幾分王府廚藝精妙。

這一路過來,宋桃兒倒也有些渴了,喝了半盅荷葉茶,倒覺着清心寧神,又很能祛暑,細品了品,茶裏除卻荷葉還放了些薄荷,倒是極佳的解暑飲品,心中便琢磨着回去為鄭瀚玉泡茶時,也如法炮制。

正當此時,卻見常文華忽然起身,向郡王妃福了福身子,笑道:“王妃娘娘盛情款待,我卻有個提議,如此良辰美景,不如咱們作詩填詞以記今日盛況,如何?”

同類推薦